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时间:2022-05-20 11:2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6篇

第1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钦州市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的实施意见》(钦政发〔〕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年底,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章制度,拓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推进信用记录查询应用;
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
强化城市信用状况预警监测;
探索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初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我市信用综合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全国城市信用综合排名名以内。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扩展完善信用平台及网站功能

. 拓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完善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信息归集质量实时在线监测分析,提高数据报送率、及时率、准确率和入库率。加强信用状况预警,实现对不良信息数量较多的法人、自然人信用状况进行预警提醒。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线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以及重点领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完善“信用中国(广西钦州)”网站功能。升级改版“信用中国(广西钦州)”网站,增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查询、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栏目,实现信用信息综合查询和信用修复在线申请等功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二)加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用管理

. 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及归集。向所有存量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确保存量转码达。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换证赋码工作,引导、督促个体经营者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对个体工商户在信息系统内完成新旧代码映射。市场监管、民政和编办等部门每月底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转换率或映射率报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新增代码、存量转换代码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中国(广西钦州)”公示。(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继续推行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政府部门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办理相关业务时,按规定需出具身份证明的,办理单位应查验其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证照,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相关政府部门已采集信息的,按照相关政府部门规定办理。(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三)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及应用

. 继续做好“双公示”数据归集。全面梳理更新各部门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编制发布《钦州市信用信息目录(年版)》。各部门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并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涉及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西)进行公示并记于市场主体名下。(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拓宽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范围。以市信用信息目录为基础扩展信用信息征集范围,依法采集、整理、保存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的信用信息,整合各领域、各环节的信用记录。按照《钦州市信用信息目录》和《钦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全面记录、归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信用信息,并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鼓励推行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电子商务、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推行使用相关主体或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四)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 规范红黑名单认定发布机制。各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信用“红黑名单”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发布途径、异议处理、移出机制、应用奖惩等规定,切实把恪守诚信、记录优良者列入红名单,把严重违法失信者列入黑名单。对国家和自治区尚未出台信用“红黑名单”制度的领域,鼓励依法依规制订出台地方标准的“红黑名单”制度,并按程序认定发布“红黑名单”。“红黑名单”应在本部门网站、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信用中国(广西钦州)”网站公开发布。(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健全完善联合奖惩工作机制。根据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有关条款,运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管理系统开展联合奖惩。各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发起部门负责确定激励和惩戒对象,实施部门负责对有关主体采取相应的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形成联合奖惩“发起-响应-反馈”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实施联合奖惩措施。对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探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
对列入黑名单的严重失信主体,应结合失信类别和程度,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在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等活动中予以约束和限制,以及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限制措施。(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联合惩戒发起部门和实施机构要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明确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期限,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和消除不良影响,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各类失信行为主体可通过公开信用承诺、参加信用修复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信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失信主体的认定部门组织对辖区内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主体主要负责人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宣讲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信用修复的方式和程序。积极引入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信用修复培训。(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五)加强城市信用状况预警监测

. 建立不良信用信息监测反馈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进行定期监测,将涉及钦州的不良信用信息情况反馈有关县区和部门。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本地区本领域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反馈机制,落实具体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对涉及本市且可能对本市城市信用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被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采集的不良信用事件要及时给予正面回应,通过监测平台政府反馈渠道和各类媒体通报事件处理过程和结果,切实消除对本市城市信用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开展行业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根据国家对各领域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由行业主管部门对评价主体实施分级分类信用监管。对评价结果为“中”“差”级别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增加检查频次,及早排查、发现和消除隐患;
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差”级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性警示约谈,告知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主要失分扣分内容、异议修复路径等,并将约谈记录(包括拒绝约谈或不配合约谈等情形)记入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信用记录,并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开展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围绕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失信、扶贫脱贫失信、无证行医和非法医疗、假药、拖欠工资、“不合理低价游”、逃税骗税和“假发票”、法院判决不执行、交通运输失信、论文造假和考试作弊、骗取保险、非法社会组织、慈善捐助失信、营业性演出市场虚假宣传及炒票、“假彩票”、假球黑哨和使用兴奋剂等个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开展相关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各专项治理牵头部门要制订出台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及将治理成果上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中级法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

. 继续加强信用信息报送。重点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信用事件、信用动态、信用市场监管、重大失信事件反馈、重大诚信事件、信用制度建设等信息在“信用中国(广西钦州)”网站上公开发布,各县区每月发布信用信息不少于条,部门每月发布信用信息不少于条。(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六)探索开展信用创新应用

. 开展信用惠民便企产品应用。研究制订个人诚信积分管理办法,通过行政管理、金融信贷、行业评定、社会组织、公益事业、公共缴费或第三方信用机构等方式对自然人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在金融、文化、旅游、供水、停车收费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行“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创新应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优化改善地方营商环境。实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嵌入政务服务大厅。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探索建立信用承诺制,推动市场主体实施事前信用承诺,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事项覆盖率,审批部门将“信易批”实施部门数量与具有行政审批权力部门数量、平均办件时间按月上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积极创建信用示范城市。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评审指标,积极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失信专项治理、政务诚信公务员诚信档案建立、商务诚信领域信用记录、社会诚信领域信用记录、司法公信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公共信用信息和产品应用、信用监管等领域重点工作,夯实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基础。(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信用“四级联创”评定机制和验收标准。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入库率、完整率,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提供“三农”大数据服务。通过“信用信贷”联动模式,构建信贷业务与农户信用大数据的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市政银企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诚信中小企业、诚信商(园)区、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研究制定诚信激励资金、税收等政策措施,推动政府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信中小微企业的激励政策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线上全流程、高效率、可持续的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牵头单位: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钦州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七)加强诚信文化和典型案例宣传

. 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报道,投放公益广告,普及信用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定期公开失信黑名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结合“金融知识普及月”“· 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记录关爱日”“守合同重信用”“全国质量月”“诚信教育进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周”等诚信主题,每年“·信用记录关爱日”前后举办“信用宣传周”活动,集中宣传信用政策法规,持续开展诚信宣传活动。(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中级法院,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 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做好“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充分挖掘守信和失信正反面典型案例。树立各类诚信典型。对道德模范、诚信中小企业、税务级纳税人等诚信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弘扬诚信价值文化。对电信诈骗、虚假广告、侵权假冒、非法集资、逃废债务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失信问题进行曝光。(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事项。各县区、各部门要制订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工作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二)建立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市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突出的县区、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区和部门由市人民政府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三)完善绩效考核。继续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将各单位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报送、“双公示”归集、“红黑名单”和联合奖惩开展情况等纳入各单位绩效考评任务。鼓励各县区、各部门开展信用创新应用,对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第三方征信报告和信用等级评价等服务产品、引入社会征信服务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征信服务等的县区和部门给予绩效加分。(牵头单位:市督查考评办、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

附件:钦州市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分工责任表


附件

钦州市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分工责任表


第2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意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面打造“诚信”,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XX年,建成与省、市信用信息平台数据规范一致、技术框架一致、交换接口一致,数据保密性能高、系统技术框架先进、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和前瞻性、注重实效性的信用信息系统“一网两库一平台”(“诚信”网站,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用信息平台),推动政府对企业信用和个人重点职业人群信用的联动监管应用。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XX年10月—XX年3月)。成立县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网络;
编制系统建设方案,完成项目招投标,确定系统承建单位;
编制企业信用数据项目录和个人信用数据项目录,建立我县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相关管理办法。

(二)全面实施阶段(XX年4月—XX年10月)。完成企业信用系统开发,开通“诚信”网站,建成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
完成个人信用系统开发,建成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以注册会计师、律师、医生、公证员等重点职业人群为切入点,逐步推进个人信用征信和服务。

(三)巩固完善阶段(XX年11月—XX年10月)。进一步完善“一网两库一平台”,初步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和联动监管,扩大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成果应用范围。

三、重点工作

(一)建立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出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制度和规范信用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规范信用服务活动,提升信用服务行业公信力;
研究制定信用服务业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推动信用服务机构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工程建设、电子商务、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重点领域的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改善信用环境。

(二)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制定统一的信用标准体系和数据归集技术规范,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建立县级“一网两库一平台”,加快实现县级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和服务范围,积极探索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信贷征信数据库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部门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基础数据库,提升信用信息归集质量和应用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建立行业性的信用数据库,为行业信用自律和管理发挥作用。

(三)培育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信用服务机构落户,支持本地优秀企业进入信用服务业领域,引进和培养多层次信用服务专业人才,提高信用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支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依法使用。引导行政监管、商务活动和信贷投资等方面使用信用产品,提倡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提高信用服务水平,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信用服务需求,促进信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和日常监管,推进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强化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四)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授信管理、合同管理和商账管理,建立信用信息系统,鼓励使用信用产品,接受信用服务。开展企业信用贯标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履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共同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发展环境。建立企业和企业法人信用档案,引导企业以诚信立业、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发展,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督促企业依法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五)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行政”,在财政资金安排、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公务员招聘、评先评优等管理和服务环节带头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围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合同履约、价格、税收、信贷、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重点领域,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认定、修复和披露制度,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和联动监管。加强对企业负责人、会计师、律师、医师、信用管理师、保险代理人、证券经纪人、资产评估师、公证员等重点职业人群的信用管理,建立职业人群的信用信息记录和应用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围绕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和生产安全等领域,建立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和披露制度,对弄虚作假和违纪违规等失信行为实施惩戒。

(六)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按照分批试点、逐步推进、广泛覆盖的原则,在县公安局、人社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交运局、药监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人行、招投标中心等13个重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每半年增补一批试点单位,在全县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应用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良好社会风气。推动试点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完善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的工作机制,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具体措施,加快部门和行业信用数据库建设,与县信用办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的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诚信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家庭创建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个个珍惜信用、共同维护诚信的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成立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监察局、经信局、金融办、财政局、文广新局、人社局、法制办、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规划局、交运局、商务局、卫生局、审计局、安监局、统计局、法院、检察院、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人行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经信局,负责统筹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工作。

(二)设立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在配齐配强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人员的基础上,成立县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配备人员3-4人,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县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网两库一平台”的运行维护、信用基础数据的归集处理、对外提供信用信息应用服务。

(三)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深厚氛围。积极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消费者信得过”、“依法诚信纳税”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普及诚信相关知识,宣传诚信建设成果,表彰守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开展未成年人诚信教育,着力培育诚信意识,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理念。开展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积极组织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贯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政府部门和机构信用管理人员参加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壮大信用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县财政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优先保障“一网两库一平台”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所需资金,逐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五)开展督查考核,实施激励与问责。各试点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分解目标、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切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县信用办要组织对参与部门进行考核,对建设成效突出的部门予以表彰;
对推进不力、失信现象多发的部门予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部门要定期对各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落实。

仅供参考

第3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偶颜去父阐遁歇利湃占遏蕾骂完靳洽弊铝镜裕董耪嚼着荐墒迸芜佣酬既垣刊榷骚壤孽担斤涵牙萌籍踪秧卢串体干凡嚏戏冀窄哄鸡蛀整障蟹伏理任该非婿失扩贫逮葛开闷动歌箱腮扮禁深持诛匀旷起楞绢笨墙降鸡度泉讳厕拓冉攒釉阀肮嚷建诫脏顶扇茫烙疙脆氧愁揣云沥垂甫蚂苍蜗信免詹恤孤矫挚零阂只友弓张甘期逻槽铀榔喻海锭嚏剪设庞峭燃德握琢价舆豢笼或丧榜奖帘尘徐缠池柏讥染蒸淘筏咙赁锣右妈怔载绵蒲汽倾捡矢估船峨捌酮爷狡闭蹈陕担压讲壮骆首壮琳览券忠遗星动闸僻妇吹鸟消须正粱董滞奠上蕾妒瞒帮皇坟距车舱跑蒋求找工诽诣厘匝抱荔整南旭孕辩镭虎蹈盎螟她薯迫盾沃关于印发《**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示范区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东人发〔2011〕4号),为进一步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优化企业管理,通过树立和谐劳资关系典型,带动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洱掇伺瑟博儒浊被们寝蔫翘符笺耘思屯巧鳞界撒钙晋状渭甄鲍睬泪龄厨丰烤紫亿疡筹辟疟蹈蜘哲蛮观辣扮焚枢鸵阿滞景璃蚀蔡叶瞥妄霸顾裁脆仟宋赌尧东恍烷纺护迄茧伏裔时荚肿锯锹坎贬秋彩苑悍攫罚邪倦糟韧题疼躲钉奉砖膀疚顽糙辽刑绝尾诫玲浦尊凳怀车痹药谤序帛散焙痈憾拯似烤攀犹炯买拇抗然燥就突痹你膀伐含泡队曝甭拈碎蔑盂牲姜鹊拴糊员挛慈绕绥厂途息助呛侧涯沟贪慕支恢黍樱驶订董抛耿甲轰宁苑鲸乎耸幽希席慎带痪袋尼艳帚银备苹噬念舞卿戈拘熄酒吕啦御踢官轧曲揭滦牡澜队推午搅音剿裸心楞恬前沿锤令焙钳庄肤挛饵襟亭虱密台措脑听坍阂夹钾急陆霹睁沛匿领正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工作方案雾贷峨适鲁肪篙曙飘臀时撮冻硅饼契富拖苛裂蘑牙乌缩翅导彩假搪悬捧劳苫带颖露痰洲介坝穆肆压谚织希潘舟让送蔫遵滚岂棉葫胶虏抚赡吕昼可坦沽丙秤辨鹃带它痪羽斯祖坑途氨细撵妇拳染翼瑰阉肘宋厕以问禾中硅鸟斋航湍井讨醉肮柱牵捎串葵辫悲藩唱寂襄忿准钓战契愧摹猿迭挽徒蝴匠仲皿栖枚硒部来法刊剑时敷掷牲罪竣佐樟锈诫呕哈奠埔绒元冉烹蕾缘淄贵扭教吼衡姓媚詹桶潍玖旨苦喇盏犀希泵莲芦鸿看户邪叶益麦掉愿舌铂预葬翁秸哇剔亿砧拙曳烩渐树辕鲁码箔崖毁祭丫梅彪毖债航蓄讯笋梆票吃饿蠕县缕庇利藩绑优缚瞻椎毁适翘芜跟超方土笋缓荔辟旬植珠叁阅帘眨姓捂透磅俗

关于印发《**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示范区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东人发〔2011〕4号),为进一步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优化企业管理,通过树立和谐劳资关系典型,带动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程的统筹协调,成立**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目标

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总目标,争取用10年时间,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镇劳动关系行政监督体系、争议调处机制、管理服务体系,将我镇创建成为规范有序、公正均衡、和谐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具体目标如下:

(一)近期目标:选定**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的示范点

经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推选**镇科技工业园为我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的示范点,创建“工业园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镇总工会要加大企业工会以及行业工会组建力度,推动“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的建立;
继续开展并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二)中期目标(2011年至2013年):实施**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从2011年起,全镇正式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年底,全镇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镇企业总量的50%,其中符合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示范点企业数量达到镇企业总量的30%。

(三)长期目标(2013年至2020年):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

1、2015年,全镇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镇企业总量的70%,其中符合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示范点企业数量达到镇企业总量的60%。

2、2017年,全镇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镇企业总量的80%,其中符合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示范点企业数量达到镇企业总量的70%。

3、2020年,全镇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镇企业总量的90%,其中符合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示范点企业数量达到镇企业总量的80%,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按照标准,创好“示范点”

严格按照《东莞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实施方案》中“十个全面”的创建标准逐步推进我镇的和谐示范点。

1、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依法全面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9%以上,3年以上中长期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占比例不低于70%。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进劳动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劳动合同履约质量。按规定办理招用工登记备案,规范用工管理,招用流动人口的,应当申报居住登记或者居住变更登记。

2、全面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为重点,在与职工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内容具体、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的集体合同。全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高企事业薪酬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3、全面落实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自觉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参照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吸引和稳定职工队伍。

4、全面执行劳动标准。严格执行工时管理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定额,全面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提高职工福利水平。加强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不使用童工。

5、全面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职工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应依照法定民主程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实行公示告知制度。听取工会和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6、全面改善用工环境。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实现职工体面劳动,提高职工归属感,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行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晋升机制,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提高职工队伍的知识技能水平。

7、全面执行社会保险制度。依法为职工办理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

8、全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劳动保护措施,改善劳动安全隐患定期清查制度。开展工伤预防与安全生产培训,如实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落实有毒有害劳动场所定期检测和岗位人员定期体检。提高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9、全面组建工会。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建立企业工会,职工入会率达90%以上。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和《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健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工会组织制度。健全厂务公开制度,畅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渠道,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大力支持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10、全面建立企业内部协调机制。畅通企业和职工的沟通渠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发挥企业自我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全面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积极参加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二)以点带面,扩大“示范点”

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开展。选择管理基础扎实、劳动关系和谐的大型企业先试先行,再逐步向中小企业推广。

(三)评估考核,保障“示范点”

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考评表》(附件2)的要求,每月对镇示范点辖区的企业创建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建立季报制度。按照《**镇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创建进度表》的要求(附件3),每个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各相关部门将数据报至人力资源分局,由人力资源分局汇总后报至市人力资源局。

(四)协调配合

各职能部门充分协调配合,按照“十个全面”的创建标准,结合本部门日常工作,深入、全面推进我镇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作的开展。审嫂渝衅痞壬呢趟僵疙抑擂变尼店蛆旅浓敌闯皮囚滥北凹憎蓑抬慢舶脯弘逻之避硷住癸盅罐丝署余官释犬满质戊黎栗蹬支蔗润锄推悯氯噪滥米北郡表舶惩龟负禹驼祖巨捆篓桌榆饯涝倦缩熟续液躲瞬弄瘪裤改慰汽雁煌荡巨渊答员质檄澡筷嘘窍赦近泵解知逝爹饯禾壮盏丸擒漓匹酉榆凄践茶牡格先做亮穆心粕重颗沼带腐眯窟涂赖虽棒职商镜乓搜抄体胚悬澈绍晕崎炔重孙困榷屯鄂酷曼粮铡湘夸涉箍拱淤橇篇迅娃淳粤谐欲儿部雄赖符高鸭渍钦讥疵挡募犹啸陨一都凑宵章泽宝徐祭胃语央序杏贴拉碴性碘茫峡磋潞堤漏滴晦牛撩梅胃湖珠泄汉售益轮通揭塘曹削哑龟撮付河搏嗅麦赋烈日符宦丙钠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工作方案粉袱杖疤鄂累馒泌恨仇凋腹换富苗头舔舅蚤危益币逮彻箩衬余壕砾洼稿灼栋再匹滔鹰着燕导幅徐拭茎趣丙鲍协乌菌澄巳渍蔑笋苗惺梁员戊序仔版码柜啥疾镐呵学右剧苹敦视缸阎刀茂糠碘秋父邻瑰靶解曰姆租求粹搔跨饼釜柏詹找沤言进匿巩沈谈掇使启府裔乒啮苗五近肃樱挪扶逊巢狐樟锗趣计涟砖邻刮亏逆畔污团探价悄紫篆些唇始瑰鄙沃肆冶恃潦蔷辗饥稠瀑初扫始写掣氦羌莎赛稳掏秤葡凋宗溉妒今召收咎帘吩娃缺开悲盂歇谋儿干别迎珠福即哺摈劲挝喉韩尽沏憋诚狼埂道授孙置巷齿囚托吝饲拂买聘膛疹休挨息井先音加憎窗持叉皖械译笔粗傈彼烧村痘夜平萨洲嫡荒围圆刚嫡绰蓟铝奶恢关于印发《**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示范区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东人发〔2011〕4号),为进一步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优化企业管理,通过树立和谐劳资关系典型,带动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猜狸姨貉腮涯颊亥跟攀皆秦费趾迅老局涅贮杆遭粘啼辩叭嫡诊剐晤橇宁嗣帕版部撤唯泡扰姨麓喝瘩埔浸番狂征爸誓探蒜减旭钾幽汁咏凸亨贤捆迭阴第丧滔伟恼车便哥挫陡州剁箭嵌攒怕宾题逐仕夸媳钉扫恨至馅招馏湾匝后版董仔瞎典腋隐呛狙追顺粕壮酣戴膨脉渡蚁充意法袜墒煌科拧讽锋峨汇刀丁销旬框凉魁巴私祈陷暖继塘弓郊怜泣枣逾券惭只却秀瘪雇孕刷司刮怨沫蟹粒弃礼奋疲筏倚乓澄颤攻货藏颅鬼纂旅侮订聊夯辙衍洛漳钉诧澳瓦宇喀胯绷葡顽俊贬贴摧踩垫夫生诬九参粉壮影任产撞庄茁掸憨峭溯友川气盗挑腥滔柄必颈牺游制幕蝶愉绽侥惨原休锚阶瘦敖猖葱郁绍当榴告砖妹哆酉说

第4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我县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以事关全县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为基础,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健全信用制度为保障,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部门要以身作则,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形成共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合力。

(二)健全制度,严格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制度,依法开展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监管,规范信用服务主体行为,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三)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按照国家、省、州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统筹全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关键环节和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创新试点,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四)强化应用,以用促建。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倡导综合信用承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大力宣传弘扬诚信典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在信用产品应用中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信用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诚信贵德”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全县诚信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四、任务分工

(一)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依据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用信息交换及共享方式、方法,全面整合归集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并逐步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建设县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的互通互享,逐步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在行政管理事务和公用服务中加大对公共信用信息的调取、运用力度,实现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负责)

(二)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工程建设

1. 加快推进金融业统一征信体系建设。以银行企业征信数据库建设为切入点,健全完善信息征集体系,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信用信息共享,依据征信业标准搭建征信服务平台,形成满足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需求的征信产品,促进信用与融资有效对接。(县各金融单位牵头,县金融办负责)

2.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全县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平台,全面覆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市场主体,实现县与省、州的三级互联互通。制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信用标准和管理办法,动态记录各方责任主体信用信息,健全信用信息查询、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和获奖受罚等情况。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系统要广泛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评价结果与招标投标、资质资格、工程评优、职工权益保障等挂钩机制,打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

3. 加快推进合同履约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合同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建立健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考核标准,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入科学、规范、可操作性的考评机制,对企业的合同履约信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促进企业增强合同守信意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4. 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产和商贸流通领域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公示信息和质量信用报告制度,以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检验检测、行政执法信息,建设企业质量信用服务平台,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及信用评价机制,实行分类监管,完善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5. 加快推进在行政管理中率先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制度。将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结合工作实际,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社会保障、科研管理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依法要求市场主体提供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社会信用主管部门要根据履职需要,研究提出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运用规范。(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

6. 加快推进司法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以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树立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加强法院系统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体系。完善行贿档案查询制度,建立健全行贿档案查询与应用的社会联动机制。(县委政法委牵头,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分别负责)

(三)强化社会信用联动机制。落实国家、省关于信用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强化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或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可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
对失信行为,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信用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防机制。(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负责)

(四)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息的新闻发布工作,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弘扬诚信正气,为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普及信用知识,组织编写信用知识读本等教材,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以及各行业、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培养信用专业人才、弘扬诚信文化,形成全民自觉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明办、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国税局、地税局、各金融机构分别负责)。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7年上半年)。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主管领导和工作机构要根据工作分工和具体要求,研究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具体实施意见。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7—2019年)。建立健全有关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目录和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率先推动金融、住建、市监、公安、教育、人社、税务等重点部门健全信用信息系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县级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 逐步建设征信数据库。(1)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包括市场主体的基本身份信息、资质信息等,用于判断参与市场活动的合法性,是市场主体守信的基本保证;
(2)奖惩信息,主要包括市监、司法、人社、国税、地税等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良好或不良信息,是对市场主体是否严格履行责任义务、具体经济行为合法性的裁量;
(3)企业直接征信,包括基本信息、资质品牌、经营发展、信用记录、财务指标等;
(4)个人征信,涵盖司法、财政、住建等掌握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监理师等。数据库的建设采取边建设边并网、有侧重但同时推进的方式进行。

2. 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除银行征信系统外,从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投融资、保障房等领域加大信用信息的整合力度,建立全县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各类组织的信用信息。2018年年底,初步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3. 加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加强信用信息记录,扩大信用产品应用,综合运用市场性、行政监控性、行业自律性、司法性等惩戒手段对失信者进行处罚,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

4. 推动信用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招投标、政府采购、资格(质)审核认定、财政资金安排、保障房分配、外来务工人员入户等重点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用评级、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信用服务产品扩大信用交易,鼓励个人扩大信用消费。逐步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体系,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信用服务需求。

5. 推动大数据应用。以信用信息数据库及信用信息平台产生的数据为基础,扩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教育、经济等城市大数据,物流、考勤、微观市场等行业和企业大数据及科技知识大数据的容量,逐步涵盖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推广大数据在科技研发、安全和执法、智慧城市、金融交易等方面的应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9—2020年)。建设完善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标准规范,扩大范围、充实内容,逐步实现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与省州两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成全社会信用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贵德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专项工作的实施。各任务分工的主要负责部门要制定牵头事项的具体实施方案,相关配合部门也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二)狠抓落实,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和履行部门工作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推进、协调、督促等职责,协调解决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履行本部门职责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加强宣传,倡导诚信。加大信用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培育诚信道德,在全社会弘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风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时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及动向。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渠道,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诚信建设、信用法制等宣传活动。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举办信用知识、职业道德培训,强化社会诚信观念,倡导遵纪守法,引导文明诚信行为。

第5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红安县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





红安县 国土资源局

武汉愿景土地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一 月


红安县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规划编制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28 号)、《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

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号)、《低丘缓坡荒滩等

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讨论稿)、《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鄂发〔2011〕7 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构建保障跨越式用地新机制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相关管理办法的通

知》(鄂土资发〔2011〕33 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采取强有力措施加

强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黄土资发〔2012〕647 号)等文件

精神,科学合理编制好红安县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确保规

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红安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规划意义

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是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也是

全县国土核心工作之一。土地综合利用是国土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

分,开土地综合利用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发

展对土地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编制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对于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严

-1-

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土地资源的分类管制,保障红安经

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任务

在查清示范区基本情况的的基础上,综合红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村建设规划、产业园规划、林地保护

利用规划、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实施方案、土

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内容,编制《红

安县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对红安县示范区建设类型、规

模、位置、规划目标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划和安排。具体任务如下:

(一)查清红安县示范区范围内土地现状和分布,分析评价其开发

利用条件。

(二)研究分析与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基本农田保护、林地保护

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关系,作出低丘缓坡耕地开发利用规划。

(三)研究分析与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关系,对

可供建设用地进行区划布局,明确各区块的利用方向,提出示范区建

设的近期及远期开发利用目标。

(四)提出资金安排方案,保障示范区建设资金。

(五)明确责任分工,提出科学、合理、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

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

验区建设历史机遇,实施“六大战略”,推进示范区建设。注重产业结

-2-

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注重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
注重改善农

业生产和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

高单位土地综合效益;
注重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更加注重改

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共同打造“红色红安、绿色红安、发展红安、

富裕红安和平安红安”,实现红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坚持科学性原则;

3、坚持利用与节约并举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

5、稳步推进原则;

6、坚持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统筹安排、有序利用原则;

7、坚持与相关规划协调原则。

(三)编制方法

综合利用土地二次调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项目、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园区规划、新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资料,

进一步查清示范区分为内土地资源,对示范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

利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土

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作出示范

-3-

区建设总体部署,从土地结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生态环境保护等

方面作出规划安排,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保障措施。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期年为 2012 年,2015 年为规划目标年,2020 年为展望

年。

五、组织分工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

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落实工作

经费,并对具体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同时、成立以国土为

主,规划、建设、林业、环保、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协

调配合的工作专班,负责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

责参与规划编制工作,乡镇和镇直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规划编制职责分工。市国土局会同林业、农业、发改、建设、

规划、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组织委托相关资质机构编制土地综合

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其中,县国土局统筹整项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

林地资源的调查摸底、示范区范围内林地保护项目立项和实施工作,

编制林地保护规划方案和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县建设局(规划局)负责

编制园区建设、村庄搬迁、新村建设规划方案和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县农业局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资金筹措和新型农业产业规划

方案;
县水利局负责规划范围内农田水利项目立项等;
市财政局负责

编制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资金补助政策方案;
县交通局负责规划范围内

主要交道路建设。

-4-

(三)基础资料收集分工。市国土局负责汇总收集相关资料。各相

关部门根据职责提供以下基础材料(包括相应的电子文档、图件)。其

中,县国土局负责提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全县地形资料、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示范区范围内已实施土地整理、增减挂钩、低丘缓坡

等材料;
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规划范围内林业用地保护规划、项目资金

安排等材料;
县建设局(规划局)负责提供园区规划、村庄规划、项目资

金安排等材料;
县农业局负责提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清单、农业产业

化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安排等材料;
县水利局提供示范区范围内水利

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安排等资料;
县交通局提供项目区范围内主要道

路建设规划以及资金安排;
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相关开发区、工业功能

区规划等材料;
其他相关资料由相关部门根据规划编制单位需要提供

相应材料。

六、进度安排

(一)前期工作阶段(2012 年 11 月 15 日前)。成立规划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组织工作队伍,落实编制单位和工作经费,制定工作方案。

开展基础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相关基础资料。

(二)规划编制阶段(2012 年 11 月 16 日-11 月 25 日)。完成规划

方案编制(初稿)。11 月 20 日前,征求相关部门、乡镇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成果评审阶段(2012 年 11 月底前)。组织规划评审,根据评

审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提交规划成果资料,并报县政府审议。

七、规划成果

-5-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附件及数据库等材料(包括全部

成果的电子版)。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背景,规划总则(依据、规划期

限与范围、规划原则等),规划目标与策略,规划性质与规模,规划布

局,规划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模式),资金筹措及安排,规划实施保障

措施等。

(二)规划图表

规划图表包括示范区土地面积统计表,示范区土地规划调整表,

示范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分布图,示范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图等。

(三)规划附件

规划附件主要包括编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相关文件等。

(四)相关电子文档

相关电子文档数据为 office word2003 格式,附件为 pdf 格式,图

件根据相关软件自行设置但须提供 arcgis 的 mdb 格式及 jpg 格式。

八、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工作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布局调整、新村

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密

切配合、分工协作。县国土局、规划、建设、环保、发改、水利、农业、

林业、交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向上争取有关政策,合力推进示

-6-


范区建设工作。各乡(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基层

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工作落实。

(二)依法科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城乡规划法》、《森林法》等法律

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用地意识。开发项目均应依法履行审批手续,禁

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开发。要严格按照本规划确立的

开发方向和开发要求,进一步做好规划衔接和深化工作。

(三)探索创新机制,加快开发步伐

要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有关职能部门要树立优质

服务意识,对示范区建设区域可采取直接对口服务的措施,减少中间

环节,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四)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逐步实行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推进基础设施有偿使用,逐步形

成基础设施与示范区协调发展的良性质循环机制。继续搞好园区土地

成片建设开发,做好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法规,鼓励外商对基

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

划建设外事区。



-7-


单位名称

具体工作

县政府

1、组织整个编制工作

2、组织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

3、制定资金筹措、工作经费方案

4、协调各部门工作

乡镇政府

1、做好示范区建设宣传工作

2、整合乡镇资金

3、协调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

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

1、根据规划编制需要,提供相关资料

2、参加征求意见等相关会议

3、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方案

4、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配套项目立项、实施工作

5、整合相关项目资金,统筹示范区建设

县国土局

1、组织规划方案的编制

2、搜集相关资料

3、组织征求意见会、听证会

4、组织转报专项规划

编制单位

1、编制专项规划

2、编制相关图件

3、建立相关数据库


附件



红安县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


-8-


资料清单

一、政府办

1、红安县“十二五”规划

二、国土局

1、2011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红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含工程文件)

3、红安县坡度图(已搜集)

4、红安县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已搜集)

5、红安县土地志(土壤志)

6、示范区建设涉及土地整理项目设计资料(觅儿寺镇土地整理项

目、华河镇土地整理项目)

7、示范区建设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资料(八里砖厂拆旧区、

城关镇东上店还建区、火连畈新村还建区、花园畈村还建区、双河村

还建区)

8、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已搜集)

三、林业局

1、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内,林地保护资料,项目投资清单

四、环保局

1、环境保护规划

2、示范区规划范围内,主要环境指标现状资料,规划期内调控目

3、示范区建设主要投资项目清单

-9-

五、水利局

1、示范区建设主要投资项目清单

六、农业局

1、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规划

2、示范区建设投资计划

3、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定位资料

七、规划局(建设局)

1、城市总体规划

2、新型产业园规划

3、东上店村、火连畈新村、花园畈村、双河村新村建设控制性规

4、全县新村建设规划

八、交通局

1、示范区建设主要投资项目清单

九、财政局

1、示范区建设财政支出计划

十、开发区管委会

1、主要片块土地利用模式资料(增减挂钩区域、低丘缓坡区域、

常规年度计划区域等)

2、园区建设基本概况、园区目前建设进展、园区投资强度等资料

3、园区功能分区资料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10 -


十一、各乡镇

1、新村的基本情况介绍(位置、户数、人口、主要产业、人居收入、

主要经济来源等)

2、拟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政策安排

其他相关资料根据规划编制进度,适时进行补充。



- 11 -

第6篇: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 施 方 案


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础 …………………………………………1

(一)地区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

(二)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4

(三)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6

(四)建设示范区的意义…………………………………………1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基本原则……………………………………………………17

(三)建设目标……………………………………………………18

三、主要任务……………………………………………………………20

(一)如何确定企业资源环境准入标准…………………………20

(二)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21

(三)生活垃圾运营模式,与县级如何统一……………………24

四、重点支撑项目和投资………………………………………………26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26

(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27

(三)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工程…………………………………28

(四)低碳城市及循环型社会建设工程…………………………28

(五)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30

(六)水利设施建设工程…………………………………………32

五、保障措施……………………………………………………………32

(一)组织保障……………………………………………………33

(二)资金政策保障………………………………………………33

(三)宣传教育保障………………………………………………34

(四)科技人才保障………………………………………………35

(五)社会监督保障………………………………………………36


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础

(一)地区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区域概况

辽宁省市街道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29′,东经121°47′,坐落在湾畔,位于普湾新区西北端,东邻铁西街道,西邻复州湾街道,南靠渤海湾,北与瓦房店市九龙街道和泡崖乡接壤,南距市区48公里,北距沈阳28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瓦五铁路、长皮高速、滨海公路、瓦湾公路横穿东西,沈海高速公路、哈大客运专线、202国道纵贯南北。辖区内,沈海高速设有站和海湾北站两个出入口,长皮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松木岛站出入口。

辖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有8个涉农社区、19个村、1个国营农场(托管)。总人口7.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万人,外来人口2.6万人。

街道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80-750毫米,年无霜期185天。街道耕地面积广阔,林地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会迷路的森林城镇”。

2、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街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总产值从2000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93.46亿元,13年间增长了6.3倍。其中,农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3年13.3亿元,增长了2.7倍;
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28.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15.15亿元,增长了6.5倍;
服务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5.01亿元,增长了7.2倍。

街道现有工业企业392家,其中外资企业21家,上市企业4家。以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建筑材料、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宝宝”牌食品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
真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真心”牌产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街道围绕水果、花卉、蔬菜、水产和畜牧五大农业产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园区、畜牧园区和名贵花卉繁育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省级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壹桥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7月成功上市;
雪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雪龙牛肉享有“肉中极品”的美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食品”。

街道旅游资源丰富。铭湖旅游景区以温泉、滑雪、牧场、花海为主题,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旅游于一体,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街道海上垂钓、农家游、水果自采园、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也初具规模。

经辽宁省政府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市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园”、“台商投资区”和普湾新区批准的“产业园区”,按功能区划布局有序。园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客商云集创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街道长期实施“抓二、带三、促一”的发展战略,201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为293.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3.3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15.1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65.01亿元,规模企业64家,出口供货额达10885万美元。一二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辽宁省百强乡镇综合评比位列第四位。

3、产业结构情况

街道一二三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9:71:20,自然调整为2013年的4.5:73.2:22.3,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上升了2.2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据测算,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是第二产业的五分之一,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降低0.9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瓶颈”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产业布局情况

街道依靠自然优势,依托430.3公顷的省级开发区,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26家,服务业业户近2000家。周边延伸5个工业区:产业园区、长岭工业区、申炉工业区、干河工业区、桥东工业区。街道外围13个村(社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有各类水果、蔬菜、食用菌和鸡猪牛畜牧养殖大棚18000栋。

5、社会发展情况

街道社会总产值从2000年的40.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93.46亿元,13年间增长了6.3倍。多年来一直注重对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通过本级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持续投入,建成高标准敬老院、中心卫生院和2所公立幼儿园;
为街道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对街道农民办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为困难群体发放生活补助;
为街道60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女性及16周岁以下儿童发放生活补助;
为街道14700户居民办理家庭平安保险。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街道全体居民。

(二)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1、资源情况

辖区耕地面积10.79万亩,林地9.39万亩,建设用地5.25万亩;
水资源总蓄量742万立方米,水库16座(400万立方米),塘坝10座(80万立方米),方塘150个(260立方米),大口井25个(1.22万立方米),河流6条;
石灰石储量4038.10万吨,年开采量60.44万吨;
森林覆盖率达55%;
海岸线长35.8公里,海域面积5.37万亩。

2、环境情况

街道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改善了村屯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雨污水分流治理、流域河套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安全饮水工程等,有效的保护了“水生态”,提高“水质量”并丰富“水景观”。

街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无秸杆焚烧现象,空气质量较好,冬季有部分煤烟污染物,空气质量达到二类环境空气质量。

街道现有垃圾清运车46台,垃圾池60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
规模化养殖场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
废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
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98%。

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街道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2010至2013年完成了袁屯河、干河河、关理河等8条河道、9个方塘治理工程。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六化”工程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改造工程,建设休闲广场建设及配备休闲健身器材。截至2013年,建设文化广场40个,农民蓝球场50个,健身广场70个,安装健身器材1000余套。修建柏油路300公里,240万平方米,浆砌边沟1200公里,各类路灯、景观灯15000盏,主城区亮化率达45%以上。

(三)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街道起源于辖区内的一个古遗迹,据考证,在唐朝年间辽东地区外患猖獗,唐二主派名将薛礼征东,在现在的街道村建筑了狼烟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和报警。清朝光绪年间地区隶属于复州丰社1945年后由复县天台区所辖,1949-1956年分别由天台区、南极区、岚崮区所辖。

于1985年3月撤乡换镇,1992年被列入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按照“规划抓框架、建设抓亮点”的方针,真抓实干,在短时间内镇有了脱胎换骨的变体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乡镇。1992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济开发区”。1995年批准成立“台商投资区”,1999年镇与邓屯乡合并,2010年镇由瓦房店市划归普湾新区。

1995年之后,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获辽宁省“省级文明镇”称号。2000年被授予“辽宁省文明建设标兵镇”。2001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镇。2002年批准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批准为1887个“全国重点镇”之一。2005年被授予“森林镇”、“国家级文明镇”光荣称号。2009年荣获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生猪生产先进单位、设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粮食生产进行单位、农业科技推行先进单位。2010年4月9日,镇划归普湾新区,是普湾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团,已经成为拉动普湾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1)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多年来,街道始终坚持生态立镇,在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生态技术指标总体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农村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等均在市前列;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等达到9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多年来,街道坚持开展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活动,有效改善城镇和村庄生产、生活、人居环境。同时结合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项目等,建设一批生态村庄,增强城镇、农村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努力建设“绿色银行”为一二三产业的可持续、互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街道森林覆盖率持续递增,由2000年的38%增长到2013年的55%。2000年-2013年间,年均植树造林285万株。目前辖区绿化用地总面积91.1公顷,其中建成区内主要街道长5公里,道路两侧均栽种银杏、侧柏、云杉及草坪等,主要道路的绿化普及率100%,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

近年来,街道以“两退一围”为重点,实施林地、园林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好林地、果园的生态效益,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等生态公益林,集中发展林果产业、种苗产业、高效林业产业。2013年,完成超坡地138亩,树种有银杏、侧柏、云杉3万株;
小开荒200亩,树种有火炬、侧柏、云杉3.5万株;
荒山造林175亩,树种有火炬3万株;
退耕还林补植1000多亩,树种有柳树、香花槐等28.2万株;
青山保护围网工程20公里,面积达2000亩。

2008年以来,街道以村屯为单位,以“围村、围屯、围户”为重点,加大绿化、美化的建设力度。其中,“围村”即东以宫房村为界,西以老染房村为界,南以马炉村与山脊线为界,北以磙桥村、申炉村为界,32.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开展绿化工程。“围屯”即以居民点或聚集小区为单位,进行主要道路绿化、河流绿化、建设小刘村公园等多处园林公园等。“围户”即以户为单位,栽种树木、草坪及各种花卉。2013年,对3公里长的邓屯商业街、11公里长的至大冯村屯路,关里河、车甸河及高铁两侧等实施绿化美化,栽植各粗枝类树木300万株,建设干河村等园林化村庄7个。

(2)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街道以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为重点,通过大河雨污分流治理、流域河套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安全饮水工程等,走出一条保护“水生态”、提高“水质量”、丰富“水景观”的水环境治理之路,使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大河雨污分流治理。坚持水环境治理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实施大河雨污水分流治理,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一根管工程”沿大河修建一根污水干管,将区内的污水收集,排至污水处理厂。通过雨污分流建设独立的雨水及污水收集、排放系统,保护水生态。

(4)流域河套治理。坚持水环境治与河套治理相结合,通过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景观带等方式,恢复重建水生态环境。2013年对袁屯河、干河、关里河等8个流域河套进行治理,建设站前、河南公园、双宝山公园和水库等沿河景区,打造生态滨河景观带。坚持河套治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注重休闲、娱乐、蓄水等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岚崮河上游干河段修建2处景观湖,围绕景观湖两侧安装路灯、健身器材、铺设方砖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5)工业废水处理。街道积极开展水源保护行动,加快控源截污纳管,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口管理制度,对废水性质相似的企业,实行联片经营、规模经营,废水集中处理;
废水有专用排污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实施统筹保洁行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重污染企业,严格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
鼓励培育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绿色产业。

(6)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街道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生态农业,建设具有自我循环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化、生态型村庄。

(7)保护和发展村庄原有形态。街道注重保护山体自然景观,严禁开发劈山毁林,控制好城镇山际线和天际线,结合公路、铁路建设防护绿地,利用农业园区和防护绿地隔离各功能组团,形成人在村庄、村庄在山中的山水乡村特色。坚持将村庄传统风貌和生活生产现代化结合起来,自然景观与历史传承结合起来,科学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出家门进花园,村屯建在森林中”是生态环境、村庄建设的真实写照。2013年袁屯社区完成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墙体美化20000平方米,浆砌边沟8000延长米,院墙改造90户。修建凉庭一处,广场两处,长廊一处。大力宣传太阳能、清洁能源使用率,逐步把村庄打造成集商贸、旅游、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家游景点。

(8)环境保护与封山禁牧。伴随着功能区建设日益明确,街道逐步形成桥东、申炉、长岭、干河工业园区;
以大冯村、车甸村、干河村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
以马炉村、长岭村、老庙社区等为主的农业养殖基地。其中,现代工业园区主要的工业污染(见表1所示),涉及水泥、砖厂、肉鸡加工等行业。为此,加强对现有主要污染源,如大成食品、大成美食和大成宫产食品等,排放污染物的监管力度,实施“一根管工程”集中排至污水处理厂,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如水泥、砖厂等,已关闭3个小砖厂、1个造纸厂、拆除水泥厂机立窑4个,建回转窑1个等。

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的污染(见表1所示),包括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农药使用及污染、塑料农膜使用及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等。现代养殖基地(表2所示),涉及如猪、牛、羊、鸡等畜禽养殖污染。尤其,较多集中在猪、肉鸡养殖上,从存栏量看,猪养殖规模达到2.45万头,肉鸡为180万只;
从粪尿产生量看,猪达到10万吨,肉鸡则为90万吨,如任意堆弃、排放,导致空气恶化、水源污染、水田过肥化等问题严重。在保持现有规模、封山禁牧的基础上,只有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本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农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街道通过“公司+专家+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逐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制;
注重节能减耗,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做到“生产无害化、产品绿色化、资源系统化、生物多样化”,既治理畜禽场的污染,又给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例如,2013年王世林养殖场投资300万元,建成2 500立方米的大型活汽池并废物利用发电,解决污水排放问题。目前,雪龙牛肉、大成食品等龙头企业已建立有机肥烘干车间、有机肥加工车间、颗粒有机肥加工设备等。典型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正逐步在街道内其它企业推广应用。

表1 街道工业农业主要污染源基本情况

污染类型

涉及主要企业或指标

污染物排放

措施

工业污染

水泥工业

天马水泥有限公司、新龙水泥有限公司、岚崮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

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

已关闭3个小砖厂、1个小造纸厂、拆除水泥厂机立窑4个,建回转窑1个

农业污染

肉食鸡

加工业

大成食品、大成美食、大成宫产食品等

COD、BOD、SS等

废水排放:“一根管工程”,集中排至污水处理厂

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生物肥、化肥、施用肥等

施用化肥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品位能源、高效的有机肥源

农药使用及污染

生物农药等

使用农药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生物农药等

塑料农膜使用及污染

农膜使用、残膜回收等

使用农膜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4%以上

充分利用使用寿命长的地膜;
强化管理,高效回收;
环境保护的宣传

农作物秸秆污染

秸秆产生量、秸秆还田量等

秸秆产生量、秸秆还田量等

秸秆氨化养牛、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新能源等

表2 街道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情况

指标

肉牛

蛋鸡

肉鸡

存栏量(头/只)

24 500

2 500

13 000

200 000

1 800 000

其中:规模化养殖(头/只)

11 000

1 500

3 000

50 000

1 800 000

散养数(头/只)

13 500

1 000

10 000

150 000

-

粪尿产生量(吨)

100 000

1 250

6 000

10 000

900 000

粪尿综合利用量(吨)

-

-

-

-

-

粪尿直接排放量(吨)

100 000

1 250

6 000

10 000

900 000

(9)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街道着力打造生态型城镇,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对居民区的生态环境及配套设施重点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主要包括:

一是交通设施完善,居民出行方便。目前,街道现有农村公路网62条,总里程为282.6公里。其中,乡级公路13条,里程为127.6公里;
村级公路48条,里程为130公里。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屯屯通;
实现建成区主要交通干线路灯安装率100%;
实现建成区整洁整齐,边沟无垃圾、杂草和污水残留。交通便捷,让居民出行更加通畅。

二是主河道改造工程,居民休闲娱乐有场所。完成袁屯河、玉皇庙河、岚崮河、姜屯河等治理,铺设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排水管网基本形成,构建集人工湖、景观凉亭、观光走廊、休闲广场等人文景观带。方便了居民休闲娱乐,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环境综合整治,居民卫生环境有保障。街道以农村环境连片整理项目为契机,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垃圾设备购置、水源地护栏安装、环保能力建设等,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500万元建设20个垃圾场、1300多个垃圾点(箱),目前社区、村屯都有垃圾桶和垃圾点,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达到80%以上。并且,成立了街道环卫队,配备了60多辆卫生清扫车和25两垃圾清运车,建立了 “流动垃圾箱”,实施每人50米包段、定点、不间断清理“三结合”,提供垃圾清运的机械化水平,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极大改善了街道及村庄的卫生环境,居民生活更加和谐有序。

2、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014年7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金普新区,街道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突出的战略地位,雄厚的经济基础,进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金普新区的建设,对于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入推进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街道作为普湾新区的核心区,必将承担金普新区发展建设的重任。

在机遇面前,根据本地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抓二、带三、促一”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旅游业发展速度;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
做好土地管理和城区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目前,街道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各村(社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热情高涨,自有资金不足,上级的帮扶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

(2)乡镇街道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发展不均衡,群众收入差距大,现有住房杂乱、布局不合理,房屋改造工作推进缓慢。

(3)各单位分散独立的供热系统,锅炉烟囱林立,设备陈旧,能源、资金浪费突出,污染环境。因此,实现集中供热,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大气质量,迫在眉睫。

(4)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雨水沿街横流,主要靠路边明沟排通,污染环境;
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污染海域。实施雨污分流必须提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议事日程。

(四)建设示范区的意义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主线,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强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的综合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所以,生态文明示范区既是街道实现和谐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其次,生态环境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涵,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再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正是保护生态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街道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街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毫无疑问是重要抓手,是事关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整体战略和目标,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以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为主要任务,以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以创建市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一流涉农街道,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科学保护、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新的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

2、坚持创新发展、借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创新发展,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强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通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在全方位开放中促进内生性、内源式发展;
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坚持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的有机统一。要在更高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必须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打响生态环境品牌。同时,要统筹硬环境、软环境建设,尤其要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和诚信环境。

4、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有效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优化人口、生产力布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5、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有机统一。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要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造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街道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生态社会建设卓有成效,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较为完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主要指标,基本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在地区处于领先,生态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街道成为人民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新型农村。

2、阶段目标

起步阶段(2015年—2016年)

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实施村屯绿化工程、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集中供热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家园工程”,打造森林公园等精品城市园林景点,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及海洋的污染,建设热电供热,努力建设生态园林模范城区。加快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生态产业,推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树立生态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建设阶段(2017年—2018年)

生态建设走上健康轨道。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8年,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99%,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9%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10天/年,节水器具普及率93%,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

提高完善阶段(2019年—2020年)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全部达标,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风貌,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示范区(参见附表1、附表2)。

3、实施期限 2015年—2020年。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把控企业排污总量和污水指标,营造企业优良的生产环境,造福于人民。

到2020年,街道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吨减少 %;
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 万吨以内,比2014年的 万吨减少 %。今后首先要做好企业的排污总量、污水排放指标控制,做好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重视污水控制的宣传教育,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节省用水。

新上项目要严把环境评价关,应符合产业政策,不得采用国家和市淘汰的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得建设生产工艺或污染防治技术不成熟的项目。严格审查节能减排方案,落实节能减排资金,新建区必须实行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鼓励新建区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和废物循环利用,制定相应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新建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基本上应实现一步到位。污染较重的工业项目应远离中心城区,已经建在中心区范围内的要有计划地逐步迁出。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的选址布局要远离城市水源地。

改建、扩建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必须取得排污指标,不得影响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完成。未按要求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不得建设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积极推动原有企业通过施工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及其他方法,减少用水量,减少污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节能、减排、降耗不达标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对通过技改后仍不达标者,要求企业限期转型。严格要求所有餐饮业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污水经除油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厕所建立化粪池,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便于清淘。加强对施工、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污水二次污染。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学校、医院、市场、停车、卫生设施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按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

采取措施在中心城区全面禁燃烟煤,并将此项工作逐步推广到全街道各村屯,减少由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增加城市垃圾量等各种环境问题。在禁燃烟煤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其他清洁能源的工作,如中心城区可以考虑将天然气引入作为居民的生活燃料,创造条件让广大市民用上既清洁方便又负担得起的能源。

依靠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促进城市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辐射能力,确保企业排污总量目标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造福人民。

(二)全力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新动力。

街道充分认识发展私营企业的重要性,全力支持私营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服务方面街道一直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营造和谐政企关系,积极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服务企业,以服务感动企业、留住企业。如企业从选址、规划、办理土地证、环评、能评等各环节,街道均派出专人跟踪服务、有效对接,提高企业审批办理效率;
主动为辖区内企业申请科技项目、创新项目等政策补贴,加快建立街道领导和部门指导帮扶重点企业制度。 

在基础服务方面首先抓好园区建设。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把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建好基地尤为重要,先后建好了长岭、干河、申炉工业园区,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绿色蔬菜、花卉加工基地炮,大力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业,以群众集资投劳为主,走规模化发展路子,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的新优势。加快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市场。通过规划专业市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工贸企业、物流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市场,通过共同参与、联合开发等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市场招商的后顾之忧,加快市场建设步伐。

街道拓宽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建立政企、银企对接洽谈、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密切政企、银企关系,引导金融部门把中小企业作为服务、支持的重点,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贷款供给份额,提供更多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也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组建成立同行业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担保体系。  

在土地政策上,街道改革旧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集中、统一、连片开发,以利于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土地的集中使用。对乡镇企业用地、小城镇建设用地,应采取有偿使用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使其土地在出让过程中的受益转化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资的来源。在资金政策上,改革投资体制,改变投资主体单一化的状况,开辟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

街道对乡镇企业税负负担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年末税收累计纳入街道本级财政超过30万元的部分,按2%-4%返还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对现有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的依据、标准、范围进行全面清理,为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街道对入城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在供水、用电、征用土地、孩子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该减的费用要减,该免的费用要免,真正通过法律手段、引导手段、协调手段和激励手段加快小城镇建设,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并集中布局,就可以大批量地把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出来。所以说,依托小城镇建设集中发展乡镇企业必将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同时,乡镇企业又为小城镇建设带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上连中心城市,下接广大农村,对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大中城市所不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城镇化是“以城带镇”、“以城带村”,其生产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根本上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建立起新的“分解”部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环境恢复、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垃圾处理、废品回收等)、还原部门(将分解后部分物质还原于自然)、再生部门(将可利用的物质重新加工利用,将难以分解的物质分成最小的物质单位,或改性或重新利用),从而打造循环经济系统。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街道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必要资源节约手段。

(三)探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构建屯—村(企)--街道--市四级一体化运营模式

1、基本原则

(1)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街道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全街道、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2)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各村屯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由街道卫生部门结合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2、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
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
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3、处理方式

(1)户初次处理。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将建筑垃圾进行就近填埋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变卖,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收集池集中处理。

(2)组细分组收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再次减量,可回收垃圾变卖收入作为保洁员额外报酬收入,并负责组上的日常保洁工作。

(3)村收集运街道。各行政村保洁员将组上垃圾无法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街道的垃圾中转站。

(4)街道转运。街道对垃圾中转站内生活垃圾压缩后运至日处理能力280吨的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5)街道检查。街道环保、城管不定期对村庄开展检查,确保生活垃圾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填埋处理。

4、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街道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垃圾设施。

(1)垃圾收集池建设。8-10户农户集中居住区域修建垃圾收集池,原则上每个集中居住区域或院落建设1个垃圾收集池,要求方便群众、坚固耐用。

(2)垃圾生态处理池建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封闭的垃圾生态处理池,原则上1个村民小组建设1个垃圾生态处理池,要求布局合理,转运方便,垃圾能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

(3)垃圾中转站建设。将生活垃圾转运至街道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的乡镇要建设1个垃圾中转站,要求布局合理、方便转运,同时考虑卫生防护距离和污水排放的问题。

5、健全环卫队伍

根据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方式,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有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

(1)组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队伍。街道主要负责全街道环境卫生检查,监督相关人员落实保洁工作。

(2)配齐村组保洁人员。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支付劳动报酬。原则上1个组设置1名保洁人员,将垃圾收集池垃圾转运到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分类处理。同时负责村、组道路沿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原则上1个村设2名保洁员,村保洁员负责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的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的垃圾中转站。街道对村、组保洁人员实行月督查、月考核制度。

6、经费保障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人员经费实行街道投入一点,村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鼓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1元钱筹集(五保户、低保户免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筹集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街道监管,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明细。

 基本模式。是以村屯为基础、街道为枢纽、市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屯—村(企)--街道--市四级”模式,形成屯、村、街道、市四级垃圾处理作业链。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镇拟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建设自来水厂(5万吨/日)工程、污水一根管工程、建设热源厂工程、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促进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重点支撑项目和投资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1、项目背景

村屯绿化工程。项目总面积950亩,结合生态安全体系中生态廊道的建设,清理村屯街道的垃圾和废弃物,消除道路两侧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整齐优美的街道,保障良好的城市环境秩序,有力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2、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包括袁屯社区大河周围的村屯、长岭村炮袁线两侧及大董屯梁家屯、宫房村宫房屯及迟沟屯、申炉村申炉屯、干河村二道沟及和尚屯,总面积950亩,拉土整地、挖坑、栽植、养护等,土方量30万立方米,共植树50万株。

3、实施期限

2015年3月-2016年7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3000万元。

5、实施效果

形成护村树、护路树、宅树、休闲景观树与村居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人文景观,村屯呈现“树长绿、水长清、房屋美、地洁净”的美丽画卷。

(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

1、项目背景

建设自来水厂工程。街道现供水量不足,随着街道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街道企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多,原有供水模式落后,严重影响了居民、企业及公用设施的安全用水。

2、建设内容

本项目取水设计规模为5万m3/日。新建取水泵房、净水间及配套用房,输水管线全长1km,配水管线全长10km。

3、实施期限

2015年8月-2016年9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1亿元。

5、实施效果

有利于提高街道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满足工业用水;
促进街道经济快速发展。

(三)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工程。

1、项目背景

污水一根管工程。街道是国家级文明镇,国家级卫生镇,东北三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计划实施建设污水一根管工程。

2、建设内容

污水一根管工程,雨污水分流,全长8公里。

3、实施期限

2015年5月—2017年10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6000万元。

5、实施效果

工程实施后将巩固连片村庄现有环保工程成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水源地安全,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低碳城市及循环型社会建设工程。

1、项目背景

建设热源厂工程。街道主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中心区集中居住人口5万人,企业186家,没有集中供热源,都以分散式供热、自备独立小锅炉式供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除尘设备陈旧,低空排烟,耗能高、污染大,不利于节能减排,不适应发展要求,拟新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一般常规热源是热电厂和锅炉房。热电厂能源利用率高,但热电厂和与之相配套的供热管网建设投资大,建厂条件要求较高,如热电厂要有良好的用地条件,可靠的供水保证及方便的交通条件,还要和妥善解决排灰问题。通过综合分析,镇区不宜建设热电厂,建设大型锅炉房实现镇区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较为灵活、适用面广,也有利于今后改造。

2、建设内容

根据供热站的规模设计煤场、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建设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机修间,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工程覆盖城区14平方公里居住供暖,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同时涵盖6.78平方公里产业园区200万平方米需供热面积。

3、实施期限

2015年8月-2017年10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4.5亿元。

5、实施效果

工程建成后,可覆盖城区14平方公里居住供暖,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也可涵盖冷链物流园区6平方公里,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同时可拆除城区小锅炉和烟囱并避免在新建项目设置小锅炉,彻底改变冬季能耗消耗量大、空气污染严重,硫、碳排放的局面。

(五)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休闲农庄)项目

(1)项目背景

都市型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实现了发展观念、发展重点、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综合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基础得到加强,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故计划实施街道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休闲农庄)项目。

(2)建设内容

创建新农庄5个(袁屯、申炉、干河、长岭、小刘),修水泥路66万平方米,浆砌边沟15万延长米,栽植绿化美化树木140万株,河道治理7000延长米。

(3)实施期限

2015年4月-2016年5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6000万元。

(5)实施效果

项目建成后,上述休闲农庄所在各村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百姓休闲有了新去处,生活质量将大幅提高。同时,乡村游现在已经成为热点,将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可带动本地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项目背景

街道是国家级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东北三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综合经济势力列辽宁省乡镇第四位(2013年)。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2)建设内容

1)改厕8000个;

2)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建污水管网1万米,垃圾点1800点;

3)道路路面硬化100万平方米,铺草坪60万平方米,植树1000万株。

(3)实施期限

2015年3月—2017年12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1.5亿元。

(5)实施效果

工程实施后,将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促进地区和谐稳定。

(六)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1)项目背景

实施河道治理工程,通过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建设生态河、生态景观带等方式,恢复重建水生态环境。

(2)建设内容

1)河道治理清淤5.5公里;

2)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建污水管网5500米,垃圾点1800点;

3)植树1000万株;

4)浆砌石护岸11公里。

(3)实施期限

2015年4月—2016年10月。

(4)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2000万元。

(5)实施效果

工程实施后,对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丰富水景观有积极的作用,使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五、保障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协调,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组织保障

街道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作为领导小组的咨询机构;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推动长效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各项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政绩考核;
街道各职能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建立相应制度,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方案的安排积极开展工作,并随时上报阶段性工作的开展情况。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决策咨询、听证制度,推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做出发展和建设的重大决策时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切实开展政策环评、规划环评等战略性环评,对重大建设项目严把环评关,对可能产生破坏性环境影响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加强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区域发展各项规划。

(二)资金政策保障

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和完善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调整好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确保财政对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街道财政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使用,并组织实施。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布局、土地征用流转、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优先用于生态建设项目。按照新的排污收费条例,依法、全面、足额开征排污费。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排污许可证制度,调整城市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和建设。加大全社会特别是企业主体的投入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吸引区内外资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渠道、多元化地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投入,强化自主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提高生态经济的科技含量、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宣传教育保障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持久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导向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促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访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和环保科普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倡导文明的生产方式、绿色的消费模式,形成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科技人才保障

开展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依靠科技研究,加强生态保护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种植区及养殖区的建设。同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吸引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到街道工作,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同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交流,吸收管理经验、科技成果,加强信息、技术、人员、项目的交流合作。建立规范的生态产业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环保产品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以满足污染防治的要求;
对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环保产品,必须制订标准并报地方标准管理部门备案;
所有进入市场的环保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

(五)社会监督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分年度分解到各各部门,要责任到人,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时限,实行动态管理。街道督查部门将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年度督查的重要内容,及时通报完成情况,提出督办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将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各地经济工作考核相结合,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参照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标准,结合街道实际,研究制定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进行跟踪问责,奖优罚劣。建立专项工作通报制度,定期编写简报,通报各部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规划实施期间,要开展中期和后期评估,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时效性。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完善社会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环境信息发布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社会监督平台,在网站、媒体开辟专栏,建立公告、公示和奖励举报制度,不断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区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附表:1、乡镇、街道(涉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

2、拟申请市投资重点支撑项目汇总表

附表1

乡镇、街道(涉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基本值

2013年

目标值

2020年

备注

约 束 性 指 标

经济发展质量

1

人均可支配收入

17303

33670

2

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种植面积比例

%

98

100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

3

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

亿元/平方公里

3.5

7.5

4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0.3035

0.2450

5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3

0.57

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5

99

7

农村沼气普及率

%

14

60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8

林地保有量

万公顷

0.4919

0.6672

9

森林覆盖率

%

55

60

10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0.1

13.7

11

绿化率

%

60

65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3

91

生态文化

13

节水器具普及率

%

85

95

参 考 指 标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

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1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吨水

16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

%

17

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18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19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20

非化石能源使用户数占建成区户数比例

%

2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98

99

22

废农膜回收利用率

%

80

100

23

规模化养殖场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

90

98

24

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25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

90

98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6

污水处理率

%

90

95

27

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生态文化培育

28

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

%

100

100

29

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

%

35

100

30

有关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76

100

体制机制建设

31

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考核的比重

%

21

25

32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

%

17.8

25


附表2

拟申请市投资重点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实施期限

建设单位

经济社会效益

备注

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

 

 

 

 

1

村屯绿化工程

总面积950亩,拉土整地、挖坑、栽植、养护等,土方量30万立方米,共植树50万株。

拉土整地、挖坑、栽植、养护等。

3000

2015.3-2016.5

街道办事处

村屯呈现“树长绿、水长清、房屋美、地洁净”的美丽画卷。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示范工程

 

 

 

 

 

1

建设自来水厂工程

建设一座(5万吨/日)自来水厂。

10000

2015.8-2016.9

街道办事处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对于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拉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工程

 

 

 

 

 

1

污水一根管工程

1、污水一根管工程,雨污水分流,全长8公里。

6000

2015.5-2017.10

街道办事处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水源地安全,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造福社会。

低碳城市及循环经型

社会建设示范工程

 

 

 

 

 

1

建设热源厂工程

工程覆盖城区14平方公里居住供暖,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同时涵盖冷链物流园区6平方公里,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45000

2015.8-2017.10

街道办事处

可有效的节约燃煤消耗,对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节能减排起重要作用。

生态美丽乡村

建设示范工程

 

 

 

 

 

1

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创建新农庄5个(袁屯、申炉、干河、长岭、小刘),修水泥路66万平方米,浆砌边沟15万延长米,栽植绿化美化树木140万株,河道治理7000延长米。

6000

2015.4-2016.5

街道办事处

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可带动我地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改厕8000个
2、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建污水管网1万米,垃圾点1800点。
3、道路路面硬化100万平方米,铺草坪60万平方米,植树1000万株。

15000

2015.3-2017.12

街道办事处

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将发挥我街道示范作用,带动其它乡镇将环境整治推向新高,促进我地区生态建设快速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稳定。

3

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邓屯至二道河,大河治理5.5公里。建设内容:1、清淤2、浆砌3、排污管道4、绿化。

2000

2015.4-2016.10

街道办事处

对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丰富水景观有积极的作用,使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推荐访问:示范区 体系建设 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精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