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八斗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思想汇报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1 18:4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范文推荐)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5篇

第一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BIM软件应用与发展

学校名称:

院系名称: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 5月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向前增长,随之而来中国建筑市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BIM技术在2002年由Autodesk公司率先提出,并逐渐得到世界建筑行业的普遍接受。如今,BIM的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

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

针对目前情况,有必要总结我国科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
应用;
发展


目 录

摘 要 I

一、绪论 - 1 -

1、研究背景 - 1 -

2、研究意义 - 1 -

二、BIM介绍 - 1 -

1、BIM定义 - 1 -

2、BIM来源 - 2 -

3、BIM特点 - 2 -

三、BIM发展现状 - 3 -

四、BIM应用模式 - 3 -

1、设计方主导模式 - 3 -

2、施工单位主导模式 - 4 -

3、业主方主导模式 - 4 -

参考文献 - 6 -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现如今,BIM已被明确写入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究竟BIM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探寻信息化先进技术的迫切心情影响着广大的建筑业从业者。2012年3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等实施的《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启动,以期探讨施工领域BIM发展现状、分析BIM技术的价值及其对建筑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意义,为制定我国勘察设计与施工领域,BIM技术发展对策提供帮助。[1]
  2013年1月18日,《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通过了验收,作为子课题编制单位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提交了完整详实的《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2》。课题组对上海建工集团、中建八局、浙江建工集团和中建三局一公司等BIM应用有较好基础的施工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课题组主要成员和江苏、河南、天津等省市建筑业协会一起,对当地施工企业BIM应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2、研究意义

大型公建项目从立项开始,历经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为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缺点,采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将各种建筑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施工管理信息、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应用BIM技术,能改变传统的建筑管理理念,能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它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管理的集成化程度。

二、BIM介绍

1、BIM定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处长对BIM作出了解释。她表示: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由于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还在编制阶段,这里暂时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2]

2、BIM来源

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arles 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BIM特点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

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在施工阶段,BIM还可以模拟方案实施,尽可能的提高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

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包括:项目方案优化、项目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及造价优化、可出图性以及各专业施工碰撞改进方案。[3]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了解BIM的相关内容。BIM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BIM在中国建筑市场内要顺利发展,必须将BIM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才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同时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三、BIM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国内不少具有前瞻性与战略眼光的施工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应用BIM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BIM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在于打通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三位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不断得到完整、丰富、整合与升级,其核心价值如可持续设计、海量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碰撞检查、造价管控等也不断地得到发挥。

目前在国内,对于BIM技术应用的案例和应用软件都以设计阶段为主导。这给人以比较片面的理解,认为BIM就是某个软件,BIM应用知识设计院的事情。事实上,BIM技术的应用别按由不同性能和不同阶段的软件组成,BIM的应用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不同阶段都有比传统管理优质时代性变革的价值,但是其数据核心都是应用三维具有关联性的建筑信息模型。[4]

四、BIM应用模式

目前BIM的应用主要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从BIM技术的应用方来分,国内关于BIM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方主导模式、施工单位主导模式、业主方主导模式。

1、设计方主导模式

设计方主导模式是BIM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的比较早的一种模式,也是最多的一种模式。设计单位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增加中标的机率,特别是大型建筑项目都会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用于向业主展示设计理念及设计成型后的效果图,当设计方案为业主接受与了解后,如业主不做要求,则设计单位就不再继续扩充利用BIM模型。也就是说设计方主导模式是在项目设计阶段初期使用BIM技术,而没有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

2、施工单位主导模式

施工单位主导模式是指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节约企业成本,而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以提前排除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施工单位采用BIM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原因,一是增加中标机会,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的施工模拟技术向业主直观地展示施工方案,包括进度安排、资源调度安排、施工工序搭接等等,提高业主的主观感受。二是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尤其是大型项目,不确定因素很多,施工的工序搭接、进度安排,资源调度安排等等往往存在着众多矛盾,施工单位通过BIM模型可在项目施工之前预先模拟项目施工过程,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并加以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工期的同时也节约了返工等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3、业主方主导模式

业主方主导模式是随着BIM不断发展而产生的,这种模式是最符合BIM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的,由业主方主导可以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的管理。业主方主导模式加强了业主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有效克服了业主方工程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5]

设计阶段,BIM模型成为业主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平台,一方面,业主可以及时了解项目设计情况,控制设计的进度,另外一方面业主可以主观上了解项目建成后的几何形状以及周边布局情况。另外,通过变换项目各种不确定因素来预测项目在不同环境下的成本、工期等的变化,从而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最终选定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

施工阶段,BIM模型作为信息交流平台,业主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进度款的支付,起到监督施工的作用,保证项目工期的同时保证了项目质量。

运营阶段,BIM信息模型经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完善已经包括了项目所有的相关信息以及设施的法律、财务和物理信息等,利用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空间与设施运营管理,全面提升BIM的应用价值。[6]

5、BIM发展趋势

对于BIM在未来将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以移动技术来获取数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现在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来获取信息。而在建筑设计领域,将会看到很多承包商,为自己的工作人员都配备这些移动设备,在工作现场就可以进行设计。

第二,数据的暴露。现在可以把监控器和传感器放置在建筑物的任何一个地方,针对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湿度进行监测。然后,再加上供热信息、通风信息、供水信息和其他的控制信息。这些信息汇总之后,设计师就可以对建筑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

第三,未来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云端技术,即无限计算。不管是能耗,还是结构分析,针对一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都需要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甚至,我们渲染和分析过程可以达到实时的计算,帮助设计师尽快地在不同的设计和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比较。

第四,数字化现实捕捉。这种技术,通过一种激光的扫描,可以对于桥梁、道路、铁路等等进行扫描,以获得早期的数据。我们也看到,现在不断有新的算法,把激光所产生的点集中成平面或者表面,然后放在一个建模的环境当中。3D电影《阿凡达》就是在一台电脑上创造一个3D立体BIM模型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技术为客户建立可视化的效果。值得期待的是,未来设计师可以在一个3D空间中使用这种进入式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直观地展示产品开发的未来

第五,协作式项目交付。BIM是一个工作流程,而且是基于改变设计方式的一种技术,而且改变了整个项目执行施工的方法,它是一种设计师、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合作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

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分享BIM让这些人都参与其中,在这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都参与其中,那么,BIM将能够实现它最大的价值。[7]

六、结语

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我国建筑市场庞大,参与主体和参与潜量巨大,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BIM技术必将为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菲秘,田浩.BIM带来的建筑产业革命[Z],2013

[2] 百度百科.bim

[3] 杜泓翰;杨光;计增龙. 探究BIM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区域公司

[4] BIM应用技术前景浅析

[5] 朱佳佳.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究[J].科技论坛,2013:97

[6]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2(01): 12-16

[7] BIM的发展趋势.21世纪建筑设计网,2012

第二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策略研究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作者:杨阳

指导老师:李政

摘要:

随着近年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创作变得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然而作为数字化设计的集合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集成化管理系统(BIM)在国内的规模化推进却依旧艰难,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了找出问题,解决目前这一现状,本文从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角度切入中国的建筑设计,从大量的具体的工程实践入手,分析并阐述了目前我BIM 实践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对目前国内普遍应用以及主流的BIM 平台进行了总结,为BIM 在我国设计院的有效推进与本土化实现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文章总结出的具体可操作的实现方式,将有效的促进我国尤其是设计院架构下的建筑产业的信息集成化建设发展。本文的研究将原有大量分散的 BIM 策略进了系统性的串联。对BIM 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为未来的BIM 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构架和方向性的操作指南。在论文的展望与结论部分,作者对未来在建筑数字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数字地球以及定制化设计方式提出了自己开拓性的意见。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革命和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及其普及作用,计算机网络使得信息化所包含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举世公认。在工程建设领域,计算机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已展示了其特有的潜力,成为工程技术在新世纪发展的命脉。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信息化 BIM 系统论 协同设计 策略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xcellent digital based works can be widely seen now, however the main vehicle of digital architecture design, BIM, is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while populating in China, still a big gap to catch up with world-class level. This article aims to in-sighting root cause of slow population of BIM, find solutions and summarize widely used BIM platforms from perspective of us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erm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s of using BIM. The theory and solution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with a good basis for populating BIM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design industry. The research helps to link ad hoc BIM applications together and form one integrated theory framework an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future BIM booming up in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field. In the section of future work and conclusions, the author states out constructive ideas from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model, digital planet as well as customized design, which could be start point and guidance of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 BIM 、Design strategy 、Localization Strategy 、Modeling

1.BIM核心体系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过去的20年中,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甩掉图板,将图纸转变成计算机中2D数据的创建,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建筑信息模型给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二次革命,从二维图纸到四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信息模型(BIM)也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资讯模型一词由Autodesk所创。

第一个革命: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的革命信息

第二个革命:建筑景观对于cad的引用—二维

第三个革命:3dmax等建筑三维软件的引用—三维

第四个革命:BIM系统的引进---建筑信息全模型(覆盖了二维,三维,各种建筑信息,包括内部的,外部景观的,地理信息的等等)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并且完全协调。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促使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项目质量提高,收益增加。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Graphisoft公司的Arch c a d、Bentley公司的Trifrom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这些引领潮流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都是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发的,可以支持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环境。

1. 参数化设计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参数化设计从实质上讲是一个构件组合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是由无数个虚拟构件拼装而成,其构件设计并不需要采用过多的传统建模语言,如拉伸、旋转等,而是对已经建立好的构件(称为族)设置相应的参数,并使参数可以调节,进而驱动构件形体发生改变,满足设计的要求。而参数化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将建筑构件的各种真实属性通过参数的形式进行模拟,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计算。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建筑构件并不只是一个虚拟的视觉构件,而是可以模拟除几何形状以外的一些非几何属性,如材料的耐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采购信息、重量、受力状况等等。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2. 构件关联性设计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构件关联性设计是参数化设计的衍生。当建筑模型中所有构件都是由参数加以控制时,如果我们将这些参数相互关联起来,那么我们就实现了关联性设计。换言之,当建筑师修改某个构件,建筑模型将进行自动更新,而且这种更新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修改层高的情况,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我们只要修改每层标高的数值,那么所有的墙、柱、窗、门都会自动发生改变,因为这些构件的参数都与标高相关联,而且这种改变是三维的,并且是准确和同步的。我们不再需要去分别修改平立剖。关联性设计它不仅提高了建筑师的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长期以来图纸之间的错、漏、缺问题,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3. 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是指通过定义参数来生成建筑形体的方法,当建筑师改变一个参数,形体可以进行自动更新,从而帮助建筑师进行形体研究。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仍然可以采用定义构件的方法实现。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形体复杂的高层建筑,我们可以将高层建筑的每一层作为一个构件,然后用参数(包含一些简单的函数)对这一层的几何形状进行定义和描述,最后将上下两层之间再用参数关联起来,例如设定上下两层之间的扭转角度,这样就可以通过修改所定义的角度来驱动模型,生成一系列建筑形体。这种模式对于生成一些有规律的,但却很复杂的建筑形体是十分有用的。在Revit 中,还有另外一种方便的工具——体量。体量设计更加接近建筑师的工作模式,建筑师可以从体量推敲做起,而不必关心体量与尺寸参数的关系,当体量推敲满意后,再为体量附着上具有真实属性的建筑构件,例如给形态附着幕墙、墙、楼板等。体量模式较为强大的功能还在于,当我们再次修改体量时,原先附着的建筑构件可以相应更新。这实际上实现了“先形状后尺寸”的设计方式,其技术思想与“变量化实体造型技术”较为接近。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4. 协作设计 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在以往,我们理解的协作设计通常是建筑专业与结构水暖电的专业协作。而今天,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跨学科的合作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在二维CAD 时代,协作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但建筑信息模型为传统建筑工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协作平台,例如,结构工程师改变其柱子的尺寸时,建筑模型中的柱子也会立即更新,而且建筑信息模型还为不同的生产部门,甚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平台,例如施工企业可以在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添加时间参数进行施工虚拟,控制施工进度,政务部门可以进行电子审图等等。这不仅改变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传统的工作协调模式,而且业主、政府政务部门、制造商、施工企业都可以基于同一个带有三维参数的建筑模型协同工作。WuY中国BIM门户 - ChinaBIM.com

2.BIM 的价值

具体而言,BIM 的应用具有以下价值。

1、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单一信息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问题。

推动现代CAD 技术的应用。全面支持数字化的、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的工程设计,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设计技术,实现设计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2、基于BIM 的工程设计

实现三维设计。能够根据3D 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
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建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 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某个专业设计的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会随之更新。

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3、基于BIM 的施工及管理

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管理。把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

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实现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4、基于BIM 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综合应用GIS 技术,将BIM 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

基于BIM 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控制。

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

对于BIM的研究

对于BIM 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率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性研究。199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4D 模型,将建筑构件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的各种工作相链接,动态地模拟这些构件的变化过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提出了一个基于IFC 的网络工作平台,采用网络及XML 技术进行信息交换,支持建筑设计到结构分析的模型转换;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提出的基于IFC 信息模型的4D 计划管理工具,实现了施工计划模拟、概预算以及施工项目假设分析。笔者及清华大学研究组于2002 年研发的4D 施工管理扩展模型,将建筑物及其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2006 年开发了基于IFC 和BIM 的4D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和物业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对信息建模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著名软件开发商也提出了名称各异的信息模型概念。匈牙利Graph is oft 公司提出虚拟建筑(Virtual Building, VB )的概念,并应用于建筑设计软件Arch i C A D 中;
美国Bentley 公司基于全信息建筑模型(Single Building Model,SBM)

3. BIM 的应用

BIM 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 的研究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BIM 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如美国已推出国家BIM 标准,规定房屋建筑设计必须应用BIM 技术,推行集成项目交付IPD 管理模式。同时该行业的大力推进,使得BIM 工程师、BIM 经理、BIM 咨询公司等新型职业和商机应运而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 应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致使其推广应用更为艰难。不过,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 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BIM 应用的主要推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国家支持的BIM 研究成果应用

我国BIM 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IFC 的建筑工程4D 施工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专家评价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9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着重BIM 的基础性研究,已经完成了基于IFC 的BIM 体系架构建立,开发了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 建模系统、BIM 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及BIM 数据库。清华大学承担的另一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基于BIM 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侧重于BIM 应用软件的研究,即将推出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设计、建筑成本预测、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施工优化、建筑工程安全分析以及建筑工程耐久性评估等一系列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正在实际工程中示范应用,其进一步推广将大力推进BIM 的应用进程。

2、行业BIM 标准的制定

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是BIM 的数据表达与交换的标准。“十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已经开始推广应用IFC 标准工作。2007 年推出行业标准《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也即将出版。清华大学承担的“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成果“建筑施工IFC 数据描述标准”已经完成,中国BIM 标准也正在编制中,这些相关标准的制定是BIM 应用的基础和保障。

3、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然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用BIM 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工程项目成功实现4D 施工动态集成管理,并获2009 年、2010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中心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明确要求应用BIM 技术。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和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都已规划面向建筑生命期的BIM 应用整体方案,并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引入了BIM 技术。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对BIM 的应用与推广,引起了设计、施工企业的关注,势必对我国建筑业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4.影响3D BIM普及的主要因素

1. 机制不协调

BIM应用不仅带来技术风险,还影响到设计设计工作流程。因此,设计师应用BIM软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个人及部门利益,并且一般情况下设计师无法获得相关的利益补偿。因此,在没有切实的技术保障和配套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强制在单位或部门推广BIM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由于目前的设计成果仍是以2D图纸表达的,BIM技术在2D图纸成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程序的细节不到位,表达不规范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应完善BIM软件的2D图档功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结合技术进步,适当改变传统的设计交付方式及制图规范,甚至能做到以3D BIM模型作为设计成果载体

2. 任务风险

我国普遍存在着项目设计周期短、工期紧张的情况,BIM软件在初期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技术障碍,这有可能导致无法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3 使用要求高,培训难度大

尽管主流BIM软件一再强调其易学易用性,实际上相对2D设计而言,BIM软件培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一部分设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BIM技术有一定难度。另外,复杂模型的创建甚至要求建筑师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及一定的编程能力,或有相关CAD程序工程师的配合,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应用难度。

4. BIM技术支持不到位

BIM软件供应商不可能对客户提供长期而充分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最有效的技术支持是在良好的成规模的应用环境中客户之间的相互学习,而环境的培育需要时间和努力。各设计单位首先应建立自己的BIM技术中心,以确保本单位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持。这种情况在一些实力较强的设计院所应率先实现,这也是有实力的设计公司及事务所的通用作法,在愈来愈强调分工协作的今天,BIM技术中心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保障部门。

5. 软件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BIM软件存在一些弱点:本地化不够彻底,工种配合不够完善,细节不到位,特别是缺乏本土第三方软件的支持。软件的本地化工作,除原开发厂商结合地域特点增加自身功能特色之外,本土第三方软件产品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D设计方面,在我国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实际上均在大量使用国内研发的基于AutoCAD平台的第三方工具软件,这些产品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推广BIM应借鉴这些宝贵经验。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家大剧院,以及在建的上海中心、甚至地方的重要建筑如广州歌剧院、重庆歌剧院等,无一例外地交给了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建筑高端设计领域还相当缺乏国内同行的声音。这种局面值得国内同行警醒,我们已到了应该付出切实努力并迎头赶上的时候了。

为在我院推广普及BIM技术,我院已委托具备项目设计、技术研究及CAD开发综合能力的工程软件室担当了BIM研究中心的角色,制定了详细的BIM实施路线,包括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试点设计、技术支持、配套研发等实施环节,以期在BIM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5.关于BIM的案例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是由CCDI体育事业部和CCDI的BIM团队共同完成的设计。

BIM技术让“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的设计工作发生了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位于钱塘江与七甲河交汇处南侧,规划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可举办洲际性、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及国际田径、足球比赛,拥有观众固定坐席80000个。以优雅又富有张力的花瓣外形为表现形式,正是建筑师将活力动感与华贵美丽完美结合的创意,它似花非花、如梦如幻,却又卓尔不群、傲然挺立在钱塘江畔。

1.模型设计发生的变化

作为一名建筑师,首先要真实地再现他们脑海中或精致、或宏伟、或灵动或庄重的建筑造型,在使用BIM之前,CCDI体育事业部的建筑师们很多时候是通过泡沫、纸盒做的手工模型展示头脑中的创意,相应调整方案的工作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由创意到手工模型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设计师还会反复多次在创意和手工模型之间进行工作。

2.专业设计发生的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由于其兼具体育场和外观复杂的双重特性,所以只有采用三维建模方式进行设计,才能避免许多二维设计后期才会发现的问题。因此,CCDI设计团队采用了基于BIM技术的Re vi t系列软件做支撑,以预先导入的三维外观造型做定位参考,在Re v i t中建立体育场内部建筑功能模型、结构网架模型、机电设备管线模型。

3.专业纠错的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建立了BIM模型,由于其真实的三维特性,它的可视化纠错能力直观、实际,对设计师很有帮助,这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到设计阶段来处理,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反复,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节省了建设周期。

4.模型后续利用的变化
体育场馆的设计对防火、疏散、声音、温度等要求较高,这些都有非常专业的分析模拟软件,而BIM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相关的分析研究。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利用完整的BIM模型信息,对体育场模型进行了声环境模拟分析,通过模拟预测体育场内的声环境,证明体育场坐席区域的声压级分布均匀,通过模拟体育场在83Hz、125Hz、250Hz各个频带观众坐席区声压级差分布分析,证明项目的设计无声场缺陷。该项目对体育场的风环 境也做了分析,对平台行人活动区进行分析,结果是无严重的空气旋涡和流动死角;
对主体育场与网球场之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是两个建筑之间没有形成隧道风。该项目还对体育场的温度环境做了分析,直接将BIM模型导入到IES软件,分析无孔隙结构与孔隙结构外壳两种方式的温度分布变化,以确定外壳是否开孔以及开孔率。

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让设计师尽快用上BIM产品,CCDI人有自己的模式,他们收获的不止是BIM技术带来的快捷精准、信息积存,更收获了一支BIM团队,如今他们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体育场馆工程项目是通过BIM完成的。

CCDI应用BIM技术,从草图到BIM模型,再到各专业分析,全过程设计以BIM模型为核心,实现了BIM模型信息在设计流程中的有效传递,使设计者的灵感在BIM技术的辅助下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前面介绍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以外,CCDI还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6.展望

“城市发展与工程管理——转型·变革·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ASC-CMRS2012,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2年会)于2012年9月15日至16日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丁烈云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报告。丁烈云校长的报告就BIM应用展开,他表示,中国BIM应用还有空间待挖掘。

  2012年9月15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开幕式结束后,丁烈云校长第一个上台做报告,报告题为《BIM应用:从3D到nD》。最近几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谈到BIM应用,丁烈云校长分别从3D应用和4D应用两方面展开论述。近几年基于3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评审、火灾模拟、应急疏散能耗分析以及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

  与传统模式相比,3D-BIM的优势明显,因为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可以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既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在谈到4D-BIM应用时,丁烈云校长表示,基于4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施工阶段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以及碳排放测算。

参考文献:

1、网络,百度百科关于BIM的介绍。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课题负责人:张建平

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教授 庄 敏 指导教师朱小地

4、建筑学报刊对于BIM技术的论文

第三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BIM 论文

专业:

准考证号:

姓名:

日期:2018年 月 日


摘要:当前,设计行业正在进行着第二次技术变革,基于BIM理念的三维化设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院,施工企业和业主所接受。BIM技术是解决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广BIM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外的BIM实践也证明,BIM能够有效的解决行业上下游之间数据共享与协作问题。


前言

当前中国,建筑业正在经历着信息化的快速变革,由政府牵头的多项建筑业信息化领域的项目得到大力的发展。同时,许多建筑业的相关企业也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流行的建筑行业BIM软件如Revit,Archicad,Tekla等BIM软件均是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建模,是以族或者是元件为基础。含有BIM信息的构件不但可以为工业化制造,计算选型,快速建模,算量计价等提供支撑,也是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数据。

第一章1.1 浅析国内BIM应用现状

1.1.1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信息化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备数据库如果能够有效的和BIM设计软件,物联网等融合,无论是工程建设行业运作效率的提高,还是对设备厂商的设备推广,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1年,随着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BIM技术,协同技术应用的意见。BIM技术在中国快速崛起并掀起一阵热潮,它被认为是继CAD之后建筑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新的技术应用。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BIM技术已经广泛使用与各类型的房地产开发中,在美国,70%的工程项目都使用了BIM技术。现在的中国,不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企业组织都在积极响应推动BIM技术的发展。

然而,BIM技术还不够成熟,最大的价值局限在设计领域。BIN的价值发掘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有人认为BIM只是一个用来作秀的产品,一阵热潮后就会被抛弃。但是建筑相关企业追求信息化的始终没有消退,国内有先见之明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和生产水平给予高度的重视。

1.1.2工程各参建方BIM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影响并决定着大众的生活。对于建筑业而言,影响着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则是BIM。从2003年信息化技术传入中国开始,已有12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BIM技术越来越成熟,最终慢慢被行业所接受。

业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业主或项目提出明确的BIM要求,甚至提出需要的3D文件的格式,所需要的软件等,对BIM的交付成果的标准也愈发成熟。

设计方:BIM将成为继90年代甩图板工程以来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由此设计行业将从过去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进入到真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时代。

施工方:国内几家大的建设集团公司都开始或已经创建自己的BIM团队,在土建机电专业领域尝试3D深化设计,施工模拟,辅助施工管理等。

随着BIM在中国被逐渐认可和实践,在中国地产开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BIM已经在一些大型地产开发项目得到深入应用,涌现了大批的案例。

第二章2.1 BIM是什么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2.2 BIM的五大特点

2.2.1可视化

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2.2协调性

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

2.2.3模拟性

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BIM模拟性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
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
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2.2.4优化性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
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2)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2.2.5可出图性

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

(l)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2.3 BIM的价值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2.3.2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6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非常多。

2.3.3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3.4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2.3.5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2.3.6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3.7数据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computable)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3.1 BIM能带来什么?

BIM的应用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招投标到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带运营。BIM对每个阶段的意义和功能都不同,在设计阶段:可以用BIM技术基于三维模型的特性和一处更改处处更新的特点来细化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施工阶段:由于采用BIM技术使得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的4D(3维的建筑信息模型+基于时间的施工管理)甚至5D(在4D的基础上再加上资金流动管理)施工管理技术成为了可能。在运营阶段:通过全真的建筑信息模型迅速定位到问题部位,即可迅速解决。

BIM对于设计来说是一次重大的革命,CAD的运用不过短短二十几年。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在不用再暝是苦想把自己脑中的三维的复杂形态转换成二维的图纸。BIM使得建筑设计不再是从,脑袋里的三维转换成图纸上的二维。可以直接转换成三维的模型。BIM让建筑设计从二维到走向了三维。一些项目用二维图纸是能表达清楚的。这些项目就可以通过BIM的模型来实现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造,设计也就不是那样的无创意了。基于BIM的三维模型不同于通常效果图的所谓三维模型,而是包含了材料信息、工艺设备信息、进度及成本信息等,它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

BIM可以使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设计成为现实。先阶段我接触到的BIM最大的魅力在此,它可以使各专业的碰撞在一个模型里全部暴露出来特别是机电与结构建筑的互相碰撞,尤其明显,会以一种很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是建筑师准确的查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设计。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的才发现的问题的,避免了施工过程的浪费。通过三维模型实现与甲方及施工单位的顺畅交流。BIM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随着降低。

3.2 BIM在设计院的实施

BIM在设计院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由于设计院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率先认识到BIM的优势,希望借助于BIM应用以获得设计竞争的先机。“痛则思变”的设计院类型:由于在某些项目上,遇到了传统绘图工具无法解决的难题,导致他们寻求BIM技术来更好的解决。为了响应甲方需求或者是满足与外方合作设计需要的设计院类型。虽然目前这种需求在国内尚不普及,但是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已经开始关注BIM技术,并谋求实施应用,这也正在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BIM的应用不仅使得设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设计质量的把控也变得更加简单直观,这就使得BIM制图员的出现成为可能。在团队分工上,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带着年轻的制图员工作。有经验的设计师则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专注于设计,而不是重复的绘图工作。对设计流程和分配机制的影响。在以往的设计模式中,方案设计和扩初,以及施工图设计之间相对独立。而应用BIM技术之后,模型创建完成后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及大样详图,许多工作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已经完成。对设计院服务内容的影响。由于BIM技术的一些特点如三维可视化设计、工程量统计、四维施工模拟,绿色建筑分析应用等等,将使得设计院的服务范围得到扩展。


结语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城市的精细化建设。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感知以管理整合以创新,优化为转型,充分利用城市核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已成为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破解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成为推动我国城市转型升级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BIM技术的应用,也正是符合国家推行智慧城市建造的发展战略,3D打印机,“点云”扫描技术,预制拼装工程等诸多新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的数字化城市做的更加精细,相信在未来的工程领域,BIM将成为承载数据的一种新型项目管理手段,实现我们智慧城市与数字化精益建造的宏伟蓝图!


附录:

鸣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论文中仍存不足,恳请指教!

第四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伴随着BIM理念在建筑行业内不断地被认知和认可,其作用也在建筑领域内日益显现,作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施工阶段,BIM的运用将为施工企业的生产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此次为配合上海中心项目的BIM模型构建,上海建工下属的上海机电事务所,早在2008年末就开始了对软件的选择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的准备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对BIM的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通过经过几个项目的实际应用,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新技术的强大功能,受益匪浅,感受颇丰。下面就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主要讲的是一个施工阶段的应用,一个是数据共享,协调管理还有BIM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是施工阶段的应用。施工阶段分为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效果可视化,二是模型效果检验,三是四维效果的模拟和施工的监控。在利用专业软件为工程建立了三维信息模型后,我们会得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作为虚拟的建筑,因此BIM为我们展现了二维图纸所不能给予的视觉效果和认知角度,同时为有效控制施工安排,减少返工,控制成本,创造绿色环保低碳施工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可视化对施工模型的检验,这边先放几个我们在做的一些项目的模型。这是中山医院新医学楼大概26万平方的BIM模型,这是室内的机电模型,这是中华牌香烟的冷冻机房。

第二部分就说一下模型的准确性。以往我们说做设计可能考虑的比较周到,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会遗漏,所以在BIM过程中,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的错漏缺将严重影响到施工设计和成本,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人员会对施工前进行管线设计并解决到大量的管线碰撞问题。在二维图纸往往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的碰撞可能,同时由于二维设计的离散行为不可预见性,也将使设计人员疏漏掉一些管线碰撞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在管线综合平衡设计时,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进行管线的碰撞检测,将碰撞点尽早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为实际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参考,在第一时间尽量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以最实际的方式体现降本增效,预测低碳施工的理念。这一张图就是管线碰撞点的图,粉红色部分就是碰撞的部分,这是一个软件的检验界面,这是中华卷烟厂生产车间上面的综合管线模型,这边是检验的参数,比如说建筑结构,这边是管线机电,最后的检验结果是在这里显现出来,如果是零的话,说明你的检验已经通过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出深化设计施工图的时候,通常是在模型检验通过完了以后,我们才用模型导出来的施工图,这样的话,各方面的施工就不会再有碰撞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拿一个模型图纸给每一个班组,拿着模型图纸在施工,因为它还是要用平面的施工图,标准的施工图,这样各个班组拿到的图纸非常正确。接下来是四维施工的模拟,先看一下我们做的案例。这是一个四维施工的案例,我们现在BIM技术以后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往我们做这个东西是用3DMAX来做,做完以后,没有起到实际指导施工的作用,现在用BIM模型了,这个模型可以多次使用,我们可以利用模型来做预制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包括日后业主的维修维护,其实也就是起到了数据信息共享的作用。四维的施工模拟将BIM模型与建筑信息相结合,即可实现四维模拟,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从而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而且将四维施工模拟与施工组织方案相结合,使设备材料进场,劳动力配置,机械排版等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变得最为有效经济地控制。刚才放的是我们做的一个简单的上海中心的生成模拟。其实我们在运用这个技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以往我们做的设备吊装方案,一些重要的施工步骤,现在都可以用四维模拟的方式把它很明确地向业主、审批方展示出来。这是我们用BIM技术做的冷冻机房的模拟。接下来是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BIM与数码设备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的监控模式,更有效地管理施工现场,监控施工质量,这种模式使现场管理人员不用把大把的时间用与现场的巡视监控上,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现场实际情况的提前预控和对重要部位、关键产品的严格把关等准备工作上,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减少管理人员数量,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尽早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成为现实。同时,还能使工程项目的远程管理成为可能,使项目各参与方的负责人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这是提供的数码设备,这是我们用普通的软件的升华设备效果,这是现场拍的照片的比对,这样给现场管理人员检查现场巡视的时候提供了便利 

第二部分就是数据共享,协调管理。作为BIM我们可以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可以对预制加工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参数符合的准确性和施工协调管理。作为上海中心项目总承包的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工作的程控与否,严重影响到本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充分利用BIM的共享平台,可以真正实现信息互动,高效管理。第一,BIM提供的施工预算的准确性,BIM模型被誉为参数化的模型,因此在建模的同时,各类的构建就被赋予了尺寸、型号、材料等等的约束参数,由于我们的BIM是经过可视化设计的环境反复验证和修改的成果,所以由此导出的材料设备数据有很高的可信度,应用BIM模型导出的数据可以直接应用到工程预算中,为造价控制、施工决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以往施工决算的时候都是拿着图纸在量,现在有了模型以后,数据是完全自动生成,所以对我们做决算、预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BIM的预制件加工,对上海中心这样施工场地的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垂直运输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因此各施工单位会将大量的构件,如门窗、钢结构、机电管道等进行工厂化预制后再到现场进行安装,运用BIM导出的数据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预制架构的现场测绘工作量,同时还有效提高了构件预制加工的准确性和速度,使原本粗放性、分散性的施工模式变为集成化、模块化的现场施工模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现场加工场地狭小、垂直运输困难、加工质量难以控制等等问题,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高了关键作用。以往做预制加工都是在现场测绘,所以准确性很有问题。现在根据正确的检验好的模型来做预制加工,而且利用软件来做预制加工图的话,把每个管段都进行物流编号,进行后厂加工,对于上海高层这样的超过层建筑,主要的困难是在垂直运输上的施工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BIM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参数复核的准确性,在机电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综合平衡设计,以及精装修调整会将部分管线的行进路线进行调整,由此增加或减少了部分管线的弯头数量,这就会对原有的系统复核产生影响,通过BIM模型的准确信息,对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就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系统数据,从而为设备参数的选型提供有利的依据。

第四,BIM使施工施工协调管理更为便捷。信息数据共享、四维施工模拟、施工远程的监控,BIM在项目各参与者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尤其像上海中心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系统庞大,功能众多的建筑项目,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了BIM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使业主、设计院、顾问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商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BIM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归纳了主要三点,一是提高施工单位的总承包总集成的能力,二是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应,三是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的理念。

上海建工作为国内最具有EPC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在这方面我相信BIM技术对我们的支持是不能忽视的,EPC从字面解释是指工程设计、组织采购、设备建设,其中包含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诸多方面,并要求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BIM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工具,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管理平台,利用BIM这一先进的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技术,使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各个团队的表达沟通、讨论、决策更加便捷,使项目的所有成员从早期就开始进行持续协作,不仅局限于关心自己的本职工作,各方都能因为项目的成功而获得更高的利益,创造更大的利润,从而实现技术和经济指标双赢的状态。据Autodesk公司的统计利用BIM技术可改善项目产出和团队合作79%,三维可视化更便于沟通,提高企业竞争力66%,减少50%~70%的信息请求,缩短5%~10%的施工周期,减少20%~25%的各专业协调时间。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实践,我们也将成为这些数据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基于BIM的工程管理模式是工程模式,是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式,是建设行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我想对于我们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BIM软件应用与发展

学校名称:

院系名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向前增长,随之而来中国建筑市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BIM技术在2002年由Autodesk公司率先提出,并逐渐得到世界建筑行业的普遍接受。如今,BIM的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

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

针对目前情况,有必要总结我国科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
应用;
发展

摘要 I

一、绪论 -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二、BIM介绍 -1-

1、BIM定义 -1-

2、BIM来源 -2-

3、BIM特点 -2-

三、BIM发展现状 -3-

四、BIM应用模式 -3-

1、设计方主导模式 -3-

2、施工单位主导模式 -4-

3、业主方主导模式 -4-

参考文献 -6-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现如今,BIM已被明确写入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究竟BIM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探寻信息化先进技术的迫切心情影响着广大的建筑业从业者。2012年3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等实施的《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启动,以期探讨施工领域BIM发展现状、分析BIM技术的价值及其对建筑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意义,为制定我国勘察设计与施工领域,BIM技术发展对策提供帮助。[1]

  2013年1月18日,《勘察设计和施工BIM技术发展对策研究》课题通过了验收,作为子课题编制单位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提交了完整详实的《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2》。课题组对上海建工集团、中建八局、浙江建工集团和中建三局一公司等BIM应用有较好基础的施工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课题组主要成员和江苏、河南、天津等省市建筑业协会一起,对当地施工企业BIM应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2、研究意义

大型公建项目从立项开始,历经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为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缺点,采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将各种建筑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施工管理信息、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着提高。

应用BIM技术,能改变传统的建筑管理理念,能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它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管理的集成化程度。

二、BIM介绍

1、BIM定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处长对BIM作出了解释。她表示: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由于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还在编制阶段,这里暂时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

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

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2]

2、BIM来源

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arles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中提出“acomputer-baseddescriptionof-a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BIM特点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

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在施工阶段,BIM还可以模拟方案实施,尽可能的提高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包括:项目方案优化、项目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及造价优化、可出图性以及各专业施工碰撞改进方案。[3]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了解BIM的相关内容。BIM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BIM在中国建筑市场内要顺利发展,必须将BIM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才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同时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三、BIM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国内不少具有前瞻性与战略眼光的施工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应用BIM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BIM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在于打通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三位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不断得到完整、丰富、整合与升级,其核心价值如可持续设计、海量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碰撞检查、造价管控等也不断地得到发挥。

目前在国内,对于BIM技术应用的案例和应用软件都以设计阶段为主导。这给人以比较片面的理解,认为BIM就是某个软件,BIM应用知识设计院的事情。事实上,BIM技术的应用别按由不同性能和不同阶段的软件组成,BIM的应用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不同阶段都有比传统管理优质时代性变革的价值,但是其数据核心都是应用三维具有关联性的建筑信息模型。[4]

四、BIM应用模式

目前BIM的应用主要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从BIM技术的应用方来分,国内关于BIM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方主导模式、施工单位主导模式、业主方主导模式。

1、设计方主导模式

设计方主导模式是BIM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的比较早的一种模式,也是最多的一种模式。设计单位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增加中标的机率,特别是大型建筑项目都会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用于向业主展示设计理念及设计成型后的效果图,当设计方案为业主接受与了解后,如业主不做要求,则设计单位就不再继续扩充利用BIM模型。也就是说设计方主导模式是在项目设计阶段初期使用BIM技术,而没有在全生命周期中使用。

2、施工单位主导模式

施工单位主导模式是指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节约企业成本,而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以提前排除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施工单位采用BIM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原因,一是增加中标机会,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的施工模拟技术向业主直观地展示施工方案,包括进度安排、资源调度安排、施工工序搭接等等,提高业主的主观感受。二是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尤其是大型项目,不确定因素很多,施工的工序搭接、进度安排,资源调度安排等等往往存在着众多矛盾,施工单位通过BIM模型可在项目施工之前预先模拟项目施工过程,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并加以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工期的同时也节约了返工等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3、业主方主导模式

业主方主导模式是随着BIM不断发展而产生的,这种模式是最符合BIM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的,由业主方主导可以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的管理。业主方主导模式加强了业主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力,有效克服了业主方工程专业知识不足的缺点,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5]

设计阶段,BIM模型成为业主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平台,一方面,业主可以及时了解项目设计情况,控制设计的进度,另外一方面业主可以主观上了解项目建成后的几何形状以及周边布局情况。另外,通过变换项目各种不确定因素来预测项目在不同环境下的成本、工期等的变化,从而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最终选定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

施工阶段,BIM模型作为信息交流平台,业主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进度款的支付,起到监督施工的作用,保证项目工期的同时保证了项目质量。

运营阶段,BIM信息模型经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完善已经包括了项目所有的相关信息以及设施的法律、财务和物理信息等,利用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空间与设施运营管理,全面提升BIM的应用价值。[6]

5、BIM发展趋势

对于BIM在未来将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以移动技术来获取数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现在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来获取信息。而在建筑设计领域,将会看到很多承包商,为自己的工作人员都配备这些移动设备,在工作现场就可以进行设计。

第二,数据的暴露。现在可以把监控器和传感器放置在建筑物的任何一个地方,针对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湿度进行监测。然后,再加上供热信息、通风信息、供水信息和其他的控制信息。这些信息汇总之后,设计师就可以对建筑的现状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

第三,未来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云端技术,即无限计算。不管是能耗,还是结构分析,针对一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都需要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甚至,我们渲染和分析过程可以达到实时的计算,帮助设计师尽快地在不同的设计和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比较。

第四,数字化现实捕捉。这种技术,通过一种激光的扫描,可以对于桥梁、道路、铁路等等进行扫描,以获得早期的数据。我们也看到,现在不断有新的算法,把激光所产生的点集中成平面或者表面,然后放在一个建模的环境当中。3D电影《阿凡达》就是在一台电脑上创造一个3D立体BIM模型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技术为客户建立可视化的效果。值得期待的是,未来设计师可以在一个3D空间中使用这种进入式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直观地展示产品开发的未来

第五,协作式项目交付。BIM是一个工作流程,而且是基于改变设计方式的一种技术,而且改变了整个项目执行施工的方法,它是一种设计师、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合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

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分享BIM让这些人都参与其中,在这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都参与其中,那么,BIM将能够实现它最大的价值。[7]

六、结语

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我国建筑市场庞大,参与主体和参与潜量巨大,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BIM技术必将为我国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菲秘,田浩.BIM带来的建筑产业革命[Z],2013

[2]百度百科.bim

[3]杜泓翰;杨光;计增龙.探究BIM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区域公司

[4]BIM应用技术前景浅析

[5]朱佳佳.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究[J].科技论坛,2013:97

[6]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12-16

[7]BIM的发展趋势.21世纪建筑设计网,2012

推荐访问:论文 大学生 BIM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BIM论文-大学生bim论文000字 大学生bim论文2000字

猜你喜欢