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2-05-22 17:3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4篇

第一篇: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1——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评价政府工作汇报】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工 作 汇 报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

工 作 汇 报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锦州市区南部,与老城区一桥之隔。距火车站3公里、机场8公里、港口32公里。京哈铁路、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秦沈电气化铁路均从高新区附近通过,区位和交通极为便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锦州老城区与渤海湾的重要连接点,是实现城市南扩、建设滨海锦州和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要地,是锦州乃至辽西地区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2年10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1992] 125号)文件批准列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5年12月,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第74号发布的公告中,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审核第一批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之一。目前完成了“七通一平”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七通”为通市政道路、上水、下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完全能够满足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需求。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办发[2008]39号)的要求, 我们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寄予了高度重视,由我们松山分局组织开展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目的及其意义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了解和掌握园

区发展状况,进一步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了解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找出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政策和管理建议,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

二、工作项目内容及工作范围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本次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基础调查,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包括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三个部分。同时根据国家要求及相关规定进行成果编制,并负责成果验收与更新工作。

本次评价对象为经省政府批准并依法公告界线范围内的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部土地。依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6号确定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东、西两块,审核面积为415公顷,实测面积为415.53公顷。在评价中以实测面积为此次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东区四至范围:东至刘中村、道东村,南至道东村、南广路,西至道西村、南沟里村、沙河沟村、大碑村、女儿河引桥,北至女儿河;
西区四至范围:东至武汉街,南至女儿河,西至昆明街,北至市府路。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边界形状图

三、工作组织领导与实施方案

(1)组织领导及小组人员名单

这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由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启动,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审核验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成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领导机构,并委托锦州北方天力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作为专业机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具体工作。为了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分管副主任为组长,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其它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辽宁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主任) 刑恩国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常务

副组长:
马玉喜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副局长)

陈德新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

任)

小组成员:刘锦刚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刘华山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局长)

刘学顺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建局副局长)

王宝玉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局副局长)

徐光达 (锦州市国土资源局松山分局利用股股长)

(2)工作实施方案

① 开展工作阶段(2009年3月15日—2009年5月5日)

组织实施单位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落实联络员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② 成果编制阶段(2009年5月6日—2009年6月10日)

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图件编制、报告编制、建立数据库等,并将评价成果上报甲方申请审查、验收。

③ 审查、验收阶段(2009年6月10日—2009年6月30日) 项目承担单位配合组织实施单位将评价成果呈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验收。

【篇二:2010年锦州市黑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锦州市黑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11-1-13 13:23:4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戮力同心,迎难而上,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经济总量翻了一番,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3.4%,在全省县域排名中由40位上升到31位。建设了庞河产业区,确立了“两镇一区”、“两湖一河”的中等城市框架。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人民安居乐业。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社会事业发展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二、2010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5亿元(预计数,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5亿元,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新口径),增长5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增长1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6亿元,贷款余额36.7亿元。

(二)八道壕煤矿棚改任务圆满完成

八道壕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县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经过不懈努力,18天完成了6186户、62.5万平方米的签约和拆迁任务。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23栋、45万平方米的回迁楼全面竣工,八大基础设施和十大附属工程基本完成,创造了辽宁棚改的新速度,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誉。现在,6186户矿工已经喜迁新居。

(三)产业区建设提档升级

庞河产业区被批准筹建省级重点园区。2010年新增投资1.1亿元,扩建1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4平方公里,全面实现高标准“七通一平”。综合办公服务楼、二次变电所建设接近尾声;
拦河橡胶坝、园区绿化、道路亮化工程全面竣工;
庞河景观带建设、龙洋湖湖面整形及环湖路基铺设顺利实施。产业区入驻项目11个,总投资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4户企业建成投产。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八道壕经济区和3.3平方公里的白厂门产业园,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胡家产业园和2.3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园,这些园区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四)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在大连举办了房地产暨商业地产招商推介会,引进3个总投资5.7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与国电和风、辽电公司签署了100万千瓦风力发电发展协议,投资33亿元的30万千瓦太和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江苏南京雨润集团投资15亿元的中国北方杂粮加工物流中心项目顺利签约。全年域外引资4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8万美元,实际出口

550万美元。

(五)民营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新建、续建、扩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项目10个,我县被评为全市唯一省级民营经济先进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38亿元,增长30%。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销售点43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900户。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农民受益1957万元。服务业档次进一步提高,外地消费人群大幅增加,区域消费中心地位凸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亿元,增长18.4%。

(六)企业转制实现新突破

完成了县异型标件厂、砖厂、种子公司、制碘厂和新立屯糖酒公司转制,1311人得到安置。实施了县社系统4户棉麻企业破产,化解银行债务3659万元,盘活国有土地12万平方米。

(七)农业经济稳步提升

农业总产值实现75.4亿元,增长8.3%。大灾之年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2.9亿斤。植树造林4.5万亩。新建和修复水毁设施农业小区6.5万亩。建设养殖小区100个,猪、牛、禽年饲养量分别达到300万头、45万头和4000万只,辽育白牛开发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新上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1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老官水库、龙湾水库和友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体竣工验收,完成钦差沟小流域治理等农建精品工程50项,有望实现“大禹杯”十连冠。

(八)城乡面貌发生重大改观

2010年,县政府分别出台了鼓励扶持群众拆迁上楼和鼓励开发商开发两个文件,其实质就是:毛地拍卖、净地出让,政府主导拆迁,开发商与被拆迁群众互不见面,最终达到实现一个目标、破解两大难题、处理好三大利益关系的目的,那就是让居住在县城棚户区的群众实现“居者有其楼”的目标,破解拆迁难、融资难,处理好个人、开发商和政府的利益关系。县城棚户区危旧房屋改造68万平方米,同时彻底解决了5个小区长达10年之久的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群众受益,城市形象、政府收益显著提高。大虎山、新立屯、绕阳河、镇安乡、四家子等乡镇房地产开发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投资3250万元,实施了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资8094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式交付使用。

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建了123人的执法队伍。新增环卫作业人员207人,投资560万元新增环卫作业车辆45台。大修省级公路52.6公里,建设乡级客运站4座。大郑铁路复线工程顺利启动,京沈高速铁路已确定在英城子设立黑山北站,阜盘高速公路白厂门出口正在施工,沈阳至黑山高速公路项目有望获省批准。

(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财政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7亿元,增长97.3%;
乡镇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占全县的69.2%。争取各种转移支付资金10.2亿元,增长25.7%。全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政府采购节支率达

7.8%。社保支出3.8亿元,三农支出5.4亿元,教育支出2.3亿元。新增

公教人员津补贴6600万元,连续3年共增加3.2亿元,人均工资水平比2007年增长85%。

(十)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高标准南关校如期竣工,县职教中心交付使用,完成了新立屯3所学校的撤并、置换。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新增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13家。我县获得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发放低保、救灾、救助款2547万元。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37人,劳务输出4.9万人次。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分别扩面4.6万人、2.3万人和2081人。我县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提高了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并决定出资帮助孤儿读完大学。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阳光操作,招聘教师156人、县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11人、公安干警80人;
完善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补聘全额拨款人员131人、自收自支人员71人;
安置“一村一名大学生”35人、退役士兵士官49人。一大批黑山学子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各位代表,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在十六届三次人代会上代表政府承诺的10项民生工程已经全部如期完成:

1.投资6000万元的中大路改造工程,已成为黑山县城的新亮点。

2.投资3200万元的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楼工程,改善了百姓的医疗环境。

3.投资120万元的新农合服务中心,方便了参合农民报销。

【篇三:2012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姚国民】

(一)产业区建设步伐加快

庞河产业区完成了霞飞路西段、环龙洋湖路等7条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和配套管线铺设,二次变电站、综合服务中心已竣工,龙洋湖及庞河治理初见成效。八道壕经济区实现了“三通一平”,梯次推进了胡家造纸工业园、新兴和白厂门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

(二)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全年引进域外资金80亿元,增长86%;
实际利用外资975万美元;
实际出口600万美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0%;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49.6%。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76户,年销售收入123亿元。7户企业跻身锦州市百强企业榜,我市被授予锦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开展了“项目年”活动。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5亿元的风电设备项目、投资3.5亿元的酚醛保温材料项目、投资2.6亿元的特种阀门项目相继落户我市。重点续建项目中,福润生猪屠宰、定氧探头、无纺布第二条生产线等项目相继投产,玉米联合收获机、健康米业、秋实药业等项目均已进入收尾阶段,风电20万千瓦机组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24.5亿斤,再创历史

新高,我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产粮大县荣誉称号。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09项,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新建棚室小区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0个,猪、牛、禽年饲养量分别达到309万头、55万头和4500万只,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植树造林3.2万亩,建设果树标准园5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农村经纪人1300人。秋季农建成果丰硕。完成节水滴灌工程地埋管道铺设3万亩。新修公路两侧林台10万延长米。完成农建精品工程30项,排水沟渠清淤25条9.8万延长米。钦差沟3000亩二期治理工程代表锦州市接受省“大禹杯”验收。

(四)城乡建设亮点纷呈

全市房地产开发面积108万平方米,连续两年突破100万平方米。县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征收房屋2136户,7个棚改地块基本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新立屯、绕阳河、励家等乡镇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新突破。

城市“南连东扩”工程进展顺利。城建大厦、交通大厦、信访接待中心、新农合服务中心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城东汽贸城、辽西建材市场整体规划已经完成。

市政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330万元新建了启发路东段、

光荣街西段、卫生局门前路,改建了南湖西路,共1045延长米。投资3040万元的城西铁路桥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投资300万元新铺设燃气管线1500延长米。投资607万元铺设排水管网6700延长米。投资656万元安装中华灯373盏、小街小巷路灯300盏,新安装了中大路、解放街两侧的楼型灯。投资512万元对县城和八道壕煤矿棚改区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投资2900万元加强了大虎山城区排水、道路、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0万元新建农村客运站2座。投资3220万元大修省级公路28公里,投资2286万元大修乡级油路27公里、新建村通油路18公里。我市代表锦州市迎接全国公路检查,受到高度赞誉。

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县城1.5万辆“神牛”整治工作有序进行,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新增保洁面积130万平方米,主要街路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保洁;
开展了治理乱停乱放、拆除违章建筑、清除占道经营、治理室外烧烤和清理城市“牛皮癣”等专项行动,城市“脏乱差”现象大为改观。

完成了八道壕煤矿棚户区改造收尾工程。十大附属工程和八大基础设施全部竣工,为棚改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广大矿工非常满意。此项工程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国家发改委和省、市的高度评价。

(五)服务业兴旺繁荣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亿元,增长18%。以市场为龙头的流通体系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6个,55个市场遍布城乡,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以购物广场、杂粮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由宾馆、酒店及特色店组成的餐饮娱乐中心对周边市县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万村千乡”市场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了八道壕综合市场,投资7.5亿元的福山时代购物广场完成基础部分,投资4亿元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进入房屋征收拆迁准备阶段。“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1亿元,居全市各县(市)之首。

(六)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在各乡镇和财税系统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在全省44个县(市)的位次有望比去年上升1位。开展了矿产资源和房地产税费收缴专项整治行动。争取各种转移支付11.9亿元,增长14.7%;
争取国、省投资项目48个,累计到位资金1.1亿元。刚性支出得到保障,社保支出4.1亿元,三农支出6.2亿元,教育支出2.8亿元,分别增长7.9%、14.8%和21.8%。新增公教人员津补贴6600万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普九“双高”水平验收准备工作有序进行,h山南关校、

八道壕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增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3家,15家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计划生育率达99.9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5.6亿元。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启动。社会募捐142万元重建了张三丰祠。成功举办了首届“丰收杯”篮球赛,我市获得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第五名,刘洋荣获亚残会和全国残运会两项冠军。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上次人代会政府承诺的10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1.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南北广场和解放街改造,南北广场面貌一新,解放街“六线落地”,成为县城又一条精品街路。

2.启动农村初中进城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新建的二初中已完成基础工程。

3.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4.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公路建设会战。历时28天,实施了战时体制、军事化管理,投入人工20万个,出动车辆5.2万台次,动用土石方169万立方米,修复县乡村道路1493条1921公里,实现了路路畅通。

5.投资5268万元实施了城乡安全饮水工程,更新了进入老城区的供水主管线,解决了8.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

第二篇: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5日在忻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李平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就《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简要说明,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较大的困难局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三五”工作总要求,坚定信心、奋力向上,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是2005年的2.5倍;
财政总收入9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是2005年的2.9 倍;
一般预算收入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是2005年的3.6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3元,比上年增长12.2%,是2005年的1.9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比上年增长13.8%,是2005年的1.8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走出低谷,走过拐点,移位前行,标志着我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集中精力抓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项目建设攻坚战,连续三年开展项目观摩考核,引导各级干部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比实绩、论英雄。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4.4亿元,是2005年的5.3倍。2009年和2010年两年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全面推动家电、农机下乡,培育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9.8亿元,是2005年的2.6倍。认真落实“五缓四降三补”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市财政2008年首开奖补农业先河,2010年奖补金额超过1亿元。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2010年达到14.8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忻定原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特色杂粮种植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10年新建温室大棚1.37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1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总结推广“一村一品一社”宝贵经验,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五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1.8万人,转移就业26.12万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049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涌现出一批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村企结合、带民致富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攻坚战,23.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移民搬迁取得新成绩。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煤矿数量由293座减少到81座,办矿主体由158个减少到15个,单井规模由13万吨提高到116万吨,产能由5000多万吨提高到近1亿吨,“多、小、散、乱”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综合生产能力、产业集中度和本质安全度大幅提升。坚持火电、水电、风电并举,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轩岗电厂并网发电,河曲电厂二期基本建成,西龙池水电站、龙口水电站投入运行,风电项目异军突起,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60万千瓦。加大铝工业基地建设力度,晋北铝业二期建成投产,同德铝业保德氧化铝项目成功获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原平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保德王家岭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园区健康成长。积极推进企业多种方式融资,同德化工成功上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五台山申遗圆满成功,雁门关开发初见成效,芦芽山、老牛湾建设又有新进展,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由3.4万个增加到近4万个,增加值年均增长1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GDP超20亿元的县已达半数,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五年完成营造林28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3%提高到18.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被评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四)全方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以“九大工程”为龙头,以“路水电气”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瓶颈,提升支撑能力。2009年开始集中力量建设的九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新一轮建设全面铺开,南云中河已经蓄水并开始两岸绿化,五保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大西高铁快速推进,北同蒲铁路忻州城区段西移工程列入省政府与铁道部协作纪要,五台山机场通过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审批正抓紧立项,市人民医院、市汽车站主体工程紧张建设,灵河高速从东到西全线开工,九龙岗绿化初具规模。以“村村通水泥(油)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忻州通高客、五台山通航”为重点,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忻阜高速、太佳高速建成通车,忻保高速即将建成,灵河高速、环城高速、盂五高速、岢临高速正在抓紧建设。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1公里、村通水泥(油)路10412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650公里。大力实施兴水战略,开工建设坪上应急引水、西岁兴水库、河曲龙口引黄灌溉等重点水源工程,除险加固16座中小型水库,坪上引水送达忻府和原平。供电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市变电站总容量达到694万千伏安,网供最大负荷达到120万千瓦。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全覆盖和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忻州城区实际供热面积达到906万平方米。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2009年以来,突出抓好、全面完成省政府“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投资34.8亿元,改造中小学校舍1600所,我市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先进市;
两年新建通村水泥(油)路4020.4公里,省交通厅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被省政府评为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先进市;
两年完成1436个村的通广播电视任务,被省政府评为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先进市;
建成2325个村级卫生室,修建各类饮水工程3342处,我市被省政府授予“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先进市”。从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为老百姓办20件实事好事,并全部兑现。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10000多个,公开招录公务员550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151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21万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2.77万人增加到28.9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由每月人均654元提高到1367元。河曲、保德两县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18.8万人增加到34.1万人,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23.57万城镇居民和208.63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优抚安置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31.3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30313名农村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622套、176.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严重村集中治理任务。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10个县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省级验收。新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县有。2008年以来全面实施“一颗鸡蛋学生营养工程”,每年有10万余名寄宿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造和新建14所县医院、5所县中医院、9所县妇幼保健院、185所乡镇卫生院、3476所村卫生室、7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分之二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繁荣进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黄河管子声》问鼎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有人、亚运有牌、全运有金”的目标。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显著加强。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档案、老龄、人民防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局面不断巩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市县两级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对煤炭、安监部门副职以上干部下管一级、实行双重管理。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五人包保”、专人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同比下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1.44下降到2010年的0.03,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模范市。部署实施信访稳定攻坚战,开展“万人千案大行动”,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一大批民生信访问题得到解决,维护了群众利益,维护了大局稳定。坚持真抓、严管、规范,治超工作实现全省四连冠,我市在全国治超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验收评估全省第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为全省创造了经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制度全面推行。市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取得新进展。抓住煤炭资源整合机遇,组建神达煤炭集团;
推动天然气公司和煤气公司重组燃气有限公司;
启动忻通公司与省煤运集团联合建设煤机项目。政府出资为困难国有企业打捆回购了5.7亿元的金融抵押债权,为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金融创新取得突破,组建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对外开放成果斐然,与北京市西城区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帝王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八)继续实施依法治市方略,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狠抓行政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落实能力。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市政府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和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0件,政协委员提案983件,办复率100%。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五五”普法顺利完成,“法治忻州”建设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推动政务、企务、村务公开,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全力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支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积极开展对口援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奋力爬坡,赶队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
是中共忻州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
是市人大、市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
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忻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忻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忻州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民生欠账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型经济偏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自然环境差,承载能力有限,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了“抓发展、强基础、惠民生、保安稳”。抓发展是解决忻州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才能不断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差距。强基础是忻州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忻州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大,必须作为战略重点,集中精力办大事,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城乡落后面貌。惠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解决一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保安稳是为忻州创造基本的社会环境,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
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进社会和谐。这既是我们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今后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脱贫致富的攻坚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期。按照市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3581”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末,转型跨越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把忻州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改革开放等8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目标的特点:一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与忻州实际相结合。所有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都与全省“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主动纳入全省发展大局,并充分体现忻州特点和实际。二是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在确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时,既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阶段性目标相衔接,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三是较好地体现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在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协调。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突出了提升城镇化水平、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五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环境要显著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于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现实可能。结合产业现状,对“十二五”重点项目等情况进行了多次测算,预计“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以接近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可以超过200亿元,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实现翻一番以上。二是群众企盼。要想进一步缩小同全省的差距,尽快赶上全省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就必须超常规、超平均、超全省;
全省“十二五”翻一番,我们就必须翻一番以上。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也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今后要在“以上”上下功夫,在“以上”上做文章。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1、优化生产力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划。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忻州市区、各个县城(市)和建制镇规划区、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开发区,主要包括骨干通道沿线等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要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严控制一般性传统产业项目,逐步搬迁改造“两高一资”企业;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农田耕作区和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鼓励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特色农林业;
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五台山、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等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要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优化投资结构。统筹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开发投资,统筹经济建设投资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投资,统筹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力争五年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抓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高速铁路、飞机场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抓住全省“大水网”建设机遇,构建合理高效的现代水利发展格局。完善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供电网络,实现县县拥有2个以上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大力推进城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规模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培育壮大八大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要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本质安全水平,建设山西重要的新型煤炭生产基地。电力产业要坚持多元化、新型化、清洁化方向,科学合理布局,建设服务山西、支援全国的新型电力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加快延伸开发,形成以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钢铁、镁合金、铜钼以及新型建材、陶瓷材料、煤系高岭土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山西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型煤化工产业要积极开发下游产品,重点推进煤制醇、煤制肥、煤制苯、煤制油,建设领先山西、影响全国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要瞄准高精密度、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把煤机制造、风冷设备、新型法兰等产品做大做新做精,建设晋北重要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要坚持特色化、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建设服务京津唐、辐射大西北的菜园子和绿色有机产品供应基地。旅游文化产业要以五台山为龙头,加快构建“五区一线”精品旅游格局,建设全国知名的北方生态休闲避暑胜地、全国新兴旅游热点市和三晋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物流产业要坚持网络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设立足区域、辐射周边的特色物流中心。

3、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市场化开发、机械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经济林果业、设施蔬菜业、规模健康养殖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集中打造农业综合产业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社”,加快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依托,特色农科贸公司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业服务形式。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设规范合法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加大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片区开发、扶贫培训等重点工程,对200人以下的村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移民搬迁,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新农村连片建设提升工程,每村至少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水利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4、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以忻州市区为中心,以原平市、定襄县为依托,以中心城镇为节点,构建“中心城市群—县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为骨架的大雁型城镇体系。市区建设要按照拉伸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彰显特色的思路,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更好地发挥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忻定原中心城市群,积极融入太原都市圈。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镇。扶持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工矿型、商贸物流型、文化旅游型、生态园林型重点镇,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镇落户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变为城镇居民。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广节能适用技术,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节水节电管理,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体系。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推进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生态恢复。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农村环保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十二五”时期保障民生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部署了10项重点:一是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二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调节制度,进一步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制度覆盖范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健全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六是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开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七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八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服务。九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十是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提出的思路和重点是: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力争把忻州建成拥有地方特色文化人才、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名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推进文化单位改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加强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推进优质文化产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四)“十二五”时期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部署了3项重点:一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二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三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政策体系,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优先培养吸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引进跨越发展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人才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五)“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从两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

(六)“十二五”时期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强调了3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各位代表!蓝图美好,任务艰巨。《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认真实施“3581”发展战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一个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1.5%,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为完成上述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的主要抓手,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项目一起上,产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一起上,政府、企业、社会各类投资项目一起上,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坚决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的目标任务。

发挥重点工程的主力军作用。今年安排省市重点工程177项,总投资概算1726.5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52亿元,占到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85%以上。

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共计112项,总投资968.19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总投资的56.1%。

着力抓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计46项,总投资684.18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总投资的39.6%。

继续推进“九大工程”。建设五台山--按照“五个五台山”目标定位,尽快修订完善五台山建设规划,全力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项目,抓紧“6+1”星级宾馆建设,加快推进五台山旅游上市工作;
治理云中河--河道治理全面蓄水,两岸绿化形成初步景观;
横通五保路--加快忻保高速建设进度,年内全线建成通车;
整合北同蒲--服务大西高铁建设,推进忻州、原平火车站项目;
共建飞机场--做实前期工作,加快可研批复,力争正式开工;
落成汽车站--年内完成候车大楼主体工程;
新建市医院--年内完成一半以上主体工程;
建成灵河线--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绿化九龙岗--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形成森林公园雏形。

着力抓好重点民生项目。共计19项,总投资74.18亿元。重点实施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原平石豹沟煤矿棚户区改造等住房类民生工程。

着力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坚持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推行项目工作首席负责制和重点工程建设公示制、督办制、考核制,实行保姆式服务,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八大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要抓紧整合重组后复工复产和矿井改造工作,力争全年原煤产量突破4500万吨。电力产业要推动河曲电厂二期2×66万千瓦项目达产达效,开工建设神东河曲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项目,积极推进华电忻州广宇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建风电项目。新材料产业要确保繁峙华茂高速线材项目、保德吉港冠宇水泥项目稳定达产,加快建设繁峙钼矿、五台镁合金、河曲中天隆粉煤灰水泥、神池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开工建设保德氧化铝项目。新型煤化工产业要重点抓好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扩能升级,加快推进静乐县“1830”项目,开工建设河曲华鹿大化肥项目、忻府区金宇高岭土扩建项目,积极推进煤制烯烃、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装备制造产业要抓好忻府区蓝天节能高效煤粉锅炉扩建项目、中亚神力20万吨铸件项目、定襄不锈钢法兰项目、原平液压密封件项目,加快建设开发区通用煤机项目、钨钼扩建项目。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要重点扶持“337”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开发一批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农产品。旅游文化产业要以建设“五个五台山”为龙头,加快五大景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现代物流产业要规划建设忻府、原平、繁峙、五台大型煤物流配送中心,做大神五岢煤炭物流经济。

建设新型工业园区。按照每个县至少建1个重点园区的目标,大力推进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忻州蓝天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原平晋北铝工业经济园区、原平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宁武阳方口煤电工业园区、岢岚胡家滩煤焦镁化工业园区、保德杨家湾铝工业园区、保德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河曲蚰蜒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繁峙砂河机械制造生态工业园区等10大园区建设,发挥好示范园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统筹推进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的循环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循环发展,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循环发展。充分发挥河曲县和忻州煤化工园区、偏关晋电化工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试点园区、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整体互动格局。

(三)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三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建100个粮食丰产方,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实施设施农业“一区千园十五万棚”行动,年内新增2.5万亩温室大棚。积极发展舍饲养殖,扶持培育100个现代养殖场。认真做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100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50个。狠抓“一村一品一社”,发挥270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发展5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扶持规范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高水利对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新增一批高产稳产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工程,抓好1000多个试点村、重点村的完善提高,新启动234个重点村建设。大力推进村企结对帮建新农村,积极倡导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抓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便民连锁店全覆盖、文体场所全覆盖、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继续抓好5大扶贫工程,确保年内完成移民搬迁3.8万人,完成代县、五寨、保德、偏关、宁武、神池、岢岚7县的片区开发工作,完成1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完成2万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资助家庭困难的1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紧制定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强化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四)加速推进市域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全面启动忻定原融入太原都市圈工作。抢抓国务院把忻州列为太原城市群4大节点城市之一的政策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太原都市圈的战略部署,准确定位忻州城区及忻定原城镇化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忻定原组群规划》。主动承接太原的辐射带动,在都市圈建设上积极作为。

加大忻州城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以“六路三桥”为重点的30项城建工程,突出抓好和平街改造工程,确保国庆节竣工通车。扎实做好傅山路、城北街、云中河北路、南路、云中路北拓工程、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河桥前期工作,做好全面开工准备。狠抓城区集中供热,建成第二热源厂二期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60万平方米。推进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完成2万户的置换任务。加大城区园林绿化力度,启动傅山公园、开发区公园和顿村山地公园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城市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面实施县城扩容提质行动。以道路骨架建设为重点,同步配套水、电、气、热及公园绿地,统筹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综合整治。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城中村综合转制。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工程规划,制定“一县一镇”建设方案,年内抓好繁峙砂河镇、宁武阳方口镇两个示范镇建设。

(五)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推广运用节能技术,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项目、优势企业、新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评审批等制度,坚决制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项目上马。倡导绿色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争取列入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城市。

不断强化治污减排。深化工程减排,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县县有”工程,确保16座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11座垃圾处理厂建成投运。强化管理减排,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严格实行总量置换;
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坚决制止非法排污。优化技术减排,大力推广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污染防治由尾部治理向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制转变。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等造林绿化工程,营造林面积65.4万亩。完成忻阜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启动新一轮通道绿化提质工程。新增干果经济林36万亩。继续深入开展“城郊建森林公园、单位建生态花园、农村建绿色庭院”活动。

大范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巩固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力争3年、确保5年创建成功。

(六)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重点工程的带动就业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以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扩大各类人员就业。建设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委托式培训方式,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企业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6.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2.97万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试点扩大到10个县,参保人数达到31.33万人。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万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适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参合率达到98.98%。继续推进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万人和19.4万人。将“老工伤”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五保”供养对象救助标准。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加快发展慈善事业。

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危旧住房改造,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剩余4个县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任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做好高中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全面完成市中医院和12个在建县级医院工程任务,开工建设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偏关县医院以及14个县级卫生监督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建立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到办好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越民力。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机制,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引导其对内促进和谐,对外履行义务。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解决好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梳理和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解决好利益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妥善处理涉及宗教的敏感问题。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全力抓好综改试验区建设。抢抓我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突出抓好产业政策创新、财税政策创新、用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以及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突出抓好原平市的省级试点县建设,确定3—5个市级综改试点县,力争我市在综改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受益最早最大地区。

加大各项改革攻坚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试点改革,完成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完成5项重点工作阶段性任务。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增强基层监管力量。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等各类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总数突破20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建设300个民营经济项目。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坚持以情招商、以恒招商、以商招商,广泛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确保第六届中博会签约项目不少于100个、协议引资不低于1000亿元,力争第二届农博会签约项目取得新突破。

(九)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时刻“从零开始”的理念,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12个行业118条规定,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火灾、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防范。深入开展隐患“十排查”活动,实行隐患有奖举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努力消除薄弱环节。组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挂牌督办、跟踪督办和安全约谈,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安全乡村”创建活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安全措施“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一般性事故。

(十)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诚恳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企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做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推进“法治忻州”建设,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鼓励创造文化精品。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彰显优秀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使各项部署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奢侈挥霍、铺张浪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为全市人民办好以下20件实事: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3.8万人移民搬迁任务,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96人。三是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每月人均增加25元,农村居民每月人均增加22元;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人均增加140元;
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重点解决特困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446套、76.94万平方米。五是启动“一区千园十五万棚设施蔬菜”工程,确保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启动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年内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七是新建500个农家便民店,两年内实现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八是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年内实现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九是从今年起两年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让没能进入大学、高中的学生能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今年首先实现职业高中免费教育全覆盖。十是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年实现全覆盖。十一是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在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人数达到20万。十三是抓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区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十四是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完成3个110千伏、15个35千伏、71个10千伏、14个县市区的低压区改造、5个县的户表改造、7个通信项目的建设改造任务。十五是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升级达标工程,每县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医院。十六是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云中水厂年度建设任务。十七是启动公办幼儿园园舍安全改造工程,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十八是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14个县市区城郊森林公园年底要基本建成。十九是推进天然气入县工程,年内有80%的县市区取得天然气入境特许经营权。二十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实现住院费用在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及时结算报销。我们要通过兴办20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强势起步、高位运行、效益较好。主要指标全面提速,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三大收入同步提升,县域发展争先恐后,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要努力克服当前面临的转型发展压力较大、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较大等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展望未来,我们对忻州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中共忻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全力实施“3581”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把忻州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邹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邹城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邹城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11日在邹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

邹城市市长侯晓滨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加速经济转型、助推跨越崛起的五年。五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神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实现,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邹城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测算,20XX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8.56:68.33:23.11调整优化为6.43:61.61:31.96;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是20XX年的2.1倍;
财政收入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达到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是20XX年的2.4倍;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是20XX年的2.3倍;
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非税收入占比下降到25.6%,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2家,各类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61处,获得“三品”认证175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处。“生态邹东”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覆盖率达到28.8%。畜牧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6%。累计实施土地复垦项目63个,整理土地8.3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621家,比20XX年净增472家,利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29家、净增14家;
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完成715亿元、144亿元、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5%、110%,均是20XX年的2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是20XX年的5.1倍,累计创出2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山东著名商标和19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焕发新的活力,新型业态加速发展,义乌商贸城、百大生态园、贵和购物中心等建成投用,改造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店暨食品安全示范店”54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是20XX年的2.5倍。金融机构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00多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95.4亿元、贷款余额208.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6.4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

219.1亿元、104.2亿元、97.3亿元。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拆除里彦电厂2台5.6万千瓦发电机组凉水塔,燃煤发电机组及工业锅炉全部实现脱硫运行,全市日

处理废水总规模达43.9万吨,白马河水质明显改善,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坚持重抓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5倍;
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1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总投资46亿元的国宏化工一期、45亿元的荣信煤化一期、14.5亿元的泰玻三四期、8亿元的意可曼高分子材料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投资47亿元的华鲁生物制药产业园、30亿元的中材集团电子级玻璃纤维及织布、28亿元的山东轻合金工业铝挤压材、21亿元的50万锭百隆色纺、20亿元的鲁南铁合金总厂技改搬迁、14.5亿元的荣信30万吨焦油加氢、2.14亿美元的磷酸铁锂电池、11.3亿元的国宏10万吨dmc、10.6亿元的赛维集团30兆瓦太阳能发电、10亿元的峄化dmF、10亿元的万达煤机综采成套装备制造、7.5亿元的台联电薄膜太阳能、5.6亿元的尤特尔新型生物催化剂等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销售收入将在千亿元以上,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税源增长点。建立新型镇园合一体制,两大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累计批准入园项目330个,总投资538亿元。交通、水利、电力等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进度快、质量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

7.1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83公里,比20XX年增加1232公里,完成104国道南段拓宽、京福高速公路峄山连接线、华电大道、太黄路等道路建设,群众期盼已久的新济邹路、临菏路即将通车。水利建设累计投资2.9亿元,西苇水库除险加固、西苇莫亭联合调水等重点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对所有病险水库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电力建设累计投资3.1亿元,峄山35KV、石墙110KV和北宿220KV变电站建成投用,建成8个电气化镇、299个电气化村。

(三)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一批详细、专项规划。五年城区共审批开工公共设施、高档住宅、商业建筑总面积969万平方米,高层建筑395栋。城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6%。东城区大发展的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城区11个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建楼房面积210万平方米,3000户农民群众迁入新居;
完成牙山路、平阳路东延、护驾山路北延、普阳山路等道路建设,规划展览馆、唐王河公园、护驾山公园一期、商务中心一期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快速推进;
泉兴、文博苑、国宏、鑫源等现代化居住小区集中开工建设。旧城区改造步伐明显加

快,完成岚济路邹城西段、104国道北段、峄山路等改造工程,火车站南北货场搬迁、跨京沪铁路城市高架桥、因利河综合治理、“两孟”文化区保护开发等工程扎实推进。改造背街小巷300余条,完成天然气置换,铺设供水管网28公里、供气管网33公里。对多年来群众高度关注、影响邹城形象的一些难事硬事,敢于碰硬,敢抓敢管,敢于突破。一次性平稳取缔1.2万辆非法营运“三小”车辆,出租车实现规范运营;
大力度综合整治超限超载,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卫生显著改善;
对接京沪高铁即将通车,经过积极协调和努力,取消104国道邹城收费站,减轻了群众负担;
集中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严重破坏邹东生态环境的顽症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监控系统覆盖全城,增设交通护栏1.7万米,完成城区部分路口渠化改造,交通畅通水平明显提升;
集中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整治活动,清除了一批不合格的物业企业,群众生活环境有效改善;
实施城乡环卫体制改革,城区实现全覆盖、不间断保洁,农村第一次有了政府聘用的保洁员,统一配置的环卫设施,城乡环境卫生根本改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13个镇全面实施驻地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绿化、亮化和建筑立面改造,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以更大的热情关注民生,以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五年市财政投入民生资

篇二:20XX邹城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7日)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XX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始终突出经济战略转型这条主线,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顺利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荣获中国改革先进市、全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4亿元,年均增长12.9%;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67亿元,年均增长16.6%;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54.3亿元,年均增长2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5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5%。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57亿元、贷款余额292亿元,比20XX年末增加248亿元和161亿元。

(二)加速经济转型,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

6.68:63.13:30.19调整为6.7:61.3:3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新口径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26家,利税过亿元企业由5家发展到8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4%。累计创出2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山东著名商标和9个全国全省名牌产品。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118处,食用菌面积达到686万平方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5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118个,济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4家。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森林覆盖率达到29.8%,畜牧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兖矿物流、贵和购物中心、上海亿丰商贸城等项目建成投用,华北钢材城、刚领五金汽配城等项目加速建设,新落户3家股份制银行、10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民营经济规模实力、贡献份

第四篇: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15日在平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上
平凉市市长王奋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频发重发的自然灾害和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发展思路,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困难挑战,聚力冲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5.17亿元,增长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2.25亿元,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11亿元,增长6.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7亿元,同口径增长11.7%,财政支出完成212.7亿元,增长15.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48元和8303元,分别增长8%和9.1%。
(一)实施“九大冲刺行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坚持“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一户一策”推动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全市脱贫8.65万人,退出贫困村230个,崆峒区脱贫摘帽,华亭、泾川、灵台、崇信4县(市)将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3%,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平凉模式”,庄浪县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推动龙头带动全覆盖,市级财政列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争取国省专项扶贫资金9.3亿元,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0户,70%的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推动“三变”改革全铺开,探索推广了“庄浪模式”“静宁模式”等改革模式,全市76%的行政村开展了“三变”改革,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32个,3.67万农户入股分红3450万元,150个村集体获益953万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消除了“空壳村”。推动金融保险全加入,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58亿元,持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难题,防范了自然、市场双重风险。推动危旧住房全清零,易地扶贫搬迁3813户,改造农村危房8709户,D级危房全

部清零,C级危房基本消除,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存量危房改造任务,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劳动就业全对接,总结推广“灵台模式”,兴办扶贫车间,有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3.6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群众8906人,就业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推动教育医疗全跟进,陕甘宁三省区医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高地建设扎实推进,落实各类教育扶贫资金4.1亿元,资助学生30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在平凉先行先试,省上召开了现场会,教育部向全国推广了主要做法。推动社会救助全兜底,为24.3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6亿元,为8416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资金5111万元,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推动党政干部和社会各界全参战,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积极参与,加强东西部协作,落实帮扶资金9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推动党建统领全保障,深入开展“一强三创”行动,充分发挥“三个带头人”作用,全面推行“四链”模式,基层组织引领和保障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突出交通先行,多措并举争建项目。大力推行“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和“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89个,完成投资2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上年收窄18.86个百分点。着眼长远发展抓谋划,市县

两级财政列支7654万元、争取国省900万元的项目前期经费,运用“八个一批”“四个渠道”方式方法筛选论证项目,多次赴省进京衔接汇报,备受关注的平凉机场、平庆高铁、天平动车、陇东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前期取得积极进展,市体育运动公园、平凉一中新校区、天门塬新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立足稳定增长抓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203项11.3亿元,扎实开展项目审批“百日攻坚行动”和集中开工、观摩督查等活动,平天、彭大、静庄、华亭至泾源4条高速加快实施,平华一级等7条普通省道积极推进,开建县乡道改造工程210公里,引洮供水二期静宁骨干工程、配套工程和新集水库加快建设,平凉750千伏变电站配套送出工程建成运行。围绕扩张总量抓招商,坚持上下联动,先后赴京沪、粤港等地精准招商,举办平凉红牛产业香港专场招商推介会,组团参加国际进口博览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节会,与中纺机、陕旅等行业领军企业达成了一批合作协议,成功引进福建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台湾桦晨电子等项目,庄浪印象水洛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新开工招商项目305项,到位资金增长6.1%。
(三)坚持“四化”统筹,下大力气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重”“三一”为抓手,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加快“四化”进程。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举办平凉红牛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农科院西部肉

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落户平凉,葫芦河流域国家级果品高新技术示范区、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培育了庙川、鼎康规模养殖场,大潘、东庄、齐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德美冷链物流园、华亭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一批产加销龙头企业,新增家庭农场166个,流转土地108万亩,牛饲养量净增10万头,苹果在受灾之年减产不减收,蔬菜产量达到46.6万吨,“三品一标”农产品占到54%,“平凉红牛”“平凉金果”拿到了供应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入场券”,海升超越农业串收番茄在德国柏林荣获世界番茄最具创新奖,我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两个苹果优质苗木繁育基地之一。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7.89亿元。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煤电产业与非煤产业两手抓,煤电化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上评审,赤城煤矿、20万吨聚丙烯加快推进,邵寨煤矿通过核准评审,五举煤矿产能置换方案获批,新河400万吨、兴盛300万吨建筑石料、庆华陶瓷新型建材、宏达淀粉水蛋白提取等项目建成投产,天纤棉业20万锭棉纱、永成中药饮片等项目加快实施,全市工业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凉海螺水泥荣获2018年中国最具成长性建材企业100强,平凉启航未来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工业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泾河水系景观规划》等12项规划,出台中心城区资源资产经营管理意见,闲置

建设用地处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工作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扭转被动局面。投资63亿元,实施中心城区建设项目10大类50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建成运营、新增供热面积205万平方米,崆峒大道改造、泾河北路西延伸段及宏达国盛、景海商贸城等工程建成,六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华亭撤县设市,全市乡改镇10个,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不断增强,新增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率41.13%。大力推进信息化,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地理信息系统、“雪亮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网络实现增宽提速,村村通光纤改造被工信部树立为全国典型。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快建设,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扩面提质。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9亿元,增长4.8%。
(四)强化底线红线意识,千方百计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认真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投资2.97亿元,完成平凉电厂、崇信电厂3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理整治燃煤锅炉499台,建成覆盖城乡的优质煤配送网络,居民清洁取暖改造3万户,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1.6%;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投资1.05亿元,3个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和中心城区、泾川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投运,建成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9个,泾河、汭河、达

溪河及1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19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8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全部完成,中心城区、华亭、灵台、静宁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和34个重点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抓建美丽乡村83个、万村整洁村220个。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崛起,“1+1+10+X”生态产业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实施5000万元以上十大生态产业项目77项,崆峒区列为全国50个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大力实施城乡增绿扩绿工程,造林绿化53.5万亩,陇东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全省大规模国土绿化暨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五)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中心,85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市区一体、同址并窗、一号受理、一窗办理”的政务服务模式得到省上肯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扩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097万元,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让利8.6亿元,政策效应加速显现,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78万户。平凉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到位,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配售电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亭工业园区循环化改

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泾川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制定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政府依法理财和依规举债行为进一步规范。引进黄河财产保险等金融机构5家,省金控集团平凉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运营,建成全省首批苹果期货交割仓库,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农商银行全覆盖,全市贷款余额增长5.82%,社会融资达到70亿元。平凉海关获批设立,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全市进出口总额4.5亿元,增长120%。文化旅游市场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精心筹备、高端策划,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荣获优秀魅力城市、年度魅力文旅扶贫城市称号,崆峒山被评为年度魅力文化景区,在国家大平台展示了平凉形象,打响了“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调整崆峒山大景区管理体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经营开发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实施旅游重点项目36个,新增3A级景区4个;
成功举办央视书画频道走进平凉、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崆峒-武当武术交流展示、万人太极拳展演等崆峒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平凉荣获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称号,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9.6%和4.8%。
(六)加快补齐短板,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

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83.8%。改造老旧住宅639幢,惠及2.4万户8万余人,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5辆,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颜值”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双创”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35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8万人,创劳务收入99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提标政策,35.9万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享受养老金17.3亿元,为60户企业5.1万名职工发放稳岗补贴1894.7万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6所,“改薄”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崇信县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全国介绍了经验,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由26种扩大到50种,为40.2万人(次)报销住院医疗费10.8亿元。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一批乡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体育健身工程建成。扎实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市县两级投入1600万元,有效应对洪涝、冰雹、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我市再次荣膺甘肃省文明城市称号。
同时,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公共资源管理、档案、外

事侨务、地震、气象、人防、地方志、红十字、老龄、残疾人、关爱留守儿童等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双拥共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深入开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整改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平凉市物业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78件人大代表建议、11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积极应对行政诉讼,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从严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各级干部作风不断改进、政府效能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中央、省驻平单位和驻平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平凉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期盼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一是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经济指标波动性大、稳定性弱,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仍未实现由负转正,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势头任务艰巨。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主导产业总量不大、特色产业层次不高,仅有的67户规上工业企业退出16户,新上煤电项目核准受限,现有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工业企业普遍运行困难;
农业“初字号”“原字号”产品占比大,龙头企业少小弱,产业化程度低;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业融合度不高,市场化运营滞后。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8%,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9.1%,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深度贫困片带脱贫难度大,增收产业尚处于培育成长阶段,贫困户家庭经营收入还不够稳定,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扶志扶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成为全市人民高度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痛点问题。五是城镇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城市病”突出,特色小镇建设滞后,城镇产业培

育不足,吸纳就业能力弱,市场化经营城市的机制还未形成,城镇化率低于全省6.56个百分点。六是个别政府部门和干部思想保守、精神不振、担当不够、效率低下,抓项目促发展的劲头不足,“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水平比较低,政策落实效果不够明显,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机遇、东部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机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干导向,突出党建统领“统”的要求,保持推动发展“稳”的定力,增强追赶跨越“进”的信心,强化改革创新“闯”的劲头,展现履责担当“新”的作为,脚踏实地、主动出击,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深度贫困乡村,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位的任务,深入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九大冲刺行动”,精准施策,攻坚拔寨,确保庄浪、静宁两县脱贫摘帽,7.16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全市实现整体脱贫。
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坚持“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扎实落实“一户一策”,深入推进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积极推进“粮改饲”,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深入实施“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工程,突出肉牛规模化养殖、果园更新换代、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新建养殖小区30个,牛饲养量净增10万头以上,新植矮化密植园4.2万亩,静宁、庄浪进入全省40万亩苹果产业大县行列,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每个县(市、区)建立500头规模的育种群,肉牛品种改良15万头,创建果品标准化生产等认证基地35万亩,加快建设“两带六片”蔬菜产业集中区,新增设施蔬菜6000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自建与引进并举,新建改扩建龙头企业25户;
放大“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带动效应,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清理注销“空壳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家庭农场100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0个,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全面开办种养产业综合保险,行政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全覆盖。大力推广“灵台模式”,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全市新增“扶贫车间”77个,输转劳务47万人,创收105亿元。统筹推进电商、旅游、光伏扶贫,扶持发展小家禽、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

卖“五小”产业。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
加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处,解决10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加强农村危房动态管理,兜底解决贫困户新出现危房。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巩固提升医疗报销比例和保障救助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上不起学、每一个贫困群众不再为看病发愁。统筹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乡道改造9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畅返不畅”路段整治100公里,改造升级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持续完善脱贫攻坚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探索解决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问题。加大资金投入,新增财力、结余结转资金、整合涉农资金优先用于脱贫攻坚。强化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光荣意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深化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帮扶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谋划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加快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专

项规划。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后续工作,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遏制农地非农化。以整市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建设葫芦河流域国家级果品高新技术示范区、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静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改造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革优化种养模式,健全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加快两个“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平凉红牛”全国驰名商标创建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厕所、农村垃圾、农村风貌“三大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三大行动”,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5万户以上,70%的乡镇街道、建制村至少建成1处无害化公厕,有效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畜禽乱窜等问题,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健全村民共建共治体系,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坚持以投资结构引导经济结构,争建并举、大小齐抓、质效兼顾,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96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亿元以上。

高标准谋划项目。坚持“八个一批”谋划争取项目和“四个渠道”生成运作项目的工作方法,积极对接国省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融资改革、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政策措施,完善项目前期费用逐年增长机制,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谋划一批生态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项目;
着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紧迫、最为急需的突出问题,谋划一批道路交通、水电通讯、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紧盯社会需求,谋划一批幼教职教、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民生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盘子,项目储备库动态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
大力度推进项目。突出交通先行,加快平庆高铁前期,力争平凉机场年内具备开工条件,灵华高速3月份全线进场,推进平天、彭大、静庄、华亭至泾源高速和国道312线改造;
落实市县事权责任,持续推进平华一级、彬县至华亭、平峰至八里等7条省道建设。加快白龙江引水、崆峒水库改扩建、泾川盘口水库等项目前期,推进引洮供水二期静宁受水区配套工程、灵台新集水库等在建项目。实施脱贫攻坚农网改造工程,静宁成纪330千伏送变电工程竣工投运,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建成。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平凉一中新校区、平凉万达广场一季度开工,市体育运动公园上半年开工。
多渠道招引项目。成立市政府招商团队,完善招商引资

政策措施,采取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多种方式,引项目与引资本并举,引进企业与企地合作兼顾,签约实施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产业型、财源型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效益。积极对接洽谈,强化跟踪服务,抓好江苏乐能10万吨锂电池、上海森鑫碳纳米管、上海千牧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0项以上,到位资金增长8%。
全方位保障项目。加强要素供给,增强承接能力,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推行国有资产出让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新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发挥惠民、泓源、富民、文旅投等投融资平台作用,促使重点项目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稳步推行交通领域“四种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政府债券、PPP、产业基金模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用地倾斜政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坚持项目督查观摩常态化,形成抓建项目合力动力压力,促使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三)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着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做大做强绿色煤电产业。围绕建设平凉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的思路,全力加快煤电化冶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陇东电力外送通道工程核准,复工建设邵寨煤矿、五举煤矿,建成赤城煤矿、黄庄煤矿,加快推进唐家河煤矿前期。实施华煤等企业绿色化改造,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鼓励煤矿和选煤厂开展系统节能,推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延链补链扩链,20万吨聚丙烯项目试车生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实施规上企业分类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企一策”帮扶停产减产企业恢复生产,有序退出“僵尸企业”。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平凉发展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改造行动,大力发展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建材,力争兴泰100万吨建筑石料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庆华陶瓷提质增效,建设安口陶瓷产业园。支持大唐丰泰与中纺机、中棉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规划设计,优化组合资源资产,采取设备租赁等模式,“保姆式”推动50万锭棉纱生产、棉花储备库及物流园建设,加快打造西北纺织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吸引社会力量发展果汁、淀粉、肉制品、中药

材加工等“农字号”企业,推进陇香3万吨食醋、2万吨食用油和惠丰10万吨石磨面粉生产线建设,建成永成中药饮片生产基地、银旺中药复合颗粒生产线等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轻资产、园中园模式,支持启航未来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加快建设平凉启航未来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当年入驻企业15家以上,培育和发展以生产液晶显示屏、触摸屏、摄像头、无人机等为主的智能光电产业生态链基地,通过3年努力,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强化新能源应用,大力推广甲醇汽车、电动汽车,推进充电站、充电桩配套建设。
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进景区资源“三权分置”、提质扩容,引资引智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快陕旅、省城投与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合作开发运营,实施静宁35度苹果景区、海寨沟、文化产业大厦等重点项目48个,推动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创建5A级景区,建成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2处,提升泾川凤凰等1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层次。加强景区景点道路连接线、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推进文化发展“N个一”工程,培育规上文化旅游企业8家,研发文化旅游产品70种以上,积极

发展生态养生、森林体验等新兴业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档升级商贸物流业。支持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冷链、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商贸繁荣。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推进平凉南铁路综合性货场建设,提升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静宁金果博览城等重点市场的集散功能,打造平凉特色小吃产业园,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农贸市场3个、冷链物流项目5个。健全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华亭、崇信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规范提升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全市电商交易总额增长25%以上。加强平凉养生商贸城、惠民大厦、恒和国际等设施配套和运营管理,促进楼宇经济快速发展。顺应城乡居民需求新变化,发展休闲康养、动漫创意、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自驾游等消费新热点,推进消费提档升级。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
(四)强化扶持优化服务,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降低门槛,破除障碍,完善政策,创优环境,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隐形门槛”。持

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健全全程代理服务机制。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打破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限制。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找准位置,公平平等参与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投资兴业。全市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5万户。
破解融资难题。强化政银企对接,建立政银企担信息共享平台,“一对一”实施百户民营企业金融帮扶。健全融资担保机制,整合惠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资源资产,重组市级担保中心,扩充甘肃金控平凉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提升担保能力。发挥小微企业“助保贷”和农业互助担保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合民营经济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制度,提高土地、林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率,扩大面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贷款流程。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等进行直接融资。
创优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省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加强涉企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坚决砍掉不合

法不合理的涉企收费事项,禁止垄断性行业指定经营、强制服务、强行收费。建立非公市场主体投诉协调解决机制,积极回应企业合理诉求,坚决防止执行政策“一刀切”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五)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系统谋划、多元筹资、民生优先、保障重点,加快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强化规划引领。启动编制平凉市“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编制中心城区给水、排水(污水)专项规划,分层次开展中心城区重点区域详细城市设计,加快推进县城、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建筑设计管理,挖掘文化历史内涵,提升建筑品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大城乡规划督察力度,强化规划监管,坚决整治违法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投资100亿元,实施3000万元以上中心城区建设项目5大类28项。突出居住环境改善,积极争取棚改专项债券配额,着力破解土地房屋征收难题,全市实施棚户区

改造2.5万户,中心城区实现市建司家属院、汪家园西片等10个片区棚改清零,启动西三里塬、兴北路西、天门塬3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东西大街、崆峒大道等13个片区1.4万户老旧住宅楼棚改工程;
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开建天门塬规划区“两纵三横”5条干道,建成新民北路、工业园区泾河大道等9条道路,建成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配套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街巷道路、单位小区、生态停车场绿化亮化;
突出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综合执法,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下功夫提升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城市交通等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抓好四十里铺、安口、什字、南湖等特色小镇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城市资源资产经营运筹。建立中心城区可经营性城市资源资产清单,优化中心城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依法授权经营停车场、户外广告、国有资产等资源资产。强化规划财富功能,完善“土地出让+城市设计”制度,增强开发区域增值预期。把依法监控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突破口和重点,全面清理“五未”土地,加快棚改腾退土地出让,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户籍迁移政策,实现具备基本落户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进城农民工、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城镇产业,支持建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型示范城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让进城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建立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制度,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
综合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实施平凉电厂、崇信电厂2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巩固提升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成效,精细化管控建筑工地、煤炭市场,切实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建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3个项目,完成华亭、灵台、崇信、庄浪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加快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36个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破解运营难题,确保达标处理;
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措施,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十大环境卫生治理行动,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集中处

理,崆峒区、华亭市、崇信县达到省上全域无垃圾治理验收标准。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继续做好县域生态环保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推进三北五期、天保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抓好城市、园区、景区、道路、河流、庭院等重点区域绿化,城乡造林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0平方公里,实现生态资源保育保值和生态资本增值积累。
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环保督察机制,深入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持续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建设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平台,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严肃查处偷排偷放、私设暗管、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环保设施等问题,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改革举措,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全面提速行政审批效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

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持续深化工业园区改革,支持平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推行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改革,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设陇东区域金融中心,加大引行入平力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政府预算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行为,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厉打击金融违规违法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和恶性金融事件的底线。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
推进开放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充分发挥平凉海关作用,主动对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境外建立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分拨中心,进出口总额增长10%。放大《魅力中国城》竞演成果,抓好典型培育、产品推介、高端论坛等环节工作,精心办好《魅力中国城》走进平凉-第十四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崆峒文化旅游节,把“平凉红牛”、平凉旅游等地方特色品牌推向全国。提升金果博览会、西王母华夏母亲节、皇甫谧文化节等节会水平,谋划举办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体育赛事,以文化大舞台繁荣经贸大市场,着力扩大平凉开放度。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华煤、红峰、虹光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天纤棉业、启航未来、荣康实业等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企业,平凉海螺水泥创建绿色工厂通过工信部验收。落实“双创”政策,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士、乡土能人创业就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达到32户以上。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争创一批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有效注册商标4000件以上,专利申请量增长10%。实施市长人才奖,鼓励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室),打造高科技人才、企业家、实用人才三支队伍。
(八)着眼普惠共享,切实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积极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提标政策。重视加强农民工工作,开展“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无欠薪城市。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有效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做好城乡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对象、孤儿、高龄和失能老人、残疾人、

军烈属生活保障,维护退役军人权益,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持续增加城镇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全力解决城镇“入园难”“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加快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建设,打造陕甘宁三省区职业教育高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以医联体为主要架构的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16个市县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惠民、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成开放市博物馆新馆、市美术馆,新建乡镇(社区)体育中心1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个,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平凉建设,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全面落实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市委“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要求,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加强自身建设,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状态推动工作落实。
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自信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为问题所困、不为困难吓倒,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规范行政行为,依法依规干。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专家决策咨询作用,提升政府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勇于担当作为,敢死拼命干。树立底线思维,永葆斗争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精神不振、担当不足的懈怠思想,破除资源禀赋依赖、传统路径束缚的思维定势,破

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狭隘意识,破除庸懒散、推拖绕、等靠要的作风顽疾,以不甘落后的劲头、没有不能的胆识、不怕吃亏的心态、高人一筹的本领,大力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冲出发展洼地。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和责任分解机制,加大政务督查督办力度,一件事一件事扭住不放,一锤子一锤子钉在实处,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发展。
坚持廉洁施政,清清白白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整改巡视、巡察和工作督查反馈问题。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建设清廉政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赠送:一份《国际商业合同》
国际商业合同

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邮编: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邮编: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买卖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经协商达成本协议条款,以共同遵守,全面履行:
第一条品名、规格、价格、数量: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金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原产国别和生产厂:第三条包装:
1.须用坚固的木箱或纸箱包装。以宜于长途海运/邮寄/空运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并具备良好的防潮抗震能力。
2.由于包装不良而引起的货物损伤或由于防护措施不善而引起货物锈蚀,卖方应赔偿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费用。
3.包装箱内应附有完整的维修保养、操作使用说明书。第四条装运标记:
卖方应在每个货箱上用不褪色油漆标明箱号、毛重、净重、长、宽、高并书以“防潮”、“小心轻放”、“此面向上”等字样和装运:________________.第五条装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条装运港口: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条卸货港口: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八条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装运后由买方投保。第九条支付条件:
按下列项条件支付:
1.采用信用证:买方收到卖方交货通知,应在交货日前15-20天,由银行开出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与装运全金额相同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卖方须向开证行出具100%发票金额即期汇票并附装运单据。开证行收到上述汇票和装运单据即予支付。信用证于装运日期后15天内有效。
2.托收:
货物装运后,卖方出具即期汇票,连同装运单据,通过卖方所在地银行和买方银行交给买方进行托收。3.直接付款:
买方收到卖方装运单据后7天内,以电汇或航邮向卖方支付货款。第十条单据:1.海运:
全套洁净海运提单,标明“运费付讫”/“运费预付”,作成空白背书并加注目的港公司。

2.空运:
空运提单副本一份,标明“运费付讫”/“运费预付”,寄交买方。3.航邮:
航邮收据副本一份,寄交买方。
4.发票一式五份,标明合同号和货运唛头,发票根据有关合同详细填写。5.由厂商出具的装箱清单一式两份。6.由厂商出具的质量和数量保证书。
7.货物装运后立即用电报/信件通知买方。
此外,货发10天内,卖方将上述单据航空邮寄两份,一份直接寄买方,另一份直接寄目的港公司。第十一条装运:1.FOB条款:
a.卖方于合同规定的装运日期前30天,用电报/信件将合同号、品名、数量、价值、箱号、毛重、装箱尺码和货抵装运港日期通知买方,以便买方租船订舱。b.卖方船运代理公司________,(电报:________),负责办理租船订舱事宜。
c.租船公司或其港口代理(或班轮代理),预计船达装运港10天之前,即将船名、预计装货日期、合同号等通知卖方以便卖方安排装运,要求卖方与船方代理保持密切联系。当需要更换运载船舶及船舶提前、推迟抵达时,买方或船方代理应及时通知卖方。
若船在买方通知日后30天内尚未抵达,则第30天后仓储费和保险费由买方承担。
d.若载运船舶如期抵达装运港,卖方因备货未妥而影响装船,则空舱费和滞期费均由卖方承担。
e.货物越过船舷并从吊钩卸下之前,一切费用和风险由卖方承担;
货物越过船舷并从吊钩卸下,一切费用和风险属买方。2.CFR条款:
a.在装运期内,卖方负责将货物从装运港运至目的港。不允许转船。b.货物经航邮/空运时,卖方于本合同第5条规定的交货日前30天,以电报/信件把交货预定期、合同号、品名、发票金额等通知买方。货物交办发运,卖方即刻以电报/信件将合同号、品名、发票金额、交办日期通知买方,以便买方及时投保。
第十二条装运通知:
货物业经全部装船,卖方应将合同号、品名、数量、发票金额、毛重、船名和启航日期等立即以电报/信件通知买方。若因卖方通知不及时使买方不能及时投保,卖方则担全部损失。第十三条质量保证:
卖方保证:所供货物,系由最好的材料兼以高超工艺制成,商标为新的和未经使用的,其质量和规格符合本合同所作的说明。自货到目的港起12个月为质量保证期。
第十四条索赔:
自货到目的港起90天内,经发现货物质量、规格、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者,除应由保险公司或船方承担的部分外,买方可凭出具的商检证书,有权要求更换或索赔。

货到目的港起12个月内,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质量低劣和工艺不佳而出现的损伤,买方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卖方并出具商检局开列的检验证书,提出索赔。商检验书乃索赔之依据。按买方索赔要求,卖方有责任立即排除货物之缺陷,全部或部分更换货物或根据缺陷情况将货物作降价处理。第十五条不可抗力:在货物制造和装运过程中,由于发生不可抗力事故致使延期交货或不能交货,卖方概不负责。卖方于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即刻通知买方并在事发14天内,以航空邮件将事故发生所在地当局签发的证书寄交卖方以作证据,即使在此情况下,卖方仍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尽快交货。
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超过10个星期而合同尚未履行完毕,买方有权撤销合同。第十六条违约责任:
除本合同15条所述不可抗力原因,卖方若不能按合同规定如期交货,按照卖方确认的罚金支付,买方可同意延期交货,付款银行相应减少议定的支付金额,但罚款不得超过迟交货物总额的5%,卖方若逾期10个星期仍不能交货,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尽管合同已撤销,但卖方仍应如期支付上述罚金。第十七条仲裁:
涉及本合同或因执行本合同而发生的一切争执,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按项解决:
1.提交方所在国仲裁机构根据该机构的仲裁法则和程序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2.在双方均能接受的第三国进行仲裁。第十八条附加条款: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生效,具有同等效力。卖方:
代表:
买方:
代表:
签署日期:年月日



推荐访问:聊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