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时间:2022-05-22 17:0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5篇

【篇一】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数学“微课”的制作及教学设计分析

作者:唐朝阳;

作者机构:桂林市火炬中学,广西桂林541004;

来源:文理导航

年:2018

卷:000

期:005

页码:P.12-12

页数:1

中图分类:G633.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系统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针对微课教学概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以便于更加有效的利用微课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篇二】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关于主题情境式案例教学的思考

基于主题情境式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有生活化取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真实教学情景的案例场景中,教师借助教具、视频、音乐、语言创设课堂主题性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社会协作的环境之中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情境式地理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分析地理知识原理,掌握分析,推理方法,把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主题情景创设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创设主题性明确的任务情景和对地理情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创设主题情景是教师有目的地对教学情景进行描述、阐释和渲染,以引起学习者一定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对地理主题问题的主动探究和建构。因此,其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的主体性作用。

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一般策略

1.以“生活”展现情景,创设地理疑问

地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乡土性和社会性的情景特点,只有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地理问题,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地理知识的种种奥妙。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就可以采用临汾市城区规划图或者以学校所处位置为例进行导入,让学生切实体会生活中的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此布局的合理性。

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情景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假扮当事人的身份,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案例教学从其核心任务上来讲,是对个别地理案例利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原理,是由个案到共同规律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教学中可通过对某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一般性地理规律和方法。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以 “角色扮演” 主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如果你是临汾市的行政管理者,开发前期规划建设期间,为了“招商引资”,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条件建设,以吸引外资?抑或如果你是企业投资者,想在开发区建设投资工厂,你会从哪些方面综合分析开发区的区位条件?此种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一般分析方法的掌握。

2.以“实践”深入情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应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 进工厂,到社会实践中去。主题情景式教学案例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通过对地理 “实践”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形成热爱大自然情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篇三】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马晓梅

【摘 要】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作业学生可以复习数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的实际情况得到教学进度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优化和检验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布置数学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技能的操作和运用,都需要在数学作业中得到实践和训练。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9(000)052

【总页数】1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作业;
设计分析

一、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生的作业重复性和不合理性太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潜能发展,数学作业形成了“一边性”的问题等等。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布置作业的依据。教师要准确了解和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结构,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调整为与学生学习状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作业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概念,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层次和自己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来适应数学作业的完成,学生既可以有效的完成数学作业,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热情。

二、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 针对学生个体的分层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对象的个体情况和学习能力差异是教师分层的基础和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数学考试成绩把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处于A等级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好;
处于B等级的学生各方面均衡,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都处于班级中游;
处于C等级的学生各方面都欠缺,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有待提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层以后,要注意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展分组教学活动时,每个组别应该兼顾A、B、C等级的学生,使各方面均衡。

【篇四】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孙景宏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上旬)》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本文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做出详细且具体的探讨,为中学地理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1页(86-86)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创建;意义;方法途径

【作者】孙景宏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新海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J], 孙景宏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初中地理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 [J], 徐进伟

3.初中地理课巧妙创设情境的方法与意义论述 [J], 孙艳

4.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分析 [J], 李盼

5.试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J], 李妍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五】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的构建

主题式情境是指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置相应的融语言、声、文、图、像等为一体的、一连串的有衔接的“子”情境,构成一个有鲜明内容的,有教育意义的单元主题情境。

主题式情境教学,源于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信息技术主题式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体验、自主、合作、探索、交流、反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产生的背景

放眼历史,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形式,早有记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就是强调通过师生谈话来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
在西方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中,也提到了教师如何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来引导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这些都是情境教学的萌芽。

从思想理论上看,名副其实地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当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维教学,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的观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古代的“意境”论、近代的“境界”说以及心理学中关于语言与思维相互关系等学说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育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情境教育充分开发了学生大脑左右半球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实施素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在迫切地呼唤情境:其一、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创造性和明显的时代发展特性。然而也有致命的弱点,这些纯粹的、机械的、枯燥的、不连贯的操作也在无情的打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褪着信息技术这一特色学科的魅力。因此,急需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作为一种“灵药”,以其独有的手段唤醒了学生的元认知,串联起各个环节,化解了诸多不利因素。其二、传统课堂教育情境的创设,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信息技术能够将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进行合成,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信息技术课堂上有其天然的优势。

主题式情境教学就是我在近几年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中借鉴李吉林老师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在原有情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某一特定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探索交流、创新发展等能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一般主题情境教学法比较,它主题鲜明、情境创设一脉贯通,同时又不忽略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2、情境教学理论

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概念——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渗透着教育者意图”,“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乐趣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化的情境。”

3、心理学理论

(1)认识的直现原理。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儿童的意识也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2)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情意活动)统一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信息流是刺激学生的情境;
情感信息流则是知识信息引起的反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信息流共同合成教学活动的信息总流。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的操作要领

从粗线条看,“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一般分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是情境的创设、情境活动中的探索交流、情境活动中的拓展应用,当然每个步骤里又有一些细部处理的操作技巧。

(一)情境的创设

1、情境的设计

(1)主题情境的设计

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知识点紧密耦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有些主题教学采用的主题在考虑其中的紧密耦合上缺乏熟虑,比如主题和知识联系的恰当性,主题推动环节如何设置,主题在推动技能需求上是否合理,环节间连贯性如何,是否是自然的必须的连贯,通过获得技能支撑后,是否体现了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思考的提升。不然,主题只能漂浮在课堂上,文化成为了装饰品。

主题情境可以尝试的几种主题:A.节日类、日常运用类。如母亲节、圣诞节、制作校园名片、做广告等等。B.知识类。一般选自科技或文学知识性课文、课外读物,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发展性的运用。C.时事、教育类。这类主题主要选择于时事新闻、思想教育等方面。如《嫦娥奔月》、世博会、奥运会等等。D.童趣类。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卡通人物、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

(2)“子”情境的设计

“子”情境围绕主情境进行展开,一环又一环,像“众星拱月”般环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子”情境的创设要兼顾层次性、现实性、思考性、针对性、直观性、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2、创设情境的种类

(1)质疑多思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探知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教学word中“插入艺术字”一节,当学生了解了插入的方法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A)怎样修改文字?(B)如何改变艺术字的样式?(C)可以改变一下艺术字的形状吗?(D)怎么让艺术字“衬于文字上方”?

这样,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也就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完成了自主学习。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成就感,体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2)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和寓意的故事情境,以故事的形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复制与粘贴》一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创设的: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花儿们都竞相开放,花园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鲜花,把蜜蜂都吸引过来了。(出示一只蜜蜂)这么美丽的花园,你们觉得一只蜜蜂够吗?你们能不能运用“电脑”这个好朋友多请你几只蜜蜂来呢?

这个情境以故事为引线,让学生在实现小动物愿望的强烈驱动下愉快主动地学习。这个情境不仅有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将本节课复制、粘贴、移动、透明设置等学习重点和难点融入到小动物的愿望中。教师激趣引趣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3)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博客时,有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平时大家都喜欢上网,谁能说一说你上网都做些什么?

生:聊天、电子邮件、查资料、游戏、娱乐……

师:大家都很喜欢上网,你们知道当今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

师出示:今天,你微博了吗?

教师从学生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网络入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这堂课的主题——博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学生所熟悉的徐静蕾、刘翔等名人的博客世界,不仅激发起学生创建博客的愿望,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博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作用。

(4)寓教于乐的游戏情境

游戏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好形式。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鼠标的操作》时,我让学生先玩一玩《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单击、双击、右击、移动和拖动。

(5)……

(二)情境活动中的探索交流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师宜适当引导、启发, 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通过尝试、观察,探索、思考、交流等学习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方法,感受成功的乐趣。

1.探索交流的过程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先尝试后交流,边探索边引导”的原则。过程是这样的:

(A)分析任务

针对情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开始思考要解决些什么?

(B)尝试探究

学生们开始有目的尝试,教师要巡视,及时掌握学生尝试探究的进展情况,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探索中遇到问题,进展不顺利,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些提示,或者让学生参考书本、学习单等等,降低些探究的难度。

(C)讨论交流

尝试探究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拓展了思维方法,锻炼了学习能力。

(D)个人总结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堂课上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探究出结果,或者在讨论交流中明白所有的知识。有些学生交流的时候是懂的,自己操作的时候就不会了;
有些学生是“依葫芦画瓢”;
还有极个别学生可能似懂非懂。因此需要个人独自巩固练习,内化提升,形成系统。

如果B部分探究内容较多,或者步骤较复杂,我们可以将B部分分解,B-C-D,循环操作。

2.探索交流的方式

(1)小组合作

为完成某个任务,小组内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讨论交流,一起分工合作。

例如:在完成PPT报告的时候,小小组内就可以根据情境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定好合适的报告主题,再进行合理分工:找图片、找文字、制作、修饰等等,每个成员完成一环,有条不紊,充分发挥了协作精神。

(2)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情景自己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以此体验成功,培养探索精神。

例如:在教学如何“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这一小任务时,我大胆放开,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尝试,最后学生竟然发现了七、八种方法。这种尝试让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探索新知识、完成新任务,学起来更为轻松。

(3)导师制

导师制介于两者之间,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发现探究能力极强的同学顺利完成任务后,让他们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探索。

(三)情境活动中的拓展运用

运用能直接反应学生学习的成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题式情境”教学中的拓展运用是指创设综合性较强的“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掌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设置拓展运用情境的要点:

1.综合性强。

例如:在教学《方向键的使用》中,在学生知道了四个键的作用和掌握了如何操作后,我设置了综合运用上下左右四个键的情境游戏任务《捡垃圾》,让学生巩固提升。

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画直线、虚线的内容中,在学生掌握了画直线、虚线的方法后,我设置了这样与生活相结合的拓展运用题:老师家里有一台天鹅牌的洗衣机,你能帮我画出它的模样吗?

3.提出新问题。

例如:《幻灯片链接》教学,在学生学会文字、图片、自选图形链接的方法后,我设置了“讲故事”的拓展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学到的方法。并设置了链接到“指定网站”和“指定文件”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主题式情境的特点

1.主题性

主题式情境学习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方法先用树形教学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节节递进,教学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不偏离主题。

2.创意性。信息技术主题式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意设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融综合性知识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激“情”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儿童的情绪领域。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等手段来创设情“景”、意“境”,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4.主动性: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调控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探讨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去获得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到,而且在操作上能灵活把握,收放自如。

四、“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的实践意义

“主题式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她来源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具有积极地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式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有“中心思想”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情”有所“托”;
通过情境活动中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活动中的拓展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自主探究、大胆质疑、多方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沃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

高效课堂是当下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评价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效率是否高效,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主题式情境”教学,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
敢于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律动;
敢于改变枯燥的操作教学方式,创设心旷神怡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动和生趣。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这些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在该模式下体现的淋漓尽致,自然会带来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三)有利于繁荣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程计划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需要课堂教学的实验与探索。“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经验的归纳与总结,是我们对近几年来教学实践成果的提炼与升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不失为一种好的“样式”,成为当下教学模式研究中的又一位“榜样”,繁荣了目前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主题式情境”学习模式的研究,本着集体教研的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因此研究过程本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理论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以及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荐访问:情境 教学设计 地理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情境设计实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