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地位和作用【精选推荐】

时间:2022-05-19 18:2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地位和作用【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地位和作用【精选推荐】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6篇

【篇1】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评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

蔡元培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他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 及陋俗有透彻观察。蔡先生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北京大学前身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实际上是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学生以“老爷”相称,上学只为混学历做官。蔡元培上任后强调:学生求学“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不应以做官发财为目的,否则只能“误己误人”;
主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着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五四精神是“科学与民主”。蔡元培是将教育科学化的第一人,也是推行大学管理民主化的第一人。他在北大校长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他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大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他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一时人才云集,面目一新。像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都来到北大教书。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那时,由陈独秀等主编的《新青年》办得非常吸引人,畅销全国,李大钊同志等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我们学生组织了“新潮社”,由“新潮社”办了一个杂志,名叫《新潮》,与《新青年》相呼应。《新潮》的影响也很大,一出版即在一星期内销完,以致再版和三版。那年头,办杂志要赔钱,我们通过文科学长陈独秀向蔡元培先生请求帮助,蔡就决定由教育经费拨款支持办了这个刊物。我参加了《新潮》的发起和编辑工作。创刊时,主编是傅斯年。1919年底,傅斯年出国留学,由罗家伦主编。第二年,罗出国,由我接编。我办了三期,因为北洋军阀政府不发学校经费,学校便不能再给补贴,经费不足;
再加上印了不少《新潮丛书》一时卖不出去,积压了资金,才办不下去,停了刊。先后参加过《新潮》编辑工作的还有孙伏园、俞平伯、周作人、康白情、何思源等。《新潮》停刊后,当时主管行政财务的干事李小峰,把《新潮丛书》摆在家门口的地摊上卖,大概卖了不少钱。后来他开了一家书店,取北京大学和《新潮》杂志的前一个字,叫“北新书店”。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有32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京大学就有20名。蔡元培先生本人虽然在五四当天没有参加游行,但他的同情是在学生一边的。他曾经以北大校长的名义营救被捕者,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反动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运动得到广大的工人、商人、学生的拥护,他们举行罢工、罢市、罢课以示支持。北洋军阀的头头们害怕弄得不可收拾,过几天就把抓去的学生释放了。

【篇2】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一、事件回顾: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二、时政观点:

1.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的意义: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4.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深入研 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5.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 地统一起来。

6.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

三、相关练习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2.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文化多元并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学生探求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也助力着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的实现。材料说明( )

①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去追求理想的个人生活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五四精神能指引中国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的梦想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的弘扬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五四运动是爱国人士有目的、有意识的爱国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见证

②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精神的基本载体

④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下列对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 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

A.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     B.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7.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 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激励广大青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的原因。(10 分)  


8.1919年5月4日,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10分) 

9.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1919年5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2019年,我们将迎来五四爱国主义运动100周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又一次在心中激荡。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 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1)运用文化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关知识,说明纪念五四运动的必要性。(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如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分)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6.A

7.(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加强对五四运 动和五四精神研究能激励广大青年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不懈奋斗。(3分)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分)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 神研究,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能够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 军和突击队作用,照亮人们的心灵,激发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2分)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能增强广大有志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8.①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2分)②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担当时代大任。(2分)③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 自信。(2分)④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2分)⑤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2分)


9.(1)①纪念五四运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分)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2分)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2)①当代青年要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为国奋斗的崇高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2分)②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为担当民族复兴提高本领。(2分)③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奉献意识。(2分)④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2分)

【篇3】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五四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又具有了本质的进步和新的时代特征,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为: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反映了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既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的伟大文化运动,又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政治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注入了新的世界观因素的结果。“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以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可以说,中国自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受它的催动和鼓舞。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五四精神概括为三点,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追寻时代潮流的科学民主精神。

五四精神的形成以及它所以能够带来破天荒的变化和巨大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五四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从而为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航向与航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一点,是决定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树立开先河的地位、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竖起“现代”的明确界标的根源。

众所周知,自从国门洞开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地向西方学习,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可是,无论是甲午中日战争还是戊戌维新变法,无论是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前面这些运动都没有跨越旧思想的藩篱,都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因之,彻底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不可能的。

【篇4】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地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从1840年就开始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前的80年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灭亡或瓜分中国的图谋、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失败了。而在五四运动以后的9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斗争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是从根本上说,走的是一条上坡路。

毛泽东在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所写的《五四运动》一文中指出:这个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中,他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论述了知识分子走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的极端重要性。稍后,他更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中,进一步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作出了深刻的论述,着重指出,正是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是怎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的呢?

一、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五四以前,在一个长时间里,中国先进分子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给他们上了严峻的一课。对于资本主义幻想的破灭,推动他们去探求中国的新的出路。

正是通过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实践,人们对挽救祖国危亡的途径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五四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如果说,五四运动开始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只有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那么,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先进分子中有许多人就经过对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逐步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了。

二、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问题。

五四以前,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民党及其前身中国同盟会。在五四运动中,孙中山虽曾对学生斗争表示过同情和支持,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过这场斗争,但他们并不是它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那么,究竟什么人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呢?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陈独秀。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为这场斗争造就了最初的群众队伍;
同时,他在运动中发表的评论,对这场斗争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北京的邓中夏、翟秋白,长沙的毛泽东、蔡和森,天津的周恩来等。他们是这场斗争的主要领导骨干。

正因为如此,蔡和森在1926年回顾当时的情况时说: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过国民党,它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它的主观力量了”。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列宁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后,这些条件逐步具备了。首先,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有了发展。五四前夕,产业工人达到了二百万人以上。在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为成立共产党提供了阶级基础。其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五四运动则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就为成立共产党提供了思想条件。再次,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实行与工人群众的结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为什么会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呢?这是因为,在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对于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到工人阶级的疾苦和他们的要求,把自己的立足点移到了他们的一边;
一部分工人认识了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具有了阶级的觉悟。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产生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发生两年之后,中国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就在工人最集中的城市上海诞生了。这决不是偶然的。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篇5】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细节中的“五四运动”

2014年05月07日04:46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王凯

  “五四运动”距今已近百年,当年那些当事人和亲历者如今已大多不在人世。但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文章、书信和日记中记下了对那场运动的观察、评价和思考。那些余温尚存的鲜活记忆为后人了解“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途径。

  罗家伦披露“五四”内幕

  罗家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与傅斯年等一起出版《新潮》月刊,积极投身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期间,罗家伦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称呼。

  1931年8月26日,罗家伦向助手马星野回忆了“五四”期间北京大学及学生运动的情形。几十年后,这段回忆才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公开发表。《传记文学》在“编者按”中介绍了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本文系罗家伦先生于民国二十年口述,马星野先生笔记,因涉及当时人物甚多,一直未公开发表。顷承罗先生长女公子久芳女士整理先人遗稿,特检出自美国航寄本刊发表。罗女士为旅美经济学家张桂生教授夫人,孝思不匮,编者谨致谢忱。”

  罗家伦的这篇文章内容非常全面,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五四”内幕,是后人研究、了解“五四运动”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文章篇幅很长,不能一一转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其中两个有意思的细节。

  一是“五四运动”的时间问题。据罗家伦介绍,他们原来准备5月7日率领群众在天安门外举行游行示威,因为这一天是国耻纪念日(1915年5月7日和9日分别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袁世凯宣布接受的日期。当时的中国民众遂将5月7日和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这样做可以减轻学校当局的责任,对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校长都会有所保护。

  但一个意外情况打乱了原定计划。5月3日,清华大学举行一个纪念活动,北大的许多师生都去观礼。罗家伦也去了,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就在罗家伦等人去清华的这段时间,事情起了变化,报人邵飘萍来校通报了山东问题已经失败的消息。

  在校的一帮同学马上在北大法科第三院召集会议,先由邵飘萍报告消息,后由许德珩等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后来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刘仁静带了一把小刀,要在会场上自杀,还有一位学生,也准备断指写血书。这次集会形成了一个决议,决定第二天(即5月4日)联合各校同时行动,并在北大学生中推出20名委员负责召集,当时不在现场的罗家伦也名列其中。

  罗家伦等人从清华返回后,北大的会议已经快开完了,决议也已经确定。罗家伦当时还埋怨许德珩,原来定好5月7日起事,现在改了期,不是要把北大断送了吗?可埋怨归埋怨,决定了的事是不能更改的。于是罗家伦也在决议上签了字,并派代表连夜到各校接洽,约定第二天下午一点在天安门集合。

  罗家伦在文章中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当夜十一点钟的时候,各代表在北大开了一个预备会议,当场举出了三个总代表,一个是我,一个是江绍原,一个是张廷济,并且当时推我写了一个“五四运动”宣言,由狄君武送到北京大学印刷所去印了五万份,第二天的早上,我们还预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到下午一点钟,大家便齐集在天安门了。我们三个所谓总代表,因为预备各种文件,一直到一点十分才到天安门。

  第二个细节是学生的旗子问题。1919年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受辱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北大学子义愤填膺,专门开会声援中国代表团,并且还捐了几百元钱,作为发通电的经费。通电发完后,电报费还剩下300元左右,于是便用经办人的名义存在银行里,作为以后的活动经费。

  5月3日会议决定5月4日起事后,北大的学生们便用这300多元钱买了一些竹布,请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的同学帮忙,做了3000多面旗子。这些旗子除发给北大学生外,剩余的都送给了别的学校,这便是“五四运动”中学生手中旗帜的由来。后来罗家伦专门解释此事说:“当时大家疑心‘五四运动’有金钱作背景,不然为什么北大穷学生有这许多钱去做旗子呢?其实这个钱是打电报省下来的。”

  曹汝霖的回忆

  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的高潮,多年以来,人们对其耳熟能详却又知之甚少。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们是如何火烧赵家楼的?多年以后,这一事件的主角曹汝霖在回忆录中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这天中午,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总统府设宴为回国述职的驻日公使章宗祥洗尘,出席作陪的有国务总理钱能训、交通总长曹汝霖和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宴到中间,警察总监吴炳湘来电话说,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游行示威,攻击曹、章、陆等人卖国,请诸位在总统府暂歇,不要出府回家。

  学生们为什么要攻击曹、章、陆三人呢?原来他们都是晚清留日学生,回国后参加对日交涉,在北京官场素有亲日之名。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时,曹汝霖和陆宗舆都在交涉事宜,后又经手日本西原借款(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章宗祥则与日本签订了胶济铁路及青岛问题换文等一系列文件,并且在青岛问题换文中使用了“欣然同意”一语,成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缘故,曹、章、陆当时被国人视为卖国贼,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

  散席后,几人先到钱能训办公室稍坐,后来便各自回家,章宗祥随曹汝霖去了赵家楼曹宅。

  赵家楼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北面,原是明代大学士赵文肃的宅邸,因后花园假山上的凉亭似楼,故名赵家楼。曹汝霖搬到这里后,又稍加整修,当时约有50多个房间,分东西两院。西面是中式楼房,曹汝霖自住,东面是西式平房,由曹汝霖父亲曹成达居住。

  当时,曹汝霖与章宗祥等人正在客厅说话,忽听外面有学生呐喊、喧哗,声音越来越近。奉命保护的警察连忙用木板石块之类的东西堵门,曹汝霖的一位朋友问堵门何用,警官说上头命令“文明对待”学生。这时曹父见情况不妙,连忙让曹汝霖和章宗祥躲避,曹藏进与卧室相连的一个箱子间,章则被仆人领到了相对隐蔽的地下锅炉房。

  不一会儿,曹汝霖便听见学生们涌进家门,问曹某人哪里去了,后又听见砰砰的玻璃破碎声,瓷器扔到地上的声音以及翻箱倒柜的声音;
学生们又到曹父房间,将橱子里的燕窝、银耳等补品踩碎;
最后把汽车捣毁,将客厅、书房浇上汽油点燃,刹那间赵家楼变成一片火海。

  章宗祥听到上面火起,出来查看,学生们误以为是曹汝霖,逮住一顿暴打。这时警察总监吴炳湘带人赶到,抓了几十名未及躲避的学生。曹汝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仍在小室里,吴总监向我道歉,将全家送到六国饭店。消防队亦赶到,东院一排西式房已将烧尽了,只剩下门房及西院中国式房一小部分,随即救灭……后吴镜潭(吴炳湘)来,问他逮了几个学生。他说,他们听了我汽车喇叭声,要紧的学生都已逃光了。等我下令拿人,只剩了二十余个跑不及的学生,我看他们都不是重要的。我说,打人放火的都没有抓到,这些盲从的学生不必为难他们,请都释放了吧,他答应而去。

  许德珩笔下的牢狱生活

  北大学生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也是火烧赵家楼后被警察逮捕的32人之一。多年以后,许德珩写了一篇《回忆五四运动》的文章,详细记述了他和同学们被逮捕又被释放的前前后后。

  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后,警察总监吴炳湘带人赶到,学生们一哄而散,只有少数还没来得及走的学生被警察抓回了户部街步军统领衙门。许德珩在文中写到:“我和易克嶷(北大学生)被捕后,他们故意侮辱我们,把我们两人捆在拉猪的手推板车上,拉进步军统领衙门。记得在板车上,易克嶷还在说:‘20年后又是一条英雄好汉。’这时已经是午后5时了,陆续到监狱来的有各校学生31人,市民1人,共32人。”

  被捕的学生被囚禁在一间拥挤肮脏的牢房里,里面只有一个大炕,摆着两个尿桶,臭气熏天;
每隔半小时看守便命令学生抬一下头或翻一下身,以证明还活着。看守给每人发一个大窝头充饥,在屋里放一桶开水;
每天中午放风一次,学生们只能利用这个时间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上上厕所。

  据许德珩回忆,看守们对他们这些读书人很尊敬,也很同情他们,有时还告诉他们外面的情况。只有那个看守长每天都要训话,说些服从长官、不许扰乱社会秩序的老生常谈。学生们听得不耐烦,便编了一段顺口溜讽刺他:“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牢头来训话。”

  5月7日中午,许德珩等32人被全部释放。北大全体学生在汉花园红楼北面的广场上列队等候,还借了3辆小汽车去迎接,蔡元培先生也在现场。广场摆着5张方桌,被捕的北大同学站在方桌上和师生见面,蔡校长讲了些安慰勉励的话,同学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梁实秋的“五四”记忆

  当年清华因地处郊外,消息相对闭塞,对于5月4日的游行活动毫不知情,直到几天后才和城里的学校取得了联系。

  梁实秋当时正在清华读中等科四年级(相当于今天的高一),是学生中年龄比较小的,但也随高年级的同学参加了“五四运动”。从他后来的回忆文字里,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清华学子参与“五四”的情况:“清华远在郊外,在‘五四’过后第二三天才和城里的学生联络上……自五月十九日以后,北京学生开始街道演讲。我随同大队进城,在前门外珠市口我们一小队人从店铺里搬来几条木凳横排在街道上,人越聚越多,讲演的情绪越来越激昂,这时有三两部汽车因不得通过而乱按喇叭,顿时激怒了群众,不知什么人一声喝打,七手八脚地捣毁了一部汽车。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的发泄了。在这股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那部被打的汽车是冤枉的,可是后来细想也许不冤枉,因为至少那个时候坐汽车而不该挨打的人究竟为数不多。”

  清华的学生领袖是陈长桐,“五四运动”后赴美留学,后来先后在大学和金融界服务。1949年去台后,陈长桐相继担任驻世界银行常任代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总经理等职,还当过台湾高尔夫球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梁实秋对陈长桐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评价很高:“他的领导才能是天生的,他严肃而又和蔼,冷静而又热情,如果他以后不走进银行而走进政治,他一定是第一流的政治家。他的卓越的领导能力使得清华学生在这次运动里尽了应尽的责任。”

  陈长桐出国后,罗隆基代替他成为清华的学生领袖,领导清华学子参加运动。校方对学生的行为极为不满,一次学生开会,校长张煜全下令关闭了电灯,学生点燃蜡烛继续开会。

  恰巧这时有人发现会场外有几个打着灯笼的陌生人,盘问后方知是校方请来弹压学生的。由此引起了清华学生驱赶校长的风潮,接连两名校长都被学生列队赶出校门(张煜全、金邦正)。外交部派来的第三位校长罗忠诒尚未到任,就传出消息说此人吸食鸦片,舆论哗然,罗只好黯然去职。短短几年,清华三易校长,实不多见,罗隆基对此非常得意,所以后来经常自诩“九载清华,三驱校长”。

  对于好友闻一多在“五四”中的表现,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也有所表现:“他(闻一多)对于爱国运动,热心是有的,却不是公开的领袖……闻一多则埋头苦干,撰通电、写宣言、制标语,做的是文书的工作。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学校里闹三次赶校长的风潮,一多都是站在反抗当局的方面,但是他没有出面做领导人。”

  这些貌似琐碎的细节,让“五四运动”的面貌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篇6】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论五四运动在山西的发展

作者:莫雪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
摘 要:五四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爱国运动,它与以往任何一场中国运动不同,它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其开始于北京的学生运动,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蔓延到全国各地,山西的有志青年们随之响应,将五四运动的思想传播到三晋大地人们的心中,本文基于五四运动时期的背景,对五四运动在山西的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山西;发展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巴黎和会的召开,以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政府的种种行为令无数国人为之愤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开头的爱国运动,在北京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最初开始于,北京的学生进行罢课、组织演讲、宣传等活动,随后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市民、工人和工商人士等等阶层都纷纷参与了进来,他们通过示威游行、罢工等形式响应着这场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打响之后,在全国各省、市迅速蔓延,山西学生积极响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在五四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以及维护自身的权力,不断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爆发。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人们的悲愤再也无法抑制,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开来,也就是五四运动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此期间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据统计,产业工人的人数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五四运动,在此期间,山西的声援运动一直纵贯五四运动的全程,与全国各地的爱国运动相联结,为中国的革命运动献出了一份力。

二、五四运动在山西的发展

推荐访问:陈独秀 地位 作用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认为五四运动虽然是爱国救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