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2022年)

时间:2022-05-22 13:4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2022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5篇

第一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华民族精神之“钙”,一个人缺钙会得“软骨病”,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缺钙,就会得精神空虚症。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体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一个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

在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战略要求。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倡导富强民主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出的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价值追求。

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明建设。

从价值目标追求的角度说,五大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经济上越越富强,政治上越越民主,化上越越明,社会和生态上越越和谐,即达到“富强民主明和谐”这一总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代表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自由平等平法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作为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挖掘,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成为我们营造良好明新风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鼓舞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当前我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涉及道德方面的;
二是涉及方面理想信念的。

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价值观是好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道德方面,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面临整体上的颓废堕落腐化的趋势或危险。

在共同理想方面,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但是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正在消失或正在减弱。

社会主义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已成为中国的十大不祥之兆之一南海贫富分化腐败裸官人才外流资金外流价值观造成的思想混乱外汇储备万亿资枯竭台独qdzd黑恶势力。

扭曲的价值观在社会上也有种种表现两违信访不信法舅子怕姑爹苗歌改编非法聚众好人怕坏人不敢做好事。

在机关,主要突出表现在“四风”上。

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遭受空前危机,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以及信力受到侵蚀,侵蚀的不仅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侵蚀的更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子。

形式主义方面,在当前,其主要表现为:学风不正,学用脱节;
会海,空话套话;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落实不力,工作疲沓。

用哗众取宠代替实事求是;
用投机取巧代替实干苦干;
用粗枝大叶代替一丝不苟;
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实际;
用僚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
用高喊口号代替实际工作;
用三心二意代替全心全意;
用虚张声势代替雷厉风行;
用欺上瞒下代替求真务实;
用表面代替表里如一。

官僚主义方面,在当前,其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跑官要官,任人唯亲;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不负责任,不敢担当;
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
指手画脚不重落实;
审批繁琐执行梗阻。

享乐主义方面,在当前,其主要表现为思想空虚,精神颓废;
庸懒松散,不思进取;
迷恋特权,弄权贪腐;
计较待遇,追名逐利;
玩心太重,生活腐化;
自我陶醉标杆不高;
追逐名利贪图享受,利用职权款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任意挥霍浪费人民的财富。

奢靡之风方面,在当前,其主要表现为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大兴土木,违规建设;
节庆泛滥,赛事成灾;
违规配车,多头占房;
巧立名目,挥霍款;
灯红酒绿,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把奢华当时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四风”之害,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

抓住了“四风”之害,就能抓住要害对症下药;
解决好“四风”之害,就能使我们党的作风和党群干群关系有一个大的改观。

反之,如果对其轻视小视见怪不怪听之任之,让其长期存在和蔓延扩散,必将酿成“千里长堤蚂蚁群居之患”,严重腐蚀党的肌体,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四风”的存在,根在价值观出了问题。

价值观出了问题,根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和错位。

长期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我们长期重知识轻人品的教育,唯分数至上,唯考试至上,导致学生分数上去了,人品和道德却下滑了。

在社会当中,我们长期强调就业增长与收入,但是却很少强调自珍自重自强自爱等社会人格的教育和引导,强调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精神境界的提高,强调个人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的教育。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重要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

刘云同志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化和人类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就能激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反映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就能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下的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意识形态。

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有效地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奋发努力共同进步。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坚持用正确的意识形态整合和组织人民,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自觉投身历史运动的思想武器,这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与化资,特有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

美国学者舒曼早在上世纪年代就说到:“共产党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过去尚且如此,如今,当“这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崛起于世界之际,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糅合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球意识形态处于从未有过的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异常复杂的新考验新挑战和新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的新特点新情况,我们社会中的原有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冲击,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判和行为准则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

一句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越越迫切,越越必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正确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意识形态进行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为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提供坚强的“主心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化长城;就能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质的规定性;就能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提供科学指导,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更好地巩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根本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

任何社会的国家政权都有自己占统治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价值实现。

旧政权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观的崩溃为先声,新政权的诞生也往往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先导,国家政权的巩固稳定和发展更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和完善为基本支撑。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意识和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自身的封建政权和统治秩序。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崭新的社会制度,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有着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正常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政治经济化权利和义务,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今天,我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就能在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就能在我国共需求的急剧增长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物质化需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增强人们巩固和稳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自觉性和认同感,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稳如泰。

时代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向世人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方向性的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的区别,不仅在于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性质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和执政目标,深深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历史使命理想信仰和奋斗目标。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与这些定位相适应,必然要有一个主导全党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搞好了,党就兴旺发达,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反之,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走向僵化落后,导致跨台。

在这个问题上,前苏联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布热津斯基就说过,苏共的垮台就是因为“瓦解了世界共产主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了核心价值观。

这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向世人昭示了我们党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不论在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毫不含糊决不动摇的。

战略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国家化软实力增强和壮大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今时代,化越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泉越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化生活越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们党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化发展方位,把提高国家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提高国家化软实力的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国家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扩大中华化的影响力。

化影响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华化富有独特魅力,是世界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今天,中华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但中华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和世界渴望了解中华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

同时,西方思想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有利于我们的化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化的渗透,有效维护我国化安全;有利于推动中华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四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按照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省明委决定,从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结合贵州实际,主题鲜明,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相结合,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仁义诚敬孝,坚决反对懒贪奢浮愚,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道德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步,与贵州发展同行,在众交往中乐于助人,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在社会活动中诚实守信,在职业工作中爱岗敬业,在家庭生活中孝老爱亲。

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伦理道德是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传统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荣辱化,无论过去现在都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伦理思想社会进步乃至世界和谐。

耻,作为人类共有的情绪体验,小到个人操守大到国家荣辱,一直与人类自身的命运和生活息息相关。

明礼知耻的美德,作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知耻化的渊非常重视正邪善恶好坏的区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也从一个侧面显现出中国化严辨善恶尚荣远耻的伦理特征。

实际上,古代化中的荣辱观常常以“知耻”的化形式呈现出,尤其强调“知耻而后勇”的认知过程。

中国传统化中的荣辱观在很大程度上植根于中国人人性中的“耻感”意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耻感道德思考。

孔子说: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
浩大无尽,好像有道;
流几百丈间而不惧,好像有勇;
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
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
无孔不入,好像明察;
发必自西,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易经》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阐述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方官员,务必不断增加自己的才干才能孜孜进取,不断强壮自己。

这句话表明作为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重视培养自己的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作为一方百姓的致富的“领头雁”,要积累道德,想方设法为群众增收致富,勇于承担事业。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多为老百姓做好事,多为老百姓谋利益,善事日积月累就象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老百姓的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具有五千年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虽历尽沧桑却一脉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上下求索扬善弃恶的必然结果。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都无不劝诫提倡人们从善。

从这个角度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历史。

所谓“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或游戏规则所做的“好事”。

作为一方官员,务必上善若水,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

努力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如何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在我县引向深入开展?一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

要把“三个倡导”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深入阐释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形象表达,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约数。

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这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

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要把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现在突出问题是,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

一定要正视问题,把正面教育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明进步的推动者。

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管住了长远。

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形成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我身边的好人中国梦我的梦爱我家乡争做明人。

要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净化社会化环境,整治网络环境,对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

参与面越广,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要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大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让人们更好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

活动不在多,关键要有效果。

如果离开实际生活和工作去搞道德实践活动,不管口号提得再响,活动规模再大,最后只能是空对空。

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定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弘扬正气,就得压住邪气。

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还应当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愤的缺德现象,要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形成社会压力,决不能听之任之。

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信,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下大气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秩序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旅游越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中不明现象日益凸显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引导众增强明出游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更好地塑造和展示良好形象。

要以做好道德讲堂建设“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全社会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德守礼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要以“贵人善行—最美雷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树立典型,推荐评选一批模范最美仆最美卫士最美天使最美园丁最美青少年最美家庭最美劳动者最美村民最美守法户最美诚信户。

三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带动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

这深刻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

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当前,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重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德”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让党员干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就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德”的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对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及时提拔任用到合适岗位上,形成鲜明的以德为先用人导向。

对那些信念动摇精神颓废的干部,对那些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的干部,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逃避责任引起民愤民怨的干部,要及时作出组织处理,决不能让“问题干部”消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正效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化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仁义诚敬孝知五耻懒贪奢浮愚,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务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官德修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常怀心慎用权秉持信严守德。

人民教师要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村干要树立艰苦奋斗大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每个家庭要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守望相助,培育形成良好家风……等等这一切,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今天,在全社会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民明素质和社会明程度,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倡导,更是越越强的全社会群体意识。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主题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增强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和小康自信,为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今天和大家作这么一些交流,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并通过大家的影响和带动我们雷的人民都要做一个明礼的人做一个知耻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第二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面积修改)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怎么办)(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2、怎么办?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
学而行;
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志愿精神。

7、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8、要筑牢理想心念之基;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提示:从先进文化的角度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第三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讲稿范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和实践内容,教育实践活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落实和贯彻体现。  
  领导干部要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如果说,专业素养是领导干部创造价值的硬实力,那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人文素养就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软、硬实力融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形与无形互补,才能以健全的人格服务党和人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奉献社会,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共同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必须做到三个“带头”。  
  一要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念、信仰、理想和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自上而下倡导、自下而上升华的结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就是要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真学”就是要强化创新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真学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科学的政治信仰。“真信”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但自己信,还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去学习、去掌握、去相信,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促进者。“真用”就是要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因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常性理论武装之中,贯穿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之中,渗透于日常生活行为之中,才能做到沐雨栉风、初衷不改,不因环境变化而心灵浮躁,不因诱惑太多而步子大乱,不因党内出现腐败现象而丧失信心,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供“坐标”。  
  二要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思想升华、理论概括、精神提炼、体系建构的结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自群众、引导群众。领导干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者、提炼者,也应该是忠实的传播者、引领者,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群体的共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和奉行。  
  要在导向上旗帜鲜明,寻求共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教育人民,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先进的理由,讲清楚落后的社会思潮之所以有害的原因,在多样化思潮和观念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要在内容上敬畏文明,吸收借鉴。要借鉴一切社会文明成果,特别是从践行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典型人物身上提炼有益元素,坚持稳定性与创新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善于包容,又要善于批评;
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树立起符合国情、普遍认同的“旗帜”和主张。  
  要在方法上讲究艺术,提升能力。要坚持真情传播与艺术传播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概念变成社会共识。要克服简单灌输的倾向,通过理论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的方式,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解群众最想解的疑惑,使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这既是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更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理论传播能力的实际检验。  
  三要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价值定位、作风建设三个层面。在思想道德层面,领导干部既要忠诚敬业,更要公道正派,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用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工作质量高低和效果好坏,坚决抵制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坚决杜绝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在价值定位层面,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利于谁”的价值定位问题,只有自觉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在成就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成就自己,在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实现自己的正当利益。在作风建设层面,作风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领导干部思想、学习、领导、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最基础的生活作风抓起,讲操守,重品行,自觉净化社交圈,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中体察民情、注重民生、顺应民意,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行为示范。  
  全体党员在履职尽责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脚踏实地,履职尽责,认真践行,务求实效,牢记三个“始终坚持”。  
  一要始终坚持“以民为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证明,在广大民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党员干部只有把根扎进基层沃土,拜人民群众为师,才能涵养德才兼备的底气,才能积蓄后劲,增强担当大任的实力。各级党员干部要端正以民为师的态度,以群众所需为行动指南,以群众所求为目标导向,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践行群众路线;
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群众至上、服务为先、依法行政的理念,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群众自治、利益导向、优质服务相统一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要始终坚持“以民为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强不强、是不是真心走群众路线,群众最有发言权;
只有真心实意为民着想、为民办事、为民服务,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民为镜”,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研究解决问题、制定措施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推动工作和为民服务的过程转化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赢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过程。  
  三要始终坚持“以民为重”,多干惠民利民的实事。以民为重就是要扎实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级党员要想方设法出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谋民生之利,把群众的事情胜过自己的事情,通过解决好每一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落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让加快发展的过程成为改善民生的过程;
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着感情、饱含深情、充满真情,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察民情、解民忧、化民怨,进一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扎实推进教育助学、就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扶贫解困、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多办促民和、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致力解决民生问题,共促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环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要下力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切实抓好五个“融入贯穿”。  
  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全体公民都能正确认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重在实践,在融入渗透上下功夫,在贯穿融合中花力气,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的出发点与归宿。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提高市民素质的全过程。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坚持把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市民精神文明教育、“市民守则”、“文明礼仪”教育等结合起来,发动全社会参与,实施全过程渗透,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社会道德风尚、文明礼仪养成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树立良好形象、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各行各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核心工程,要引导各行业、各单位广泛开展“树立良好形象、服务人民群众”活动,积极倡导“在单位里做个好员工,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贯穿到新农村建设全过程。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民、新生活、新家园”为主题,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为主要内容,抓好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引导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针对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到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大爱、奉献精神,等等。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深化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切实维护和发展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第四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1)班 王景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之难,不在树身,而在树心。对人来说,身心俱健方为满意情形。而核心价值观,便是这“心”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性因素。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神形兼备才是理想状态。造“形”不易,塑“神”也难。这个“神”,便是精神文化,其内核与基础,便是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也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使这一共同愿望成为共同信念,特别是成为行动准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最重要的行为指南,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不是三年两载之功,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过程。在行动中始终遵循价值观,比接受、形成价值观更为重要,也更加艰巨。现实生活中,既不乏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没有走上正道的例子,也有本来正道直行,却因种种干扰、诱惑与“心魔”作用而使价值观发生偏移,从而在行为上偏离正轨的情形。人如此,国家亦然。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坚持不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都要积极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圆梦之后,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这中国梦便可能失了色彩,缺了内涵,少了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第五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党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什么?(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比如:“法治、诚信”与经济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与政治 )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能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作用):能够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关系)

(1)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

(3)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性工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有了这个“魂”,文化建设就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社会文明建设,提高我国国的综合国力。

2、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5、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6、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怎么办?)

1、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3、要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
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广泛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

5、公民个人:(1)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积极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做到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意三层关系: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关系。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依法治国关系(德治与法治统一)。

各地二模典型试题

1、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
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有相应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里搞建设,久久为功,弛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里搞建设”的。(10分)

参考答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文化养料。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

(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考生如答出发展先进文化,奏响文化主旋律等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结合实际,请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指出其哲学依据。(要求不能重复某一个观点)。(6分)

答案示例:标语:知行统一,行胜于言。依据: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或坚持实践的观点)标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标语1分,哲学依据2分。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材料一:中国慈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文化血脉,内容丰富。儒家以仁义为基础,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道家以慈善积德为核心,认为“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乐以养人,周穷救急”等;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

当今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乐善好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然而,火热的爱心也时常遭遇现实尴尬—从求助真伪难辨、善款成“糊涂账”到慈善组织饱受质疑,一些不规范的慈善行为将慈善演化为“名利场”,鱼龙混杂,不仅损毁了慈善事业的声誉,还挫伤了社会爱心。发展慈善事业有待与法同行。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了《慈善法》。慈善法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展了中国慈善伦理,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中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慈善法》把慈善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使法治精神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法治精神能够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2分)

参考答案:①法治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可以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美德的健康发展。

②法治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引领、规范人们参与慈善活动。

③有利于人们在遵守公民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释放更多向善的力量,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有利于社会成员在义行善举中不断提升道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善行更好地从“他律”走向“自律”,提升行善境界。

(2)慈善法体现了慈善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①慈善法坚持中国慈善伦理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的统一。(2分)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承接了中国慈善伦理思想的文化血脉,汲取了其丰厚滋养。(4分)②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注入法治的理念、平等的精神,强化了友善的价值追求,丰富了慈善文化的内涵;
(2分)③它立足国情,把优秀传统慈善伦理思想法制化,创新了慈善文化的形式;
(2分)拓展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为践行慈善文化提供了新途径。(2分)

3、材料:2015年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传承英雄精神,需要弘扬抗战精神。

近年来,出现了《百团大战》、《根据地》、《东方战场》、《黄河在咆哮》、

《1937·南京记忆》等一大批有神、有骨、有肉、有心的优秀之作。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能找准题材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与此同时,有些抗日剧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剧情被观众诟病不已,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抗日神剧的特点可用“四化”形容: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

(1)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优秀抗战影视作品的作用。(10分)

(2)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抗日神剧”的错误。(12分)

(3)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就弘扬抗战精神拟定两条宣传标语。(4分)

(1)①优秀抗战影视作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每点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抗日剧应该根据抗战史改编,“抗日神剧” 中夸张、雷人的虚构剧情没有尊重历史事实,没有尊重实际。对个别英雄人物的神化,否定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抗日神剧”一旦被观众信以为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不论是对历史的看法还是对战争的认识。(4分)

(3)答案示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树立坚韧的必胜信念(2分)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复兴梦想(2分)传承抗战精神,心系祖国命运(2分)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精神(2分)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