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时间:2022-05-20 15: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3篇

第1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天津商业大学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IS/IT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影响

所在学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0901班

姓 名:
郭 琪

学 号:
20092114

2011年 10 月 01 日

IS/IT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影响

摘要:

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战略形成和实施中作用的探讨由来已久。90 年代之前的文献强调在IT 改变全面战略和行业结构变量的潜力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在这一时期,企业要想获得基于IT的竞争优势,要么通过持续的、领先的IT创新永久地彻底改造IT优势;要么首先行动并建立不易攻击的先动者优势。但这两种方式都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永久的创新是很难维持的,并且会被越来越短的IT开发周期所困扰。

先动者优势看起来比较乐观,尤其是那些涉及专有系统从而利用自身特殊力量或机会的公司。然而,实践表明这种优势很少能够持续。也就是说,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信息系统在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本文从信息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的传统理论以及部分案例的实证结果入手,分析了影响竞争优势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并从差异化竞争优势重点探讨了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最后讨论了企业如何战略性地通过IS/IT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系统;
竞争优势;
差异化

1.IT创造竞争优势的传统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如何提供战略优势的传统理论基础是以Porter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他提出的“竞争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从“竞争力模型”出发,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要带来竞争优势就要能够增强企业处理威胁和机会的能力,并改变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并且随着企业合作的需要,人们逐渐将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这一竞争策略也纳入到IT的战略作用中来。而价值链模型突出的是具体的经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竞争策略能得到最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就最可能发挥战略作用。价值链模型通过辨识企业中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其竞争地位的关键支点,从而对竞争压力模型作以补充。

这一理论曾一度指导和解释了一些成功的IT 案例。例如,SABRE 系统不但使美国航空公司获得了直接的战略优势,而且通过在预定代理商中创造转换成本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结构。Merill Lynch 通过方便而富有个性的金融服务也迫使像花旗银行这样的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

然而,Kettinger 等人在对70 年代至80 年代早期的30 个知名IT 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在IT 实施的5 年内,有21 家公司经历了竞争力的衰退。这些原本为战略意图的系统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并没有为各自的公司提供长期竞争优势。这表明,可模仿性破坏了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到底能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如何才能带来呢? 传统的理论没有解释这一问题。

2.影响竞争优势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信息技术的运用通常涉及企业中社会复杂资源的使用,如果这些复杂资源不易被模仿(当然它们应当是有价值、稀缺和难以替代的) ,那么这些企业在使用IT 时就能够比其他企业利用得更加充分,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IT 资源更多的是以某种方式嵌入到企业中时才能产生竞争优势,也即IT资源是通过资源互补性这种隔离机制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并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的。

在目前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有两个与IT 互补的重要资源类型——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

2.1 外在因素——人力资源

IT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最难掌握的。与人有关的资源因素很多,像组织文化、组织的学习能力、组织的柔性、CEO 承诺等等,我们对组织文化和CEO 承诺作简要介绍。

IT资源的收益在于它在组织中释放信息的能力。人为的文化和结构方面的约束会削弱它的价值。因此,公司应当拥有一种开放的理念,允许雇员获取传统上被高层管理者控制的信息,并且应当废除传统的等级、上下的交流和专制的命令与控制。“信息化”的组织必须操纵一个精瘦的、需不断培训的中层管理者或消除中层管理者,并经常促进跨部门和项目边界的非结构化的交流。最后,经理必须从控制权威形象转换为支持顾问,将权力给最适合的人以便他们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决策。

CEO 的承诺是通过确保实施资源、将IT 与业务战略和流程集成在一起以及确保长期IT投资的连续性而促进了IT的成功。成功的IT需要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充当“业务洞察者”和“先行者”,明确支持和表明IT 需求,并在组织的战略、结构和系统的背景下交流IT 的功能性,他愿意将IT 视为业务思考的中心部分,并探讨战略决策如何被IT 影响以及IT 的跨部门应用。

2.2 内在因素——无形资源

IT和无形资源

资源基础论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它对无形的组织资源的明确认同,无形资源的战略作用已得到许多人认同。目前,CIO 和其他的高级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投资来为公司创造优良的无形资源?”企业无形资源的关键部分是智力资本或知识资产,而信息技术可以赋能知识资产这种无形资源。

这里,我们将企业的知识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外部知识是有关客户的知识,而内部知识是有关企业的知识。事实上,这两者的界限有时不是很清楚,因为在强调客户导向的今大,企业内部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客户的知识为基础的。但无论是哪种知识,信息技术在促进知识的生成、共享和传播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客户知识从产生,到分发、使用的过程称为客户智能,它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取得优良的客户导向关键在于跟踪并预测变化了的客户喜好,并进行客户利益率分析、忠诚度分析和消费行为分析等,而商业智能(包括数据仓库、OLAP 和数据挖掘等) 使得上述分析成为可能。

企业内部的知识深埋于雇员的技能和经验以及流程、政策和数据库中。组织知识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由企业集成、转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调节。知识管理需要保证创造新的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并将其在组织内传播,以及将其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中。而IT 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像群件和多媒体系统能够帮助阐明假设、加快交流的速度、抽取出隐性知识、构建有关历史记录并对其进行分类。渐渐地,企业知识根植于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程度决定了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

因此,IT系统可以促进知识的体系化以及它对跨越组织的影响。信息技术例如群件和专家系统,当填充以企业特定的知识和洞察力时,就能够转变为特殊的资产,这种特殊的资产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几乎是不可模仿的。

3.差异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差异化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满足其特殊偏好的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该企业具有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及差异化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为了减少冲突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必须发展与其他企业不尽相同的生存能力和技巧,必须懂得任何优势都来自于差异的道理,拓展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填补企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空缺,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从而发现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以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为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随着IT应用的不断增加,企业要想获取战略上的优势,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通过应用IT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内外部资源。由于目前制定的IT应用战略规划的框架多数是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外界环境出发,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应用IT的能力,更多地关注企业自身的资源性质,从企业内部出发,系统地分析IT资源和组织状况,探讨如何利用IT创造企业战略竞争优势。

4.企业如何战略性地通过IS/IT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战略性的运用IS/IT以获得竞争优势:

(1)通过基于IT的增值信息或服务来增加客户的转换成本;
 

(2)降低自己相对于供应商的转换成本;
 

(3)使用IT支持产品创新,以维持自身的地位或对潜在的替代者形成威胁,与竞争对手共享IT资源;
 

(4)以IT代替劳动力,改善每一项增值功能,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5)利用信息更好地划分客户,以满足客户需求。

5.结束语

资源基础论是理解IT如何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较好框架,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互补性资源的识别上,还需要借鉴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
其次,在如何度量IT和其它资源的互补性上,基于资源的观点也没有给予很好的回答;
最后,理论的研究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因此,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测度IT 能力的方法并指导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IT 能力以带来持续竞争优势是重要的,这应成为我们以后所探索的重点。

参考书目: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田丹. 企业的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经济师,2009.

黄志宇. 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2001.

Bharadwaj A. S. 基于资源视角下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优势. MIS Quarterly, 2000.

T C. Powell. 信息技术和竞争优势: 人力,行业和技术资源的角色. 战略管理,1997.

第2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论文的题目

班 级:
金融二班

学 号:

姓 名:
__

任课教师:

学 部:
国际语言文化学部

成 绩:

评语:

年 月 日

光明乳业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Guang Ming Milkˊs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 Way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光明乳业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

Abstract: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under pressure,Guang Ming Milk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conomic benefits. They must enhance the enterprise the strain ability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In today"s marke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ain method of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i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关键词:
光明乳业 信息化 ERP 卓越 WCM

Keywords:Guang Ming Milk Informationzation ERP Excellence WCM

 1.光明乳业上线ERP系统——企业基础平台的建立

光明是北京的公司。从小就喜欢喝光明草莓味的酸奶。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据我所知,光明品牌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2002年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目前,光明新鲜牛奶、新鲜酸奶、新鲜奶酪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全国首位。

光明乳业是以一种务实且创新的精神前进的,而这种精神正是每个企业所必须具有的。在市场中要想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具备强大的管理模式,因此,ERP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光明乳业的信息化系统包括Oracle 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物流系统、牧业系统、办公系统等几大部分。Oracle ERP系统是光明乳业的基础平台,在它的基础上搭建更广泛、更专业的软件应用平台。但选择这些新的软件系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能与Oracle ERP及数据库无缝连接。


  2000年6月,光明乳业准备实施Oracle ERP。2001年1月1日正式上线。包括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覆盖了除当时刚刚收购的两个工厂以外的全国所有业务单位,即30多个城市、近百家业务运作组织,以此来支撑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2002年,光明乳业进一步引进Oracle iLearning,在Oracle电子学习管理平台上部署企业培训管理系统。为企业逐步发展为“学习型企业”,增强员工对变革的适应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应变能力做准备。


   二、企业流程信息化分析——利用ERP系统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乳业市场,活跃着两类企业,一类是像蒙牛、伊利等企业,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的强势产品是保质期长的超高温杀菌奶;
另一类是像光明这样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企业,它们的奶源是城市周围的牧场,他们的特色生存空间主要是新鲜奶,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从牛身上挤出的奶,经过各种处理后,安全、高质、保鲜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因此质量、新鲜度就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速度和效率则是他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了强化这个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光明乳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努力: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指导业务发展,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速度和效率。在光明乳业的业务中,要保证乳品的新鲜度。主要有两个关键控制因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冷藏。其中,时间可控段主要集中在奶挤出后根据生产计划找到相应的生产厂库存(订单采集),以及从自动生产线上加工完的成品奶送到消费者手里(物流配送)这两段过程。而冷藏主要是指在产品运输中保证环境温度在2℃-6℃。显然,相对于冷藏,时间仍然是第一位的。流程信息化。就是希望充分协调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降低中间转折时间、优化每个环节运作效率。因此,在成本满足的前提下,缩短时间是ERP系统最主要的努力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要缩短这两个过程的时间,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统计完订单,做好生产计划,同时根据订单迅速组织物流配送。


 2.1我在课本中我也学习过ERP。下面我总结了一些ERP对业务的好处

第3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0年6月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竞争的优势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为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以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应用到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探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以及它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影响的等方面入手,分别从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二个层面来探讨信息系统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竞争优势的。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战略;
竞争优势;
信息化

前言

信息系统已经步入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在许多的工业企业中,高级决策层将信息系统看成是一种支持性的活动,信息系统平稳地运行对企业是很重要的事。但是,高层管理者当前主要关心的领域仍然是企业的收益、市场份额、企业结构及产品的调整、资金的调用和筹集等等。信息系统被认为仅有很少,甚至没有效果。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面对巨大的变化,高层决策者们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形势,无暇顾及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一些尝试采用信息系统的企业,由于对其战略作用的认识不足和对系统选择实施不当而失败,因而使许多管理者对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产生疑虑甚至丧失信心。

我国工业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源于八十年代初我国大规模引进硬件技术和装备。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技术虽然改变了企业落后的生产手段,却没有缩短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发现,使用与国外同行同样装备和技术的企业却无法产生出适应市场的同等的优良产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忽视了生产经营活动的软件对企业的影响。事实上,我们许多年来把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定位于装备和技术应用的范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只要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历史便一目了然。人们更多议论的是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技术等等,常常陷于信息系统究竟选用什么样的硬件平台更先进,究竟采用微机网络还是采用中央计算机局域网的争论之中。在应用软件的考虑方面则在自行开发和采用商品化软件包的纷争中不可自拔。使得我们广大的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建立和系统选择上莫衷一是。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企业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完善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模式,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MRP-II、JIT、ERP等管理思想和经验,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革新,以便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形势,而非盲目和片面地追求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就。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给当前企业管理思想带来的新的变化,它对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来效益上的极大提高,特别是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了积极而明显的变化,进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了企业的战略实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信息系统的应用它本身具有的缺陷,以及我们必须得采取的措施,在以下的正文中我们将会进行深入且广泛地展开分析。

1.信息系统概述1.1信息系统定义

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贮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不涉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甚至可以是纯人工的。但是,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现在各种信息系统中已经离不开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所以现在所说的信息系统一般均指人、机共存的系统。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是由设备、方法、过程以及人所组成并完成特定的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或变换等过程。例如,在数据变换这一范围内就有一系列操作都属于数据处理,像数据的识别、复制、比较、分类、压缩、变形及计算活动等。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可能包含几个子系统,其中有些子系统本身就是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和分析信息,并向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它的特点是面向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都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按照它所面向的管理工作的级别,可以分为面向高层管理、面向中层管理和面各操作级管理的三种类型。按其组织和存取数据的方式,可以分为使用文件的系统和使用数据库的系统两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协助各级管理者的一个信息中心,具有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和信息流动,可以按职能统一集中电子数据处理作业,通常拥有数据库,具有较强的询问和报告生成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建立,有效地改善了各种组织管理,提高了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决策支持系统是把数据处理的功能和各种模型等决策工具结合起来,以帮助决策的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它能够在复杂的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给各级管理人员或决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协助决策者制定和分析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是数据库、模型库以及可能进行实时处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基本特征是能够协助管理者或决策者,特别是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系统的重点在于易变性、适应性以及快速的响应和回答;
系统允许用户自己启动和控制。广泛地建立和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将极大地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由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通信网络、工作站等设备组成使办公过程实现自动化的系统。计算机也叫办公处理机,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
数据库和网络软件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具有办公、信息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通信网络:可采用用局域网、以太网或其他他网络,以适于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需要。工作站:可以是简单的字符终端或图形终端,也可以是数据、文字、图像、语音相结合的多功能的工作站,如国产0520个人计算机即可成为该系统的智能工作站。一个比较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含有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保存四个基本环节,其核心任务是向它的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所以该系统综合体现了人、机、信息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

1.2企业信息系统的特点

这里我们为了更好地展示信息系统的的特点,我们就从信息系统的的一个层面出发即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来探讨,以便我们更好更精确地对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确切的分析。在这里我们列出5点特点:

1.2.1管理信息系统是继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

1.2.2综合性

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管理信息系务。

1.2.3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1.2.4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只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处理速度,而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手工管理系统,充其量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其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管理信息系统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2.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产生较晚,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研究者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使其成为一个形成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边缘科学。

1.3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作用的影响分析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将信息系统的新的战略作用带入人们关心的焦点。透过那些成功地应用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信息系统能够影响企业的效益、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获得。尤其重要的是它可能导致机构结构的改变,促进企业革新,极大地改变机构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事实上,信息系统正在承担着三个重要的战略作用或目标,即:(1)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
(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

现将以上三个战略作用分述如下:

1.3.1参与竞争的工具

许多企业正在考虑如何通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其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通常可供企业采纳的全面竞争战略是:(1)全面的价格领导地位;
(2)产品的分异作用;
(3)恰当的市场定位。

全面的价格领导地位是低价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所采用的战略。通过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经营费用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利润。借助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项主要费用,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压缩库存、减少原材料利用中的损耗和浪费,支持这一战略的实现。

产品分异作用则是基于采取与竞争公司的同类产品不同的服务的战略,利用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和有以指导企业寻找和确定特定的市场。利用价格的领导地位或产品分异作用占领市场。

总之,采用全面的市场竞争战略需要得到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持,确定企业与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形式,进而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1.3.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企业经营战略与目标是确定企业内部结构的决定因素,我们称之为“结构服从战略”。事实上,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都在经常地调整内部结构以充分支持战略。信息系统作为竞争的工具能够影响战略,因此必然会影响结构。

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会注意到:改变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能够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综合效率、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方向。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它对企业决策、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控制,以及通讯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外部环境的动荡和复杂性日益增长,要求企业的决策更加正规化和科学化,信息交换更加频繁,参与决策的人员不断增加,要求举行更多会议的压力同举行更多会议的阻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系统迅速取得准确的依据,解决分歧,对各种变化作出及时的正确的反应。制定连续的和灵活的生产经营计划,以便保持均衡的生产,更是企业目前和今后成败的关键之一。建立在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大量数据处理、交换和通讯的环境下。很显然,按照科学的和规范的作业程序与方法处理数据,及时交换意见和信息,协调相互间的配合,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极为重要。当然,任何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和结构的调整都会引起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阻力,因为这实际上是对旧的“企业文明”的挑战,而这种“企业文明”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过程和行为规范之中。但是,发展必然引起结构变革,从而产生新的“企业文明”,为企业的生存和巩固带来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它们带来的好处是由于它们与一贯办事的方式极不相同且顺应了变化的环境”。

1.3.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

任何一家求发展的企业都会鼓励革新。对企业而言,仅有“创造性”是不够的。因为“创造性”只是获取一种思想,而只有“革新”才可能将这种“创造性”转变为事实。所以,成功的企业强调革新超过强调创造性,它期待获得新思想的人们去实现这个思想。而且,革新通常是一种集团性的活动,它为人们提供了易于共享思想的环境,使得革新可能成为现实。信息系统正是要求高度协调化的和信息交流网络化的企业在不同管理层次实现内部革新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是企业系统目标正确定位的基本前提,而正确的系统目标定位则是系统建设和应用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1竞争优势的定义

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东西。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技术技能优势: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资金,完备的资料信息。

2.1.2无形资产优势: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商业信用,积极进取的公司文化。

2.1.3人力资源优势:关键领域拥有专长的职员,积极上进的职员,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丰富的经验。

2.1.4组织体系优势:高质量的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客户群,强大的融资能力。

2.1.5竞争能力优势:产品开发周期短,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与供应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

2.2信息系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从短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既取决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是以改善企业竞争地位为导向及其应用的持续性,还受制于信息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从中长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则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信息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和产业竞争基础变化的一致性。

 企业信息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三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活动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的影响;
二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三是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2.2.1信息系统应用与竞争优势

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目的不外乎:获取竞争优势、巩固或改善竞争地位、维护既有的信息技术系统和实施新技术创新。其中,获取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是最积极的投资动机。解析信息系统应用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必须使用价值链这一分析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影响到价值链中所有的活动,而价值活动组成的价值链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外部后勤和售后服务;
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

  2.2.2信息系统应用与竞争战略

  出于获取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需要,企业可以实施三种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竞争战略。

  2.2.2.1成本领先。与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相对应,信息系统应用必须致力于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通常,实行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要求抓好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采购、生产制造、营销、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同时,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较大规模的前期投资,采用激进的定价策略,以攫取市场份额,并从高市场份额中获得采购经济性和其它有利因素而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一旦赢得成本领先地位,企业又可以将所获得的较高利润用于对新设备、现代化设施的再投资,以维护和争取下一阶段的成本领先地位。典型的成功企业是零售业中的沃尔玛。

  2.2.2.2差别化。以信息系统应用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并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改善企业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目前,构务的创新创造了大量机会。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超出传统的产业结构框架,重构自身的竞争地位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主要表现为:跨产业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跨组织的虚拟联盟和全球性业务扩张等。

  2.2.2.3目标集聚,即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局域市场。对于实施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而言,数据挖掘、网络营销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它们满足细分的顾客群体的需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2.2.3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与核心竞争力

  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是实现对企业内部各信息技术应用及相关部门、资源进行集成化管理的业务平台。其使命是要在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之间保持紧密的一致性。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使各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数据趋于标准化;
一是根据业务流程和日常运营的需要,对各信息技术应用(资源)进行统一分配。

  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效应:

  2.2.3.1效用增进效应,即IT基础架构可以大规模地降低信息通讯和处理的成本,并基于此形成特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当然,这里的效用增进并不涉及IT对业务流程的改造而产生的更为经济和更高效率的运营成果。

  2.2.3.2依赖效应。如果IT基础架构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业务规划的基础性、支撑性平台,这就意味着,那些缺乏这一IT基础架构的企业,将无法实施某些竞争战略和业务规划。此时,就可以说,企业竞争能力对IT基础架构产生了依赖效应。

2.2.3.3使能效应。所谓使能效应,即IT基础架构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全新的业务运营模式和商业机会。比如,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化就带来了电子商务。

3.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对策分析3.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风险问题的提出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好处,特别是信息系统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在竞争中的优势,固然信息系统的建设确实给企业带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信息化,我们也就发现了其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根据国家经贸委2001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企业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可以说,接近1/3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是不成功的。此外,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因此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

3.1.1动机风险

所谓动机风险,即企业引入信息化的动机,也是企业进行信息的目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正确的动机不一定能带来正确的结果,但是错误的动机肯定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

目前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是:(1)为了所谓的“领导工程/面子工程”,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
(2)为了炒作,以期在资本市场获利;
(3)为了向老总或者高层提供“信息简报”。

3.1.2管理变革风险

信息化文首先是一个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变革,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的变革如同“工业革命”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我们的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手段不是从理顺自身的管理本身入手,而是寄希望于信息化带动以往的手工操作,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将“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干的,很好啊?没有不方便啊?等等”,如果用这样的思路去引导信息化的实施,其结果仅仅是计算机的手工实现,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本质的变革,而且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实施的结果是局部的效率提高了,但是整体的效率没有任何改变。

因此信息化建设要从我们的管理变革开始,而管理变革必然伤及企业的核心,其风险性是必然的。

3.1.3 组织风险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涉及范围广

知识综合性强

涉及的部门广,是一个全员参与的项目

企业信息化化建设项目除了涵盖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外,甚至将供应商、客户、运输商、分销中心纳入到系统中,是一个内、外互动的系统,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系统,需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论、管理理论、相关软件知识(CAD/CAPP/CAM/CAE/PDM、NC、ERP、CRM、SCM等)、行业经验和实施方法论。同时,成功的信息化项目还表现在全员的参与,从现场的操作工人、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部门经理直至高级经理,因此其项目组织的难度之大,细节之多是一般项目很难比拟的,因此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组织风险是显然的。

3.1.4技术风险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风险在相关的文章中反映得非常的多,本文不想过多的展开,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所有信息的安全性、唯一性、集成性和共享性是所有关键技术中最难点,它涉及设计数据、生产控制数据、营销数据、财务数据及管理数据等等,如何去整合这些数据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去关心的。

3.1.5服务商选择的风险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技术方案确定后,即将面临的风险就是服务提供商的选择,目前从事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为数很多,但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总体的实施效果很难保障,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给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带来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3.1.6合同风险

企业在选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后,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企业往往只注意到价格等因素,而忽视了其它的如服务等细节问题,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将会直接影响整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企业在签订信息化合同是应注意:

3.1.6.1要分开签订软件、实施、培训及服务合同;

3.1.6.2合同细则越细越好,尤其是双方在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3.1.6.3付款方式最好按照阶段性验收结果来实现;

3.1.6.4项目最终验收标准。

3.1.7 实施风险

实施过程中,服务方缺乏相应的实施规范,忽视或者不深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实用程度都不够理想;
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不够,使信息化实施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
实施结束,没有相应的验收,或是验收的标准出现分歧,使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成为“难楼工程”。

3.1.8时间风险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往往要连续一年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的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暂时的成果,对信息化的实施产生了疑问,更有的领导急于求成,擅自修改实施进度规划或终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人员风险

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人来完成的,建设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而信息化人才又是即懂业务、又懂管理、还要懂计算机的复合性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培养人,而且更要留住人才。

使用和维护风险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企业花了大量的投入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用,更没有多少人喜欢用、愿意用,最终成了闲置的摆设。企业信息化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务实而不是务虚,更需要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和实际操作者切实掌握新的业务流程、养成使用习惯。而要做得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要有非常的魄力,制定相应的制度,强制推行,因为变革是非要流血的,联想在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有一批骨干,甚至是高层先后离开了联想。

发展中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和相关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发展中的风险问题。

3.2应对企业信息化中风险对策

从前面我们分析的风险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中的每一个风险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来说都是致命性的,为此对于这些风险的存在我们一定要想出好的规避的方法,以避免它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针对动机风险我们首先应该明晰企业进行信息的目的,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我们建设信息系统目标首先是以信息化提升管理、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什么别的,更不该是领导工程,面子工程,炒作;
或是为了向老总或者高层提供的“信息简报”很显然,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理想结果,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的结果的风险性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一定要摆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动机,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是否偏离了原始的初衷。针对管理变革风险,我们必须首先明白企业要上的信息系统,它就一定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它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分配问题,由此我们便可知,其中的困难之大,因为每个既得利益者是不愿放弃他的的利益的,如果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这一步处理不好,那么它的信息化过程必然以失败收场,这需要企业领导者有非凡的魄力。每件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也许我们当初构建的信息系统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最适应的,但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企业自身的变化,这种发展中的风险又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虽然信息化建设风险很大,但是历史的潮流又让企业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知难而上,规避风险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对现有管理的突破:

3.2.1用变革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整个信息化的建设;

3.2.2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3.2.3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整个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3.2.4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来进行整个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

3.2.5提出的项目指标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好有一个对内和对外的重要指标体系;

3.2.6对信息化服务商的选择尽量合理;

3.2.7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确保信息化的实施;

3.2.8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理机制;

项目实施完成后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强制实行。就信息化过程中的其它风险规避问题,我们在这里就不详述,总之我们要规避这些风险,就应在信息系统构建之时,应将企业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上来,系统而又细致地进行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系统的构建,这才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

4.结束语

本文从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其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等几个方面影响,也比较详尽地介绍了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对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碰到了种种困难,特别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材比较少且又不新,但我只能坚定信心,义无返顾;
当我怀着自知之明审视做过的事情,写过的文章的时候,就会因为不成熟,不理想而感到踌躇不安和自惭。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会继续学习与认识信息系统的知识与范例,为祖国的信息化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汪晓春. 浅析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中国企业报, 2004,11(3):9-11

[5]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7

[6] 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 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9]  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0] 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管理世界,2002

[11] 达文·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2] 徐雪.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3-4

[13] 薛剑虹.论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6);

43-45

推荐访问:管理信息系统 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