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枫桥经验落实情况(4篇)

时间:2023-05-03 14:10:06 浏览量:

篇一:枫桥经验落实情况

  

  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总结

  自2021年12月16日,在全县召开学习“枫桥经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暨干部学法工作会议后,我乡认真贯彻抓落实,坚持深入学习推进“枫桥经验”,把握区域特性,努力开拓创新,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主要工作总结与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部署,制定方案我乡于2021年12月20日召开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传达会议精神,针对本乡综治维稳形势和实际,研究制定了某某乡学习“枫桥经验”创建“平安某某”实施方案、某某乡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网格化工作模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某某乡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某某乡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督察小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悬挂宣传横幅三条。

  二、完善网络,规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4U4K2c5{7F5o某某乡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因此,历年来,某某乡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一是层层签订综治责任状,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担子,将综治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全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村一级单位进行目标管理,对于去年年底考核成绩较差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狠抓基层综治网络建设,乡成立综治、公安、司法、信访等为一体的综治工作中心,现我乡9个村均成立了村级维稳综治工作站,积极推行“十户联防”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另外,各村均已成立由“一长三员”为组成成员的村级平安建设网格,通过乡、村、组三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四是司法所下设9个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拓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五是着力抓好村级硬建设,随着维稳工作的越来越重要,乡党委、政府根据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加大对村级的投入,确保每个村综治维稳工作站都做到四有,即:有制度、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从而确保村级综治工作正常开展。

  8W*\!C5e

  g1G三、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打好维稳攻坚战6B!e某某乡为打好矛盾纠纷攻坚战,全力保障维稳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认真履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开展进村组、进单位矛盾纠纷排查不少于两次,遇到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做到随时排查。对排查发现的不稳定因素,立即介入调处,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一些有矛盾苗头问题,按照风险评估方案,划分等级,落实人员跟踪化解,确保不出问题。对于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均按照有关要求,实行建档登记,及时汇报,逐步化解;对于重点信访案当事人,在敏感时期落实专人,实行24小时跟踪监控。充实信息员队伍,按照“走访结合、明暗互补”的原则,建立了由包村干部、村级干部、派出所干警、村民信息员、护村巡逻员等组成的信息队伍,实现了信息预测预警摸排乡域全覆盖。另外,我乡实行联合调处制度。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重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有机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力量,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妥善调处,有效落实稳控,并针对我乡工业聚集区用工易发劳动纠纷现状,成立了一个专业性劳动争议调委会。

  针对现阶段矛盾纠纷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发展,某某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在掌握矛盾纠纷信息的前提下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不等不靠,主动上门调处,掌握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1d4e1~

  ~自2021年在全乡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以来,我乡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2021年至今全乡共排查各类纠纷60余,村级调委会调解成功40余,乡矛盾排查调处中心调解成功20余,使矛盾排查率达98%以上,调解率100%,成功率96%以上,防止集体、个人上访4起,避免民转刑案1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某某乡的社会稳定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此外,我乡按照《某某乡人民调解工作作奖惩实施办法》,积极兑现调解经费。

  加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全乡现有12名帮教对象,6名社区矫正对象,均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积极落实帮教措施,明确专人,定期走访帮教对象,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他们融入到社会上正常生产生活,达到了有效预防重新犯罪,增强社会稳定因素的良好帮教效果。同时,建立了全国联网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系统,并定期汇报帮教情况。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相关预案,组建了安全生产巡查队伍,定期开展宣传、巡查、督查,确保了全乡今年至今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围绕载体,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在深化“平安某某”建设中,我们以“民主法治村”、“无毒乡”、“无邪教乡、村”等创建活动为重点,采取强领导,广宣传等措施,不断深化“平安某某”创建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各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综治宣传月”、“三月三”马政寺庙会、“安全宣传月”等活动,贴出宣传标语90条,板报宣传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500份,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收到了良好创建效果。某某乡努力做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以深化“平安某某”建设为目标,以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不断规范维稳保障机制,完善乡村综治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牵头协调,职能站所各司其职”的上下整体联动工作格局,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存在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尚有差距,同时自身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矛排组织不够健全,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多是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给组建调解组织带来很大难度,目前村一级调解大多数由村干部负责解决。调解员文化程度偏低,调解能力不高,虽然大多数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比较熟悉本村情况,但不少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全、不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需要。经费投入的不足,部分部门、村领导干部主观上认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工作主动性不够也制约了工作更好地开展。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乡将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结合我乡实际,不断加强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健全矛排组织,不断壮大调解员队伍,多吸收年轻、高学历人员进入调解队伍。抓好以平安创建工作为重点的综治维稳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和实施意见的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巩固提高平安某某创建成果而努力奋斗。

篇二:枫桥经验落实情况

  

  贯彻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

  第1篇: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

  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材料

  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材料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着力探索和建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

  按照“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索,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主要是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

  二、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未雨绸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解决了许多“村里管不了,法院管不着,部门管不好”的棘手问题。调解中心调处大量的复杂矛盾和纠纷,强化了超前预防功能,使种种不安定因素明显下降,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工作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三、目前全镇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5件,成功调处125件,成功率达100%。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4件16人;

  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2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8批23人。其中邻里纠纷27件;婚姻家庭纠纷36件,伤害赔偿纠纷29;土地承办纠纷31件;其他纠纷2件。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第2篇:学习枫桥经验工作小结

  学习枫桥经验工作小结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梁园司法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着力探索和建立新

  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

  按照“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主要是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

  二、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未雨绸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解决了许多“村里管不了,法院管不着,部门管不好”的棘手问题。调解中心调处大量的复杂矛盾和纠纷,强化了超前预防功能,使种种不安定因素明显下降,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三、目前全镇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5件,成功调处125件,成功率达100%。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4件16人;

  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2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8批23人。其中邻里纠纷27件;婚姻家庭纠纷36件,伤害赔偿纠纷29;土地承办纠纷31件;其他纠纷2件。

  第3篇: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材料

  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材料

  司法所学习枫桥经验工作汇报材料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着力探索和建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

  按照“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

  探索,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主要是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

  二、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未雨绸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解决了许多“村里管不了,法院管不着,部门管不好”的棘手问题。调解中心调处大量的复杂矛盾和纠纷,强化了超前预防功能,使种种不安定因素明显下降,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三、目前全镇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5件,成功调处125件,成功率达100%。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4件16人;

  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2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8批23人。其中邻里纠纷27件;婚姻家庭纠纷36件,伤害赔偿纠纷29;土地承办纠纷31件;其他纠纷2件。

篇三:枫桥经验落实情况

  

  枫桥经验调研

  第一篇:枫桥经验调研

  发展创新“枫桥经验”加强基层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根据县司法局的统一安排,我所学习了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通过学习了解,感到枫桥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楷模,他们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枫桥镇地处“西施故里”——诸暨市东北部,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建镇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辖8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9.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7.6万人。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95元,跻身浙江省发达乡镇行列第24位。

  二、“枫桥经验”的主要特点

  自1963年以来,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枫桥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新经验。“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是:努力化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一是整合资源,健全联创网络。建立健全联创网络,实行同

  责、同权、同利;设立司法、调解、信访、维权等四个服务窗口,做到统一力量、统一办公、统一运作,形成了各个机构一个场所办公、各类案子一个口子受理、各项工作

  一个目标的综治工作“大格局”,实行综治工作驻村指导员制度。

  二是健全机制,规范联创轨道。枫桥镇主要建立健全了五个方面的机制,具体是:联勤机制、联调机制、联防机制、联治机制、联创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党政领导,中心牵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规范联创格局。

  三是创新方法,注重联创实效。建立干部维稳工作

  “三包”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包线”,党政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探索出一套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的“四先四早”工作方法。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创造了“三帮三延伸”工作方法。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中,探索出了“抓住诉前环节,进行普遍指导;抓住诉时环节,实行跟踪指导;抓住诉中环节,进行个别指导;抓住诉后环节,进行案例指导”的四环调解工作指导法,实现了法院审判与人民调解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三、学习收获

  “枫桥经验”历经45年不断总结和创新,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抓基层,打基础,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我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学习“枫桥经验”的目的就是,查找我镇司法行政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发展创新“枫桥经验”,推动我镇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增强司法所整体工作效能,提高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一线组织和前沿阵地。它和基层派出所一起,担负

  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履行着法制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等重要职能。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对于加快我县依法治县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增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要把“枫桥经验”放到司法行政工作大局中去统盘考虑、整体推进,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用发展的思路谋划司法行政的各项工作,用发展的理念解决影响稳定的各种问题。一是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深化“三个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司法所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明确肩负的重要政治和社会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司法所现状与新形势下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问题的认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现;要进一步提高对执政为民、执法为民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三个结合”。要把理清

  思路与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要把依靠国家、上级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争取最大社会效益;要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务求实效。三是加强领导,务实苦干,抓好“三个落实”。切实把组织建设落实到位,全面把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主动权;切实把作风建设落实到位,真正把司法所建设成设施完善、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管理有序、工作规范、保障有力、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基层政法组织;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尽快制定本地司

  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目标,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步伐。

  发展创新“枫桥经验”,我们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强化基础抓落实,进一步实行工作重心下移,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我镇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以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是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四是积极推进,注重实效。

  (三)开拓创新,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依靠群众,就要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根据我镇实际,重点从三个方面全面推进。

  第一,加强业务建设,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工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调防体系,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努力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建立紧急预警机制,有效控制矛盾纠纷。按照“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建立了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健全排查机制,积极预防纠纷发生。强化调处处置机制,预防纠纷扩大升级。继续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稳妥开展社

  区矫正工作。推进和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等预防和治本工作。积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法律服务网络和机制,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领域,大

  力开展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资源,以“百姓说试点”为依托,逐步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整合在一起,构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机关的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建立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情报信息网络机制、疏导调解机制、齐抓共管机制和领导责任机制,全面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体制,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认真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和把握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司法行政职能与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维护稳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以良好的形象和一流的业绩赢得全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所务管理,保障司法所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管所、从严治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建立健全司法所人员守则、接待、文明用语、值班、办公室管理、内务卫生、廉政建设、行为规范、工作目标以及司

  法所考核等一系列制度。

  第二篇:浅谈枫桥经验

  【篇一】

  一、从枫桥经验的历史去深刻认识内涵

  (一)枫桥经验的历史背景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国际层面上,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关系的全面恶化。印度在美国和苏联就企图蚕食中国领土的支持,最终爆发边境军事冲突;

  台湾当局利用大陆的经济暂时困难,加快实施其“反攻大陆”。因为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的大跃进运动的挫折,整个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困难的。在中国和国外的反中国的敌对势力认为推翻共产党新中国政权的时候,要尝试“和平演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教育和改造“四类分子”,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巩固政权,是全党面临的重大课题。1963年2月,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其目的之一是把四类分子中的大部分转化为社会主义新人民。中央明确,针对攻击报复和抢劫杀人、纵火、投毒这种刑事案件司法必须立即逮捕,而对有破坏活动的“四类分子”采取“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当时的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广大干部群众遵循中央的这一指导精神,没有逮捕一个人,就制服有违法行为的“四类分子”,创造“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即“枫桥经验”。因此,“枫桥经验”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深刻的内涵认识

  坚持“枫桥经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核心和灵魂”,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追求和弘扬。初期,枫桥的治理经验是,只要实事求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防止和化解矛盾源头,可以使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同时吸收“枫桥经验”中“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的同时,实现社会管理从“管理”到“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对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枫桥经验”是人民调解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诉讼相比,其优越性在于将“后处理”改为“事件前”,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恶化。此外,一个社会的矛盾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并加强基层治理的风险评估可能是一个方面,“枫桥经验”是值得探讨的。社会风险评估不仅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涉及到多学科的应用和多部门的协作。因此,借助现有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分析,为社会保障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导。

  最成功的经验是动员群众进行基层治理,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

  各部门在合作治理中要自觉地使用大数据,分析安全形势、部署任务在基层社会利用大数据进行群防群治这一举措的提出,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功探索。从国情出发,目前中国仍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足,不能有效配置。因此,必须动员群众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利用公安数据的历史数据,不仅缓解了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适应了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社会制度上来看,我国的群防群治模式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管共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二、做好基层党建,优化社会治理

  (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通过治理主体的多元和治理手段、方式的多元,努力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等“多元互动”的生动局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枫桥经验”第五十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践行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的促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工作,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立“枫桥经验”的升级版,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获得幸福感。

  首先要创建“红枫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的能力水平。枫叶红大地,党建聚人心。枫桥镇打造“红枫党建”品牌为载体,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选村党支部书记,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压实村级治理第一责任;

  聚焦社会组织党建新领域,做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

  运用好党员亮分、亮牌、亮业绩“三亮”载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一片红叶,让每一个支部成为一树红枫,让枫桥党组织成为一片红枫林,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其次要建立基层综合管理平台,提高服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以

  “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四个平台”建设为龙头,以智慧防控为支撑,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标,构建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于一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实现信息汇聚、智慧派单、可视指挥、数据研判、留痕管理等功能的运行系统,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干部再多跑一次、群众最多跑一次”,实现“一证通、办一生事”,不断提升办事办证服务的便捷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要创建精神文化新家园,全面提高治理文化建设的能力水平。枫桥文化诞生了“枫桥经验”,“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枫桥文化的丰富发展,形成了枫桥所特有的“枫桥精神”,这就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造精神,以民为本、春风化雨的和合精神,就地解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大力推广“枫桥精神”,已成为枫桥人民群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大力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树立新的社会风尚,弘扬阅读文化,提高人的文明素质;

  弘扬孝义文化培育现代公民精神。弘扬不平等、良讼的理性文化,强化现代法治意识。弘扬地方文化,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文明观。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展农村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会治理困境和优化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在中国当前社会治理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老问题,有的是转型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方式上,也可能表现为制度化的缺陷。例如,伴随着农民工进城的社会稳定问题,伴随着高校扩招的社会失业问题,伴随着经济产业化和老龄化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下的城乡三大问题。许多这些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如大量的上访者,增加或持续性犯罪无处不在,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理表现为显性冲突的社会矛盾,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治理的一个大问题。

  “枫桥经验”治理方式,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已经成为一个在中国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模型。该系统的运行和实施有赖于完善的组织网络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并依赖于格式化的档案管理,使所有人和一切都能纳入这样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从枫桥经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在该工作方法中,如何完善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这一网络的核心仍然是充分动员社会各组织和干部群众,建立群防群治网络。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一是需要高度政治责任感的领导队伍;

  二是需要反应灵敏的信息员队伍;

  三是需要责任明确的指导员队伍;

  四是需要业务素质强的治调队伍,在此基础上才一能建立高度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和不安定因素的预警机制。另外,“枫桥经验”的工作机制与格式化的管理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资料档案。枫桥镇实行的“一日、一会、一卡、一表、一活动”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信访渠道。治理方式的确立,不仅意味着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尊重良好的传统和治理经验。此外,这一系列表格和档案不仅针对治理对象和治理事务,而且还对管理人员本身形成约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枫桥经验”是著名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品牌,是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代国家领导人指示推广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的创新和发展,是提高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准方法。

  标准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党的第十八次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我们制定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计划。标准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离开标准化,治理现代化无从谈起。枫桥经验证明了一个强大的创新实践,积极通过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

  没有立法权,不能制定更为细化的法律条款,因此可以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立法”的补缺,而浙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验田,先后涌现了许多具有实效性、知名度的典型经验,我们可以把“枫桥经验”这个全国有名的基层治理经验编制成更具操作性、普适性的工作标准,显然有着突破性意义与价值。

  三、基层检察工作和法治模式的探索

  (一)将枫桥经验放到基层检察工作中

  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出现井喷式增长的新形势。特殊案件的处理已成为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建立专门的办案机构和特殊的办案机制,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世界司法发展的普遍规律。选择案例经验丰富、业务骨干和计算机辅助人员和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建立一个网络犯罪办案组,实现一种案例指导、案件调查、案件防控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和办案经验,研究者继承的积累,研究者还将确保人承担责任,合理的司法资源,从而降低目前司法机关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小于。同时,要加强办案力量的专业培训。在特殊人员的基础上,根据案件的可持续发展,后续的定向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的企业,通过企业网络技术、财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检察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互联网法律讲座和研讨会、企业培训人员、企业人员的跟踪和指导,以实现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阐明办案的法律关系。

  探索集约高效的出庭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单独犯罪或少数群体犯罪。灰色产业链和黑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往往会导致大量的犯罪嫌疑人。如何实现有效审判,是检察机关在“案多人少”困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可实行个案繁简分流,分类指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一是要注意诉讼前的沟通,参与诉讼,充分听取犯罪嫌疑人和辩护律师的意见,特别是讯问犯罪嫌疑人,告知他们可能的刑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积极开展罪犯教育。在充分了解辩方意见和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的情况下,除按照犯罪内容分案外,还可根据庭审难度对案件分批起诉、分案处理,对于个别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案件定性争议大而可能影响开庭进程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各个攻破,以提高整个案件的庭审效率。二要注意庭前沟通,简化庭审。鉴于网络犯罪案件中有大量证据材料、被告人和辩护人,可以在起诉后首次与法院沟通,告知起诉方式,便于法院集中审理案件。充分利用庭前会议,解决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程序性问题,并就证据有无异议、是否申请调取新证、全案定性等争议焦点,明确控辩双方初步观点,为提高庭审效率打好基础,促使庭审实质化。

  另一方面,枫桥经验是一面社会治理的旗帜。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形势,打击与治理并重是解决网络犯罪社会问题的最佳策略。检察机关要注意源头预防,深化社会治理,坚决杜绝“一抓一讼”的机械化做法。所以,我们应该更注重同步法制宣传,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结合办案活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并建议和鼓励受害者网络公司利用其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特别是在处理一系列案件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群发”功能,告知被害人举报、提交证据,发挥“社会人的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便于后续办案。另外,我们应该主动回应社会的关注。随着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司法应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司法价值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封闭的思想的情况下,认真开展调查和总结,以“一案一总结一建议”的方式,积极向案发单位和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检察建议,服务社会大局,回应群众期待,打造和谐共生的司法生态。

  (二)结合枫桥经验后的法治模式探索

  事实上,“枫桥经验”本身蕴含着中国特色法治模式。

  一是“枫桥经验”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与中国特色法治不谋而合。“枫桥经验”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枫桥经验”与中国法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枫桥经验”寻求的是一种比法律途径成本更低、时间更省、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矛盾解决方式。“枫桥经验”包含着更多的政治色彩,它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管理,并且在“以和为贵”的传统儒家文化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政治教化的内容;

  另一方面,这种治理方式与时代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形成了群

  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教育、集会、整顿等一整套政治途径。这些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就是社会和谐。

  二是“枫桥经验”的实施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紧密结合。一切现代法治都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和文化遗产作为基础。“枫桥经验”诞生于中国的基层,成长于中国发展的潮流中,它在自觉地整合、维护、发展、创新这样的经验,它是一种注重自身传统和经验、注重点滴积累的思路,这也正是是法治的内在要求。长期保持中国传统,维护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和谐,就是尊重法治。每一次的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都可以说是建立在自身独特的社会传承、文化脉络、公民意识和政治底蕴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枫桥地区这么悠久的人文历史传承,“枫桥经验”也不可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都能展现新的内容和风貌。“枫桥经验”的做法,反映的是一种法律的本土资源,它继承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和谐”,并结合现代观念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统一协调系统的法治建设。

  三是“枫桥经验”的实施是动员群众发扬民主。“枫桥经验”初创时期对“四类分子”的帮教转化,是将“四类分子”放在群众中监督改造,依靠群众开展的帮教转化工作。近年来,枫桥经验在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全面管理上,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枫桥经验”在新时期把富人减少冲突,通过组织群众预防冲突,在解决群众矛盾的服务新理念。它的实施手段自始以来都是惊人的一致,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民主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让生活在制度下的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参与到与身边的事务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合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是“枫桥经验”实施过程中的强烈的政治性“枫桥经验”所蕴涵的中国法治模式是政治运作的衍生品。“枫桥经验”以政治权威为后盾,是实现国家政治目的、传播社会主义价值的过程它也是人民群众在解决各种矛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无论是解决敌我矛盾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动员或自下而上的自治,都是服务于

  中国法治、中国政权。我们在实践“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培育起民主自治的土壤和传统,使这种经验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本能,逐渐形成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的基础。

  总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动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按照党建引领的要求,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为人民生活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证。牢记人民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是最大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把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发挥好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成员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促进善治。注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篇二】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记者再次探访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浙江时,发现它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如今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革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时代面貌,过去的按部就班已经远远不能跟上世界变迁的步伐,“枫桥经验”的红旗在遍插全国的大街小巷之后,锐意进取的浙江诸暨人,则紧跟时代脉搏,再次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枫源村通过“全科网格”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微事不出格”;

  诸暨市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多元化融合式、信息化一站式、集约化旅馆式、网格化标配式“四化四式

  ”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

  融合;

  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则走得更远,用户只要使用一个账号登录平台,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纠纷特征,选择多种纠纷化解方式,真正做到“一次也不用跑”。

  更加的接近群众,覆盖也更加全面无缝隙,网络工具率先使用,更便捷、更高效。走在前沿的浙江人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在基层综合治理上,我们不仅要学会苦干实干,还要学会敢干巧干,能干会干。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提炼和提高,找到好方法并付诸实施,施惠于人民群众,切实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网格化现在基层都有铺开推广,但是网格员是否都能做到“全科”,这就不容我们太过乐观了,流于表面,敷衍了事,业务不精,混水摸鱼等等现象,我们都应该加以清理,要把网格做实、做透,做到真正的能服务于网格内的群众,“全科网格员”要能做到大家随呼随应、随叫随到,并且业务精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切实的服务群众。

  另外浙江的网络化应用确实先进,更集约、更高效、也架设了更高端的资源整合系统,对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需求更有助益。因此,各地应尽快学习,尽早架设类似系统,让群众的需求能通过网络更便捷的找到服务窗口,更精准和全面的为其透彻分析,以方便其选择,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篇三】

  56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在当下,学习枫桥经验,仍有着重大意义。

  “枫桥经验”的实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我们不止要学习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髓,深入人民群众,将基层工作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工作实际化、速

  度化、透明化,做到让群众真心满意。

  枫桥经验的灵魂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这是由无数的共产党员通过实践证明了的。贵州息烽县温泉镇政府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下应该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通过不断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党委班组带头深入村组、深入群众,要求包村干部每周到村组走访村组干部和群众最少2次以上,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管是不是自己分管领域内的群众诉求,一律要认真记录,并向具体责任领导和部门进行汇报,力争把每件事都具体落实,坚决杜绝群众诉求被踢皮球、无人管无人问的现象。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党民鱼水情。

  枫桥经验的重心在基层建设。基层历来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难点所在。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必须把基层工作责任具体化、透明化。力促各部门团结一致,加强部门间的联动合作,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与时俱进的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以群众利益为起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自治、法制、德治作为根本方式,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处理矛盾,避免矛盾升级,构建基层社会善治体系,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把各类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枫桥经验的关键是民生。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将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那么社会矛盾必将大为减少;

  衣食足是礼仪兴的基础,只要群众能够享受到民生改善带来的福利,公民素质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全民素质的提升必将使他们在处理矛盾时必将更加理性,把脑海中违法的因素消灭在襁褓里,使

  矛盾纠纷就地合理解决成为现实。

  枫桥经验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50多年来,其内涵不断发展。说一千道一万,要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就要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只有本着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信念,才能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和认可,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篇四】

  诞生于1963年的“枫桥经验”是源于浙江诸暨、闻名全国的政法工作旗帜和基层社会治理典范。“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是“矛盾不上交”,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化解了大量基层社会矛盾和纠纷,为国家和社会减轻了压力。由此,“枫桥经验”也从早期的社会改造经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转型为社会治理经验。

  2013年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为“枫桥经验”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枫桥经验”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久盛不衰,关键就在于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依靠好群众、发动好群众、凝聚好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就是党群关系不断重塑的过程,也是不断考验党引领和组织社会能力的过程。

  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枫桥的干部群众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构建交流、对话和沟通的平台,在国家和社会、党和人民、政府和公民之间探索建立良

  好的互动机制,实现纠纷解决在基层并使民主、法治在基层扎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加强自治是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有其内在复杂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复杂,治理方式交织,区域性地方性特征鲜明,规范性与乡土性交融,传统性与现代性共生,稳定性与变动性并存。要顺应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应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域情、体现时代特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乡村群众自治制度。这里面,在乡村治理中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实现形式,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二,加强法治是重要保障。乡村治理中的村民自治,是法治基础上的自治。自治需要通过法治加以规范和保障。我国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为村民自治的运行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方向指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依法界定其职责范围,实际上也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要依法赋予并保障村民自治权限,划定村民自治的政策法律边界,逐步营造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第三,加强德治是重要引擎。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沉淀在民族精神中的推己及人、行为适宜、遵守规矩、谨守本分、明辨是非、温和友善、诚实守信、忠国爱家等传统美德。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乡村文化,塑造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道德标准。通过道德标准体系的完善、乡土信任的重建,正民心、树新风,营造乡村德治氛围,维护乡村德治秩序。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当吸收优秀德治传统。早在明代,王阳明就提出“天下之患,莫大于风俗之颓靡而不觉”的观点;

  顾炎武更是强调,“法令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

  法令繁而教化亡,则机变日增,材能日减”。这些发人深省的观点提醒世人: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关注良好道德和风俗习惯的养成,要关注法律的本质在于引导和教化人们走向更高的道德水准。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除了不断完善既有的制度规则,也要注重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格局

  信息化时代,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既是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社会治理的重要契机。网络舆论是网上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当特别重视平台治理。平台是动态的、多元的网络生态圈,在不断进化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治理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发挥着规制和引导作用,而且正从网络走向现实。平台治理的多元化和动态化,深刻影响社会治理格局的发展变化,并形成了一种互动乃至紧张。在一些平台治理的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平台权力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加之公权和私权存在交叉,虚拟社会平台权力正不同程度地侵蚀着国家的部分行政权和立法权。这个模糊地带、交锋地带,正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矛盾所在。由此,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动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政府管理承担了绝大多数社会治理任务。但社会治理不仅是加强社会治安和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政府对社会的单向度管理和控制,还必须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要让渡一定的空间给社会进行自我管理,尊重社会管理中的市场逻辑和自治逻辑。

  就此而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和人民的力量。其中,首先当然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重点包括推动党政部门的职能转变,让党委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执政能力建设、行政服务水平提升。

  进一步来看,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应集中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平执法等平面工作上;

  动态层面的社会治理,则需进一步发挥群众参与。事实上,随着社区成员结构的日益多元化,社会秩序的管理也要走向多元化治理。只有依靠相关政府部门合理的引导和培育,各类自治组织才能在社会建设中焕发持久活力;

  只有通过社区民主自治和培育社会组织,才能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进而实现治安管理和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篇五】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新时期,学习“枫桥经验”,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有着重大意义。

  “枫桥经验”的精髓,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事实证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处理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对避免矛盾升级,维护良好社会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习“枫桥经验”,要加强基层建设。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难点和希望所在。针对一些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色彩较浓问题,要明确政府管理权和居民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群众自治内容纳入进来,使其回归本源;

  针对群众自治组织体系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要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更好发挥群众自治功能;

  针对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动力不强、渠道不畅问题,要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化,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

  事”。

  学习“枫桥经验”,要加强风险防控的能力。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从源头上防范矛盾风险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要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段控制、前期处置上,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50多年来,其内涵不断发展,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精髓一直未变。说一千道一万,学习“枫桥经验”就是要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和认可,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枫桥经验

  习近平就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新华网杭州10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习近平指出,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1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秘书长杨晶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等出席会议。

  经验渊源“枫桥经验”之一

  平安建设的历史源流:枫桥经验

  平安建设的历史源流:枫桥经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为此,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枫桥经验”之二

  帮扶刑满释放人员。

  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好率达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枫桥经验”之三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2平安建设

  由来

  2008年11月24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浙江省委在浙江绍兴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大会,使得生活在今

  天的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因为人们对毛泽东批示的内容并不了解。按理新闻报道中应当有所交待,然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却是语焉不详。本人经过查找,终于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416页找到了出处,这就是《对谢富治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发言稿的批语(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内容抄录于下:

  富治、彭真同志:

  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日

  注释

  后面有四条注释:

  1.谢富治,当时任公安部部长。枫桥经验传播各地25枫桥经验传播各地2.彭真,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3.此件,指谢富治准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题为《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为新人》的发言稿。

  4.诸暨的好例子,指浙江省诸暨县的经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通过说理斗争,制服敌人,把“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内部肃反的方针用来处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揭发出来的有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

  抄到此处,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叫“枫桥经验”。于是再查地图,发现诸暨辖区内有个枫桥镇,猜想“诸暨的好例子”大概讲的就是枫桥的做法。经过这一番考证索引,算是对“枫桥经验”的由来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众所周知,自从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以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开始大力度推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枫桥经验”,难免带有极左思想,专政思维。读者只要对以上3、4两条注释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枫桥经验”的精髓,说到底,就是发动群众,加强专政。令人不解的是,本来是用于对敌斗争的“枫桥经验”,今天又为何挂上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招牌,这中间又经过了怎样的语义转换?

  补充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谢富治于1966年8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政治局候补委员。196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共九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71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参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1972年3月26日于北京病死。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原《悼词》。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中国有“不因人废言”的古训。所谓的“枫桥经验”,虽然是谢富治总结的,但他当时还不是罪犯,而且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我们没有必要视其为“大毒草”。

  “枫桥经验”创造于1963年,其要旨是怎样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问题,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而毛主席当年在了解到“枫桥经验”之后,非常重视,亲笔作出了如下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45年来,“枫桥经验”不仅为枫桥镇、浙江省、乃至全国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第四篇: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开始提出并实践。主旨是提出并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近年来,淮安市清河区开展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其本质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此举将过去的经验与现代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把排查出来的矛盾问题就地化解。

  全力提升安全感

  按照“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和“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及时化解、有需求及时服务”的总要求,以“格化、信息化、精细化、扁平化”为主要特色,全面推行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和隐患30213件,办结30173件,办结率达99.87%,取得“两降一升”的效果,即群众信访量同比下降13.2%,可防性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6.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着提升。

  突出抓好“四个一”

  编织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方面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形成区、街道、社区、格、楼栋等五个层级的组织络体系;另一方面,将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对格排查出来的相关问题,及时承办、会办并处臵,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组建一支队伍-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将全区38个社区划分成265个格,每个格配备“1+N”的人员,建设了一支5000多人的社会管理服务团队:“1”是指由政府为每个格配备一名专职格管理员;“N”是指两名以上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或社区志愿者,加上小区物管人员、热心居民、环卫工人等各类社会群体。

  搭建一个平台-信息收集、研判调处。建成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38个相关部门或职能科室集中到一起,集中办公、集中受理、集中服务,凸显矛盾调处、研判分析、应急指挥、信息流转四大功能,使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应急预警、维护公共安全、管理特殊人群、络监管六项任务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就能落到实处。开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研发与系统联动的社管E通手机平台,实现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及时采集、及时梳理、及时交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的效率。

  健立一套机制-反应迅速、高效运行。

  健全问题排查机制。格员每天深入格走访民情、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并及时将信息整理上。

  健立分级办理机制。一般性问题交由格、社区帮办代办,较大问题交由街道及区相关部门承办,重大问题由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会办解决,并由社管办跟踪督办,办理结果每天通一次。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发送到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手机上,确保“身边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区”

  健立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全区社会稳定形势,对重大项目、政策、决策进行风险评估;

  健立点评通机制。对街道和部门按月、按季度考核,通过领导点评和工作成绩排名进行奖惩。同时,加强对格员的考核,通过“星级”格组长、“十佳格协管员”和“十佳志愿者”的评选,激励格员和志愿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争取群众支持。工作开展之初,部分群众对格员上门走访存在偏见,认为是来管他们的,甚至是监督他们的。格员以服务为着力点,通过设臵格服务导向牌、发放格便民服务卡、提供代办服务以及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拉近彼此距离、增进彼此感情。如今,居民不仅积极配合格员工作,还能主动反映情况、提供信息。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调动基层积极性。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发现要早、处理在萌芽状态。社区处于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基层、第一线,是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阵地。社区工作人员敬业精神和能力水平决定着社会管理的工作实效。因此,要搞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打牢社区这一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坚持充分整合资源,形成管理合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不行,靠党委政府“大包大揽”也不行。因此,清河区在深入实施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充分整合行政资源,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将两股力量合而为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一方面,积极清河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借驻区单位,以及辖区企业、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各类群管群治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治安巡逻、城市管理等工作,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枫桥经验”之一

  平安建设的历史源流:枫桥经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为此,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枫桥经验”之二

  帮扶刑满释放人员。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好率达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

  “枫桥经验”之三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平安建设

  2008年11月24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浙江省委在浙江绍兴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大会,使得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因为人们对毛泽东批示的内容并不了解。按理新闻报道中应当有所交待,然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却是语焉不详。本人经过查找,终于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416页找到了出处,这就是《对谢富治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发言稿的批语(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内容抄录于下:富治、彭真同志: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第五篇:枫桥经验

  关于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XXX”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经研究,现就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XXX”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

  八大精神,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解决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平安XXX”建设,为建设更加美好的XXX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主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点面并重、共享共建的平安建设新格局;到2013年底,力争平安乡镇建设达标率90%以上,乡镇、村(居、社区)民事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6%以上,信访实现降量退位,—2—

  乡镇、县直部门初信初访办结率100%,老户息诉罢访率80%以上,上级交办案件办结率100%,无进京非访,无到省去市集体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事件。

  二、工作内容

  (一)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规范化工作新机制

  3、制定工作规程,发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作用。加大工作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社区)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乡镇(社区)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力量和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

  切实强化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坚持“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勤、平安联创、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严格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矛盾纠纷、信访隐患、治安问题、安全隐患、邪教排查和治安形势分析通报等长效工作推进机制,促进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效能的最大发挥,使之成为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服务工作平台。

  4、夯实基层,筑牢第一道防线。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村(居、社区)综治维稳组织—4—

  建设,延伸综治、信访、调解、安全的网络触角,统一设立综治维稳工作站,配备村级综治信息员、信访维稳信息员、矛盾调处信息员、安全生产信息员、治安信息员、流动人口协(专)管员等,切实提高村级综治维稳组织的建设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村(居、社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5、延伸触角,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建立企业综治维稳办,规范软硬件建设,逐步实现企业平安建设和综治维稳工作的全覆盖。

  6、建立健全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村(居、社

  区)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网格化建设,以公安派出所和专职治安巡逻队为主力,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群防群治组

  织为补充,实施网格化的全方位巡防,确保农村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7、建立形式多样的平安建设载体。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婚育新风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乡镇(园区)、平安村(居、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重点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平安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面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6—

  机制

  8、进一步夯实基层信访基础。以建设“四无乡镇”、“三无村居”为有力抓手,扎实开展基层信访创建年活动,着力提升乡镇、村(居、社区)“八有”建设标准,筑牢基层信访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9、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推行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联动接访,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信访工作统筹能力和协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破解信访积案;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重大

  决策实施前信访稳定预警、重大信访隐患报告、信访事项会商会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备案等制度,落实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领导包案处理责任,不断增强基层信访稳定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管理服务有人抓的综合管理能力。

  10、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以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切实建立村(居、社区)每周、乡镇每半月、县级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级联动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在基层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村(居、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形成全方位排查、“多—8—

  路由”化解的工作机制。

  11、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前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参与化解矛

  盾、调解纠纷的“路由器”功能,实行基层民事调解个案补贴制度。把人民调解延伸和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组建县级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并在矛盾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和治安调解工作室,增加矛盾纠纷的多层次“过滤器”和全方位“减震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实现“家庭矛盾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

  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三)开展“和谐促进”工作,推动

  12、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贯彻落实《辽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调整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落实出租房屋管理、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平台建设,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民生困难;在XXX经济开发区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整合资源,按照流动人口万分之十的比例配备专管员,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日常工作。

  13、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工作。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严格落实校园内部各项安保和校园周边治安排查整治的各项措施和职责,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各类校园的平安稳定,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14、全面开展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精细化,加强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留守儿童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专项工作,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管控和服务;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完善网络舆论的发布和引导;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秩序的管理和违法打击力度,推进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大力加强学校、医院、公园、建设工程等公共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力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对重大节会活动的社会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做好重大疫病预防和监测,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15、组建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按人口万分之五的比例,组建县财政补贴、乡镇出资招聘、派出所统一管理的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全面实施辖区防控网格化、社区防范物业化、—12—

  场所防范保安化、网络防范常态化、阵地控制秘密化、重点部位技防化、农村防范群众化。

  16、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水平。把社会治安科技防范体系建设纳入城镇发展建设规划,逐步建设、更新城区和重点集镇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区和学校全面安装使用电子报警或监控设施,切实提高技防覆盖率和普及率。

  17、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紧抓“黑恶必除、命案必破、两抢必打、逃犯必追、事故必防”主线不放松,深入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

  查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和打击盗抢犯罪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扎实开展“法治XXX”建设,提供惠及全县的法治保障

  18、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的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公共服务,有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全面打造法治型政府。

  19、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继续深化政法机关“四个忠于”作风纪律教育,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全力推进文明执法、“阳光执法”,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营造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认真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和案件评查工作,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工作,深化“法治XXX”建设,把法治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争创一批合格优秀的“民主法治村(居、社区)或单位”,并按等级

  实行以奖代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

  2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居、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动村民自治,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规民约;引导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村民敬老协会、禁赌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以村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邻里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

  三、工作要求

  22、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平安—16—

  XXX”建设工作领导组,并在有关部门设立信访稳定、人民调解、法治创建、平安建设等办公室,建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调度制度。乡镇和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一岗双责”工作责任,积极履职尽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全县大局和谐稳定。

  23、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综治委成员单位考核、述职制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综治工作实绩档案,并存入个人档案。进一步细化乡镇、村(居、社区)考核方式,—17—

  切实体现检查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24、落实经费保障。建立村(居、社区)级平安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县有关部门直接考核到村(居、社区),根据考核达标情况,县财政将资金拨付到乡镇、奖励到村(居、社区)、组。设立人民调解个案补贴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统管、司法审核、专账拨付到基层司法所,兑付到调解人;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专兼职调解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专项个案补贴。

  25、加大奖惩力度。在科学发展先进乡镇考核评比的基—18—

  础上,对平安建设进行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分别给予加分,并由

  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后三位的,列为重点单位予以黄牌警告;连续两年位居后三位的,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实施“一票否决”,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工作被市以上列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重点帮助或“一票否决”的乡镇,县委、县政府同时将其列为重点帮助乡镇或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主题词:

  平安建设

  枫桥经验

  实施意见

篇四:枫桥经验落实情况

  

  枫桥经验调研报告问题思考

  近期,对我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版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下步工作如何深入推进进行了思考。

  一、基本情况。党的*届*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在社会治理被提到国家治理层面的新形势下,县、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无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最基础的地位。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社会失去秩序,就容易让黑恶势力渗透进基层政权、掌握乡村的话语权。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基层社会就能正常有序运行,就会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多年来,我县的治安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严重暴力犯罪等刑事案件发案较低,多发的是土地、婚恋、债务、邻里等矛盾纠纷。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也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个人极端行为,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目的就是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着力打造过硬调解队伍,构建多措并举、多元合一、多方合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以“了民情、解民怨、多宣法、慎用警”的理念,努力实现了“三个下降”、“三个防止”、“三个提高”目标,即:民转刑案件数量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信访和越级访数量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发生、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

  到县以上越级访案件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我县在这方面的探索,受到省、市政法w的认可和肯定,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现场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二、主要做法。一是高位推动,把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向。我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实施方案》,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县委确定的30件实事,纳入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坚持做到*有责、*尽责。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以了“三下降”“三提高”“三防止”目标,使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建立健全了乡镇和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坚持试点先行,组织开展“平安建设走比看”活动,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走深走实。

  二是完善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量高低、成效好坏,离不开相关机制制度的保障,实践中,我们坚持完善各项制度,确保“战略”科学、“战术”有力。探索管理机制“清单化”。调解员每月排查一次辖区,村警每年遍访一次农户,乡镇干部每月对重点户走访一次,建立排查问题台账,化解一个销号一个,及时跟踪回访,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探索案件办理“流程化”。科学规范案件办理流程,利用转办、交办等方式,实现案件分层分级调解,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有人管、有人办、有接待、有回音;探索考核奖惩“规范化”。制定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有力激发了基层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构建网络,筑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几年来,我县本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思维,全面拓展延伸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建成行业调解中心,形成多个行业调

  解组织集中联动的行业调解新模式,及时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综合性矛盾纠纷;建成社区“法律诊所”,充分发挥法学会作用,聘请政法机关退休干部,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教育等,累计解答涉法问题近*件次,调解纠纷*余件;建成*处家庭警务室,就近受理解决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

  四是充实力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过硬队伍。坚持优势互补、提档升级,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调解队伍。全面落实“一村一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择优招录*名村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充分发挥村警社会治安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七大员”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的治安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环境保护督察员、扫黑除恶的信息员、解决执行难的情报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员、反邪教的特情员),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调解不出村、平安不出事。

  县委将村警列为本土“一懂两爱”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培养村级干部接班人。目前,村警队伍中已有*人加入党组织,*人进入村两委;优化整合工作力量。将扶贫优秀干部、综治干事、信访专干充实到乡镇综治中心,负责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解决村级上交问题。利用视频可视系统,对复杂矛盾纠纷线上联调,分析研判,化解重点矛盾纠纷;配齐配强人民调解队伍。将村党组织书记、村警、屯组长和村“三老”等纳入调解员队伍,因地制宜组建“广场舞大妈调解团”“巾帼调解队”,依托扶贫车间建立“编织车间调解阵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三、几点思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考虑周全、科学安排。今后,我将带领政法系统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目标体系、协调推进落实方面,进行合理

推荐访问:枫桥经验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枫桥 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