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论文1

时间:2022-05-20 12: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论文1,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论文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意义论文12篇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意义论文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
◆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
◆中共领导经济建设(农村政策,经济结构等)
◆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革命,改造和建设道路探索)
◆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返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3,中共"三大"
4,八七会议
5,遵义会议
6,瓦窑堡会议
7,洛川会议
8,中共"七大"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返回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返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中共"八大"
4,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3,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七千人大会
返回
"文化大革命"时期
(1)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返回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二大
3,中共十三大
4,中共十四大
5,中共十五大
返回
◆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浙江嘉兴
①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
导工人运动.
②意义和影响: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
返回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①内容: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决定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②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广州
①内容: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
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
②意义: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但没有提出党对民
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
返回
①内容: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举行起义;毛泽东提出
"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义:为中共指明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贡献 .
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
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
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4)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返回
①内容: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
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
返回
①内容: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②意义: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
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
了政治路线问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6)瓦窑堡会议:1935.12
(7)洛川会议:1937年秋 陕北洛川
①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意义:指出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纲领和基本政策,为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
返回
①内容: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党的任务:放
手发送人民打败日本,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②意义: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
准备 .
(8)中共七大:1945.4—6,延安
返回
①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工作中心是
恢复和发展生产;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
面的基本政策;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戒;两个"务必".
②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
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
(9)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河北省西柏坡
返回
◆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1949年9月 北平
①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并通过了《共同纲领》,进行了选举,决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②意义: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返回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秋,北京
①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返回
(1)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召开
①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形势的变法,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
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经济建
设方针.
②意义: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返回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3)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
(4)1959年八届八大会议,之后,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
(5)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 北京
①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为"反右倾"运动中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②意义: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返回
3,"文化大革命" 时期
(1)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返回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1.12.18—22 北京
①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拨乱反正,审查解决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②意义: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返回
(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5)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返回
◆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
一,思想建设(党风建设)
1,党的历史上两次整风运动
2,党的指导思想的建设及拨乱反正
3,党的历史上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
5,认识
4,党风建设,廉政建设
1,党的历史上两次整风运动(背景,内容,影响)
(1)1942年根据地整风运动
①背景:1941—1942年,抗战相持阶段,日军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
②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③影响: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57年整风运动
①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1957年毛泽东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②内容: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
③影响: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成为后来党犯错误的根源.
返回
(1)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一,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第三,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返回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第一,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第三,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返回
2,党的指导思想的建设及拨乱反正
(1)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党的历史上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3)1942年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4)1960年: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5)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为"反右倾"运动中错误批判的人平反.
(6)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7)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返回
4,党风建设,廉正建设
(1)两次整风运动;
(2)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要共产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3)新时期的党风建设就是要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返回
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风建设的认识
(1)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反"右",又要防"左",当前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
(4)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及党的执政能力.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返回
◆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
二,政权建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建立过哪几类政权 各有何显著特点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及每一政权所起的作用.
(1)政权及特点:
①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②抗日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③解放区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2)原因及作用:
①苏维埃政权:大革命失败,一方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离开革命阵营,只有工农继续革命.形成国共对峙,推动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及革命的深人.
②抗日根据地:民族矛盾上升,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共同目标,中共根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③解放区政权: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后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中共领导经济建设(农村政策,经济结构等)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2)特点:革命性和空想性;
(3)意义(或评价):反映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但
它是空想,根本无法实行.
2,资产阶级革命派:民生主义
(1)内容:
(2)特点:进步性和不彻底性
(3)意义(或评价):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不是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1,国民革命时期:领导农民组织农会,达到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2,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双减双交"政策.
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
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
1,建国初期:1950年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2,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认识
A,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国内主要矛盾.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C,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稳定和完善党的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增加对农业投入,推行优化的经营方式.
△ 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哪三条经济建设路线 每一条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1)三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⑵背景,核心内容,结果: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背景: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为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内容:
结果: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形势,
中共制定该路线;
内容:
结果:总路线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
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
追求高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
经济造成极大困难.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三大提出此路线.
内容:
结果: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⑶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
利于生产力发展.
返回
8,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请回答:
⑴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⑵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认识
⑶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⑴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
发展水平落后;
⑵成果:
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
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
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
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
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⑶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
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
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
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
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
于执政党的地位;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意义论文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80周年

1.20XX年是建军80周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九(1)班同学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请你加入.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2)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
上甘岭战役。.

(3)建国后,人民军队又有哪些新发展?请你谈谈怎样看待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军扩展为多兵种部队。解放后,在陆军基础上建成了人民空军,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壮大发展,装备多种导弹核武器,筑就现代化国防的钢铁长城。

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所有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利后,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留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
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20XX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 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工业支持农业;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保障机制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行政;
民主管理;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7.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及挫折的原因及认识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及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
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
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
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
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

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A、有哪两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

俄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C、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D、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E、 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0XX年3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⑴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2分)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⑵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㈠援助:是指我国一五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156个项目

㈡积极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活动最终决选出7名红歌手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唱红歌”的活动。

材料二: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著名的建筑物,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为纪念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每年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20XX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请回答:

 

(1)20XX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2分)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3分)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答2点即可)

意义:弘扬了井冈山精神,促进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3)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阅兵仪式,当时苏德战场正进行什么战役,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2分)

正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获胜;
意义: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国法西斯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4)“莫斯科红场唱红歌”也是中国青年重温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活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十月革命 。这次革命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2分)

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

(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C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历史意义 奋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论文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意义论文1 党的百年奋斗史历程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