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策略

时间:2022-05-20 18:3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策略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5篇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篇1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儿童时期,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案例:

昕昕,男,8岁,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折纸,把废纸往地上乱丢;
下课经常去惹班里的孩子,往孩子们的身上吐唾沫,抹鼻涕,也往教室的墙壁上抹。另外还对玩泥巴和蜗牛感兴趣,有段时间一上课就发现他的小手上全是黄泥巴,走到他的座位上瞧瞧,桌洞的边缘上摆了一排的蜗牛,而且桌洞里塞的全是废纸和垃圾。早晨穿的整洁的衣服到放晚学时浑身污泥。同学们都嫌他脏,不愿和他打交道,因此,他也没什么朋友。

案例分析:

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原因之一是家长娇宠惯了,父母工作忙中午根本见不到孩子,给孩子放在学校小饭桌看管,晚上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姥姥家,老人也宠爱孩子,教育他更是力不从心;
原因二是他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正因为他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人,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他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教育措施:

一、加强引导,提高儿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我首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见到垃圾主动捡,让他明白,脏的、没用的废品,就是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入垃圾箱。教育他,让他知道随地乱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他渐渐掌握垃圾要放入垃圾桶的道理,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在此基础上我还与家长加强联系,并向家长也灌输在家不乱扔垃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家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思想上自然形成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

二、经了解孩子有鼻窦炎,整天鼻塞不透气,我教育他有鼻涕应该准备卫生纸,擤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告诉他唾液中都含有细菌不能随地吐痰,更不能往别人的身上吐。

三、针对孩子玩蜗牛和泥巴的现象,我耐心地告诉孩子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整天待在潮湿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动物身上都带有很多种病菌,拿来玩耍是很不卫生的,泥巴中的病菌更是繁多,粘在手上不洗手误食口中,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案例反思:

经过一番耐心的教导,孩子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也赢得了其他任课老师和班里孩子的表扬。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在短短几天,几个月中就能够扎根的,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断去完善去改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道德舆论的监督,才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风气。

将热爱劳动进行到底—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开学一个周以来,每天早上或午饭后都能看见班里的孩子在认真地打扫卫生,甬路上,几个男孩子已经扫干净了一小块空地。走廊上,三五个孩子正拿着抹布擦着瓷砖。教室里,几个女孩也拿着笤帚在打扫教室,有的已经打扫完了一排,正在帮别的孩子打扫呢。看到忙碌劳动着的孩子,心里就会感觉欣慰,毕竟我们的孩子正在慢慢养成每天到校先打扫卫生的习惯。虽然依然会有几个顽皮的或是不爱劳动的孩子在教室里坐着,但毕竟是少数。况且,孩子们一见到我就会向我检举:XXX来了不劳动,在那玩……一副严肃的样子还挺可爱的。

  

课间在办公室里跟别的班的班主任聊起,唐老师也说我班里的孩子真是听话,一早来了就打扫卫生。我也实话实说,其实,我对于这些每天到校打扫卫生的孩子都是特别表扬或奖励的。每天早上晨读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也基本上打扫完毕,我就安排所有的孩子进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当然,之前一定会先腾出时间进行表彰,那些认真参与劳动的孩子就会非常自豪地站在位置上,等待着我给他们盖上“小红星”。这些“小红星”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孩子,我在实行这一措施的第二天就规定:只有认真参加劳动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师的“小红星”。怎样才算认真呢?打扫教室必需要扫好一排;
打扫甬路必须专心,边玩边扫可不行;
打扫走廊的要把整个走廊都扫干净;
擦瓷砖的要擦干净半面墙的瓷砖。只有这样老师才会表扬。所以基本上在劳动的孩子都是相当认真的。

  

 唐 老师似乎这才恍然,原来我是以表扬来激励孩子的。于是,她又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今后不再奖励他们‘小红星’了,孩子们是不是就不去打扫了呢?”我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已想过。确实,我完全相信会有这种可能。但我还是会这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从 老师口里知道“要爱劳动”,究竟怎样才是爱劳动?这就是。孩子们能通过这一天又一天的劳动实践明白“爱劳动”的真正含义,尽快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小红星”只是在习惯还未养成之前的一种激励手段而已。当然,这样的激励手段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调整,刚开始可以宽泛些,以后的要求逐步提高。待习惯养成后再安排定比较正式的值日生表进行轮流打扫。在我班里,孩子们每天进行早上和中午两次打扫卫生,早上以自觉为主,重在参与,目的是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中午则指定一个或两个小组进行打扫,我也参与其中进行个别指导,重在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教给孩子正确的打扫方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先苦后甜,等孩子们学会了,我们老师也就会轻松许多的。

  

期待着轻松的日子早日来临。  

“垃圾入桶”四部曲——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小学 教育是基础教育,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作为一名多年的 小学 班主任,我自认为在班级管理方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卫生方面值得自豪。可是近期,我却发现,教室的卫生状况大不如前,特别是垃圾桶周围的卫生状况最差,不是垃圾落于垃圾桶四周,就是垃圾爆满。见此情景,我很是恼火,于是心生一计:收起垃圾桶。学生无奈,只好纷纷自备垃圾袋,自行处理垃圾。这样一来,班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值日生也清闲了许多。  

可是,没有多久,我突然发现:虽然“这一角”洁净了,但有些孩子的桌洞却成了垃圾洞,还时不时地有垃圾掉到地上,看到这种状况,于是我又心生一计:限制学生吃零食。谁能保证垃圾不掉到地上,对谁就可以开绿灯,否则免吃!看到孩子们不情愿的表情,我也有些不忍。我开始动摇了,问自己:难道为了保证教室的洁净,就只剩下“向垃圾桶说再见”和“限制学生吃零食”这样的办法了吗?垃圾并不会因为你的取消和限制而不产生,反而还有可能造成其它地方不干净。我这样做不是典型的“懒政”和“暴政”吗?这样学生也不会服你!  

突然,我想到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上介绍了“企业怎样戒烟”:第一步,干部会上,领导宣布自己不再抽烟,请大家监督。第二步,领导开展了一次支持戒烟的集体签名活动。横幅上书“防火人人有责,提倡人人戒烟”,员工在无统一号召的情况下在横幅上签名。同时在大门外2米处划上一条很醒目的黄线,大书10个大字“重点防火单位,严禁吸烟”。第三步,颁布一条纪律“不许流动吸烟”,并规定3处可吸烟区。第四步,“全厂禁止抽烟”,并将此条写进员工守则,连来公司的客户都同样做到。  

这一“戒烟四步曲”可归纳为:示范——暗示——明示——固化。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新政的推行不是雷厉风行、一步到位的,而是和风细雨、逐步到位的。班级管理,也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借鉴“戒烟四部曲”,我奏响了“垃圾入桶”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四部曲:  

1、宣传“垃圾入垃圾桶”的意义——“多走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为我们自己营造一个洁净的学习环境。  

2、大家思考、小组讨论:在垃圾桶旁写什么样的温馨提示语最合适?结果,王媛晖组设计的“请送我回‘家’”这一图文并茂的提示语入选,并张贴于垃圾桶上方。随时提醒每一位扔垃圾的同学。  

3、明确规定:必须把垃圾送到垃圾桶中。  

4、请专人监督“垃圾入垃圾桶”情况,及时表扬、惩戒。这样,一步一步推行“新政”,学生经历了“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然就会走向“行为认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终于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班上的卫生状况特别好,不但没有垃圾乱扔的现象,反而出现了一种只要有垃圾不小心掉到地上,大家便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去拾,真的成了一种很自然的习惯。 

小学生性格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亲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过程中长大的。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言行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少年儿童在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必定带有各个家庭的影子。家庭教育如何,在孩子身上必能体现。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学生有良好的个性,在学生成绩、待人接物、文明礼仪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反之,异然。

案例:李先想,男,6岁半,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有暴力趋向,老师教育帮助他时,不理解,对老师大打出手,最后打同学,将怨气发泄到其他同学身上。

评价: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应从家庭背景开始分析。

家庭情况:

父亲 酒店领班

母亲 钟点工

姐姐 高中学生

案主 家里唯一的男孩

家庭教育情况:

父 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辅导家庭作业。但因为是男孩所以在很多地方放任发展,一犯错就开始打骂、体罚。

母 学校的联系者。以言教子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注意言教,但不注重身教。

姐 对学生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造成个案上述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与诊断:

1、 家庭文化的影响

父母、长辈的个人素质不是很高。本身有些不良的坏习惯,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存在农村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所以学生不犯错就放任发展,一旦犯错就用打骂代替讲道理。

2、 家长依赖、应付心理

家长认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是家长份内的事,而教育则由学校、

教师负责。见到教师就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爽直的几句话就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较少过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

辅导策略与实施:

家庭教育讲究有效的方法

有教育专家指出,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为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做人修养,比爱更重要。因为它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家教的灵魂。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在言传的同时还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的做事,用无声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正面的教育。同时,必须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过分维护溺爱孩子,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在教育的时候,多用讲明道理代替打骂。

实践巩固

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只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实践,良好的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而个案所存在的问题,正是生活中常常碰到。家长有意识的带他到电影院、车站等地方,告诉他,必须遵守那里的规定。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学习谦让和友爱,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勇于承认,并虚心改正,不能用暴力对待一切。注重细节教育,比如不对着别人咳嗽,随手关门关灯,离开同伴家时把玩具放回原处等等,而这些细节教育常常是一种好习惯培养的开始。

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尤其使作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在对案主进行不良行为习惯的辅导与矫治的同时,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样才能赢得的敬重,在他心里树立起威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案主,影响他,促使他往好的方向转化。在上班的每一天,我都早早的到校。上课零声响时,我总能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我时常告诉孩子:老师要遵守学校的工作制度,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我要求个案以礼待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那么当个案热情向我问好时,我也会热情地回应。当我用了学生地物品时,在归还时我会说谢谢。当个案犯了错还不知悔改时,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敦敦教导。

本个案总的说来辅导干预时比较成功的。通过个案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给个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境。同时,随着个案年岁的增长,及多方面的教育,内因起了变化,在认知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外界条件约束了原先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个案意识到要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受人尊重。通过个案自身的努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在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20多分钟的课,作业也能认真完成,和同学也能和谐相处,跟老师能大胆的交流。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魅力两惯 润泽校园"教师教育案例

------行为习惯篇

一、 实施背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多为隔代教育,随着城市的扩大到我校就读的农村学生打工子女逐渐增多,家长望子成龙片面追求分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朽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二、主要做法: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三、基本成效: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以等待“习惯成自然”,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寓教育于具体的、生动的活动当中去,融教育于课堂之中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小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培养教学案例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背景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倾向,他们对体育学习目的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体育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的自制力、自控力较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坚定,这给体育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加强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他们养成各种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有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基本都明确了为什么要参加体育学习,但问题是,正确的学习认识并没有使他们真正产生积极的学习行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说教,而没有从思想上、行为上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或者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浅,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了只知其理,却未能促其行动的学习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重智轻体的社会环境和教师、家长过于看重文化成绩的社会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影响了他们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他们对体育学习涵义的深层理解,把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促使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小学生而言,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这就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以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学生存在好动、好胜和好玩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在指导和组织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充分挖掘运动的内在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生动、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指导学生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再如,让学生一边排队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他们感到愉快和喜悦,并使身心都得到锻炼。

此外,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还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参与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养成自觉、自愿地运动的习惯。当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增强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

四、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

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还有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并学会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怎样促进人体的生理变化,等等。比如,运动中的饮水卫生、脉搏的监测作用、运动损伤的处理等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练习: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运动后又应做哪些整理活动;
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
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身体锻炼。

五、培养坚强的体育意志

体育意志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与体育学习的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提高他们的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作用,让活动成为他们的需要,并使他们能从切身利益出发,主动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要向学生明确提出活动的要求,并指导、监督好活动的过程,以使他们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提高活动的自制力;
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有个性特点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严格规定锻炼的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此外,还要引导他们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在学习困难面前,要给予学生恰如其分地具体指导,并不断给予他们意志和情感的鼓励,运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由于你不怕困难,意志坚强,才完成了任务”等鼓励性语言,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逐步形成不畏困难的精神,并不断提高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本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在教学中注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培养体育兴趣、意志和传授科学知识,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谈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今年初,我读了《影响孩子的36种好习惯》一书,感触很深,决定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
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现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可结合讲“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排路队的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具体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导行

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如: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
路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静、齐、快”,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又如: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呢?削一个苹果给妈妈吃是孝敬,妈妈生日送她礼物是孝敬,其实,上学不要父母接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梳头,这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烦父母也是孝敬。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四、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五、评比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形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消灭错别字大赛,礼貌表演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受予“自理能手”、“纠错卫士”、“礼仪标兵”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篇2

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求

第一部分 品德课程结构框架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轴线是:

◆ 儿童与自我 ◆ 儿童与社会 ◆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 健康、安全地生活 ◆ 愉快、积极地生活 ◆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 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自信的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 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健康、安全地生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

8.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愉快、积极地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积极向上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诚实友爱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4.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遵守社会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6.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7.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爱家乡、爱祖国 8.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9.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0.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动手、动脑 1..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养成教育的内容 根据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确立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举止文明的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不打架,不骂人。

(5)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6)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说了就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2)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4)不说谎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耐心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2)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把话听完。

(3)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能及时道歉。

(4)未经允许,不动别人的东西。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4)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人员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毁课本、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5)要爱护公物,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

(2)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3)购物、乘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

(4)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活动。

(2)在运动中能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1)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2)饭前便后洗手。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4)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捡起,保持环境的清洁。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制定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一到六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年级: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

2、认识国旗,爱护国旗,升旗时要安静、站好;

3、和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爱班集体;

4、遵守纪律,课间不追跑打闹,不骂人、不打架;

5、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放学时说再见;

6、进别人房间时要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房间;

7、在公共场合不吵闹、不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话;

8、讲卫生,能天天洗脸,早晚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9、学会整理书包等力所能及的事;

10、爱惜学习用品,不乱撕作业纸,知道节约用水;

11、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爱护学校公物;

12、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13、听家长的话,有了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等长辈吃,不吃独食。

二年级:

1、上学不迟到,有事向老师请假;

2、热爱国旗,升旗时要肃立;

3、与人交往时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4、与人交谈时要注意礼仪(交谈时要声音大小适中,把话说清楚 ;
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注意听,面带微笑,认真听完后才接着说;
大人说话时,小孩不要随便插嘴);

5、爱护校园、爱护公物,不在树上乱刻乱划,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6、热爱学校,热爱班级,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7、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要交公;

8、要做一个诚实的学生,不说谎话;

9、要穿戴整洁,常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11、知道节约用纸、用水、用电。

三年级:

1、奏国歌时要肃立,升国旗时要敬礼;

2、不打架、不骂人,与人交往时学会使用您、您好、请等礼貌用语;

3、尊敬老师和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讲话时要起立站好;

4、遇到外来老师不尾随,不指指点点,说话时要有礼貌;

5、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

6、集体生活讲规则(如:

垃圾倒在指定位置,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走);

7、要注意节约(如:

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

8、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电、火等),不做危险的游戏;

9、要尊敬残疾人,不嘲笑、不讥讽,要有爱心,要爱护盲人设施;

10、购物讲礼仪(不大声说笑、不随手乱拿放商品、不弄坏商品、交款时排队等候);

11、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12、外出活动要遵守公共秩序,在汽车上不抢座,主动给老人让座;

13、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玩耍。

四年级:

1、学会唱国歌,奏国歌时要肃立,升国旗时要行礼;

2、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

3、待人有礼貌,听别人讲话要认真,不能东张西望,和别人说话时要和气;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要诚恳;

5、尊敬老师,老师家访时要热情接待,对老师的批评要虚心接受;

6、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礼让三分;

7、未经允许不动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8、在校内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校园清洁;

9、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10、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布置教室环境,关心班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11、要爱护学校环境,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12、要珍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育,共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

13、遵守公共秩序,乘车让座,不在车上打闹,不在公共场所喧哗;

14、交通讲安全,不乱闯红灯,上下学要走人行横道线。

五年级:

1、关心和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

2、说话要诚实,不说谎话,做了错事要主动承认错误,努力改正;

3、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努力去做,要信守自己的诺言;

4、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5、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能及时道歉;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扔纸等废物,看到地上有纸要随手捡起;

7、学做集体小主人,能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活动,爱护集体荣誉,为集体添光彩;

8、在校园中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9、爱护公共财物,不破坏桌椅等公共设施,看到桌椅不整齐要主动摆好;

10、尊重残疾人,遇到残疾人能主动帮助;

11、遵守校内外纪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六年级:

1、尊敬老师,服从管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能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2、做人要诚实守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一善小而不为;
(争当诚信星活动);

3、勤俭节约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环保教育;

5、美的教育(衣着干净、整洁,说话、做事有礼貌);

6、学会待人接物,有事和大人商量,不得顶撞耍态度。

7、发现同学玩危险的游戏,要主动劝阻,保护自己和同学的安全。

8、关心父母,主动帮家里做事,父母让自己干的事应立即去干。

9、加强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篇3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厦 门 欣 瑜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
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
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
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篇4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试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一次看到“养成教育”这一名词,我就思索,“养成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经过学习与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实践,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行为训练入手,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达到最终目的——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
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主体,但却在学生成长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正确认识养成教育

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都已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只是简单地把《小学生守则》教条化,未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做出科学举措。养成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它不只是要适应小学、初中,更要适应高中、大学,要服务人的一生。所以说,养成教育不只是日常行为的一种简单的规范,它更是人格的提升,品质的提高,心理的健全的综合性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人才。“马加爵事件”不仅是当今教育一个惨痛的教训,更是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养成教育是育人,是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它不应成为“教书”的附属品。

2.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篇5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探析
作者:黄少娟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41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教师与家长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大致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探析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概述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初期,无论是自身知识文化修养还是思想道德素质都需要进行积累与提升,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行为习惯中包括学生行为概念下的动作,还有精神上的情感与意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之力所能及”,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才能保证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对于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养成氛围的塑造、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榜样示范的作用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最终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1.情景结合法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还不够成熟,教师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通过情景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养成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周围人的行为举止有些什么区别,教师将这些行为收集到一起,并将其撰写成为小剧本由学生进行演出。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某一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夸奖学生身上的改变,鼓励学生积极辨认行为习惯中的良好与低劣,使其明辨是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推荐访问:新时代 品德 小学生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策略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