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正文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2-05-19 18:0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3篇

【篇1】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记者来到**创办的****圣火生物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他第一件事就是展示他发明的炉具:大型工业用生物质炉、生物质灶台炉、蒙藏专用炉、朝鲜族专用炉、兰炭专用炉、洁净型煤专用炉……**如数家珍,军人出身的他说话铿锵有力,处理业务干脆果断,浑身透露着一身正气。

不同的选择

1981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立志献身国防报效国家。不论是在新兵训练团,还是分配在基层连队,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苦练军事本领,严守部队纪律,是连队的军事训练标兵与政治学习标兵。

2004年,42岁的**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回乡。按照当时的政策,身为副团级干部的他完全可以由国家安排就业,有着一个“铁饭碗”的安稳生活和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是他几经掂量,选择了自主择业,从零开始。因为他知道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必须有更高的觉悟,必须继续给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自主择业,对一个从军二十多年的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考察投资项目后,**决定做规模化养殖小尾寒羊项目,但当时正值全国小尾寒羊价格最高峰,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创业首战不久便以失败而告终。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困境面前,**用军人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经营理念,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变的情怀

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是虚无缥缈,也非遥不可及,它往往就孕育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孕育在人们干事创业的奋斗过程中,孕育在人生每一次的个人选择中。

创业以来,**发现我市农村牧区存在大量的农林牧废弃物,既污染环境还增加了农牧民的负担。**对记者说:“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将这些废弃物作为燃料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就是一件大好事啊。”一心本着充实自己、回报社会的**马不停蹄地开始考察,多方面向专家们请教,查阅各类书籍进行自我充电,短短时间里,把自己从外行变成了内行。可以说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他的品质和做事作风,引来了众多专家教授的青睐,都纷纷给他出谋划策和提供技术指导。

2008年,经过高人指点,**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新能源公司,主要处理秸秆、牛羊粪、菌渣等农牧废弃物,并进行燃料化利用。同时他研究开发出自治区第一台气化炉,不仅为农村牧区带来清洁,还能为村民牧民带来温暖和便利,深受农牧民朋友的喜欢。

自此,**就与炉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改的初心

中国军人不服输、不怕输,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种子一样牢牢地扎根在**心中,无论何时他都不会忘记初心、忘记使命。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凭着军人的质朴和诚信,在历经风雨之后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虽然他的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市场推广、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坚持不跟风市场、不仿冒炒作,沉下心来搞研发。根据**及**当地燃料特点、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先后研发出了适合当地农村牧区的灶台炉、野炊炉、柴草炉、烤火炉、垃圾焚烧炉和大型采暖炉,以及生物质燃料成型设备,探索出一条农林牧废弃物配套节能环保炉具的“能源化利用产业化运营”的模式,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广泛认可。他所研发的炉具也先后获得了21项国家专利、3项发明专利、“**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

**,一位满腔热血走出去,又信心满满走回来的山里娃,始终保持着军人风采,如果说放弃安稳体面的工作走向二次创业是一种个人选择的话,那么解决当地农林牧废弃物的污染,变废为宝,为农牧民送去温暖、改变农牧民落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则是一种人生情怀。他始终秉持着为贫困村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为实现家乡产业化规模发展奉献绵薄之力的初心,这正是一个当代退役军人本色的最好诠释。

【篇二】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70年来,一代代农垦人为了屯垦戍边这个使命不懈奋斗,让农垦精神代代传承。如今,在农垦工作的第三代农垦人满怀青春热血,在农垦大地上奏响奋斗的乐章。

现任**牧场第一连队副队长的**,是一名普通的第三代农垦接班人。他的爷爷是建场初期军工,父亲曾是牧场机务队队长。如今,他接过建设农垦、建设家乡的接力棒,用满腔青春热血生动诠释着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员。

把无私奉献作为着力点

2012年,正在部队服兵役的**刚刚20岁,因为表现突出,部队领导有意让他继续留在部队发展,但是心系家乡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牧场工作。

2017年,**的父亲因病去世,留给他一个牧业包点、几十亩地和一些债务。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身上。同年,他被分配到场里第一连队担任副队长。由于连队工作繁多,为了把工作干好干实,**总是把连队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要。刚到连队工作的第一年,因为着急给职工群众的种植业保险进行验收,**错过了自家几十亩地的收割,导致当年颗粒无收,可是他没有一句怨言。每年春季,连队里调整耕地、收取农牧业提取等工作接踵而来,而这期间也是**家里牧点接羔最忙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工作,**白天领着职工到田间地头分地,晚上下班后上羊包接羔,每天都要忙活到后半夜。真心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7月,**被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9年5月,他被评为场内优秀青年。

把奋斗担当作为落脚点

与同龄人相比,**多了份成熟,多了份担当。由于队长年龄稍长、书记是女同志、会计业务忙,**就主动承担起了连队的跑外工作。

**牧场第一连队共有56个牧业包点,最远的牧业包点距离场部有70多里路,由于道路坑洼不平,开车需要一个小时。每到动物防疫的时候,**总是主动申请带着防疫员深入到牧户家中进行动物防疫,遇到有的牧主不同意动物防疫时,他就积极做思想工作。每年6月份进行牧业普查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保证普查数字的准确,**每天凌晨3点出发,晚上9点才能回家,一日三餐都在野外吃泡面。**牧场草木丰盛,防火始终是连队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到防火季节就是**最忙的时候,不定时在职工微信群中通知防火的重要性,深入到职工家中做宣传,都是他自觉要做好的工作。记得有一次凌晨12点多,有个职工给他打电话说邻居家着火了,**快速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了职工家中查看,一到那儿才发现是垃圾箱着火了,火被扑灭后天已见亮。虽然折腾得够呛,但**却庆幸地说:“幸好是虚惊一场,累倒不怕,没有出现火情就好!”

把联系群众作为支撑点

别看**是个90后,连队的职工群众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都喜欢他,只要在辖区提起**无不竖起大拇指。

自从**回到场里工作以来,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去帮忙,一来二去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贴心人。2018年冬天,队里有个职工的父亲后半夜去世了,根据习俗必须早上出殡,他着急找不到人帮忙就给**打了电话。知道事情后,**马上帮忙张罗、联系车辆,使老人的身后事顺利完成,也深深地感动了那位职工。现在一队辖区的职工群众有事都愿意和这位90后的副队长沟通,就像退休职工马秀云大娘所说的:“这个小伙子好,别看岁数不大,可是办事真是痛快,他办事,我们都放心!”

作为一名基层连队干部,**始终以无私奉献、模范带头的精神推动着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热情服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行动展示基层工作者的风范;
以勇于担当、努力奋斗的勇气迎接着新时代赋予农垦青年一代的机遇和挑战,用一颗年轻的赤子之心在农垦大地上奏响了奋斗的旋律。

【篇三】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个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在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时候,不闻不问。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如果还有下次,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冲。”躺在病床上的**坚定地说。

5月27日下午17时10分许,**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分队监察员**毅然冲进大火中的商铺,在火势高涨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逆火而行,冒险救火,展现军人担当!

事发当日,**和几名执法队员步行巡查时,闻到周边有股烧焦的烟味,大家立即展开排查,发现某商铺一楼烟道处冒出滚滚浓烟,商铺内火势凶猛,若不及时进行扑救,后果不堪设想。

**在没有专业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凭借血肉之躯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他冲到烟道旁,利用灭火器将烟道内的火苗扑灭,为其他队员开路,并对商铺厨房处的明火进行扑救。他一边灭火一边大声呼喊,督促楼内人员迅速撤离,当楼内的群众纷纷往外撤离,他却反向而行。在布满浓烟的空气中,**被呛的睁不开眼睛,只能摸着墙壁艰难前行。

当**发现厨房里有一名商铺工作人员正在灭火,**赶忙问:“断电断燃气了吗?”工作人员回复说:“没有”。此时厨房里烟雾非常浓,因他们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只能退出去。厨房中所用的燃料一般为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泄漏、燃烧、爆炸。在这危急时刻,**深呼一口气,随手拿了块抹布捂住口鼻,第二次冲进厨房,他一边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一边协助旁边的工作人员断电断燃气。毒烟热浪里,能见度几乎为零,物品燃烧散发出呛鼻的气味让**渐渐感到呼吸困难,汗水湿透了衣服,模糊了视线,他只能再次退到烟雾较小的区域。此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快速分工,**负责扑灭电闸和燃气阀门周边的明火,掩护工作人员关闭电闸和阀门,计划好后,**拎起灭火器带领工作人员第三次冲进厨房对明火实施精准扑救。这一次很顺利,工作人员很快就找到了电闸和燃气阀门并断掉了电和燃气,此时厨房的火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烟雾浓度依然很高,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只好又退了出来,此时厨房的火势虽得到控制,但依然存在明火,**担心复燃,他第四次冲进了厨房,拿起灭火器对准燃烧处再次灭火,确定明火灭掉后才撤离到外围烟筒处,继续观察火势。几分钟后大火被彻底熄灭,**这才松了一口气。突然,他开始剧烈呕吐,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他被同事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商户的工作人员至今回忆起当时的火灾情景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时其他人都吓跑了,灭火现场就剩我一个人,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烟雾和火势十分猛烈的情况下,一位执法人员奋不顾身的冲进来,指导我断气断电,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真是十分感谢他!”

“不管遇到任何事,**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面对火灾的发生,他仍能临危不乱,有勇气有计划的处理危险。烈火就像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他用无私和果敢交上了一张满分答卷,为我们树立了担当奉献的好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单位领导这样评价。

**出生于1976年,18岁便应征入伍,12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的意志,更赋予了他军人特有的筋骨。从部队到地方,**的适应能力很强,通过刻苦学习和自身努力,很快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力量。2018年,**来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一年来,他以干练踏实、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坚持做好各项工作,不仅刻苦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时常帮助同事完成额外的工作。**一直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热情服务,严格执法”为工作宗旨,一有时间就到每一个片区、每一条街道、每一户商铺去挨个去查看,去走访,将市容秩序维护得井井有条。

夏天的**景观湖区广场,经常会出现临时占道的摊点,**并没有粗暴地对商贩“一追了之”,而是心平气和地引导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售卖。每到傍晚时分,广场上人最多的时候,总能看到他跑前跑后帮助商贩“转移阵地”。**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城市的美谱成一首歌,绘成一幅画

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追求成效、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工作热情,展现了他对责任与担当的坚守,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优秀风范。2002年,**被北京军区黄骅高炮靶场评为三等功;
2006年,被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5月被**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评为年度敬业奉献工作者。

用**的话来说,不论是做好工作还是救火救灾,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切的举动都是源于军旅生活的影响和一个军人的信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对于他来说,退伍变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用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

【篇四】

**是****市**区**村委会副主任,是一个带着荣誉退役后投身农区创业的年轻人。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今年34岁的**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榜样的华丽转身。

近日,记者来到**在**村河畔村民小组开办的欢乐鱼塘农家乐,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一片像是细碎银子散落水面的宽阔鱼塘;
岸边,几个人正悠闲地拿着钓竿耐心地等待鱼儿咬钩;
左手边,与鱼塘一道之隔的是饲养鸡、鸭、灰雁等禽类的圈舍,激情十足的大红公鸡大声地打起了鸣,一声接着一声,声声底气十足,一群母鸡在公鸡的带领下发出欢迎般的“咯咯”声;
再往前,一排干净朴素的农家乐出现在面前。农家乐门前清凉的葡萄树下,**的父母正在摆弄豆角,看到我们后赶忙热情地打招呼,说**在屋后的菜地里摘菜。

记者刚要向屋后走去,鱼塘边,传来大声的欢呼声,原来一条长着金色尾鳍的鲤鱼咬了钓鱼高手王志强的钩。

“这里环境不错,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好钓鱼地儿。来这里,不仅能享受钓鱼的快乐,还能品到正宗的农家菜味道,所以我们喜欢这里。一会儿,我把钓到的鱼让农家乐老板红烧了,再配上几盘他们从地里现摘的新鲜蔬菜,就能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了。到时,请你们也来尝尝我钓的鱼。”王志强高兴地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分享。

同样是钓鱼爱好者的刘海军,虽说鱼篓空空,白“辛苦”了一个上午,可对于**开办的农家乐却一个劲儿地点赞:“这个农家乐老板人实在,食材都是客人能看到的地道‘农家货’,尤其是这里的鱼,肉质鲜嫩,没土腥味。你们看,这个鱼塘与黄河只一路之隔,所以这里用的是黄河水,塘里的鱼也算是地道的黄河鱼了。”

听到两位客人的夸赞,记者更想看看这位“80”后退役军人**了。

在屋后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里,**正拿着篮子摘着绿油油的黄瓜、紫光光的茄子、长长的辣椒、胖乎乎的玉米……

**1986年出生于**村河畔村民小组。2003年,风华正茂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了火热的军营。2007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8年,带着对军营和战友的不舍,带着当兵人的誓言,他光荣退役,回到了**区。

爱拼才会赢,这点**深有体会,返乡创业这些年间,他先后开过面馆,干过保安,开过菜店……每做一行,他都全身心投入。

创业伊始,因为经验匮乏,失败曾一度让**有些灰心。但倔强的**坚守着一份信念:“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只有做点产业才能过上好日子。”

2011年,把小菜店开得有声有色的**,听说附近有个饭店要转让,心思立刻活跃起来。听说一年租金要20多万,家人都劝他别干了,好好开菜店就行了。可**却不甘心,下决心要盘下这家饭馆,经过东拼西凑,终于租下了这家饭店。经过一年的运营,**把借的钱全部还清了。

**城区虽说离河畔村民小组没多远,可**每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村庄,仍觉得时间过得太快。2016年,**村的发展变化深深吸引着他,浓浓的乡土情更是牵挂着他。**又动了利用自家住在黄河岸畔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农家乐的心思。

“回村里开农家乐,一方面能就近照顾父母,再就是想通过开办农家乐给村里想创业的人带个头,如果可能,更想把村里的好风景、村里的农产品推销出去,让全村人都能富起来。”**说。

2018年,他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兼河畔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有了村民的信任,**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去年,**市**区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退役军人的服务管理更加贴心了,这也更坚定了我成功创业的信心。特别是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更时刻提醒着我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准则和军人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用好村里的资源,争取早日让乡亲们步入小康。”一路走来,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更坚定了**创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篇五】

干瘦的身躯与略显宽大的“军装”不太服帖,干枯的手不时抚过左胸前的两行奖章,午后的阳光投影在这些形状不一的功勋章上,似乎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紧抿的唇线里,已没有多少牙齿,但透露着一线倔强;
眼神已没有当年的清澈,总是沉默地看着四代儿孙在地上转来转去,绝大部分的声音到了那双枯瘦的耳朵前,戛然而止……

“早就聋了,在朝鲜战场被美国飞机扔下的炸弹炸坏了,前些年我们说话都需要吼,现在得趴在耳朵上喊了。”二孙子**看着静静坐立的爷爷**说。

在**镇**村,94岁的**绝对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物。

1949年,23岁的**参军入伍后,3岁的儿子还没有学会记事便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而父亲从此音信全无。1954年10月20日,历经枪林弹雨的**光荣复原,他拒绝了政府的疗养安排,选择回到家乡务农,尽管他在1951年12月立过三等功一次。大大小小的纪念章、军功章,一本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的“工程纪念册”,一张和朝鲜小朋友的合影,便是他最值钱的家当。

早已长成了毛头小伙子的儿子,一看到这个满口“侉子话”的父亲便躲得远远的,任凭母亲怎么拽都拽不到跟前。据家里人回忆,直到儿子在45岁时英年早逝,都很少听到他叫一声“爸爸”。但**默默地全盘接受了这样的骨肉疏离,一直都倾尽全力帮助儿子打理生活,他的那些奖章也成为孩子们幼时最惹人艳羡的玩具。儿子去世后,他拿出所有的抚恤补助交给媳妇儿,供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上学,对孩子们的这种“支持”在刚刚能解决温饱的农村家庭并不多见。

回乡后的**很快成为村里的“能人”,当选了大队书记,在战场上学的急救知识派上了用场,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他给打针配药;
牲口有了毛病,乡亲们还是喊**出马,扎针灌药,都听他的。这种“赤脚医生”的身份,一直伴随在他二十多年的大队书记的身份里,混合产生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村里的好几代人都听他讲过故事——自己的故事:从西北到湘西,从中国到朝鲜,从剿匪到抗美援朝。其中的酸甜苦辣、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并不怎么刻意强调,他只讲中国军人多厉害,在朝鲜战场上如何含笑沙场、血染红旗,可以不顾头顶黑压压的美国飞机去维修通讯线路,那些令人热血奔涌的细节总是引来一片唏嘘。

这一点,四个孙子孙女颇为遗憾,都觉得在那些爷爷还年轻健壮的时刻,所有的故事都应该有所记录。

也许正是这样的亲历,有意无意地点燃了**的家国情怀。1985年,当**和家里说要参军去,爷爷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吧,报效国家去,和平年代也需要军人保家卫国,不要怕苦怕累。”寥寥嘱咐,却成为**应对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除了讲不完的烽火连天生死冲锋,**传授给家里人的第一口诀便是“不求人”。

“就是个倔人,家里再困难,都不和政府张口。”大孙媳妇杭翠梅多次强调她对爷爷的看法。

儿子先天身体不好,家里亲戚都劝**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成为“公家人”。尽管他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心存万千亏欠,但还是表明态度:不去,并且告诫妻子也不可以去找任何人。

后来,**凭着一股子军人的狠劲儿,没明没夜地勤于劳作,硬是带着全家吃上了白面馒头。但在国企改革大潮中,四个孙子孙女相继全部成了下岗工人。

当全家都再次陷入温饱恐慌时,老人只是掏出了所有的积蓄,说了一句话:“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便堵了所有人的口,“当初我们想让爷爷去找找政府,看能不能给我们安排个工作,爷爷一句话我们都死心了。”回忆起那段困难日子,杭翠梅毫不隐讳自己当初的想法。

而在杭翠梅的婆婆、**的儿媳妇牛凤英来说,公公最大的特点是“善”。19岁便嫁入杨家的牛凤英,如今也成了75岁的老人,回首过去近60年的生活,牛凤英几度哽咽:“谁家有困难他都看不得,大集体的时候,村里有几户特困户揭不开锅,他背着麻袋去公社要救济粮,回来一点不剩地给这几户送过去”。尽管自己家里也是揭不开锅,亲戚来了都得出去借面做饭,娃娃哭着闹着想吃点救济粮,但**从没给家里人开过“后门”。相反,旁边有一个孤寡老人,只要家里做了吃的,他总是想办法“倒腾”出一些给送过去。

说到对爷爷的第一印象时,孙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种树。”整天佝偻着腰、背着一捆树苗、早出晚归……这是镌刻在孙子们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下转第二版)

大约10年前,那时的**腿脚还利索,带着全家人绕着村子走了一大圈,“让我们看他的树,沙柳、杨树,都是他种下的。”孙女**说。

**从记事起,对家乡最深的记忆便是沙,房前屋后都是沙,一刮风,嘴里全是沙子,上牙和下牙都不敢挨。后来,便是爷爷扛着铁锹背着树苗行走在沙里的记忆。那时,还没有包产到户,很多被沙化的荒地成了**的又一个“战场”。他种下了十几亩树,他不仅自己种,还说服村里人和他一起种。

如今从**的老屋走出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成片的沙柳、高大的杨树早就锁住了当年的“沙魔”,那些茂密的树木见证了这位老军人是如何一寸寸地保卫着家乡的土地。

临近“八一”建军节,当杭锦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给他戴上大红花、送上“光荣之家”的牌匾时,当孙子们给他换上军装、五世同堂的儿孙环绕在他膝下时,这个从没有和国家提出任何要求的共和国老兵颤巍巍地敬了个礼说:“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去北京见一见习近平总书记!”

他的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坚定,一如当初舍生忘死抛家弃子奔赴战场一样。

【篇六】

7月29日17时许,在呼和浩特航空口岸执勤现场,呼和浩特出入境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科长**,一头干净清爽的短发,胸前的党徽很醒目,她带领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入境执勤现场,召开上勤会,安排勤务工作、领取各自的验讫章,依次排好队站上验证台,紧张有序保证旅客顺利通关……周而复始,一丝不苟。**称,2019年,验证台上的橄榄绿变成了警察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

今年37岁的**2000年12月入伍。多年来,她以18本边防检查业务系列培训教材为基础,不断充实自己,无论上班还是勤务间隙和休息日,总能看到她刻苦学习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摸索出了“一摸二看三询问”的识别伪假证件的有效办法,熟练掌握了常见的80多个国家200多种护照、400多类签证的防伪特征、查验方法和人文地理常识,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时至今日,**累计检查出入境旅客3万余人次,查获违法违规人员120多人次,始终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的纪录。

**说:“虽然身上的制服从橄榄绿变成了警察蓝,但不变的是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不变的岗位上不忘军魂、共铸警魂,要以责任与汗水延续军人的誓言,以军人的姿态守护着警察的为民初心。”

【篇2】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5篇

【篇一】

XX,男,1972年7月出生,共产党员,1987年10月入伍,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1年3月退役,现任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转业到地方后,始终不忘军人本色,为解决战友就业难题自主创业,于2004年9月创办河南省联合石化有限公司搭建就业平台,累计接收退役军人及家属800多人次,被授予河南省首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以来,先后与中国石油、中国电建等大型国企组建合资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模式,现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000多人次就业岗位。其中,与中国石油合作成立的河南中油联合石油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6年间荣获了郑州市管城区优秀总部企业奖;
郑州市总部企业;
2018年度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等荣誉。他本人获得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郑州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围绕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开启集团化运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XX始终牢记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坚持企业绿色发展。在全省首批完成加油站油气改造工程、国五国六油品置换等工作,彰显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前列意识;
与吉利集团共同运营郑州“曹操出行”网约车,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建成省内最大的公共共享集中式充电场站“联合快充”,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示范工程,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投资洛宁新能源公交,解决县城几十年没有公交车的历史问题,为建设生态河南助力。

工作中,他慷慨解囊,帮助40余位战友成功创业;
创业初期,共同创业的退役军人突发心脏病时,他从加油站营业款中一角一分地挤出13万元支付医疗费。生活上,他侠骨柔肠,用岗位和资金两种方式资助贫困大学生,从不搞仪式,不做宣传,不同学生见面,给暂时受困者尊严;
面对离世的战友,他承担起后事办理及其孩子上学费用;
面对病危急需输血的员工,他第一个献血,并号召血型符合的40多名同事组成献血队,连续26天轮流献血,尽显责任与大爱。

【篇二】

XX,今年92岁,中共党员。1927年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949年4月自愿参加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2军35师,1952年转业到教育岗位,1988年光荣离休。67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助困无数,用大爱绘就老兵底色。

在部队,XX参加过渡江战役、西南剿匪,见证了戎马生涯。转业后,他坚定党的信仰,军人本色不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改,潜心执教、乐于助人,一名普通老兵用“上善若水”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为人师表,他甘守清苦,淡泊名利。在贫苦年代,他放弃每月5.5元的涨薪机会,多次把自己和爱人评先评优的指标让给同事;执教为民,他服从指挥、竭力尽智。在艰难岁月,他把多个濒临倒闭的单位焕发新的生机。

扶贫助困,他乐善好施、一以贯之,67年时间里,他和老伴捐助特困家庭不计其数,甚至充满了传奇。如:1955年捐助学生困难学生雷庆保5元钱,2015年捐助命运多舛的雷爱珍500元,2017年捐助于冀聪1000元,就连XX和雷庆保都感到惊奇,这3个人居然是一家三代;2014年捐助贫困农民刘志友1000元、2015年捐助贫苦女孩刘星1000元,不料二人是父女俩;XX多年来一直资助老家同辈分的玉东、玉西、玉华三兄弟从初中直至大学毕业,他们称XX夫妇是“兄父嫂娘”。

还有,1986年捐建张又铭纪念碑100元(一般10元),1990年南方洪灾100元(与县长同数),好校长张伟家属200元,2017年和2018年捐扶贫办10000元,爱心基金会5000元,家乡修路6000元,洺河治理2000元,汶川、玉树、舟曲茂县地震各1000元……

不胜枚举。每一份捐款背后都有一段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不必用任何词语修饰,翻阅绵延近70年的账单,心就会被这人间最美的篇章融化。

舍己为人。他老两口一如既往地坚持每月却只留下生活所需,其余尽数捐献,至今还住在小儿子不足9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

“您准备捐到什么时候?不给自己留点棺材本吗?”“我申请了遗体捐献,已被河南省红十字会和郑州大学医学院批准,办妥一切手续了。”XX,已把爱传向来世。

【篇三】

尹力军今年44岁,1992年参军入伍,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六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29岁的他脱下穿了12年的军装,转业来到荣成热电燃气集团工作。他是山东省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退伍14年来,始终保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注册创立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成立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八一军旗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义务交警、义务消防、义务救援等志愿活动。2019年7月,尹力军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在时代发展中,“最美退役军人”始终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人生不同阶段和岗位上建功立业,汇聚成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志愿“起航”,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尹力军的志愿故事要从12年前说起。2007年,刚退伍两年的他组建了一支户外登山队,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同行的一位老师提到她班上有名学生,从小就被寄养在养父母家中,平时总在养父母的果园干活,学习很优秀,但是家庭生活困难。于是,尹力军趁周末和几个朋友一路打听找到那个学生家。“推开门,我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冬日里寒风刺骨,天上飘落着零星雪花,她衣衫单薄,脸和小手都冻得通红,看到我们过去,她腼腆地微笑打招呼。”尹力军回忆道,骤然看到这一幕,泪水瞬间湿润了自己的眼眶。

“我的女儿和那个小姑娘相差没几岁,还经常在我面前撒娇。”他说。后来,登山队员商量决定,一起对这个女孩进行长期帮扶,资助她初中四年的学费,直到2011年女孩从威海技师学院毕业。

此后,尹力军又陆续资助了3位贫困学生,其中有一位还考上了武汉医科大学。就在前不久,这位女孩给尹力军送来了结婚喜糖,并且告诉他,自己和爱人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组织。尹力军想,这是将爱传递的最好方式。在尹力军的影响下,登山队员也都积极参与公益帮扶活动中,团队在当地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力。

爱心“引航”,带动更多退役军人服务社会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可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前期筹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5年12月12日,荣成市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命名与尹力军女儿“尹航”谐音,寓意尹力军将倾注全部爱心,呵护其成长。协会的成立在当地竖起了凝聚爱心的旗帜,短短4个月时间,志愿者队伍就发展到近千人。

为推动协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尹力军多次在工作之余自费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公益研讨班,到深圳、上海等志愿服务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创新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5年内,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从初期的不足30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4700多名注册志愿者的团体。

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支志愿队伍。尹力军本人是一名退役军人,军旅生涯始终是他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正是因为这份特有的感情,在策划志愿服务项目时,他首先想到了退役军人这一群体。“他们在部队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为什么不发挥退役军人的特长,组建一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呢?”作为一名老兵,尹力军想跟大家一起干点正能量的事。

今年2月,基于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品牌影响力和个人组织能力,尹力军成立了由87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八一军旗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秉承“脱下军装还是兵,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宗旨,开展了老兵跑腿、义务交警、义务消防、义务搜救等志愿活动,不仅让接受服务的社会大众从内心增强了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支持,也让退役军人有了延续职责和使命的新舞台,带动一批退役军人在回馈社会中重新找到人生价值,也树立了退役军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榜样“领航”,将公益事业打造成“七色彩虹”

在尹力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目前队伍已经了有160余人规模。

如今,尹力军常态化开展“七色彩虹”公益项目,组建了红色关爱老兵、橙色阳光助学、黄色义务交警、绿色环保宣传、青色扶老助残、蓝色文化宣传、紫色义务消防等7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遍及全市各个镇街,累计受益群众10万多人次。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也荣膺“2018年度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尹力军先后获得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威海市道德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尹力军说:“我为志愿者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用行动将寒冷驱散,将黑夜照亮,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很平凡,但很快乐。”一朝当兵,终生为兵。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军人的情怀与担当。未来,他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军人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勉工作,奉献他人,将“引航”打造成百年公益品牌,凝聚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续写退伍军人的新篇章。

【篇四】

聂红霞,女,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为郑州市公安局金水路分局女警社区中队长,二级警督警衔。她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在部队先后获得优秀话务员两次,优秀学员3次,个人三等功一次。2000年从部队转业,19年如一日扎根社区,期间荣获“上合”安保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中队荣获市“巾帼先进集体”、“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工作繁重琐碎,聂红霞同志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但她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党性修养,以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认真学习各类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文件,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

在社区工作中,聂红霞带领中队民警在守护辖区安宁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理念,推出“十户联动”、“校园巡逻队”、“社区托老站”、“祥云一键通”等工作方法和亮点。在当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保活动中,

聂红霞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广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消除各类隐患,为辖区安全做出了贡献。

在大家遇到困难时,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作为老大姐的聂红霞都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当新来的同志面对繁重的任务一时间难以适应,聂红霞去安慰去鼓励,让她们很快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投入工作中去。聂红霞总说,作为中队长和老大姐,不但要带领大家干好工作,还要让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放下所有顾虑,共同把工作干好干扎实。

这就是聂红霞。她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女警“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她用女性的柔美和细致,用警花的坚韧和执着,在喧而不哗中体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在平凡岗位上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绚丽天地,在这片平凡天地中坚韧不拔,铿锵绽放!

【篇五】

12月24日,《闪亮的名字——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评选并联合发布了19名“最美退役军人”和一个“最美退役军人集体”的先进事迹。其中,宝鸡退伍军人张宝生获“最美退役军人”荣誉,并亮相当晚的“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节目现场。全国5700多万退役军人,当选的只有19位。他也是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

退伍不褪色 镗刀成为新“战枪”

充满机油味道的办公室虽然简陋,但被打扫得干净整洁。桌上的资料、水杯等物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张宝生不健谈,回答问题简单干脆,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谈及此次获奖感受,他将自己在节目现场的发言重述给记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镗刀就是我新的‘战枪’。永葆军人的本色,当兵,我要当一名好兵;回到地方,我要做一个最好的工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张宝生是宝鸡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1961年出生的他,1979年从农村应征入伍,分配到兰州军区某炮兵团服役。在役期间,他先后当过报务员、通信员,也跟着部队搞团建,自己挖土打坯烧砖盖营房,磨炼出中国军人铁一般的意志。

1983年,他从部队复员分配到宝鸡水泵厂(宝鸡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前身)当了一名镗工。

机械加工和当兵握枪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技艺加身。张宝生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渐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其中,他写了大量笔记和工作心得,先后攻克30多项工作中的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上世纪90年代初,宝鸡水泵厂的拳头产品是为发电厂处理煤灰而研制的除灰泵。订单拿到了,可工厂没有除灰泵的重要组合件——机架,只能通过外协加工。但外协加工成本高且质量无保证。工厂决定攻破这一难题。张宝生毛遂自荐,只用35天就完成了工厂第一台自行加工的除灰泵机架,产品质量过硬,且生产周期比外协缩短了15天,大大降低了成本。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宝生腼腆地笑笑说,自己其实也挺紧张,毕竟一台除灰泵80多万元,机架是其最重要的组合件,如果出了问题报废了,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厂1000多名职工的饭碗也将毁于一旦。

正是凭借退伍军人的一身胆气、一身硬气,张宝生在镗工这个岗位上干出了“乍眼一看很平凡,仔细一瞧吃一惊”的境界。

荣誉源于平凡中的积累

1995年获得“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获得“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称号、2012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推荐为中共十八大代表人选、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宝生的荣誉很多。他说,荣誉都是从平凡普通中积累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日拱一卒”。

他经常是早上7点上班,到了晚上上中班的人都下班了,他才回家。在加班中,他好几次不慎掉进机床下面约一米深的地沟。一次,他因为操作台地面太滑而摔进地沟,腰部受伤后到厂卫生所去处理。医生给他的腰部扎了钢针,并嘱咐他注意休息。没想到,他从卫生所出来后又钻进车间。晚上,医生发现钢针有移位的迹象时大吃一惊:“你这样还敢上班?”……

为了加班,他顾不上照顾病重的父母。一次,老人住院,他每天都是夜里12点后匆匆赶往医院陪陪老人。

多年来,他在工作中苦干加巧干,23年完成了81年零6个月的工作量。而且,他所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创造了没有一件废品的奇迹。

如今,随着年龄增大,张宝生被调到总装车间担任调度工作,负责产品质量、技术方面的工作协调。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骨子里的“军人情怀”从未减弱,“工匠之心”从未停歇。

他把他的这股精神无声无息地传递给儿子张昊。儿子在研究生毕业后也进入到航天系统工作。一次,张昊为了不足3000元的月薪向父亲抱怨,张宝生在看了儿子的工资条后,也把自己的工资条让儿子看。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就应该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地干,别太计较钱,后面的收获会很大、很多……”

张昊说,父亲从来不提单位的苦和工作的累,心里永远都想着单位的好,嘴里永远说着工作的甜。在单位最困难的时候,有人看中张宝生的一身绝技,想要用高薪把他挖走,然而他不为所动。他说:“单位培养了我,‘航天’成就了我,我的满身荣誉,只能在这里闪闪发光。”

张宝生,在部队里没有成为将军,在单位却成了“脊梁”!这样的退役军人,无愧“最美”二字!

【篇3】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五篇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走进82岁的**老人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墙上一枚枚闪着光的毛主席像章,整整齐齐地装裱在相框里,一共有200多枚。

“是党和毛主席培养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说,“我们这一辈人对毛主席的感情尤其深。”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最喜欢的一句毛主席语录,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从青丝到白发,无论在职还是退休,他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践行着“一辈子做好事”的理想信念。

岗位在变 初心不变

**祖籍**石首,13岁时参军。他清楚地记得入伍时,解放军叔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让他认,他响亮地回答“中国人民解放军”。于是,念过几年私塾的他被分配当司号兵。

在通讯手段不发达的年代,军队作战、日常生活、训练,基本都要靠号音指挥。**勤学善思,很快掌握了复杂的号谱。

**后被分到**武警直属中队,几十年间武警历经几次改制,身份和岗位在变,但那颗忠于党、服务人民的初心始终不变,在部队就“保家卫国”,在地方就“保一方平安”。

**上有川水汉水湘水下压,下有鄱阳湖顶托,过去一到汛期,全市各级干部和百万军民,不得不持续数月、通宵达旦奋战抗洪一线,作为武警官兵,**总是战斗在最前线。每到汛期,他负责划小木船巡堤查险,一旦发现洪水决口,对天鸣三枪,警示老百姓赶紧撤离。不管雨有多大,无论白天黑夜,险情一天不除掉,他就一天不下堤。“洪水如猛兽,你不害怕吗?”笔者问。他说:“当时哪顾得上自己,救人要紧。”

为治好水患,全市上下,战天斗地修水库。黄州七一水库、赤壁水库、麻城明山水库,都留下了**和战士们辛勤的汗水。

1979年,中队要新建营地,但经费有限,时任指导员的**带领战士们肩挑背扛,自己动手建营房。“国家的钱,不能浪费”,为了省钱,所有的原材料都由自己采购、运输。一天晚上9点多,从英山运回一车木料,车停稳后,他赶紧跳下车嘱咐战士们“要当心”,话音未落,一根木材滚下来砸中他的头部,当场昏迷,血流不止。战士们用毛巾捂住**的头部,将他送往医院包扎,医生说,再晚一步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他心里总装着别人,忘了自己。一次中队获省先进单位荣誉,**等一行十人去武汉领奖。返程路上,车在团风但店路段发生追尾事故。受伤的有单位领导,也有小战士,**拦车将他们送到医院救治,忙上忙下,等安顿好所有人后,他才发觉自己腰疼得厉害。医生检查,发现**的肋骨断了两根,赶紧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救治。

退而不休 老有所为

1997年,**从**武警直属中队退休。

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军休干部们推选他当党总支副书记,他欣然接受,“党的工作总得有人做,虽然我退休了,但是党员的身份没有退,那就得干!”每次换届选举,他总是高票连任,他是军休干部的“主心骨”,更是“领头羊”。

为了让军休人员老有所乐,军休所成立门球队,由**担任队长。他带领“老伙伴”们每天早晚训练,多次在全市乃至全省门球比赛中取得佳绩,名声在外。军休所组织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的活动,他总是带头捐款,不遗余力。

“张老对所里80多个军休干部的情况,了然于胸。”市军休所服务管理室主任胡玲说,**经常深入军休干部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谁家有困难,做到及时掌握,热情帮助;有人外出,主动为他管家,护理花草浇水;谁生病住院,都主动前去探望;有老干部去世,上门去安慰家属。

所内的一些军休人员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对于这些老同志,**特别关注。如果隔两天没有见到他们,就要上门去看看,是不是生病了或者家里有事了。“我家老头子每次生病住院,张爹爹都第一时间来看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军休干部陈绪勋的老伴童婆婆竖起大拇指。

这个公认的好人也有严厉的一面。每次所里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开展前,他挨个儿打电话通知,遇到无正当理由请假的,他义正言辞批评,不留情面。“张老已过杖朝之年,还这样拥党爱党、学党敬党,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40岁的军休干部陈勇说道。

“党培养了我,给了我今天丰衣足食的生活,我如今做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做了一辈子好人,行了一辈子善事的**说道。

【篇二】

**是**镇**村**一位年轻的村民,出生于1991年7月。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放弃学业,入伍参军,成为北京市武警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两年义务兵生涯,他履行了军人的义务,出色的完成了作为军人的使命。

2011年退役时,部队为他在北京市安排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机会,而且用人单位与正在退役的**见面邀请,当时用人单位领导真诚的说;
“你们是祖国培养的优秀军人,更是国家的形象大使。”为他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就业岗位,提出高薪优质待遇。

面对不菲的工薪诱惑,他没有为之动心,反而毅然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国企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他热爱的家乡,当起了一名农机手,干起了当时很多年轻人不愿干的农机职业。

当农机手就意味着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夏斗高温在农田工作;
冬斗严寒收获粮食。从国旗手到农机手,角色的转换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但农机业对他的磨练,使他爱上了农机这一职业。

近十年来,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赚钱,很少有年轻人留在农村干农机,原因是农业效益低,收益少,农机行业更是投入多,吃苦不赚钱。面对农机行业这一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现实,**确实经过了反复而又激烈的思想斗争,但“农村总得有人干农机行业”。

2016年元月,**动员4位好友合伙投资300多万元,添置了50多套农机先进装备,成立了**市锐彦农机合作社。三年多来,他带领农机合作社一班人,服务农业耕田作业,粮油种植,收获作业,农机田间开沟作业等一系列农机服务、农机活动。作业面积超过了三万亩,服务一方百姓,实现了农机合作社服务农业的目标。

为了把农机事业做大做强,他苦练农机作业技术内功,不断攻克农机作业难关,增强农业后劲,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2017年3月**市春耕农机作业动员会在**市锐彦农机合作社召开,来自全市400多名领导对锐彦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农业给予高度评价,并对**这名农机手表示赞赏。“锐彦农机合作社服务农业选择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市市长李新桥说。

2017年9月**省首届“东方红”杯农机手职业技能竞赛在全省举行,全省“东方红”一二等奖均由**带领的农机合作社获得。**省农机局领导,**农机局相关领导,以及**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颁奖大会,为**市农机事业挣得了最高荣誉。

从2011年10月退役至今,**奋斗在农村农机发展事业的一线战场已有八年。在实现服务农业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没有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

很多农村老人都对他语重心长的说:“现在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赚钱,你年纪轻轻的如果一直在家开农机,是不是耽误了你的前程?”但**总是笑着说,如果每一个年轻人都离开农村,不看好农业,今后农村的劳动者就会青黄不接。虽然经营农机苦点、累点,但一想到现在的农村都是老年人种田,能为他们提供农机服务也是值得的。如果没有人经营农机,农业的处境那是何等堪忧!

八年过去了。一名90后的退役军人,默默地在农业上“俯首甘为孺子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尽管经营农机效益有限,困难重重,更不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但**用八年的时间立下决心并证明,要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他的贡献,哪怕用一生的心血。

【篇三】

投身军营,他永不言败彰显军人担当;
转岗公安,他敬业奉献不褪军人本色;
他脚踏实地不负一方百姓。三十载峥嵘岁月,永葆本色、奋发图强是他的人生定格,为民服务、敬业奉献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就是退役军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

1990年**服役于北京卫戍区后勤部警卫排。1993年退役,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曾任职于刑侦大队、**看守所、**派出所、**派出所。三十年公安工作,有付出,更有收获。

心系民众获佳绩,看守所里立新功

2008年初,他被调到刑侦大队重案中队担任中队长,承担全市农村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察工作。在这一工作岗位上,数字往往更能说明问题。421起各类刑事案件、235名各类犯罪嫌疑人,创造中队破获的案件数、刑拘逮捕人数、抓获的逃犯数均近十年来第一的成绩。其中,在侦破省督张盛谋盗窃电脑板及农电设施案中,个案刑拘逮捕团伙成员36人,涉案鉴定价值达120万元,创**市个案刑拘人数和涉案价值数两个历史之最。他时刻牢记要用扎扎实实的工作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监所工作枯燥单调但责任重大。2005年在**看守所工作期间,**运用多种狱侦措施,在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协助破获4.22部督**、鄂州、武汉三市系列拐骗残杀6名儿童案,并荣立三等功。他以所为家,经三年努力和其他同志一起将**看守所建设成为全国一级看守所,全国深挖犯罪示范单位。省、地、市三级电视台报刊及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40家网站大量报道特约稿件“探寻**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逃逸案件全破的秘密”。大队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道路事故调解委员会获公安部、司法部表彰。

2006年6月18日,故意杀人犯熊金华被羁押在**看守所,他指名道姓要与**谈判,一度无视法律,狂妄叫嚣。面对对方的大言不惭,**从理与情的角度郑重回复:“首先,我不会妥协你;
其次,我也不会放弃你。”为此,他仔细分析熊金华的成长经历,得知其家中只有一个患病的父亲,他自小在外游荡,缺少亲情,就从交心入手,希望能够在心灵上感化他。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主动联系他的家人、用家书对其进行转化......在**的努力下,熊金华慢慢领悟到人性的光辉,他将亲身经历和悔过写成告诫书,告诫所有在押人员要重新做人。**就这样用一点一点努力将一个濒临毁灭的人拉回了人间。

2012年**被调到交警大队工作,先后任教导员,大队长。交警工作事多面广,交通事故案件的侦办是交警的重要工作,而交通肇事逃逸案侦破更是重中之重。

在交警工作七年来,**坚持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带领交通协管员在辖区重点路口站高峰岗维护交通秩序。热天里披着一身汗,雨天里弄着一身湿,寒风里冷着一身冻。在交通流量高峰期,他总是在交通繁忙的路口,站成一颗屹立不倒、雷打不动的树。

在**交警战线上一直流传着**的四个小故事。

司机眼中“公平尺”。坚持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做一名人民满意的警察是他的最高准则。在交通管理中,**有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放过一起交通违法行为、不伤害一个被处罚人的自尊心、不树立一个对立面。2015年**交警大队办理交通违法一般行政案卷2060起,刑事拘留60人,行政拘留170人,办理交通事故案件2500起,简易处罚交通违法59420起,无一投诉复议,交警大队法制工作考核位居全局第一。交通事故处理是交警大队主要工作,也是热点工作,如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失去人民群众信任。**深知,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在**言传身教、身先士卒的带动下,**交警大队做到了零投诉、零违纪,所向披靡。

战友眼中“好领导”。在大队队务会上,民警、协警对**提得最多的意见是:“头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要注意休息”。简简单单的话语流露出浓浓情意。工作中他本职是教导员,但他身兼数职,办案就当法制员,抓捕就当侦察员,巡逻就当驾驶员,处理纠纷就当调解员,厨师不在他还充当炊事员......每一次处警做到冲在前面,每一次抓捕做到第一个上,每一次危险做到第一个出现,以坚韧的姿态抵御八面来风、八方来敌。他总对民警们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民警认真为老百姓办好、处理好每一起案件。2015年3月的一天,**肾结石发作,医生要求他住院,他请求医院给他打一下止痛针,等以后有时间再到医院治疗,医生经不起他软磨硬泡答应了他。就在他打点滴时,接到大队电话,黄标线发生一起多车相撞事故,请求增援,他二话没说,趁医生不注意,偷偷拔掉针“逃”出医院赶到现场,由于处警及时,一位重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百姓眼中“平安符”。一张笑脸,一次主动热情的近距离接触,也许一天内有无数次的重复,但就办事群众而言,也许一生仅此一次,当群众有了麻烦事,**总是和当事群众走的最近的一个。许多群众对他表示感谢,他总是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甘洒热血佑民安。2010年1月18日晚,**镇东门街一粮油店内起火,火灾现场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品,房屋随时都有倒塌和爆炸的危险,室内有一老人被困,**来不及多想,冒着滚滚浓烟和火舌摸索爬行前进,终于将被困在楼上的老人救出。2014年10月12日凌晨,**镇桥头村吴某被撞身亡,肇事车逃逸,伤者倒地的图像在视频中只有米粒大。侦查民警只能通过过往车辆的灯光来观察现场的情况。但这对身经百战的**来说已经足够了。30多小时的连续工作,对7辆车子反复研判,辗转多个城市,跨越近800公里的路程,最终成功将嫌疑人抓获。近几年来,**市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准确率100%,无一上访投诉。交通肇事逃逸案破案率高达99%,创造了侦破逃逸案件历史新高。

亲人眼中“负心人”。面对正处于高中关键时期的儿子,**很愧疚:“工作太忙了,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一提起**的工作,他妻子鼻头就发酸,她说:“我现在是支持丈夫的工作,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不是伟大,是无奈,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也只能选择体谅他,有时候他回家吃口饭,就躺在沙发上想事情,一会儿就走了,从来没见他睡过一个安稳觉”。一年间,因为工作原因,从来没有和家人好好团聚吃上一顿饭,他对家人的口头惮是:“等我将手中的工作忙完了,再来好好陪您们”。儿子说:“爸爸,你不是常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可你为什么老不守信用?”面对儿子的质问,他常无言以对。

从警二十年来,在与犯罪分子生与死的斗争、探索真相的不懈努力中,**三次因工负伤,身上留下了十几处伤痕,像是光荣的见证者,也不断将**打磨成为一位让人民满意的好警官。

【篇四】

**,生于1989年1月,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入伍,**省公安厅警卫局服役,2009年12月退伍,历任副班长、班长。现任****窑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退役后,他在基层边干边学。2011年的时候,他到黑龙江七台河龙煤二砖厂窑炉项目部学习技术,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窑炉关键技术以及施工工艺。

次年5月,他独立运作**昌图砖瓦隧道窑项目。利用一星期时间研究图纸,光笔记本就记了六七本,凭借着掌握到的第一手资料、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为项目顺利开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亲自到每一个工区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经常召开负责人会议,着重强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抓好质量同时,他更是从每个细节入手,强化成本控制,并设置奖罚制度,使工程各项开支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该项目获得业主一致好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效益最佳工程。

甘于奉献,创建就业平台

初生牛犊不怕虎。2012年12月20日**只身一人在**省注册铁岭**经贸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运输、销售业务,凭借他个人独特的管理理念、用人理念,到2013年便实现盈利120万,企业的良好发展为他之后的公益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组织磨石山村80多位60岁以上老人到北京游玩,观看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他到****种猪有限公司主持工作,创建帮扶平台,为当地大兴养殖业,为附近的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撑、优良品种、新兴市场。在种猪公司管理期间,**积极为本地富裕劳动力和贫困家庭人员提供就业,先后解决了300余人就业问题。

为本土再创就业平台,打造美丽乡村亮点。同年,公司又投资近7000万元兴建服务行业——****会务有限公司,参与其中的,大多为本地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这项平台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生活保障,同时又为地方经济建设增添了税收。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

**深爱他的家乡,深爱他的父老乡亲。从走出小山村当兵服役的那一刻起,他在心里无数次地重复着一个诺言——回报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将这一个承诺、这一份情感作为他为人、处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司窑炉工程产品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在聘用务工人员时,一般公司的用工对象都就近集约、就地聘用,以便节省工价及旅途开支,但他坚持使用家乡的务工人员。甚至在经济比较落后、工资标准较低的地区,他也要舍近求远,将大笔用工资金留给家乡劳动者。公司成立以来,据财务数据记录,先后雇用本地用工人员近5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累计不低于1.2亿余元。

用心帮扶 点滴入微

**带领他的员工为广大贫困户们免费送猪、送技术,贫困户不仅获得了产业扶贫技术、解决了现实的贫困,又有了发家致富的远景。春去秋来、严寒酷暑,只要贫困户们有需求,他都会带领同事们风雨无阻的给予养殖、防疫、治病技术指导等帮助。

为了改善家乡生态环境,2016年6月他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市润土有机肥料厂,根据扶贫对象家中种植所需,不仅免费赠送,而且派技术人员针对农作物讲解、指导用量细节,既改善了家乡生态环境,又让扶贫对象在种植上节省了成本投入,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扶贫济困是**和他企业发展的初衷之一,他用善举温暖着贫困户们的心,用过硬的军人作风和良好职业操守,继续谱写辉煌的篇章。

【篇五】

他,来自**,20多岁时曾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朝鲜舍生忘死奋勇抢救落入冰洞儿童,被记一等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

他,44岁时因病情加剧毅然脱下军装,放弃在部队病休疗养的机会,回到**,在家乡平凡的岗位上,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于无声处尽显英雄本色。

6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县城,见到了这位今年84岁的老英雄**。

朝鲜战场  舍己救人 被誉为“活的罗盛教”

一摞泛黄的资料、一些老旧的黑白照片,向记者还原了**当时舍己救人的事迹。

1935年,**出生在**县赤东镇张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21岁的**告别**,应征入伍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

1956年11月29日,**所在的连队指战员和往常一样,正在封冻的伊川临津江畔执行训练任务。傍晚,经过一天紧张训练的战士正收拾着训练器材准备回营。突然,从临津江上游传来一阵紧急的哭喊声,一名放学的孩子从已被封冻的江面上过江时,不慎滑倒掉入冰洞了。

情况十分危急,**不顾一切地跳入江中冰洞里。他一边用左手和两脚凫水,一边用右手把孩子往上举,第一次没有举上来,第二次,第三次……一连举了十几次都没有举上来,**的棉衣已被冰水浸透,身上又沉重了许多,手上一道道伤口在刺骨的冰水里,钻心地痛。他顾不了这些,使尽最后的力气,终于将小孩顶到冰洞上。

朝鲜儿童得救了,但**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江水里泡了半个多小时,四肢麻木了,怎么也游不上来。“**,**……”战友们噙着泪水呼喊着,奋力将他拉上了岸。

昏迷的**被送到医院,抢救了半天才苏醒过来,但也留下神经功能受损的后遗症,冬天一碰冷水就会颤抖,连吃饭都很困难。

**勇救朝鲜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中朝两国。朝鲜《劳动新闻》和广播电台纷纷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两次接见他。他被朝鲜人民誉为“国际主义战士”、“活的罗盛教”,他的事迹被朝鲜编入中、小学教材。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给他记一等功,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放弃病休 主动转业

甘过最平凡的生活

1958年3月17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平生学唱的第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年过八旬的**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入党的时间。他颤抖着双手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成为共产党人,是我崇高的追求。”

1958年10月,**和英雄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一起回国作报告,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9年后,**先被选送到**军区**步兵学校,后在**第一工程兵学校、北京军政大学学习,历任排长、指导员、军直工兵营政委、军青年处处长等。

1969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九大”。为庆祝“九大”胜利召开,他特意为这一年出生的大女儿取小名为“九胜”。

1979年,已是某集团军政治部青年处处长的**,因神经功能受损颤抖症加剧,导致昏迷休克了几次。鉴于**身体越来越差、不能再坚持工作,部队党委决定让他在部队病休疗养。

“我有一双手,不能留在部队吃闲饭。”“党培养了我,我不能为部队增添负担。”“我是放牛娃出身,只要组织批准我转业,我再回去放牛都行。”**再三请求转业,希望回到**。

考虑到**的病情,部队党委坚决不同意他的转业申请,还派人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安心留在部队。但他去意已决,专门找到部队政治处“闹”了一番,发了一大通脾气。

1979年底,**终于“如愿”,告别了军旅生涯,光荣地转业了。在部队20多年,**立功3次,10多次被评为先进典型。数载军营兵,一生军旅情。然而,真正是离别之时,他却是泪眼模糊。

谈及40年前转业的事情,**至今没有丝毫后悔,他动容地说:“是党培养了我,成就了我。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继续为部队干事了,所以我不想为部队增添负担。我还有两只手,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解甲归田  初心永恒

于无声处显英雄本色

爱国爱党,一心为公。1979年,44岁的**回到**后,他原所在部队曾派人,携款到**看望他,要给他盖房子,但他死活不答应:“绝不给部队再增添负担。”

安排工作的时候,他多次对组织说:“我是党员,党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管他是啥事,只要有事干就行。”

回到**后,**先是在县政府工作了一年。1981年1月,政协**县委员会成立,组织上决定委派他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当时县政协只有两个人,人们对政协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也不足。

“干就干好!任何时候,都要把党交给我的工作做好。”**积极向县领导汇报,争取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他一方面充实人才扩大队伍,另一方面筹集经费新建办公楼解决办公难题,为首届**政协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常说:“公家的钱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能省一分是一分。”1991年8月,他和县政协秘书科的同志一起,到北京给全国政协呈送事迹材料。两人往返买的是硬座票,住的是5元钱一夜的大通铺。凌晨2点到北京时,舍不得花钱住旅社,硬是在全国政协机关门口台阶上坐到天亮。

曾是一个工程兵战士的**,在国防建设中,多次因工伤较重留下隐疾。1983年秋天,因坐骨神经痛,为节约床铺费,他每天要来回走3公里就诊。1992年11月,他因前列腺住院,后来病情加重,被转到武汉做第二次手术,由于病床紧张,住在普通病房的走道上。**县委领导来看望他,请医院将他换到病房里去住,他谢绝了领导的关心“只要能治病就可以了。”

1994年,**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积极参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每年都会到**县各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讲革命传统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讲就坚持了10多年。

“我生是党的人,死也是党的人。”2014年12月份,**中风住院,担心自己挺不过去的他,向县政协党组留下遗嘱,“经党多年教育,作为一名县级党员干部,入党时有宣誓,这是至死不能忘的。我深感今天社会上患者和医学科研有需要,为此,我要将身后遗体捐了,实践我入党时的誓言,为社会做点微薄奉献。死后不搞告别,我的遗愿,亲属子女不能有任何阻扰。”

中风之后,**不能再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了。“每天准点收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是他的必修课。”儿子黄春龙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日报是他每天必看的内容。

**对子女管教严格,经常教育子女要多学知识,自食其力、廉洁奉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他的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女都是共产党员。尽管子女们都很清正廉洁,但他还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告诫他们:“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每一次家庭聚会,后辈们听得最多的就是**的“政治叮嘱”和“学习唠叨”。

穿上军装,他是一名光荣的子弟兵;
脱下军装,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风风雨雨80载,老英雄**用一颗赤子之心,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爱党爱国、一心为公,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英雄本色、初心永恒。

推荐访问:退役 军人 事迹材料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优秀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优秀退役士兵事迹材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