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精选推荐】

时间:2022-05-19 09:1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精选推荐】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4篇

第一篇: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关于《论十大关系》中的五大关系

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之后,国家在1949-1953年之间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而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而在这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毛泽东在听取了多部门的回报之后,就形成了指引我国经济建设的《论十大关系》,把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积极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上来。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共谈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这十大关系。并且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后来说过:“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所以我也将从这五方面谈一下我对十大关系的理解。

首先是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主要强调农业和轻工业是发展重工业的保障,要使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加重一点,这样才能更好的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的增加资金的积累,更好的发展重工业。但同时仍以重工业为主。

因为我国刚完成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我国工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如果这时就大力发展轻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先把重工业发展好,让重工业为轻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让轻工业迅速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但是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

第二是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毛泽东在分析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比例和我国在短时间内有和平时间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和平时期应充分利用沿海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要对沿海工业采取积极的态度,使工业布局平衡(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用沿海工业的老底子支持内地工业,即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而且抗美援朝更使我们在国际上有了尊严。沿海的工业得益于这一点,与国外的积极联系密切,这样就会带来更多的技术管理等先进的思想。但我们还是要巩固国家的基础的,所以虽然沿海工业再发达,也要确保内地工业有一定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根基的安全。所以,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利用沿海的先进理念,来促进内地的发展,这样内地的发展也能给沿海的发展提供底气。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让我国踏上工业化的步伐更快。

第三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指出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积极性,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地方也可以同中央商量事情,但各省还是直属中央。毛泽东强调了统一和特殊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的重要性。

新中国还处在刚刚发展的地步。这时我们更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特别要防止权利的篡夺,这就要给地方,给各个地区一定的权利自由,让他们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当然,作为中央,中央要有足够的实力来保证全国各地是向着中央的。这也就要求中央和地方都要拥有一定的权利,而领导人要做的,就是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权利的大小关系。

第四是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毛泽东又在这里强调了统一和独立性的问题。因为要想让工人的劳动力提高,就要使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有所改进。而工厂要在统一领导下有一定的独立,要给工厂一点权利,一点动机的余地,一点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还提出我们要处理好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即在合作社中,国家、合作社和农民应该各自拿多少。

其实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新中国刚好在各族人们、在全国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团结一致,相互信任依赖的结果。所以在以后建立国家经济时,我们更要发挥这种精神,也就要搞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让每个个体或者集体都能销售到利益好处,这样才能全面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去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第五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要保证我国有一定的军事力量,那么就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因为我国在过去的年月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我国的军事力量有了一定基础,虽然还不是很强大,但我们此刻也不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建设国防力量上。因为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分析的,我国在短时间里,或许十二年,或许更短,或许更长。但至少在五年之内我国是不会在发生什么大的战争了。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空闲里积极发展我国的经济,而不是准求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因为在五年里,只要我们方针正确,积极性高,我们足以让我国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这样即使未来还有战争,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来快速装备我们的国防。从这一点毛泽东所做的决定,更能看出我国领导人在确定国家发展时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在什么时候,什么是主要的,就要以这个事情为主。

以上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较重要的五点关系。其实其他几点,总的来说,其中心思想都是围绕着把自信心调动起来,把建设经济与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在新中国成立前几年,我们是照搬苏联的经验,但在新中国之后的发展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在以后的建设中,就要根据我们自己的经历,总结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政治。而毛泽东刚好在这时探索出了一条出路,就是《论十大关系》,开发出我们的自己的一套内容,这无疑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

第二篇: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机自1406王亮

之前早就听过《论十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它的作者,致使一听到,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还曾一度以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这次终于在老师布置要看政治书做作业的情况下,上网上找了个电子版的读了一下,一万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长的文章吧。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调国防建设。

首先我知道了这“论十大关系”都论的是哪“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7,党和非党的关系 ;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
9是非关系 ;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从中了解这《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也就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继而集中概括出来的。这“十大关系”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3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经验教训为戒鉴,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当然以上这是官方的解说,百度出来的读后感也都是这样成筐成筐的。我看过之后有两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与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并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等关系中多次提到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到了1966年,事隔十年,就开始以阶级斗争为主了呢?是我们国家形势越来越越发展得非阶级斗争不可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要是非阶级斗争不可,为什么到了1978年,也算是十年后,又开始改革开放了呢?是毛泽东思想出问题了吗?

其次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原文说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段话再简单明了不过,只要不违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各地方各部门机构就应该有更多的自由来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更好地推动建设发展。

这十个关系的提出是毛主席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世界观为指导的,毛主席和我们的党一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但是毛主席又不是很盲目的去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是深刻的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再用马列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然后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中国的路。就拿当年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政策来说,那就是由列宁领导的城市包围农村政策的一个中国国情化。

毛主席对于工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很有利于当时的我国工业发展的,我国在建国以后,一味的进行了重工业方面的建设,但是那也是国家的需要,我国那时候还是面临着美帝国主义的威胁,我们必须要建立稳固的国防,才能够保卫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但也正是因为我们对重工业的重视,而导致了轻、农之间的发展相对滞后。轻工、农业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只有轻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才能跟的上去,这也才能符合我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才能够安定民心。

沿海地区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后,沿海的经济发展也很迅速,不管是已经灭亡了的满清政府、还是共和政府、还是军阀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他们的经济命脉都在沿海地区,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地区的发展关系着当时的国家的发展,但是自从我党上台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了调整,这样的调整,既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是为了东西部地区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是公平,国家让沿海和内地的工业一起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国家的整个工业得到平衡和安全,才能保障我们国家的繁荣。

经济建设离不开国防建设,只有稳固的国防,才能保证经济的建设。而国防的建设也离不开经济的建设,没有雄厚的经济做后盾,国防如何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密切,密不可分。毛主席对于这二者的关系,很好的运用了马克思的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原理,来分析和解决这两者的关系。经济建设不可松懈,但是国防建设自然也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那个国际社会两大阵营对立的时期,台湾的老蒋对大陆还在觊觎的时候,这两者的关系更要处理好,稍有不慎,内则伤己,外则受欺。

对于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农民的关系,毛主席强调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原理的劳动生产率来阐述工人的积极性问题,直接切中了这一问题的要害,工厂要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上去,工厂和工人都能得到好处,在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是这个理。再者,毛主席用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来进一步阐明工厂和国家的关系,工厂内部的权利问题。统一与独立的提出也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理论的体现,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不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不会损害到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农民之间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在关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上,毛主席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但是部分也有各自的用处。中央管理地方靠的是自己的行政命令,但是对于地方,也应该让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自主权利,这样让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一直套搬中央政策,那样只会浪费地方的各种资源,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国的历史文化是所有的民族一起创造的,因而我们要团结好各族人民,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政策是好的,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的重点论与两点论思想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不是重点,我们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要一样对待,不管是政策还是权利方面,都要讲究公平。

党和非党的关系,我国奉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允许其他的党派存在,他们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监督我执政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毛主席很赞同几个党的存在,各党派和中共始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起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毛主席运用矛盾的双方的关系来说明,反革命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毛主席认为反革命可以转变,但是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会做一些有益的事。

是非关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毛主席认为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而且毛主席还以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为例子,还有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认识到我党和别人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为我党的更好的建设奠定更好的基础。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主席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用普遍与特殊的原理来说明我国和外国的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情与别国不同,我们在进行我国的建设的时候,是要学习别国的有益经验,但是也不可全盘搬来,要站在我国的国情之上,用我国的特殊国情来取别国的经验,那样才能够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在读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也受到了一些启迪,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毛主席的这篇对于我国那时候的主要关系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说到了主要点子上,更主要的是,毛主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了我国当时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当时的某些领导人并没有按照这个方案来执行,最终偏离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致使我国遭受了十年的浩劫。

应当承认,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一个民族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在不能妄自菲薄的同时,更不能盲目自信,要充分地认清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这样才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第三篇: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的阐述了,中国在建国以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所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建国以后中国的建设问题,目的是把中国建国初期的各种有利因素调集起来,为解决各个阶级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指定方向。

第一个问题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解放战争之前,中国是以农业为主,有较少的轻工业基础。在解放建国以后,重工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重工业与我们的国防息息相关,故此,我们应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辅发展重工业。

第二个问题是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问题。多年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海的轻工业发展一直受殖民的影响,沿海的工业发展一直优于内地,但是解放战争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改变,为了国防安全,我们必须发展内地的工业,改善中国的战略大后方的环境,实现国防安全。

第三个问题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问题。中国解放战争后的国际形势风云多变,东西方阵营的格局斗争,中国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国际环境,国防建设故此要先于经济建设,当然也不能放缓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发展国防,建设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个问题是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个人建设者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个人劳动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建设的发展,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两大矛盾之一,中央与地方几千年来互相争夺权利,但我们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借鉴历史的教训,在少数民族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州等实现民族缓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六个问题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几千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未间断,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曾共同管理过华夏大地,故此我们实行民族自治区制度,既巩固了边防,也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安定。

第七个问题是党和非党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否则,不能镇压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国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

第八个问题是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第九个问题是是非关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

第十个问题是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党的支部书记,部队的连排长,都晓得在小本本上写着,今天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

毛泽东的思想对中国建国初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认真的阐述了中国建设的问题,理清了中国发展的方向。《论十大关系》认真总结了第一的五年计划的成果与问题,为第二个五年计划,计划了方向。这正是毛泽东的英明之处,矛盾的看问题,认清别人未看懂的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虽然毛泽东有过过失,但是总体是“功大于过”,他的功绩不容抹杀,毛泽东是中国的建设者、发展者,是中国的功臣。

第四篇: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作为典型的90后女孩对于毛泽东的政治理论不太感兴趣,倒觉得他的诗词很美。但鉴于对毛泽东的崇拜,我选读了他最著名的一篇政治理论《论十大关系》。虽是粗粗的略读了一下,已被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思想的远见,心思的缜密所征服。一代伟人果然名不虚传。

毛泽东喜欢人家叫他诗人,他倒也不愧为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出色之处真的令人叹为观止。但说他是一位政治家又有何不可呢?因为他有着哲学家的思想,战略家的眼光,他带领着我们走进了新中国。毛泽东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毛泽东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个人觉得我们的领袖善于思考而很注意总结,他能从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对革命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于是有了毛泽东军事理论中关于建设人民军队和发动人民战争的这一空前的伟大的军事观点。思想家的伟大在于他睿智和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各阶级及革命的具体形势和路线有着很深刻和长远的的认识,正是这一认识使得的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正确和光明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求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就像一个站在时代之巅看时代,跳出战争看战争的人,具有对时代和战争清晰长远的思想认识,这些使他成为了时代的领导者和革命的领袖。

要了解毛泽东的作品必须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子,我国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个人就其中最感兴趣的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开创性的见解和思想。《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实事求是,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可见毛泽东已清楚地认识到, 中国的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 就是因为以苏联为鉴, 走了自己的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取得成功, 同样必须走自己的路。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体现。他的这一思想, 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为邓小平探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的理论打下了基础。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设想,他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实行多党合作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体现了毛泽东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观愿望,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协调区城经济的思想。建国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基本上是仿效苏联的。在所有制结构上,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在产业结构上, 过于偏重工业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 是中央集权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毛泽东意识到这种经济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了。国此他强烈要求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 改革经济体制,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经济体制。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事后毛泽东回顾说:“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时代在进步,中国在前进,不要求我们中国今后的领导人能有毛泽东的智慧和才能,但也要有毛泽东的思想,为中国做出更多的贡献,为谋求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

推荐访问:十大 背景 过程 《论十大关系》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 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