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5篇

时间:2023-04-30 14:15:04 浏览量:

篇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增长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惊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的结构在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更新。汽车的设备制造的水平越来越高、汽车的性能不断完善、汽车技术逐渐向电子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在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各大企业、各种车型的市场份额博弈将更加激烈,日系车愈发强势、新能源汽车不断涌现都将在新的一年深入发展。

  伴随着汽车销售利润的大幅缩水,汽车销售服务领域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将通过各种评判指标分析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

  本文首先通过多汽车市场所处的国内环境和现状进行分析,来发现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然后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从销售率、进口增长率、进口额占销售总量的比重、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这四个方面指标对我国汽车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应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的汽车行业政策制度,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汽车、产销量、发展对策

  1/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ABSTRACT

  AmazinggrowthintheworldautomobileindustryinChinainrecentyearshasthespeedofthefiercemomentum.Structureofthecarwiththeconstantapplic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continuousimprovement,productiontechnologyisimprovingandupdating.Thelevelofthecarmoreandmoreequipment,andconstantlyimprovetheperformanceofmotorvehicles,automotivetechnologyisincreasinglytoelectronicinformation,intelligence,networkingandotherdirection.Majorcompanies,variousmodelsofthemarketsharegamewillbebecauseoftherapidgrowthofautomobileproductionandsalesevenmoreintense.Japanesecarsbecomemorepowerful,emergingnewenergyvehicleswillbefurtherdevelopmentinthenewyear.Automotivesalesandservicesectorisalsoundergoingprofoundchanges,alongwithcarsalesprofithasshrunkdramatically.ThisevaluationwillbethroughthedevelopmentofChina"sautomarketindicatorsoftheproblemsandhowtotakemeasures.Wefoundthat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developmentoftheautomotivemarketbythedomesticautomobilemarketenvironmentandtoanalyzethesituation.ThentheanalysisofChina"sautomobilemarketstudiedthedatacollection,calculation,fromthesalesrate,importgrowth,importsaccountedfortheproportionoftotalsales,salesgrowthandGDPgrowthintheratioofthesefourindicators.China"sautoindustryisinastageofrapiddevelopment,whilecontributingto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Weshouldformulateappropriatepolicyresponsestothedevelopmentoftheautomotivemarket,establishandimprovepoliciesandsystemstotheautomotive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eautomotiveindustrytoprotectSouthKorea,atthiscriticalmoment.Keywords:automotive,productionandsales,developmentstrategy

  2/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目

  录

  前

  言..............................................................4一、我国汽车市场面临的现状..........................................5(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5(二)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

  ........................................5(三)汽车市场的现状

  ............................................6(四)消费现状

  ...................................................二

  、我国汽车市场评判指标的实证分析................................11(一)销售率指标分析

  ...........................................12(二)进口增长率与进口额占销售总量的比重分析

  ...................13(三)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分析

  .........................14(四)基尼系数指标分析

  .........................................15三、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分析.......................................16(一)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16(二)构建数学模型

  .............................................18(三)各项指标的回归分析

  .......................................19(四)单个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1(五)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预测

  .....................................28四

  、相关政策建议..................................................28(一)企业层面:市场导向,竞争为先

  .............................29(二)消费者层面:理性消费,培养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

  .............30(三)政府层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

  .....................31结

  论.............................................................33致

  谢.............................................................34参考文献...........................................................353/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前

  言

  目前,汽车已经逐渐走进了大众家庭,它作为一种消费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给驾驶者带来一种享受,同时车型及性能也体现车主的审美观,也是车主身份的象征及环保意识的体现。所以,汽车就要装在汽车的结构和性能上进行改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来满足汽车消费者;并且在外形上也做一些改进,带给人一种时尚感,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审美需求。因此,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性能的改善和式样的个性化。同时预测汽车市场明年将出现负增长。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部分边缘品牌将退市,同时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人们的视野。车型将迎来换代高峰,捷达、凯越都将出新款。SUV市场车型增多SUV热还将持续升温。日系车将全面雄起和自主品牌形势严峻等……

  针对以上的现状,本文将借鉴数据分析,具体通过对过去近十年汽车市场的发展的分析,来预测2011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消费者消费特征来分析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同时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根据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分析各种原因,及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应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的汽车行业政策制度。

  4/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面临的现状

  自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走向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09年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虽然汽车市场发展表现良好,但仍需对汽车市场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必要建议。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2010年,全国GDP总量为39.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占GDP总量的69.8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万亿元,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显示出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7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实际增长11.26%;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19,实际增长10.9%,虽然整体上全国人均收入有所增加,但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12月有负转正,当月上涨1.7%,说明2010年工业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成本。

  (二)汽车市场的主要特征

  1.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继上年高速增长后,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记录。但由于2009年走势前低后高,而2010年上半年产销水平较高,造成2010年以来5/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同比增长由年初80%回落至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今年的增长表现为高速增长,既有政策的促进因素,也有消费者担心政策退出引发的提前消费因素。

  2.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2010年,各类车型全面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增幅较上年回落20.28个百分点和19.7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增幅与上年大致相当。

  3.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2010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MPV销售44.54万辆,同比增长78.92%,增幅高于同期52.80个百分点。

  4.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占乘用车总量比重68.77%,比同期下降0.88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占轿车总量的比重69.85%,比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

  大多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敏感。2010年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弱,1.6升及以下车型市场份额开始下降,7月落至最低点。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预期,四季度该类车型销售火爆,11、12月市场份额均超过70%。全年呈“V‘字形态。可以看出,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受政策影响非常明显。

  5.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自主品牌表现值得肯定,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同比平均增长,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0万辆,同比增长32.2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

  (三)汽车市场的现状

  1.进口汽车“井喷”

  20多年的合资道路,促进了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极大提升,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他们始终无法取得有效突破。2010年的一个新情况是6/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进口豪华车市场“井喷”。这个“井喷”的规模是:2010年1-7月汽车进口累计46万辆,超过前年全年的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去年全年进口车可达到70万辆以上,增幅70%左右,估计2011年进口汽车可达100多万辆。如果政策不变,进口汽车市场“井喷”将是个长期的趋势。进口车热卖,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贡献巨大;部分进口车售价和维修价虚高,国外汽车寡头可赚得更多的利润;大排量豪华车畅销不衰,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相背;跨国汽车寡头已经在中国减少国产高档车比例,加大进口车比例,也得到他们本国政府的欢迎,因为对他们国家的就业、经济、税收增长均有好处。

  进口车继续“井喷”,将挤占国产车市场。高档车技术很多是超前的,如果合资企业减少国产高档车比例,是汽车寡头另一种技术封锁,可能在10年内我国汽车工业不能做强。“井喷”的原因是:中国新贵们买车攀比愈演愈烈,中国奢侈品消费高涨,跨国汽车寡头加大了在中国推销豪华车的力度;平均每辆进口车价格比国产车高3倍多,国家财政上增收幅度极大,这可能是容忍进口车“井喷”的内在因素;中国的汽车消费税存在严重漏洞,使豪华进口车可以合法避开高税。如装备3升增压发动机的汽车进口量巨增,它仅缴12%的汽车消费税,而装功率相同的非增压发动机的豪华车,要缴40%的汽车消费税。只有修改汽车消费税政策,才能遏制超豪华进口车“井喷”,但是否修改不得而知。

  2.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前途堪忧

  在大家对自主品牌大唱赞歌时,乘联会研究的结论却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前景堪忧,因为国家对自主品牌倾斜政策力度很小,使合资企业很多车型在市场上不多攻城掠地,2007年夺得A0级轿车市场的半壁江山;2009年占去SUV市场50%以上的份额;今年又把MPV市场主导地位夺走。目前仅有A00级轿车和微型客车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大于50%;今年以来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月下降,从1月份的35.9%,降到8月份的不足27%,半年多市场占有率降低四分之一,这么快的降幅实在让人担忧!

  我们不能让每人买车都买自主品牌乘用车,也不能轻易改变我国汽车用户讲排场的心态,这些不利于自主品牌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状态,只能用政策引导消费,而中国多年来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仅是一句政策口号,至今连小排量汽车和自主7/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品牌汽车的定义都没有。目前汽车上市公司都在给自主品牌筹钱,甚至中国的商用车还出现了全面合资的趋势,这样国内大汽车集团就会从制造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投资公司,汽车工业的实际控制权会掌握在国外汽车寡头手中,那时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安全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消费现状

  1.汽车消费市场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越过570万辆,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汽车生产570.77万辆,同比增长12.56%;销售575.82万辆,同比增长13.54%。我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急速扩容,与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密不可分。

  由于国家取消了对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的种种限制,以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备受关注,市场份额有明显提高。国产车的竞争优势得到全面提升,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成为市场的亮点。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了平稳下降的走势,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均小幅走低,2006年汽车价格调整的重点已经转向高档汽车,中低档汽车的降价空间有限。汽车厂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销售策略,如让价销售、有奖销售、服务搭配等,汽车的销售体系在逐渐完善。

  从汽车人均普及率看,我国每千人拥有汽车8辆。据调查,我国目前在沿海地区就有2.3亿人左右的现实或潜在的用户群体,而目前这一群体中真正拥有汽车的只有10%。据专家计算,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以16%-20%的速度增长,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汽车消费市场(如图1)

  8/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图1汽车各季度销量走势

  2010年的销量增长异常之高创纪录,我们按照三段论分析今年汽车市场销量。去年1-8月的厂家销量同比增长327万台,增幅达到39%,其中1-4月的销量较09年同期增长234万台,而5-8月的销量增长仅有93万台。去年的9-12月销量按照570万台测算,这样汇总的2010年销量1730万台。

  2.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特征

  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购车成为了汽车消费的一大热点,拥有汽车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现在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万元级向10万元级过渡,主要消费品是汽车、住房以及通讯教育等。尽管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在发展中国家还排在中下水平,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还将不断增强。同时中等收入人群已经进入购车大军,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购车欲望十分强烈,购车者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比例较高,初次购买新车的大多选择价位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或者二手车,家庭购买第二辆车或者是换车的则集中在10万到25万元之间,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使用成本,如:零部件价格、燃油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而且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贷款购车的方式。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将全面升级,与之相伴的9/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必然是汽车个性化需求。汽车成为人们生活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为买一个交通工具而买车,他们开始视汽车为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的工具,视汽车为展示自己个性的方式与途径。

  汽车消费更多地渗透着理性因素,我国汽车消费者关注的因素已经不再仅仅是价格的高低,而是注重价格、质量性能、品牌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综合因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安全、舒适、可控性、节能环保以及外观样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情况来看,仍处在学习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企业品牌、产品母品牌和子品牌存在混淆;不能区分先进或过时的技术;不知道哪些装备是自己必需的;不懂不同企业的各自定位和技术特点,不熟悉不同企业各自产品的优势;持币待购现象明显;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不可否认,中国的私人消费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主要推动力,与此相印证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品种构成中,轿车大约占60%。轿车比例继续提高,卡车与客车比例继续下降,符合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2006年轿车比例已经达到6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一举打破了世界汽车市场美日双雄并立的局面,发展为中、美、日的“三国演义”。以下是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一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对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二是国务院强有力的措施,依靠内需和消费拉动经济,使得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平稳较快地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如图2)。

  10/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图2我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图

  特别是受惠于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小排量乘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成为拉动汽车整体高增长的主力军。2009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累计销售达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比上年同期提高近8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为历年最高。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

  二

  、我国汽车市场评判指标的实证分析

  以上我们提到过,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正因为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注意其发展。数据胜于雄辩,本文通过对汽车市场所处经济环境、特征以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汽车行业相关数据作为依据,选取合适的指标对汽车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从数字、指标上来界定我国汽车市场现有状况、发展是否良好等等。

  其实国际上判定汽车市场发展好坏的指标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指标对汽车市场进行分析判定:销售率指标、进口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等指标。

  11/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一)销售率指标分析

  产品销售率,是指报告期产品销售量与产品生产量的比率。是反映报告期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程度和反映产品生产、销售、流动及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产销率越大,说明产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存留的时间越少,资金周转越快;反之销售率越小,说明产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存留的时间越长,资金周转越慢。工业产品销售率:衡量企业生产与销售比例大小,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工业产品销售率适中或偏大,说明工业产销衔接情况越好,更能满足社会需求;反之,工业产品销售率越小,说明工业产销衔接不是很好,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时需要调整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其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销售率(%)=(报告期某种产品销售量/报告期某种产品生产量)×100%

  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

  =(报告期现价销售产值/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100%以下是2001—2010年这十年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情况(见表1)。

  需要说明一点:某种产品销售率和和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是根据不同指标计算的类似指标。

  表1:2001—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情况

  工业总产值

  产量(万

  销售量

  (亿元)

  95449110776.5142271.2201722.2251619.5316589辆)

  246.7347.7449.7519.7615.3738.5销售额

  汽车产

  工业产

  品销售

  品销售

  率(%)率(%)

  95.8298.5897.6597.5893.5797.714.675.844.943.773.162.62年份

  (万辆)

  (亿元)

  236.4342.8439.1507.1575.8721.64458.36465.77025.67606.67961.38296.2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2/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007200820092010405177.1507284.9548311.4548311.4904.3961.51379.11865.4879.21054.81364.51806.28403.210081.613041.617263.297.22109.798.9496.832.071.992.383.1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表1是笔者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所得。

  从计算结果来看,自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我国汽车产品销售率均高于90%,这说明我国的汽车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购车能力还是不错的。工业产品销售率变化不大,说明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比较良好。汽车产业的资金周转较快,产销衔接较好。

  (二)进口增长率与进口额占销售总量的比重分析

  进口增长率指标是用来反映进口车增长的速度,该指标应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若超过这个区间,那么国外汽车市场将过多的挤占国内市场,使得国内汽车市场受到冲击,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进口车占销售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进口车与汽车销售总量协调性的指标,用来反映汽车产业对国外汽车市场的依赖程度。若该指标值过大,那么国外汽车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也说明汽车产业对国外汽车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大,这同样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独立发展。这两个指标都反映出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所以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来判定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如下表:

  表2:2001—2010年我国进口车基本情况

  年份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进口车

  (万辆)

  9.7310.2613.7515.1316.1822.8销售量

  (万辆)

  236.4342.8439.1507.1575.8721.613/35进口车增

  长率(%)

  —

  5.4534.0210.046.9440.91进口车占销售

  总量的比重(%)

  4.122.993.132.982.813.16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00720082009201031.4241.0142.0881.36879.21054.81364.51806.237.8130.522.6193.353.573.893.084.5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从计算结果来看,2001—2008年我国进口汽车增长率都保持在一个平稳增长的速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在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得进口汽车增长速度偏小。但是在2010年,我国汽车进口量增长率达到93.35%,同时进口汽车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也达到历史最高点,说明国外汽车市场飞速抢占国内市场,导致进口汽车“井喷”。这也是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的隐患,所以我国汽车行业更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本土品牌,促进国内汽车安全健康发展。

  (三)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分析

  用GDP的增长率代表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测量汽车产业相对于实体经

  济的增长速度,以此来监测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汽车产业的发展超出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越大,相应的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越大,但是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般认为,当汽车销售额增长幅度是GDP增长幅度的2倍以上时,则说明汽车市场和房地产一样,存在泡沫。

  比值=汽车销售额增长率/GDP增长率

  以下是我国2001—2010年汽车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如图3)。

  2.51.5比值比值

  10.5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14/3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图3汽车销售额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之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1—2007年汽车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不断下降,这说明汽车行业的发展慢于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但从2008年开始汽车销售额增长率远大于GDP增长率,那么可以说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我们更应该注重汽车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做出贡献。

  (四)基尼系数指标分析

  目前汽车产品在我国消费市场中属于高档耐用品,尽管近几年汽车价格不断下滑,但与这种价格的下滑相对应是质量、性能的提高和最低价格的相对稳定,尤其汽油价格上涨、购车后附加消费提高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来说汽车仍然是高档奢侈品。收入差距将成为阻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的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衡量收入差距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它是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些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如表3。从表3可知我国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且继续呈现不断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称,中国居民20%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人均收入相差8.6倍。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3.11倍。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且呈不断增大之势(如表3)

  表3:

  2001—2010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表

  年份

  基尼系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0.460.460.460.470.470.50.50.530.5215/3520100.56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数

  基尼系数变化趋势0.60.5基尼系数0.40.30.20.10基尼系数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9)及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而成

  图4我国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不断创新高,从收入差距现状对市场影响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居民收入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认为汽车的速度依然较快,但由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状况影响了中低收入居民产品结构升级,减少了未来汽车保有量的数量,减缓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收入差距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汽车工业高速稳步增长。

  三、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分析

  (一)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

  表4:影响汽车销售额各项因素观测数据

  (单位:亿元)

  年份

  20012002销售额

  4458.36465.7固定资产

  投资额

  3721443450GDP109655.2120332.716/35城镇居民

  工资总额

  12205.413638.1城镇居民

  消费支出

  19378.22577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7025.67606.67961.38296.28403.210081.613041.614640.5555677047788774109998137324172828224599278140135822.8159878.3184937.4216314.4265810.3314045.4340506.939798315329.61761520627.124262.329471.535289.540288.246331.433247.141558.950701.860842.271487.883099.392296.3101525.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对于各因素对我国汽车市场影响的研究,本文将采取SPSS软件中的Pearson法对我国汽车销售额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我国汽车销售额的影响结果。

  表5: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

  Correlations固定资产投

  固定资产投资额

  Pearson1CorrelationSig..(2-tailed)

  国内生产者总值

  NPearson.989(**)CorrelationSig.0(2-tailed)

  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NPearson.994(**)CorrelationSig.00.00.999(**)1.988(**).938(**)1010101010.0001.999(**).991(**).928(**)10101010100000.989(**).994(**).971(**).964(**)资额

  国内生产者总值

  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销售额

  17/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tailed)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NPearson.971(**)CorrelationSig.0(2-tailed)

  销售额

  NPearson.964(**)Correlation

  Sig.0(2-tailed)

  N1010101010000..928(**).938(**).904(**)1101010101000.0.991(**).988(**)1.904(**)1010101010**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由表5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额与以上四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说明,所选的统计自变量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所选的四个自变量对我国汽车销售额存在着高度的影响。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汽车销售额产生重要的影响。即表示汽车销售额与以上四个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P<0.01,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统计意义可见一斑。

  (二)构建数学模型

  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法规等等。其中有些因素难以量化和采集,根据本文的分析目的,考虑变量的可得性、独立性和对汽车价格的相关性。本文选取了汽车销售额、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城镇居民工资总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这四个因素来构建我国汽车销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y??0??1X1??2X2??3X3??4X4??因变量y:代表我国汽车销售额

  18/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自变量X1:代表固定资产投资额

  自变量X2:代表GDP自变量X3:代表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自变量X4:代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0,?1,?2,?3,?4是5个回归参数,随机干扰项?用于表示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额的其他因素和误差。

  (三)各项指标的回归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各自变量对汽车销售额的影响程度。结果如表6:

  表6:模型汇总表

  ModelSummary(b)

  Model1R

  .987(a)

  a

  Predictors:(Constant),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国内生产者总值,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b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RSquare.975AdjustedRSquare.955Std.ErroroftheEstimate779.58900采用回归分析模型所得到的数据有:可决系数R2=0.975,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55,说明回归方程可以解释95.5%的我国汽车销售额,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

  多元回归方程的F检验就是检验总体回归方程是否显著。首先提出假设:

  H1:?i均为0(i=0,1,2,3,4)

  H2:?i不全为0(i=0,1,2,3,4)

  利用SPSS软件测算F值的结果如表7:

  19/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表7:方差分析表

  SumofModel1RegressionResidualSquares117529607429382401.982.9303038795.0511Total1205684029.941a

  Predictors:(Constant),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国内生产者总值,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b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607759.00248.345.000(a)dfMeanSquareFSig.ANOVA(b)可以看到F统计量为48.345,通过了F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0.01,所以拒绝H1,模型整体线性不显著的假设,即该模型整体线性是显著。

  表8:回归系数检验表

  Coefficients(a)

  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Std.Model

  1(Constant)固定资产投0.164资额

  国内生产总0.024值

  城镇居民工-1.211资总额

  城镇居民消0.0770.0810.5980.9450.388-0.1320.2850.892-3.935-1.3580.232-3.5031.0810.0770.6570.310.769-0.1740.2220.0493.6473.3680.020.0390.29BErrorBetat

  4.206Sig.StandardizedCoefficients95%ConfidenceIntervalforBLowerBoundUpperBound10126.22407.490.0083937.5716314.85420/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费支出

  a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表8的输出结果可得到回归方程:

  y?10126.2?0.164X1?0.024X2?1.211X3?0.077X4从表8中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所以并未通过t检验。即说明各指标之间的影响在95%的置信度下是不显著的。在普通最小二乘法下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75与F值为48.345,都比较大,但是各参数估计值的t

  检验值较小,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并且对y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各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而使得它们对y的独立作用不能分辨。

  (四)单个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由于上面提到各指标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我们必须构建新的模型,可以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并且汽车销售额与以上四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所以考虑建立一元回归线性模型来分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排除某个变量或某些变量后,保留在模型中的变量的系数的经济意义将发生变化,其估计值也将发生变化。模型为:

  y??0??1X??

  因变量y:代表我国汽车销售额

  自变量X:可以代表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城镇居民工资总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为随机误差项

  1.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分析

  首先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采取SPSS软件中的Pearson法对我国汽车销售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我国汽车销售额的影响结果(如表9)。

  表9:数据相关性分析表

  Correlations21/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销售额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销售额

  1.10.964(**).00010固定资产投资额

  .964(**).000101.10固定资产投资额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画散点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趋势变化(如图5)。

  散点分布20000.0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固定资产投资额250000300000汽车销售额

  图5汽车销售额与固定资产投入额的样本散点图

  从表9和图5都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变量之间呈不完全正相关,并且为高度相关。

  由于相关分析只能说明相关关系的方向和相互密切程度,而不能确定出两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利用spss软件所得的回归分析如下:

  表10:模型汇总表

  ModelSummary

  22/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Std.ErroroftheModel1R.964(a)RSquare.930AdjustedRSquare.921Estimate1026.5650a

  Predictors:(Constant),固定资产投资额

  表11:回归系数检验表

  Coefficients(a)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3766.553)固定资产.043投资额

  a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004.96410.315.000607.2446.203.000BStd.Error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etatSig.表11的输出结果可得到回归方程:Y=3766.553+0.043X由模型汇总表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93,接近于1,模型拟合优度很高;由回归系数检验表可以看出p值远远小于0.01,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了t检验。该回归方程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额Y变动0.043。

  2.国内生产总值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分析

  和上面的分析一样,首先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2)。

  表12:数据相关性分析

  销售额

  Correlations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GDP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销售额

  1.10.928(**).000GDP.928(**).000101.23/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N**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1010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画散点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趋势变化(如图6)。

  散点分布20000汽车销售额15000100005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GDP

  图6汽车销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样本散点图

  从表12和图6都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两变量之间呈不完全正相关,并且为高度相关。

  回归分析如下:

  表13:模型汇总表

  ModelSummaryStd.ErroroftheModel1R.928(a)RSquare.860AdjustedRSquare.843Estimate1451.0456a

  Predictors:(Constant),GDP表14:回归系数检验表

  Coefficients(a)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1479.568)GDP.034.005.9287.019.0001173.5061.261.243BStd.Error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etatSig.24/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a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表14的输出结果可得到回归方程:Y=1479.568+0.034X

  由模型汇总表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86,接近于1,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由回归系数检验表可以看出GDP的p值远远小于0.01,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也通过了t检验。该回归方程表示:GDP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额Y变动0.034。

  3.城镇居民工资总额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分析

  首先分析城镇居民工资总额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如表15)。

  表15:数据相关性分析

  销售额

  Correlations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销售额

  1.10.938(**).00010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938(**).000101.10下面是通过散点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如图7)。

  散点分布50000汽车销售额4000030000200001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图7汽车销售额与城镇居民工资总额的样本散点图

  从表15和图7都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变量之间呈不完25/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全正相关,并且为高度相关。

  回归分析如下:

  表16:模型汇总表

  ModelSummaryStd.ErroroftheModel1R.938(a)RSquare.881AdjustedRSquare.866Estimate1341.9709a

  Predictors:(Constant),城镇居民工资总额

  表17:回归系数检验表

  Coefficients(a)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城镇居民.289工资总额

  a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038.9387.678.000B1693.525Std.Error1049.144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eta

  t1.614Sig..145表17的输出结果可得到回归方程:Y=1693.525+0.289X

  由模型汇总表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866,接近于1,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由回归系数检验表可以看出GDP的p值同样远远小于0.01,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也通过了t检验。该回归方程表示:城镇居民工资总额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额Y变动0.289。

  4.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汽车消费额之间的分析

  首先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汽车销售额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8)。

  表18:数据相关性分析

  26/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Correlations

  销售额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N**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销售额

  1.10.904(**).00010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904(**).000101.10下面是通过散点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如图8)。

  散点分布120000100000汽车销售额8000060000400002000000500010000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50002000从表18和图8都可以看出汽车销售额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两变量之间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4,为高度相关。

  回归分析如下:

  表19:模型汇总表

  ModelSummaryStd.ErroroftheModel1R.904(a)RSquare.818AdjustedRSquare.795Estimate1656.2082a

  Predictors:(Constant),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表20:回归系数检验表

  27/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Coefficients(a)

  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城镇居民.116消费支出

  a

  DependentVariable:销售额

  .019.9045.996.000B2346.108Std.Error1236.176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eta

  t1.898Sig..094表20的输出结果可得到回归方程:Y=2346.108+0.116X由模型汇总表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795,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由回归系数检验表可以看出p值远远小于0.01,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了t检验。该回归方程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额Y变动0.116。

  (五)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预测

  我们也知道,汽车产业对推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那么“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通过对以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选取最合适的变量来预测下年的汽车销售额增长情况。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工资总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这三个指标数据难以得到,而从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知道GDP的增长率为7%,所以我们选取GDP来预测我国汽车销售额的增长情况。计算式子:

  Y=1479.568+0.034X

  2011年我国GDP增长5%,则GDP为425842亿元。通过计算得到2011年汽车销售额为15958.19亿元,预计比上年增长了9%。

  四

  、相关政策建议

  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中国汽车市场的主体将是中等收入阶层,国外品牌车已经占领了高收入阶层汽车产品市场,国内自主品牌车发展目标应是占领中等收入阶层这28/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一最大的汽车产品市场。降低汽车生产成本,减少汽车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环节,减免中低档国产家用汽车各种附加费用,从而降低国产品牌车销售价格,以价格、服务取胜,赢得中等收入阶层汽车消费市场。

  优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适合现阶段国情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确立劳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因此要建立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制度“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参与财富的生产。中低等收入阶层拥有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和少量资金;而高收入阶层不仅拥有劳动力和资金,同时还拥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房屋、土地使用权,技术、不公平灰色收入等。目前我国劳动者所得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其中劳动力所得是最廉价的,而这部分最廉价的收入却是中、低收入阶层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社会总收入中很大份额用于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而这部分收入所产生的收益,中、低收入阶层没有从中获利或获利很少。因此提高劳动力生产要素所得,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最快捷途径,也是拉动汽车消费市场的动力所在。

  我国汽车市场正面临着需求潜能释放、产品更新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关键时期。汽车市场的启动和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庞大的汽车市场为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企业层面:市场导向,竞争为先

  1.加快联合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兼并、重组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全球面临第四次兼并浪潮。我国汽车工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企业集团化、战略化联盟的建设。

  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国内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与重组。以优势互补为前提,着力推进强强联合。对于中小汽车企业,要广泛通过重组、承包、租赁和分流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转移一批,破产一批,以促进汽车工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逐步形成1-2家或3-4家具有跨越式发展能力的大集团、大公司。

  另一方面,要促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特别是国际上一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与合作。在与国外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要逐步培育先进、完善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以缩短与外国合作者之间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推进中国29/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2.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产品线和产品结构,增强供给对消费需求的适应能力。同时,深入研究消费需求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是微型及中型客货车这类高科技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廉价而又需求巨大,且对外资的吸引力低的产品,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自主开发,扩大出口。在中短期内,对轿车类产品则以发展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为战略重点。这首先着眼于我国汽车市场起步阶段的需求,其次,实施这一战略将有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和竞争力的培育。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对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低,进入障碍小,对内资或以内资为主的企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再次,如果中国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则可以向我国相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

  3.推动营销思想的全面运用,增强企业营销功能。汽车企业应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将全面质量营销与高科技营销相结合,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还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从而节省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同时,应积极推进汽车信贷消费服务向深度发展,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风险控制技术,通过建立银行、企业、商家、保险、政府等全面联合的汽车金融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消费信贷、汽车租赁、日常维修保养、旧车置换新车等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使汽车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紧密的联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二)消费者层面:理性消费,培养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

  1.加强消费者教育,正确引导消费。消费者是市场供需双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是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宣传导向,帮助消费者逐步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消费价值观,摒弃传统消费观念中与现代市场经济消费观格格不入的成分,在鼓励节俭的同时,提倡努力开拓,不断提高消费层次,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30/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2.注重消费群体,积极推广信用消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很低,消费信用不足,既影响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发展消费信用,促使居民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可以提前实现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是个新生事物,它的成熟和发展还存在一个过程。在这当中,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适当宣传,做好消费信贷的市场营销工作,利用成功的汽车消费案例作广告,形成广大的现代消费的示范效应,带动消费者汽车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三)政府层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

  1.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展汽车消费市场,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发展汽车消费市场放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商品结构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

  2.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我国汽车业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调整汽车消费政策,培育汽车市场。汽车消费政策是国家调整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税费结构,降低购买过程的税费,转移使用过程税费,同时减轻消费者税费负担。第二,规范汽车税费,建立以燃油税为主的汽车消费体系。第三,逐步调整税费政策,实行差别税率,鼓励经济型轿车的生产。第四,简化购车手续,完善和建立以私人用车为主的汽车销售服31/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务保障体系。

  4.培植消费能力。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扩大汽车消费要以经济发展为保障,以消费环境改善为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汽车文化,从政府、金融、汽车企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入手,协同配合,来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市场。

  32/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结

  论

  任何一个国家在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无不经历从低端到高端的过程,从产业投资回报率低向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链转移。汽车业也不例外。如今发达的汽车大国在国内汽车市场渐趋饱和情况下,纷纷要求新的投资点和利润增长点,产业资本开始向汽车产业链高端转移和其他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而将汽车产业链较低的环节向其他国家转移。也就是说整个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有转移的极大可能性,而亚洲东部无论从地理位置和人口条件方面都具备非常好的条件,在这个扇形的分布域里,中国正处在中心位置,形成一种辐射状。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定要认识道其中隐藏的问题,通过以上我们对销售率、进口增长率、进口额占销售总量的比重、销售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这四项指标的分析,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已经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应,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

  33/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在这个时候划上一个句号,而对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而已,我将步入社会,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在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向大学四年间,关心、帮助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送去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永江老师。是您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是您一遍遍细心的指导,从选题到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每一步都倾注您大量的心血,老师,谢谢您!同时还要感谢四年求学期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是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启迪,让我顺利的完成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最后,我要感谢陪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走过四年的所有同学、朋友,是你们谱写了我这四年最美好的回忆。首先,请收下我最真诚的感谢,伴随着论文的截稿,我们也即将踏上各自的征程,在此,我祝福大家工作顺利、一生幸福!

  34/35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参考文献

  1.杨永华.论汽车营销模式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商业经济文荟,2004,(01)2.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7)3.汤清.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汽车消费信贷行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4.刘庆福,王国松等.障碍中国国民汽车消费的因素.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04)5.邵世风.影响我国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统计与决策,2003,(08)6.刘金平,张松鹤.基于生活方式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分类研究.心

  7.余学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GDP的影响研究及市场需求预测.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位,2004管理科学,2003,(04)8.孟秋菊.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校学报,20059.周立.中国经济型轿车消费分析【J】.对策研究,2003,(11)10.安圣慧.我国消费特征调查【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26)11.L.Friedman.Aeompetitivebiddingstrategy:OperationsResearch,1956.04:104-11212.CarrR.Genearlbiddnigmodel[J].JomualofConsUrtctionDivASCE,198235/35

篇二: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月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头,为掌握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消失其次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185.38万辆,比去年增长12.9%。估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意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冲突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意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717.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殊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

  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舞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实行地区爱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乐观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厂商开发力量弱,制约了新产品的进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力量。

  3.零部件进展仍旧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旧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旧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4.重复建设严峻,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

  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力量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旧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将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气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肯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靠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进展。发达国家的阅历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进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进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

  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非常宽阔。考虑到我国地域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供应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应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进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进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大路网建设高速进展也为汽车工业的进展制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进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意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22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进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进展资金,参加国际分工都将起到乐观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进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

  范了汽车进展模式。应当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讨论开发力量以及参加国际分工将起到乐观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快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依据罗兰·贝格管理询问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估计2022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22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削减70%。

篇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姓名:杨武学

  学号:

  201214043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当地汽

  车工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本国经济发展拉动

  作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描述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发展汽车行业的优势和劣

  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时,给出了一系列我国汽

  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计量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针对汽车行业目前的状况,文章

  最后对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行业;

  SWOT分析法;销售量预测;计量分析法

  目录

  摘

  要...................................................................

  引

  言.................................................................I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I..(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I..(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II二、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III(一)中国汽车行业的优势分析

  .......................................

  III(二)中国汽车行业的劣势分析

  .....................................I.V.(三)中国汽车行业的机会分析

  .......................................

  V(四)中国汽车行业的威胁分析

  .....................................V..I三、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

  .....................................................................V...II(一)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V..II/14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二)计量分析理论及模型

  .........................................

  VIII(三)汽车销售量计量预测

  .........................................I.X./14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四、对策和建议

  .........................................................

  X(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

  X(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扩大汽车消费市场

  .........................X.I(三)转变汽车消费观念

  .....................................................................X...I参考文献

  .....................................................................X...I.I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工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规模效益

  递增、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力强等特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若干个高于平均增长速度的主导产业的带动。汽

  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波及效果和带动作用。

  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汽车工业是附加值很高的加工工业,是创造

  社会财富,提高国民收人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巨

  大的潜在需求吸引了大批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不断加大在我国的投资力度,我国汽车市场

  表现出的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汽车工业的自我发展状况,并提

  出有效的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愈发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这

  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汽车行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回顾汽车行业的发展

  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初始阶段(1958年-1978年)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自主研发、产量小、需求小、发展缓慢。

  说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从零开始,这一点也不过分。

  在前苏联的援助下,1953年中

  国第一汽车在长春奠基,拉开中国汽车工业建设的大幕。

  两年之后,1955年试制成功了

  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6年

  7月中国第一辆汽车正式下线。在这一时期,经济基础的薄

  弱及收入水平的低下,造成国内的汽车需求很小。加之国家对汽车工业实行统一的计划

  管理,因而,汽车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汽车工业发展缓慢。

  2.

  成长阶段(1978年-1995年)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大批量生产、有效需求I/14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增加。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对汽车工业有了重新认识,并决定加速发展我

  国的汽车工业。于是,我国的汽车工业便开始了它的现代化历程。自

  1983年开始,国

  家在计划中列出

  10%的份额由汽车生产企业自销,以后逐年扩大自销的比例。上世纪

  90年代,我国汽车市场进入一轮快速增长期。

  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

  100万辆,达到

  106.17万辆。1992年,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我国汽车市场也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开始增

  加。1994年,国家政府批准和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推进了汽车产业结构的调

  整和升级,提高了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①3.

  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汽车发展速度加快、汽车需求逐年增加,汽车生产进入自主

  创新阶段。

  在上述背景下,我国汽车的产能自

  1995年以后得到大量释放,销量也进入了快速

  增长阶段。与此同时,国家颁布了许多有利于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政策。

  2001年,我国加

  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也愈加提速。中国汽车的发展

  更是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2002年至

  2008年,全国汽车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

  21%,平均每年跨越

  100万辆的台阶。

  2009年,按照正常的增速首次达到

  1000万辆。②以上种

  种利好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汽车市场的繁荣,为汽车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又一消费热点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

  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回顾我国汽车产业

  5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进步有目共

  睹,生产能力提高迅速。

  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

  100万辆,到

  2004年产量突

  破

  500万辆,12年间年均增长

  13.91%。与入世前的2001年相比,③2004年汽车产量翻

  了一番;近年虽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与全球汽车产量缓慢的增速相比,我国汽车产量

  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2010年上半年,汽车产量为

  750万辆。

  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已位

  居全球第

  3位,汽车销量稳居全球第

  1位。

  ④2.

  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水平明显提

  高,产品结构渐趋合理,产品品种增加并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汽车行业“缺重少轻,轿

  车几乎空白”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促进了载货车需求量的增长;

  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及城市公交发展促进了重型载货车和

  大客车产量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轿车的购买力大量释放。

  I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①《中国汽车工业年2009)②

  《中国汽车统计年2009)③鉴》(《中国汽车统计年2009)④鉴》(http://www.autoinfo.go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3.

  投资主体和企业所有制变化

  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层次的多样、利益驱使下的地方保护主义等使我国汽车

  产业的竞争格局非常复杂,突出表现在投资主体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在不断深化

  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国家投资渐渐淡出,外资、上市融资、企业自

  有资金、民营资本以及银行信贷资金等成为主要投资来源,并由此形成了多个竞争群体。

  4.

  国际竞争力低

  2005年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我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我国汽车产

  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对全部

  14个指标进行综合加权平均后得出:我国汽车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数为

  0.53。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明显弱于美、日、德、韩等四国,且差距很大。

  ①二、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英文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

  Threats的缩写。

  SWOT分

  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

  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优势分析

  1.

  政府对汽车行业的大力支持,汽车产业政策促进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汽车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地政府也纷纷将汽车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

  展的牵动力量,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汽车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种种优惠政策,用以

  扶持企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将有利

  于中国汽车产业培育自主开发能力,打造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品牌,将培育汽车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

  居民汽车购买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二十几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稳定的局

  面,为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奠定经济基础和提供购买力保证,迎

  来汽车较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发展时期。

  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销售增幅最快的国家之

  一,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

  1364.48万辆。如图

  1所示,反映出了我国居民汽车购买力不断增强。

  ③3.

  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II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①《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5)

  ②《商业文化》(2007年

  06期)

  ③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http://www.autoinfo.gov.cn)

  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使得其他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对汽油

  的需求和依赖,使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石油产业链的实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依靠石油为动力能源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4.

  汽车产业链具有成本优势,汽车技术结构正向自主创新方向调整

  我国汽车行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汽车产业链,零部件企业

  发展也比较快。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的低廉,目前汽车生产领域的成本优势还比较明显。

  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结构从原来的引进技术为主转向消化、自主

  创新为主;从以大量传统技术为主,转向信息化、电子化、高新技术为主,形成一批拥

  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实现了技术结构的升级。

  图

  1中国汽车市场历年销量分析

  (二)中国汽车行业的劣势分析

  1.

  生产规模集中度不够,资源紧缺导致制造和使用成本的上升

  国际汽车跨国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壮大后的产品研发

  能力和销售网络,提高国际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厂

  家多,生产量小,无法形成真正规模经济所需产量。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

  源工业发展不协调,能源技术与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能源的紧缺等原因导致第二

  产业的制造成本不断升高。同时,汽车作为消费产品随着油价的上涨其使用成本也在上

  升。

  IV/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2.

  产品开发能力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①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协会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我国

  汽车工业产品研究开发虽然已基本具有载货汽车和客车的开发能力,但还不能开发能代

  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由于产品研发资金分散,我国汽车企业过于重视制造技术,忽

  视开发技术,所以汽车开发能力不足。国外大汽车公司每年的科研开发费用约占年销售

  收入的3%~5%,额度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我国汽车行业研究开发费用不及美国、日本的1%。

  ①3.

  自主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地位不高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技术性能上仍有不

  小差距,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还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熟知和认可的品牌核心价值。以

  轿车市场为例,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日系

  28.91%、自主品牌

  26.28%、德系

  19.96%、美系

  14.15%、韩系

  5.92%、法系

  4.38%。这也可以从

  2009年销

  量前十的企业分布看出,如图

  2所示。其中,自主品牌只有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厂

  商进入前十。而作为我们汽车产业的三巨头的上汽、一汽和东风汽车,其生产的车型基

  本是合资的品牌。

  ②单位:万辆

  图

  22009年汽车销量前的十企业分布

  ③三)中国汽车行业的机会分析

  1.

  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近几年,我国

  GDP增长速度维持在

  1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使得汽车进入

  家庭的步伐加快,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普及的快速导入期。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我国居V/14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民

  ①《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②《中国汽车网》

  ③《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

  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己经确立,住房、汽车、教育、通讯等消费热点己经形成;一些高

  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有较强的汽车购买能力。

  2.

  汽车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

  2002年~2007年,为汽车进入家庭引导期;

  2008年~2014年,为发达地区、大城市汽车普及成长期;

  2015年~2020年,发达地区、大城市进入成

  熟期,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及农村开始跟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今后

  10到

  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到

  2020年,也许更短的时

  间,中国就将达到美国目前年产销

  1700万辆的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3.

  国家对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大力支持,及对汽车政策的调整

  为了使我国汽车行业获得良性发展,国家大力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企业发

  展,给与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对汽车行业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国家

  积极鼓励汽车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法律法

  规,陆续还要出台有关汽车报废、汽车流通、汽车税费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政府对

  汽车行业的规范管理,汽车发展和使用环境将逐步改善,汽车行业将持续健康发展。

  (四)中国汽车行业的威胁分析

  1.

  国内市场国际化,汽车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在世界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跨国汽车公司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丰厚利润和巨

  大市场潜力,把中国视为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重心明显向中国转移,投

  资从过去的相对谨慎向积极扩张转变,扩大生产规模并追加投资项目,尽可能快地实现

  经济规模。随着近年来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布局目标的完成,外方将进一步加强对合资

  企业的控制力。进口车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和投资战略,使国内汽

  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更加国际化,使我国汽车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

  2.

  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自主品牌的发展滞后

  虽然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端汽车产品仍然来自跨国公司的合资企

  业,核心及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或组装,许多先进的、核心的技术我们仍未掌握,产品

  开发受制于人。目前我国汽车产品还没有实现规范科学的品牌管理,品牌推广缺乏长期

  性和持续性,品牌推广更多的是为销售服务。

  3.

  消费主体发生变化,对汽车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汽车市场己经从以公车消费为主转向以私车消费为主,即开始进入私车时代。

  个人消费对汽车产品的价格、造V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型、性能、多样性以及售后服务更敏感,与公车消费只

  求豪华不在意性价比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经过近

  10年的培育,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也

  变得成熟起来,能够以更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汽车产品。市场消费主体和消费行为的巨大变革以及需求特性和消费心理的较大差异,最终都以市场竞争压力的形式反馈给企

  业,迫使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适应性新产品、更低的价格卖给用户、更可靠的质量赢

  得消费者、更优异的服务扩大消费群。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来应对国家宏观及产业政策、自主创新及

  自主品牌管理体系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三、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

  (一)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价格、消费者心理等。现对汽

  车销售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1.

  宏观经济因素

  对一个国家来说,汽车销售量主要决定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

  水平越高、速度越快,有经济承受能力用户就越多,汽车销售规模也就越大;反之销售

  规模越小。

  (1)国内生产总值

  GDP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会刺激汽车市场以更快的速度增

  长,我国

  GDP与汽车销售量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见表

  1)。从表

  1可以直观的看出,GDP的发展水平与汽车销售量增长是相互影响的,可以求相关系数及做显著性检验且随

  着

  GDP总量逐年升高,汽车销售量也逐年增加。

  (2)

  居民收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其消费结构也得到升级,近年来,汽车开始进入我国一部分高收入家庭。目前,汽车在中国家庭的消费结构中仍

  然属于高档耐用品,其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中部分高收入家庭。我国还没有全面进

  入汽车社会,同时,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将影响到我国汽车销售量的长期增长。

  表

  11995-2009中国汽车销量与

  GDP年份

  汽车销量(万辆)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145.27143.55156.75160.31183.25208.13236.37325.2258478.167884.674462.678345.282067.589442.295933.3120332.7VI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439.08507.11576.36721.62879.15938.05135822.8159878.3183217.4211923.5249590.6300670.1335353.51364.1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汽车统计年鉴

  2009》

  2.

  价格因素

  价格是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汽车作为

  一种商品,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从

  2000年至今,家庭购买汽车是导

  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销售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长久以来,汽车的价格相对于我国大

  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高不可及。尽管我国汽车工业在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同世界发达

  国家汽车工业的合作取得快发展,汽车也逐步进入更多的普通家庭,但是国内汽车价格

  仍然制约着汽车的消费。

  3.

  消费者心理因素

  (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汽车偏好增加时,该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就会增加

  ;反之减少。

  汽车的价格、预期价格、外观、品牌、安全性能、经济性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汽车需求

  偏好的因素。由于不同消费者的偏好不同从而对汽车产生了差别化的需求。另外,厂商

  的一些市场行为也会使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改变。

  (2)消费观念

  现阶段,我国大众汽车消费观念依然落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汽车特别是轿车不

  被认为是出行工具,而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我国轿车保有量中,中高档轿车的比例相

  当高,虽然政府三令五申,公车私用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而普通消费者对购买奥拓、吉利等一些适合目前家庭消费能力的车也不很积极。

  (3)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对价格的预期同样是影响汽车销售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未来汽车的价格下降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消费者的待价而沽。

  由于目前我国汽车的价格水平总体偏高,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汽车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所以消费者对降价

  抱有较大的期望。

  (二)计量分析理论及模型

  计量经济学里经常用到回归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理论性较强的定量预测

  方法,是处理变量相依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分析预测对象与有关因素

  的相互联系,用适当的回归模型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其数学模型预测其未来状态。由

  于有较严密的理论基础和较成熟的计算分析方法,而且研究的是预测对象与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抓住了预测对象变化的实质原因,如果模型建立得当,则可以得到比较精确

  VII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可信的预测结果。在回归分析中,简单且常用的模型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abX其中,b是回归系数,是随机误差项。

  在分析的时候,要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方法是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

  Eviews软件的处理得出所要的结果。

  确定了参数后,模型已基本建好,但

  是所建模型到底是不是比较理想,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验,即要进行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预测的检验。最关键的就是要对所建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检验。通过这

  些检验,发现问题时要采用计量经济学上专用的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合理

  的模型。

  (三)汽车销售量计量预测

  现在以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运用

  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首先,应该考虑影响我

  国汽车销售的因素,一个国家的轿车消费量应与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发达国

  家一般比不发达国家轿车人均拥有量大。我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还较低,拥有较大的市

  场潜力。

  表1中选取的是我国

  1995~2009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的汽车销售状况以及影响这一

  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这一因素的有关数据。通过上述研究影响汽车销量的一系列

  因素,在假设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来分析

  GDP与汽车销量的关系及影响作用的大小。

  由表3.1数据,建立汽车销售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间的回归模型

  (见3.1):QC+GDP用Eviews软件对汽车销售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做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

  分析表格

  :表

  2GDP对中国汽车销量的回归分析

  模型

  R0.9878R2调整的R

  2120.97580.9740注释:R称为确定系数,它的取值在

  [0,l]之间,该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拟合数

  据越好,或者说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关系越强,即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

  能力越强。

  t值-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果该检验值对应的sig.值<0.05,说明该自变

  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即该自变量与因变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否则,该自变量

  与因变量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

  IX/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由表

  2结果可以得出汽车销售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间的回归模型:

  Q=-146.91+0.004GDPR=0.9758F=524.747D.W.=2.4095通过

  t检验

  (t值的显著性

  <0.05),拟合优度为

  0.9758,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

  好,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有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随着

  GDP的增加,GDP每增加

  1000亿元,汽车销售量会增加

  4万辆。

  2四、对策和建议

  汽车销售量增长会增加工业总产值,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社会进步。

  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为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适度、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存在许多政策和问题阻碍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政府在我国

  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改善不利于汽车消费的一些

  政策和环境,促进销售量可持续增长。

  1.改善汽车消费政策

  改善汽车消费政策主要是要消除旧体制下对于汽车尤其是私车消费不合理的限制

  政策,同时确立各项鼓励汽车适度消费的新政策、新制度,为汽车消费创造适度宽松的环境。因此,应充分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技术能力、家庭的经济承受

  能力,制定和执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善汽车消费使用环境的战略方针,协调汽车工业发

  展和汽车进入家庭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税费、金融政策,使潜在的汽车消费需求有序的释放。

  2.加大交通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我国汽车销售量将以

  20%的速度递增,汽车保有量也会随之迅速增加,城市车路矛

  盾日益加剧。所以要加大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道路宽度,以适应汽车保有量

  的迅速增加。缓解车路矛盾的办法主要出路是:(1)优化城市结构。首先,改变“摊

  大饼”式的规划思路,发展多中心的大城市。将大城市的车路矛盾放在区域城市体系中

  综合解决,大力发展城市副中心和卫星城镇。其次,加快改革城乡分割体制,消除大城

  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转移的障碍。(2)改善交通模式,合理发展私人汽车交通。要优先

  发展经济型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其次私人汽车的快速发展是造成车路矛

  盾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私人使用进行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最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增

  加道路投资,多建停车场,处理好道路衔接等问题。

  3.鼓励和倡导省油的微型汽车,开发节能技术和新型能源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机动车用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未来石油能源可能

  会成为制约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日本生产的汽车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X/14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省油。为了减轻能源供应压力,我国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者购买省油

  的微型汽车,其油耗小,停车占地少,非常适合在拥挤的城市使用。另外,积极开发节

  能技术,如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最大限度节能降耗,使汽车的车用油

  消耗量降到最低。

  (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扩大汽车消费市场

  企业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销售量。汽车企业竞争加剧,会降低商品价格使消

  费者受益,刺激更多的需求,销售量也随之增加。同时,汽车企业除了提高自身竞争力

  外,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可以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1.

  提高汽车产品研发投入

  汽车产品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

  汽车消费国,但是仅仅是汽车消费大国而不是汽车强国。与世界一流的汽车工业国及其

  企业相比,在技术水平尤其是核心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没有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缺乏对其核心技术掌握。我国汽车市场己进入买方市场,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避免价格战的伤害,只有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获得真正的产品

  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最终的胜利。

  2.

  积极开拓国内二、三级市场

  国外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的巨头在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时,几乎都采取一个相同的策略

  就是开辟新市场。中国是一个拥有

  13亿人口的大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所

  以对汽车的消费是分层次、分地区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汽车已

  经开始进入家庭。同时,我国的许多其它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在与日俱增,对汽车

  的需求也随着增加,因此积极开拓这些国内二、三级市场,扩大内需是提高汽车销售量,减缓产能过剩压力的一种短期且行之有效方式。

  3.

  积极寻求汽车产品出口市场

  积极制定汽车产品出口战略,增加汽车出口量,缓解国内汽车产能过剩压力。既然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部分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中亏损甚至被淘汰,这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但是对于国家来说会造成浪费。除了让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被淘汰外,企业也需要制

  定相应的出口战略,积极寻求汽车产品出口市场,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利润,也可缓

  解国内竞争压力。

  (三)转变汽车消费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汽车在我国是一种社会和地位的象征。中国人的汽车消

  费观念中还普遍存在着追求豪华气派和大排量的心理。

  但是车体宽大气派需要占用更多

  XI/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的停车场地,排量大也导致高油耗,而我国目前车用油价格的升高和停车费、过路费、维护费等负担的加重,限制了这类汽车的消费需求。中国发展小排量车,并不是技术问

  题,而是观念问题。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人们似乎已经不那么向往汽车,而在中国

  有辆汽车还是件让人感到得意的事。

  不成熟的汽车消费观念是与相应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的。所以,我们要正视中国目前能源的现转变汽车消费观念,摆脱俗气的面子思想,状,中国的汽车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德文

  .用科学发展观展望我国汽车工业之未来

  [J],汽车工业研究,2009,(1):

  10-14.[2]

  柳岩.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现状

  [J].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2009,(1):

  266-273.[3]

  张明,蒋学伟

  .面临全球化的中国汽车产业

  [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32-137.[4]

  王健,唐五湘,刘涛

  .对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J],汽车工业研究,2009(2):121-125.[5]

  李兴文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J],汽车工业研究,2006,(2):98-108.[6]

  李兴文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

  [J],北京汽车,2006,(3):

  27-32.[7]

  杨沿平,唐杰,周俊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6,(3):

  23-29.[8]

  龚谊承,李寿贵

  .基于小波的中国汽车产量预测与研究

  [J],商业研究,2006,(6):

  15-19.[9]

  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J],商业研究,2006,(20):22-27.[10]

  徐长明

  .2005-2006年汽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J],财经界,2006,(11):15-19.[11]

  杨沿平

  .提高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政策分析

  [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2):5-13.[12]

  朱盛镭

  .探索自主品牌开发的策略

  [J],汽车工业研究,2005,(3):

  45-52.[13]

  刘欢.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J],汽车业,2005,(2):22-28.[14]

  陈丽娜,胡树华

  .我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J],汽车工业研究,2004,(5):23-28.XII/

篇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发展趋势令人印象深刻。汽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也受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本文就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汽车已成为我国社会中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汽车人口稳步增长,汽车总产量、汽车总销量和实际使用车辆等指标均保持强劲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200万台。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我国汽车总产量累计达到2737.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3%;汽车总销量累计达到2511.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7%;实际使用的车辆累计达到3.1亿辆,比去年同期增长4.0%。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也稳定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31.3万台,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7.9万台。

  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和“智能汽车”的方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首先,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持续强劲,政府还推出了多项政策、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汽车需求,以及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政府将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以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其次,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流。大数据、云计算和

  -1-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让汽车行业迈入了自动化驾驶和智能科技的时代,智能汽车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更好的操控性,更高性价比。

  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发展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在汽车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前景令人十分乐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行业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汽车总产量、汽车总销量和实际使用车辆等指标均保持强劲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智能汽车也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流,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乐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2-

篇五: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预测与对策分析--优秀毕业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预测与对策分析

  姓名:李若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指导教师:周朝民

  20080101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预测与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纷纷步入服务社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国内外制造业正悄悄的呈现服务化的普遍趋势,大量的企业正运用服务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及向服务转型以获取新的价值来源。

  服务化战略能够满足顾客深层次的需求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为了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必须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情况积极参与服务化进程。

  汽车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无论产量还是销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2004年以来,国内汽车制造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日渐严重,单车利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汽车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大多数仍然局限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利润增长点尚未涉及高利润的服务领域,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利润,向汽车制造业服务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文从介绍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相关概念入手,首先从理论角度阐述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必然性。然后对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考察了日本汽车产业供应体系一体化基础上的“一揽子委托”、美国成功的汽车金融业务、起源于欧洲成熟于美国的汽车销售模式以

  及美日欧的汽车研发技术产业化。接着本文以实证角度运用统计数据论证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并对趋势产生的内外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国内汽车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从产业链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提升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策略建议:即采取构建汽车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与营造汽车制造业良性发展的服务环境并举的策略。在构建汽车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方面,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就加大核心服务要素资源投入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和注重汽车产出服务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延伸两部分展开论述,在营造汽车制造业良性发展的服务环境方面,从完善发展汽车制造业法律和贸易政策和适时调整引资政策两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字:汽车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

  ForecastandcountermeasuresontheServitizationofAutomotiveIndustryinChinaABSTRACTAsthefast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globaleconomy,developedcountriesshowsthetrendofenteringintothe“servicesociety”,andtheproportionofserviceindustryinGDPincreasedgradually.Amassofmanufacturingcorporationsbuilduptheirproductcompetitivenessbytheserviceenhancementandtransfertotheserviceindustryinordertogainthenewvalue.Servitizationstrategycanmeetthedeepneedofcustomersinordertoincreasetheprofitableabilityandcreatecompetitiveadvantage;alsoitcanreducethewasteofresourceandthepollution,whichispropitioustoSustainableDevelopment.Asaresult,enterprisesneedtoenterServitizationprocesstogainandkeepsustainingcompetitiveadvantage.TheAutomotiveindustryinchinahasencounteredproblemssuchasthelackofR&Ddevotion,laggingproductiontechnology

  ofAutomobilepart,alsothemorbidityofdistributionchannel,andtheslowdevelopmentofAutomobilefinanceandinsurance.Basedonthoseproblems,thearticlestartedfromthedefinitionoftheservitizationofautomotiveindustry.Atfirstitdiscussedtheinevitabilityofautomotiveindustryservitization;secondlyitsummarizedthesuccessfulexperiencefromthedevelopmentcountries.ThenitdemonstratedtheservitizationofautomotiveindustryinChinabydata.Atlast,itgaveseveralsuggestionsontheservitizationofautomotiveindustryfromtwoparts-thedevotionservitizationandoutputservitization,andpointedouttacticsofbuildingtheautomotiveindustrysupplyvaluechainandconstructingagoodpolicyenvironmentforthedevelopmentofautomotiveindustry.Keyword:automotiveindustryservitizationvaluechain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若男

  日期:年月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若男指导教师签名:周朝民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代表的后工业化社会。二战后,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服务社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供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目前,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60%,部分国家接近80%;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8%来自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5%,可见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49]。而根据最新版《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9.5%。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制造业正悄悄的呈现服务化的普遍趋势,大量的企业正运用服务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及向服务转型以获取新的价值来源,制造业服务化的新趋势将引领后工业时代的潮流。但是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也仅限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基本还是空白,在我国更是前沿性的课题。就发达国家的研究现状而言,虽然已有诸多研究,但该领域基本仍处于分散和不系统研究阶段,并且缺乏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总体来说较为分散。

  汽车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无论产量还是销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兑现,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并且上升空间也很大。但2004年以来,国内汽车制造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日渐严重,单车利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汽车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仍然局限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利润增长点尚未涉及高利润的服务领域。据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经济学家》对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公司近十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

  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据通用和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资料,仅汽车金融服务带来的赢利就占这两大集团全部利润的36%。汽车市场相对最为成熟的美国,汽车售后服务业从业人员有350万多人,年产值高达1400亿美元,汽车维修业的利润率达到27%。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告诉中国,买方市场下的汽车服务利润正在成为市场的新蛋糕。

  纵观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服务化战略是大势所趋,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1)满足顾客深层次的需求。服务化很大程度上受顾客需求的驱动[26]。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顾客不再满足于物品本身,而是需要更多的服务,需要与物品相伴随的服务。把提供物重新界定为物品——服务包,符合顾客的期望,有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传统的主要通过核心业务活动满足顾客需求的做法不再适用,企业的着眼点越来越多地放在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关系上。因此,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通过服务活动向分销链延伸。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分销商和其他中间商,它们日益关注最终的使用者,积极寻找机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来提高信誉、创造需求。

  (2)增加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服务来增加收益,同时也可以降低现金流的脆弱性和易变性,有助于提高股东价值[14]。制造业企业把服务整合到其核心产品提供物中的经济理由是:企业相当多的收益来自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顾客群;服务通常比物品有更高的利润;服务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收益来源[17]。

  (3)创造竞争优势。服务的可见度低、劳动依赖度高,很难被模仿,是竞争优势的持续来源[17]。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的提供物更具吸引力,有助于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4)改善环境收益。服务化战略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4]。等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服务化可以促进企业采

  用耐用的原材料和设计,延伸物品的寿命,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可以促使企业改进物品的维护和操作,或者进行更有效的设计,优化物品的利用;可以通过回收活动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而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全球化的竞争。在这种对内面临技术压力对外面对竞争压力的环境下,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急需应对行业毛利率下降及价格下跌、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的挑战。而改变利润增长方式,促使经营模式向服务领域的延伸,加快推动汽车制造业服务进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有效手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汽车制造业服务化领域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目前仍旧主要局限于讨论整个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概念和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汽车服务的挖掘。本节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该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也为下文研究思路的展开提供相关依据。

  1.2.1国外研究现状回顾

  国外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探讨相比国内来讲要成熟许多,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这是与发达国家的国情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重要性相比之前正在下降而服务业的地位正在上升,并由此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等概念,于是不少学者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开始反思。

  首先,部分学者开始深入考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真实地位及其表现形态,并对服务与制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开展系统研究。现有研究指出,制造业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中没有变化,但其内涵在新的环境下发生了重要变化,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制造业的新概念([7][14][[20]21][22][26])。在这些概念中,对“服务化”,“服务增强型制造业”、“制造——服务关联”与“服务经济”的研究最为丰富。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指出,制造和服务间的边界已变得模糊,制造业中出现了明显的服务化趋势,运用服务增强制造企业竞争力并将其作为价值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制造部门的显著趋势之一。

  其次,除了考察制造业地位的变化外,西方学者也开始关注制造

  业本身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西方国家制造业不断将附加值很低的,不具备成本优势的生产和制造环节大规模外移,主要移入地是像中国、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制造环节优势的丧失,使西方国家制造业开始在价值链上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即追求附加值和利润更高的环节,因此,移向附加值较高的服务环节是其必然选择。“服务增强”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己进入买方市场,随着买方市场的深化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利润渐薄己是不争事实。在竞争压力下,厂商不得不寻求新的价值来源。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模式的变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推动了制造企业开始运用服务手段展开竞争,服务增强成为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产物。

  然而制造业服务化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服务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障碍[15],认为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服务化战略的实施。并指出这些障碍包括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冲突、顾客对服务化产品的接受程度、顾客缺乏成本结构的知识和缺乏政府采购需求;相对较低的资源价格同样会阻碍了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实施;此外,企业对来自于从销售物品获得短期利润向提供服务获得中长期利润转变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也形成了服务化的障碍[24]。指出由于服务化通常降低了物品的销售数量,因此靠卖更多物品赚取利润的零售商的利益受到损害;而组织对由销售物品向提供服务转变的抵制是服务化战略的重要障碍。在许多销售物品与提供服务并存的企业中,业务模式之间的冲突经常存在[9]。其次,顾客难以接受服务化产品是最经常提到的障碍之一[21]。再次,许多顾客不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因此不愿意接受服务化产品。Mathieu(2001)认为由于制造业实施服务化战略必须进入包括服务提供商、分销商和顾客等多个竞争者的服务领域,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然会产生竞争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采取服务化战略;并且他认为当组织感到服务化战略可能会改变其权威、专有技术、职责或资源时,它就会反对服务化战略。

  1.2.2国内研究回顾

  国内在制造业服务化领域的研究以中山大学刘继国、李江帆为主,两人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服务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以及分别主持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和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第三产业增长与服务管理新趋势研究”。刘继国(2006)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与资源外置、非物质化、去工业化、离制造业等经济现象的关系,并指出服务化是资源外置的必然结果,投入服务化有可能推动生产的非物质化,服务化将使去工业化和离制造业现象更为明显。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将价值链中的服务环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生产服务、作为生产要素的服务,属于制造业的投入,称为投入服务化;另一类是为顾客服务、作为产品的服务,属于制造业的产出,称为产出服务化,并在之后提出投入服务化包括服务要素的数量、服务要素的成本和对服务要素的重视程度[39]。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约束、市场波动和技术波动的环境假设,高层管理者重视、员工文化程度和组织专业化分工的组织因素假设,企业服务化战略带来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的企业绩效假设,从而形成了研究投入服务化战略的理论框架构建。刘继国(2007)指出产出服务化战略包括三个维度,即服务的数量、服务的广度和对服务的重视程度。同样研究了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管制、行业竞争、行业创新的环境因素假设,高层管理者态度、员工构成特点、物品成本的组织因素假设,价格意识的顾客因素假设,差异化优势、企业财务绩效的企业绩效假设,最终形成了研究产出服务化战略的理论框架构建[40]。叶广宇、冯惠平(2007)认为制造业服务化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内容丰富、通过服务进行产品增值和)制造业的经营活动向服务领域延伸。具体原因包括: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高新技术行业自身特性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竞争、服务化经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和差异化战略促进了企业的服务化经营。而戴志强(2007)指出制造企业纷纷向服务业渗透、转型的动因在于产业链上价值重心转移的变化、迎合现

  代经济内在的分工与分工—外部化深入的需要、发挥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及发展服务产业的特征优势以及反映开辟“蓝海”、避免过度竞争的战略调整的要求。并提出了如下应对之策:从理念层面上应该明确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策层面上应该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良好平台;从企业层面上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抢占世界产业“制高点”。

  国内学者对于汽车服务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张国方、胡雨禾、包凡彪(2005)总结归纳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同时,指出了我国汽车服务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行业基础薄弱、服务理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市场秩序混乱、服务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管理方式陈旧和制度法规不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对之策,指出要促进服务规范化、引进先进的经营模式、加快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服务需求。石惠(2007)针对传统服务模式,提出基于汽车服务业的服务挖掘模型来使汽车服务主动化,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曹路宝(2004)提出汽车销售服务产业的市场价值实现是由一个核心(销售维修)—辅助(配套服务)—特色(文化氛围)逐层拓展延伸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汽车服务产业的市场特征出现新的变化:服务的精细化分工,企业营销网络的分散和经营规模的集团化同时出现,不同服务项目之间的融合,消费需求个性化的实现程度提高。王再祥(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汽车金融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论证汽车金融的合理性后,指出汽车金融服务的赢利模式是核心,信用管理是驾驭这一模式的关键,最后对汽车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营销进行了深入剖析。

  1.2.3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制造业服务的研究虽比较丰富,但是主要局限于对于服务化的表现和内在机制的探讨,缺乏对某一特定行业更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探讨更是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持,如何进一步研究具体行业的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和趋势的实证检验,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是本文试图解决的主要内容。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研究思路

  本论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提出汽车制造业呈现服务化趋势的观点,并界定了其概念和内涵,并通过实证数据揭示其规律。同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业的成熟经验和深入探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提出可行的服务化战略的对策建议,为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开了个头。

  1.3.2研究内容

  (1)梳理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概念,最终界定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和内涵。

  (2)从价值链出发,结合比较优势、竞争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角度深入探讨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依据。

  (3)在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熟发展经验和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现状的实证检验来揭示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必然趋势

  (4)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可行建议。

  本研究采用规范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阐述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1-1论文技术路线图

  Figure1-1Techniqueroute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全面分析制造业服务化相关概念,并结合价值链理论界定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其

  覆盖的相关行业。

  (2)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进行实证检验。

  第二章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2.1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相关概念

  2.1.1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服务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一类。汽车制造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汽车修理业等六个小行业,原载重汽车制造业、客车制造业、小轿车制造业归并到汽车整车制造业,不再单独划分小类行业。具体见表2-1。

  表2-1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行业分类

  代码类别名称定义

  372汽车制造业

  3721汽车整车制造业指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的车辆,并主要用于载送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输送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制造。还抱过汽车发动机的制造

  3722改装汽车制造业指利用外购汽车底盘改装各类汽车的制造活动

  3723电车制造业指以电作为动力,以屏板或可控硅方式控制的城市内交通工具和专用交通工具的制造

  3724汽车车身、挂车制

  造业指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行驶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的制造

  3725汽车零部件及配

  件制造业

  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

  3726汽车修理业指专业汽车修理企业进行的修理活动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汽车服务可以分为汽车的售前的产品咨询等服务、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服务以及

  售后服务。具体

  的参见表2-2。

  表2-2汽车基本服务的类型

  服务类型服务内容

  售前服务产品咨询、签订购车合同、办理登记手续、提供信息等

  售中服务汽车批发和零售、汽车保险、汽车贷款、上牌等相关服务

  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保修、索赔、新车抵押、二手车处理、汽车交友服务、汽车停车场、汽车检修等

  汽车服务还可以分为“汽车基本服务”和“汽车增值服务”。汽车基本服务是指为实现汽车销售和正常使用等基本功能所提供的服务,比如汽车销售服务、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维修保养等服务都属于汽车

  基本服务。汽车增值服务是为满足汽车使用者个性需求,提升汽车对使用者价值的汽车服务。最突出的汽车增值服务是汽车美容装饰和汽车俱乐部等。因此,汽车服务业是指由汽车销售和使用所引起的、为保持汽车正常工作性能、以及为满足汽车使用者个性化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汽车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总称。

  而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汽车服务业中的汽车销售属于“批发零售业”(具体见表2-3),汽车维修服务则属于“制造业”,而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则分别属于金融保险业。有的汽车服务,比如汽车美容在国民经济代码中并无其踪影。这些说明了汽车服务业有“跨行业”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汽车服务中的很多业务属于新兴业务,因此本文提出的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具有现实意义。

  表2-3汽车服务业相关内容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分类及代码

  H批发与零售业

  63批发业

  637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6371农业机械批发

  6372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

  65零售业

  656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批发

  6561汽车零售

  6562汽车零配件零售

  6563摩托车及零配件零售

  6564机动车燃料零售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2.1.2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化

  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91)、《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1996)和《北美产业标准分类》(2002)三个相对较为通行的国际分类体系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分类体系,参照国际上通用程度较高的、新近发布的服务分类标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四大类(图2-1):(1)基础性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又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等行业(2)生产和市场类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会计、法律等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行业(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销售等提供个人消费服务的行业(4)公共性服务业: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

  图2-1服务业分类

  Figure2-1TheClassofServiceindustry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开发、建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另一类是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如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其本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

  生产者服务(producerservices,即生产性服务)就是提供给生产者而非消费者的服务,按照加拿大学者Grubel&Walker(1989)的定义,生产者服务,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相对,就是“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服务业的划分,而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虽不同于服务业,但是又根源于服务业。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国外学术界,是学者在探讨制造业发展趋势时用到的词汇,在对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时,主要有三个描述服务化的单词:

  一是servitization,该词是由Vandeimerwe&Rada(1988)最先提出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它们不再仅仅提供产品,不再拒绝传统业务范围之外的服务,而是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包(bundles)”,包括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Vandeimerwe&Rada称这种趋势为“业务服务化”。其后的一些学者探讨服务化问题时,大多沿用这一概念;

  二是servicizing。许多学者研究服务化问题时使用该词,但是他们在概念的表述上存在差别。White(1999)指出,服务化就是制造商的角色由产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按照这一定义,企业和产品都可能处于服务化过程之中。类似地,Reiskin(2000)把服务化定义为“企业从以生产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此外,Fishbein(2000),Makower(2001)认为服务化就是

  “卖产品的功能或服务,而不是卖产品本身”、“卖服务而不是卖产品”。

  三是tertiarization。Szalavetz(2003)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

  含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等。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简单地说,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且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二是与产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产品-服务包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和销量。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如BergenLester,(1997);Sheehan,(2000),提出“serviceenhancement”(服务增强)的概念,即运用服务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及向服务转型以获取新的价值来源的现象。

  Aegis(2002)还提出了“linkagebetweenproductandservice”(制造-服务关联)等一些概念的研究,并指出,制造业的形态已相当复杂,主要表现为制造和服务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两者的边界己经模糊,并逐渐形成一个整合部门,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服务的增强和支撑作用,其产品也更多融入了服务的成分,两者的关联日趋紧密和复杂。

  根据文献中的具体研究内容,上述诸多概念中,“服务化”的研究比较系统和丰富。国外学者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多是就业务服务化而言的,根据Szalavetz的观点,仅仅局限于业务服务化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因此,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有必要重新界定。

  迈克尔.波特(1980)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价值链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组成的,换个角度就是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组成了价值链。由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易被模仿,通常是短期的低成本优势,而服务环节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不宜被模仿,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往往以加工制造环节为起点,向研发、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这种由靠

  加工制造获取竞争优势向靠服务活动获取竞争优势的转变,使制造业企业日益关注价值链的服务环节,结果导致服务化现象的出现,即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38]。本文延用刘继国的观点,将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服务化不同于经济服务化。高传胜(2007)认为经济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趋势。一方面,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即通常意义上的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直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机器设备和各种自动生产线的广泛采用,第二产业当中的加工制造装配等环节会变得相对简单,而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增加值都来自于生产者服务环节,如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销售组织与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经营和售后服务等。由此看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范畴窄于经济服务化,或者说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服务化大趋势下的一个方向。

  2.1.3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

  借鉴Szalavetz的观点,我们进一步可以将制造业服务化细分为投入服务化(为生产服务、作为生产

  要素的服务)和产出服务化(为顾客服务、作为产品的服务)进行论述。同时参照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分类,本文将汽车制造业服务化内涵界定为包含研发、广告和市场研究、物流、技术支持、零部件供应、汽车信息咨询为主的汽车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以汽车销售服务、汽车租赁、汽车金融和保险、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电子、汽车美容装饰为主的汽车制造业产出服务化。

  图2-2汽车制造业服务化内涵

  Figure2-2DefinitionofAutomotiveIndustryServitization2.2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产业发展理论

  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并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分工、企业间竞争、产业更替发展的必然的结果,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与经济理论研究水平息息相关。有关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早期的比较优势理论,而竞争优势理论、价值链理论更适合从微观层面考察服务化现象。同时,产业结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必然。下面就对这些理论进行逐一介绍。

  2.2.1比较优势理论

  早期产业理论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理论为其思想渊源。比较优势的思想源于古典学派,以18世纪的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19世纪初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以及俄林的资源禀赋差异论为代表。比较优势理论静态地考察了资源存量和生产相对成本的差异对各国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在亚当?斯密提出的至今二百多年历史中,大体上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为代表的“比较成本理论”阶段。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利益的驱动,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这种交易活动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产生了,这一理论被称之为“绝对成本”或“绝对优势”理论[52]。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在于,如果一个国家所有商品的劳动成本都比另一个国家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只要这些商品的劳动成本相对于贸易伙伴而言并不完全一样,那么该国就能通过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从而在贸易中获益[28]。

  第二阶段是以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为代表。H-O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个国家或区域的要素充裕度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

  素的产品。

  第三阶段是指“二战”以后崛起的所谓各种新贸易理论。在导入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因素等新的条件下,他们认为,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产业内贸易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基础上的。即在两国具有同等的技术水平和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率时,两国同产业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需求,仍将导致产业内贸易。由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贸易双方一般都生产种类有限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增进双方的社会福利。而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是可以共生并存的。

  2.2.2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的达沃斯年会。1986年对国际竞争力包括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1989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开始携手合作共同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进展。1995年底世界经济论坛与洛桑管理开发学院各自组成研究队伍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有关竞争战略的研究更多地是从产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48],代人物有美国的肯尼斯?安德罗斯和迈克尔?波特。安德罗斯在其论著《公司战略概念》(1971)中认为,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与威胁的平衡,即SWOT构架。而波特通过《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与《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构建了产业结构分析的战略框架,提出了五种市场力量模型[43-45]其基本含义是,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企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定位状态和赢利水平,因此,企业选择一个正确的产业进入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波特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产业吸引力由五种力量(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所决定。在产业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企业要获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就要实

  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主要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别化战略。波特的产业分析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他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对于企业制定自

推荐访问: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预测 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